第461章 走马灯

小寇在青州快不快乐,有一首诗,自古名高众毁归,又应身退是知机。林风惊断西窗梦,一夜愁声忆翠微。

好吧,别人毁你是你名高,你毁人不倦那就是应当的……

西府人换得差不多,赵匡义眼睛又盯向了东府。

恰巧又发生了一件事。

从七月起开始落雨,大雨哗哗地下,下个没完没了。然后京城开始在水上漂,特别是朱雀门与崇明门因为地势低洼,老百姓往来,只好临时扎小木筏子当小船渡。权贵人家往高处搬,老百姓又往哪里搬?只在呆在家中泡澡。人泡澡问题倒不大,正好天气热,权当在家中学习游泳吧。但房子问题来了,这个水一泡,泥巴一起泡得酥软起来,然后轰隆隆一起倒垮,多数老百姓有备,可总有一些人大意,便被倒垮的房屋压死。

人命关天,况且这是京城!

一个遥远倭岛核泄露,能让普通的盐价涨到几十块钱一斤,比宋朝巴蜀的盐还要贵,况且这样的灾害。京城物价随着水涨一分,它们涨十分。

京城乃是国家中心,官府要救,然而京城以外呢,这个天降大雨不是只对着开封落的,陈、颍、宋、亳全部受到水灾危害,商旅不行,有的百姓因为饥饿不得不做流盗,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赵匡义愤怒地将中书几个大佬一起喊到皇宫,责问道:“卿等用车子才能拉起你们的俸禄,可知野外有饿殍乎!”

劈头盖脸的骂。

贾黄中骂晕了,出来晕头转向说道:“当时但觉宇宙小一身大,恨不能入地尔。”

整个灾害过程中,只有大名府赵昌言表现出色。

他大炮乱放,比寇准还招人恨,包括宋九也不喜此人。于是重新贬到大名府。

但在大名府做得不错。先前一个豪民想图茭瓜之利,种茭瓜就得需要水,需要湖泊。因此诱奸人将河堤堀开。溢田为湖泊养茭瓜,被赵昌言识破。但抓不到证据,赵昌言也不好处罚,可他记在心中。

正好堤吏告急,赵昌言带着衙差一下子闯入此豪强家中,将他的仓积打开以供给用。豪强想要反抗,赵昌言冷冷道:“本官还没有治你坏堤之罪!”

豪民吓坏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昌言将他家中财货搬之一空。什么茭瓜之利。百年茭瓜所获得利也不够这次搬的。自此以后,大名府豪强再也不敢做类似作奸犯科之举。

大雨哗啦啦地下,昔日宋九与王明共开治河之举,王明去世了。宋九在治河上插手得少,现在河东更不会越权过问治河的事。但相对而言治了一部分,水患也比以前危害减轻了不少。

如这几年,黄河几乎就没有发生严重决堤事件。

但这一年水势太大了,于是黄河自澶州再度决堤。西北流入御河,涨侵到大名府城。看到城墙危急,赵昌言率先身先士卒,负土填塞,可因为人力不足。于是让屯兵助役,兵士偃蹇不进,赵昌言怒道:“府城将垫,人民由溺,汝辈食厚禄,想要坐视吗,敢不从命者立斩。”

由是兵士与百姓齐心协力,不用多长时间,便将城墙用泥巴填厚填高,危机渡过。

想想赵昌言当初是什么情形,那差一点是千人恨,万人骂,就是这样的大臣居然表现如此,再看看东府宰相呢?

既然赵匡义喜欢自虐,那么俺也来虐虐,张洎学习小寇等人,但非是虐赵匡义,而是指责赵匡义的用人,他上书说道:“昉因循保位,近霖霪百余日,陛下焦劳惕厉,忧形于色,昉居辅相之任职,在燮调阴阳,乖戾如此,而昉宴然自若,无归咎引退之意。矧中台仆射之重,百僚师长,右减于左,位望轻重不侔,因而授之,何以劝人臣之尽节。宜加黜削,以儆具臣。”

赵匡义看完疏折,缄默不语。

但最先离开相位的不是李大学士,而是张齐贤。

张齐贤有一个母亲,八十五岁了,在这时代这个寿命是一个奇迹。赵匡义听闻后还刻意派人将她接到宫中接见,随后大肆赏赐。

但老人家终是老了,张齐贤又要服侍老母,又要办公务,两头顾不过来,于是三天两头请假,请得赵匡义眉头竖起。别人不知道,可张豪男,你得清楚,国家灾害重,要赈灾,要安抚流民,这是东府的事务,今年还要刮风,也要提前安排,让你到东府,到时候东府同样要配合的。

孝敬是好事,可也得顾一顾国家吧。

然而孝为百善先,赵匡义又不大好说。

正好两件事齐齐发生,赵匡义的藩邸旧臣王延德与与李沆的亲家殿中丞朱贻业是好朋友,朝廷由宋九发起,魏羽规划,开始着重磨勘制度,想要上位,必须要在地方上有一段辉煌的履历。于是他托朱贻业求李沆让他补外官。

