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前戏(上)

李继隆去了河东,耶律休哥压力轻了,耶律斜轸头却痛了。

李继隆很藐视地将军队带到神武城北面的荞麦川与小道坞,严格来说这里乃是神武城与岚州的中路要冲,耶律斜轸与萧排押反攻神武城与偏关不果后,就是从这条道路撤回朔州。它离神武城有八十来里路,但离朔州仅有六十里地。

宋九当初也想在这里设堡垒,考虑到它有很广大的平川地带,一个大堡不能形成有效防御,必须有几个副堡相互配合,才能拱卫神武城中路。那样建堡砦不计成本,也需要大量人力,时间来不及,以后也造成分兵严重。于是索性将中路放弃,直接将战场放在神武城下。

数万宋朝军队在此大摇大摆操练。

耶律斜轸很头痛。

李继隆意思很明显,来打啊,打俺啊。

但真打……天知道此子想要干什么?

耶律斜轸六神无主。

如果是去年冬天的时候,他手中有十几万大军,那么就打一打。

虽然山后现在全面警备,但以辽国力量不可能一直在山后聚结十几万大军防御。他暂时还没有看穿李继隆用意,看不穿就不敢动用手中可怜的兵力。

然而李继隆蹭鼻子上脸了。

考课院官吏说河东第一。

河东路政绩就是第一!

未打之前,宋九将军务交给了前线诸将,主要就是打探情报,训练军队。修筑城堡,再加上以前潘美的布置。他没必须掺杂进去。

于是就在河东到处跑。

有一种做官方式,那就是惊人的才智。如吕夷简李沆,房杜,人家呆在家中就知道天下事了。有一种做官,如姚崇,他只将大事拎好了,天下事自然平定。有一种做官,如魏征小寇宋璟,敢说敢做,天下官员不敢询私。官场风气一好,事务也就处理好了。

但还有一种做官方式,如诸葛亮或者宋九。

他们十分谦虚,于是事必躬亲,这样很累,然而他们的小才,弥补了才智的不足,好的更好,不好的也会变好。

宋九就喜欢到处跑。

广南。江州,眼下再到河东。

跑得整个河东官员心惊胆战,不过还好,真做得不好。与宋九协商,宋九反而喜欢,然而真太过份了。那么不好意思,回家去吧。宋九跑了几次,因他上奏罢免了近十名官员。但做得好,立即向赵匡义推荐,提拨上位。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天堂虽苦一点,但很美丽,如何选择?

他跑一次河东官场风气便好一分。

这也是不可复制的,换别人来没那威信,赵匡义也未必相信。

官场风气变好了,实际在这时代问题便解决了一大半。

然后又与百姓官员一道商议水利,种植养殖,商业作坊,特别是水利,又掳来许多百姓,有了民,有了水利,今年河东涝灾又不大严重。于是两年时间下来,河东大治,五谷丰登,甚至整个河东粮食出现积余。

有了粮食就好办了。

宋九随着对军事的思考,居然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即便拿下幽州,宋朝边境问题也多多。别说山后,当然山后不及幽州重要,可就是拿下幽州,若是不重视山后,随时敌人还能从山后对幽州发起进攻,进一步威胁中原。但想保护山后,以及南方的河套与陕西,还必须要经营北河套,以阴山为长城。

这个兵力始终不能减少。

但随着人口增加,若不将兵力增加到恐怖的八十万禁军,不超过四十万之数,再加上养兵成本下降,那么以宋朝财政收入,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有点儿远,就是眼下,也必须要增兵。

于是这几年陆续将禁兵数量增加到三十八九万之巨。

兵力虽增加,新兵比例也在增加。

正好因为灾害,粮价有些贵,秋收结束后,朝廷调出八万禁兵赶赴太原。基本都是新兵,权当去太原就食的,除上交外,余下他们所得粮食又可以让他们家属拿出来变卖,增加家中一笔收入。

八万禁兵徐徐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城带着大量粮草来到神武城,又从神武城到达荞麦川,就在宋辽交界的这片平川上操练。

练着练着,李继隆看到耶律斜轸龟缩在云州,沉不住气。于是率领十一万禁兵出了古长城口,进入辽界。并没有深入,而是顺着边境,将辽国所建筑的堡砦全部催毁,然后从野猪岭川地返回神武城,坐看辽国的动静。

河东大军刚刚停息,河西那边又开始折腾,折王两家,以及五六万驻扎在西北的官兵,两三万各族蕃羌乡兵,全部在河西平川是结集,兵力同样几乎接近了十万兵马,尹宪、杨琼与折御卿以及王承美练着练着,也过了河,将河东辽国诸堡砦催毁后,再度返回河西。

但他们并没有离开,仍在胜州地界。

可能会再度向山后发起进攻,莫说天气冷了,最少西北这些蕃兵不会怕冷的。

再观两处,若有可能,还能增加数万河东官兵乡兵进行增援,士兵数量已经早就超过了当初岐沟关之战的宋军东路军兵力。

将也是宋朝一流名将,李继隆,尹继伦,杨业,杨嗣,杨琼,尹宪……还有两个党项杀星,折御卿与王承美。

帅是宋朝最强宰相,当初有人劝萧燕燕释放玉苹,萧燕燕评价一句,宋九当抵五十万大军,不是宋九会打仗,而是他那一身学问,以及做官的才干。岐沟关宋九逃出生天后,萧燕燕仍念念不忘,说了一句,若此人归降我朝。即便授第二个于越又有何妨。

能说宋朝不想经营山后吗?