这是主动要求上山下乡,不是丑事,李沆转告张齐贤,张齐贤倒不是反对他上山下乡,而是认为不当找亲家帮助,公开提出来就是了,何必要走后门?便将这件事向赵匡义反映。

赵匡义也不悦了,你小德子可是朕的人,想要上山下乡,也不是进入两府,为什么不找朕来求,而兜了这么大圈子求李沆。于是将王延德与朱贻业喊来一顿痛骂。

这两人骂昏了头,于是矢口否认。

赵匡义便派人找张齐贤来对质,张齐贤是大宋第一豪爽男,你爱信不信,何必让我做小人状,对质公薄?

正好他老母死了,心情差,不相信俺的话啊,于是引咎自责,罢为尚书左丞,然后又以丁忧为名,主动要求外放,让俺到定州吧,哪里是前线,才是俺张大侠用武的好地方。

张大侠赵匡义都看不顺眼。就别说李大学士了,但他是老臣,当初让他上来主要是指导作用。赵匡义没有深责,罢守本官。但在制词里还是刻薄说了一句:久壅化源,深辜物望。

李昉下,赵匡义忽然盯向了温仲舒,小寇下去了很长时间,赵匡义仔细回味,终看察觉到小温在里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你也下吧。接着李沆也跟着下。

一下整四个,赵匡义只好再度将吕蒙正召回来。又以苏易简与吕端参知政事,以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赵熔与向敏中同知枢密院事。

换得差不多了,赵匡义又盯着了另一个人。老神童贾黄中。

有一个叫牟晖的京城百姓敲登闻鼓,这个鼓是用以申冤的,大案冤案要案,才可以敲他。登闻院官员一听它响起,匆匆忙忙地让牟晖报案。

原来是牟晖家奴将一头小公猪丢失了。他找了半天未找到,于是状着胆子敲响闻登鼓,看看登闻院的官员能不能替他找到这头猪。

几个官员一起傻了眼,这怎么办啊,难不成真派无数衙役不计成本。替他找猪?但不判也不好,便问赵匡义。

赵匡义差一点一口气未咽过来。

大半天才徐徐说道:“这种事还要告诉朕,并且让朕判决,真大可笑也。不过若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

找猪那是不可能了,于是赐一千钱偿其值,就当朝廷将你这头小公猪崽子买了下去。

关心百姓是好事,可赵匡义管事管到这种地步,贾黄中只好墨守陈规。论才学是他神童,才气惊人,论政绩,也与宋九一样转战多处,立下了许多功劳,论为人老贾比宋九还要厚道,论作为十分廉洁。然而他胆小怕事墨守陈规的结果,便是政务久拖不决,以至稽留的政事越来越多,百官意见很大,你不急,咱们各部司得等你老人家决出政策,发布命令才能做事啊,我们急啊。于是纷纷投诉贾黄中。

再度罢免贾黄中,贾黄中觉得很委屈,胆子大是专权,招人恨,胆子小是墨守陈规,听到罢免诏书,他差一点哭了,只能一个劲地向赵匡义认错。

老贾人还是不错的,赵匡义也觉得难过。可没有几天,他就对赵熔等人说道:“黄中等以循默守位,故罢,适垂泪敍谢,朕亦为之凄然。昔周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人臣事主,可不念此以保终始。古人尚欲立功名於乱世,况盛世乎?卿等宜各戮力,以副超擢。”

老贾是反面教材,你们不要学习他。

然而东府也缺少人手了,于是赵昌言重新上台。

但宋九在太原差一点真要哭了,写了一篇长奏,平庸的人那怕给他十年时间也不能出政绩,然而有才华的人不给他时间能出政绩吗?

看看这两年,前年东府有吕蒙正,王沔,张齐贤,陈恕,西府有王显,张逊,寇温。几月后吕王陈三人齐被罢相,贾黄中与李沆上来。接着王显下去,张齐贤下去,吕端刘昌言与柴禹锡上来,然后二李与贾黄中齐下,苏易简与赵昌言上来。温仲舒再罢,向敏中上来。

前两年还保留一两个旧人,今天东西两府所有宰相全面轮换。

人事一换,政令必须更换。

这边在刮风,那边朝廷在抽后梯子,如何了得。

赵匡义也觉得玩得太过火了,讪讪写了封草诏给宋九,由朕居中策应,张齐贤在河北,大事可定也。

……

但张齐贤去了定州,倒是无形中给计划带来了新的变化。

入秋以后,宋军借助坚固的“l”形防线,多次反入侵骚扰山后辽国数州。特别是庄稼快要成熟之时,所过之处,能烧的尽数烧之。

若仅是烧,那么宋朝就失去民心了。

然而宋军还掳掠百姓,也不是真正掳掠,而是将这些百姓带到后方,让他们亲眼看到迁徙过去的山后百姓如今的生活状况,是如何的安居乐业。再将他们带回山后,让他们主动转告乡亲,不是俺们要烧你们的庄稼。