只能说宋朝在宋九带领下,变得很小心。但说宋朝对山后不产生想法,谁相信?

耶律斜轸只好苦逼下令。让边境百姓往后挪,闲田就闲田吧,反正边境的百姓不想离开辽国的,多转移到山后的深处,留下的百姓一半人在宋朝蛊惑政策影响下,继续想逃向宋朝,过那种传说中的天堂生活。

这也逼迫宋军将战场放在山后深处,一旦深度达到了,地利人和是在自己这一边。即便宋朝名将如云,耶律斜轸也敢战上一战。

它是耶律斜轸的优点,行军作战漏洞很少,然而过于求稳,还未打,首先想的就是立不败之地,因此让宋军钻了空子,让边境一步步地在恶化。

然后耶律斜轸将情况禀报萧燕燕。

……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正是你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才使得后方安定,千家万户过着团圆幸福的生活。”

“我为你们骄傲,正是你们高呼着国辱君辱臣当死的口号,用鲜血铸就了大宋的荣光。陛下的尊严。”

“我为你们骄傲,正是你们从南海转战到大漠,从河北平川转战到河东丘陵山地。重新书写了中国二字的伟大与自尊。”

宋九一字一顿地说道。

传令兵将他的话传达下去。

十万大军齐声欢呼:“陛下万岁万万岁,大宋万岁万万岁。”

其实宋九也不能说对军事一点也不懂。不过最好还是交给最懂的人决定辅助。

更不是一无是处,只要他呆在军中。都知道他会与三军共存亡,士气就会高昂,去年正是他站在大旗下,让耶律斜轸无功而返。

宋九大声喝道:“出发。”

耶律斜轸担心的事终于发生。

宋军不顾天气冷下来,在西沟口结集,兵出马安山,十万大军迅速抵达朔州城下。

耶律斜轸重新收回朔州后,将朔州城墙修葺了一番。

但它非是幽州城太原城。

十万宋军轮流攻打了四天后,朔州城又再次被攻破。守城主将耶律瓜奴虽然勇敢,可寡不敌众,在击杀数名宋兵之后,带着手下狼狈逃向寰州。

宋军分出一部留守朔州,此时城中也没得破坏了,于是用火药将城墙炸倒,连城墙都不给辽国留下。

余下继续尾随耶律瓜奴追向寰州。

耶律斜轸在云州大同,手中有兵,可他这个兵却不知道怎么调动,原因很简单,随着宋军再次攻破朔州城,河西大军徐徐渡过黄河,兵锋欲再度指向云州。

耶律斜轸只好吩咐寰州守将务必死战。不能再丢失下去了,这次一次次地丢失,士兵沮丧,军民得不到安全保障,最终会全部向宋朝倒戈,那才是最可怕的。

于是又向萧燕燕搬救兵。

实际当初宋九让赵匡义请和,赵匡义一度十分不愿意。

现在就看到了效果,首先士气悲愤。

其次是大胜后的请和,要求也不过份,我不想收回燕云,你们辽国最少将易州还给我们吧,然而萧燕燕不答应,并且讨要关南十县。这就让朝中以和为贵的大臣闭上嘴巴。

上下不统一,前线将士如何打?

还有一个作用,它也渐渐显示出来。宋朝这边意见仍不统一,不过最少没有人敢公开说以和为贵。

辽国那边意见却开始不统一了。

这是辽国最强君臣,萧燕燕与韩德让在若无金手指的情况下,肯定远胜过赵匡义与宋九的联手。

否则让宋九这样耗,若是在辽国那个睡王手中,早就拖得四分五裂。然而就是在两人手中,辽国同样拖得吃不消。好不容易清静两年,准备将那个渤海国灭掉,宋朝又动手了。

玉苹说辽国小皇帝热爱和平,那不是他真热爱和平,而是看到因为战争,辽国百姓凄惨的生活,不忍心这样再打下去。他是辽国皇帝,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况且辽国的一些贵族。宋朝不提出议和,那就打吧。但宋朝提出议和了,为什么非要打一场场没有胜算的仗?

实际随着数次失败,就连大部分部族也不同意继续打下去。特别是今年,萧燕燕看到去年山后遭到严重损失后,大怒之下,准备召集大军报复宋朝。

就因为这些反对声音,萧燕燕才停了下来。

现在山后局面又紧张了,反战声音更大。这才是可怕的,国家内部不支持,这个战争就不易打,孙子兵法还刻意说了它。

但不管如何,最将眼下难关渡过吧。

萧燕燕从幽州分出部分兵力调向山后。

张齐贤来到定州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将李继隆解决出来。坏事就是有张齐贤在定州,辽国可以放心大胆地分兵山后。

是不是?

眼下肯定是。

可是山后那边宋军太强大了,他们比岐沟关之战东路军更强大,特别是统帅之能,相信宋九肯定不是曹彬之流。

于是萧燕燕又从后方调来数万兵马,前去山后。

然而到了这地步,萧燕燕也不由头痛起来,现在的节奏不是在辽国手中掌控起来,而是在宋朝手中。随对手跳舞,那才是最可怕的。

幽州的军队拼命地向山后跑。

寰州苦守了五天后,再次被宋军攻破。

然而宋军这回做了一个让人不解的举动,没有挟大胜之势攻击应州,相反的又徐徐撤回朔州城。

朔州城现在只有一半城墙了,宋军也无所谓,就扎在朔州的废墟上,来吧,咱让你打。

耶律斜轸在云州苦笑。

宋军的不贪功,让他难办了,若是贪功,用兵应州,东西两路兵力越分越远,未必没有机会可破。然而宋军再度撤回到朔州,与河西那支大军遥相呼应,如何打?

若不打吧,朔州那可怜的一点百姓也让宋军送到南方。若是边境成为闲田倒也罢了,整个朔州成为闲田,辽国如何吃得消。辽国非是宋朝,还有更富裕的南方做为强大的后方,燕云哪里都是辽国的宝贝。

忽然这时候他看着东北方向,心里想到,要不要派几个精明的斥候,看看那个渤海国的经营模式,那么广阔的辽南都能成为强大的生产基地。那么前线就让它成为战场吧。(未完待续……)

第192章 上朝第78章 孤家寡人第217章 夜宴(二)第284章 春闱(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82章 中策(上)第317章 学问第212章 哥哥第294章 小鱼(下)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517章 养猪第143章 事了(上)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217章 归来(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7章 约战(下)第319章 五字第318章 摇摆第374章 交锋(上)第207章 游园(上)第193章 朝会第158章 劲弩(下)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36章 三槐王第17章 约战(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462章 前戏(上)第92章 地图(下)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184章 求实(下)第513章 寓言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39章 派系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180章 开业(下)第209章 游园(下)第308章 硕麦(上)第194章 快乐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316章 脱变(下)第100章 大舟第350章 狐狸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08章 走后门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199章 牛(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72章 南方(上)第349章 王气第58章 异人奇课第492章 疏忽第161章 提亲(中)第129章 雪话(下)第135章 夜战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18章 君子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346章 轻敌第135章 夜战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481章 等的人第185章 钉子户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131章 诘问(下)第166章 镜子(上)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178章 开业(上)第374章 交锋(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160章 提亲(上)第425章 上位(上)第372章 包青天第372章 包青天第494章 朕累了第173章 第一枪第66章 悬赏第253章 大过第108章 走后门第189章 强上了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391章 打脸(上)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1章 师规第48章 后院第184章 求实(下)第139章 派系第86章 巡察(上)第200章 父亲(上)第537章 大结局(四)
第192章 上朝第78章 孤家寡人第217章 夜宴(二)第284章 春闱(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82章 中策(上)第317章 学问第212章 哥哥第294章 小鱼(下)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517章 养猪第143章 事了(上)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217章 归来(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7章 约战(下)第319章 五字第318章 摇摆第374章 交锋(上)第207章 游园(上)第193章 朝会第158章 劲弩(下)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36章 三槐王第17章 约战(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462章 前戏(上)第92章 地图(下)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184章 求实(下)第513章 寓言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39章 派系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180章 开业(下)第209章 游园(下)第308章 硕麦(上)第194章 快乐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316章 脱变(下)第100章 大舟第350章 狐狸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08章 走后门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199章 牛(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72章 南方(上)第349章 王气第58章 异人奇课第492章 疏忽第161章 提亲(中)第129章 雪话(下)第135章 夜战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18章 君子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346章 轻敌第135章 夜战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481章 等的人第185章 钉子户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131章 诘问(下)第166章 镜子(上)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178章 开业(上)第374章 交锋(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160章 提亲(上)第425章 上位(上)第372章 包青天第372章 包青天第494章 朕累了第173章 第一枪第66章 悬赏第253章 大过第108章 走后门第189章 强上了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391章 打脸(上)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1章 师规第48章 后院第184章 求实(下)第139章 派系第86章 巡察(上)第200章 父亲(上)第537章 大结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