你们都是中原人的后代,如今朝廷来解救你们,然而你们生产粮食供辽军做军粮,你们子弟替辽军狙击宋军解放燕云,朝廷能不急吗?想要脱离这片苦海,来宋朝吧。

因此有人痛恨之,也有人心动之。

最少这让山后辽境内的闲田面积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山后的生产。

耶律斜轸不停地派出军队狙击,然而这次宋军进攻仅是浅攻,多是骑兵过来,若是大部队来了,立即撤回宋境,若是没有辽军来,继续骚扰,攻陷催毁辽国在边境所建筑的小堡小砦,以及焚烧庄稼,或者破坏拦截百姓逃向宋境的哨所关卡。

也有人中伏牺牲的,不多,那边辽国同样也陆续出现伤亡。

这是真正的以德报德,以牙还牙,将辽国以前的打草谷一起用在辽人身上,区别就是宋军不杀百姓。

张齐贤去了定州。

他不是那个去代州的张齐贤了,一度担任过国家真正的首相,这个职位连宋九还没有担任过呢。

而且又懂军事,从东府来,又知道后方朝廷的家底子,再加上陆续的战斗,各个能打的将领一一提拨任用,战场从山前转向山后,张齐贤完全能替代李继隆的职位了。

因此李继隆风尘朴朴地带着一支兵马,赶向河东,到了前线。

耶律斜轸这回真头痛了,看到宋朝真要对山后势在必得?不然怎能派出这样的猛将?

他可是两次轻易击败耶律休哥的猛人,这样的强将来到山后,自己要怎样应付?(未完待续)

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187章 用(下)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69章 神奇(上)第9章 歪才第114章 教材(下)第211章 思念第36章 果子(上)第187章 用(下)第74章 南方(下)第285章 论语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71章 前兆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16章 约战(上)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180章 开业(下)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291章 大鱼第172章 死(上)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103章 远方的朋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40章 脱变第168章 镜子(下)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17章 学问第172章 死(上)第173章 第一枪第213章 肥羊(上)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283章 春闱(上)第229章 石岭关第23章 父辈(上)第182章 功名(下)第224章 皇后(下)第521章 无耻第221章 大婚(中)第59章 七幅画第293章 小鱼(中)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259章 枪杆子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420章 飘摇(上)第486章 南方(下)第313章 才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83章 中策(下)第209章 游园(下)第241章 金贵第502章 黎明第371章 那一年第13章 从此醉(下)第492章 疏忽第399章 未卜第39章 信(下)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69章 神奇(上)第65章 温度第213章 肥羊(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76章 真是他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287章 春行(上)第274章 反击(上)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515章 捉猫猫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13章 从此醉(下)第303章 打猎(上)第468章 均贫富(上)一百零七章 种花养草第65章 温度第451章 乱战第269章 谋划第245章 献酒(下)第329章 毒狐第304章 打猎(下)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220章 夜宴(五)第471章 驱(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82章 诱、惑(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73章 第一枪第252章 宝宝第462章 前戏(上)第285章 论语第78章 孤家寡人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229章 石岭关
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187章 用(下)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69章 神奇(上)第9章 歪才第114章 教材(下)第211章 思念第36章 果子(上)第187章 用(下)第74章 南方(下)第285章 论语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71章 前兆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16章 约战(上)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180章 开业(下)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291章 大鱼第172章 死(上)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103章 远方的朋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40章 脱变第168章 镜子(下)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17章 学问第172章 死(上)第173章 第一枪第213章 肥羊(上)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283章 春闱(上)第229章 石岭关第23章 父辈(上)第182章 功名(下)第224章 皇后(下)第521章 无耻第221章 大婚(中)第59章 七幅画第293章 小鱼(中)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259章 枪杆子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420章 飘摇(上)第486章 南方(下)第313章 才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83章 中策(下)第209章 游园(下)第241章 金贵第502章 黎明第371章 那一年第13章 从此醉(下)第492章 疏忽第399章 未卜第39章 信(下)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69章 神奇(上)第65章 温度第213章 肥羊(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76章 真是他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287章 春行(上)第274章 反击(上)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515章 捉猫猫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13章 从此醉(下)第303章 打猎(上)第468章 均贫富(上)一百零七章 种花养草第65章 温度第451章 乱战第269章 谋划第245章 献酒(下)第329章 毒狐第304章 打猎(下)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220章 夜宴(五)第471章 驱(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82章 诱、惑(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73章 第一枪第252章 宝宝第462章 前戏(上)第285章 论语第78章 孤家寡人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229章 石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