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朕累了

符昭寿手下有两个副将,一是董福,一是王均,两人带兵风格各自不同,董福带着纪律严明,至少在表面上。王均没官架子,与下属打成一片,吃喝嫖赌,嘻嘻哈哈。

因此符昭寿便给董福部下加福利,至于王均,那就得了吧。 Wωω▪t t k a n▪¢O

年底前两军举行演习。

老百姓一起来看热闹,董福不管是真严明还是假严明,至少看起来军队阵型整齐,再加上福利,盔甲鲜明,而王均部下不但不整齐,穿得象乞丐一样。于是百姓便对董福部下喝彩,嘲笑王均部下。

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嘲笑又给他们带来恶梦。

王均部下赵延顺等八个小兵蛋子怒愤之下,在元旦节便做了一件事,罪魁祸首是符昭寿,便聚众将符昭寿杀死,然后去甲仗库取兵器叛变。益州官吏正在贺元旦节,闻听后不但不主持平叛,牛冕与转运使张适带头用绳子逃跑。

只有都巡检使刘绍荣在拼死格斗,赵廷顺便劝他投降,并且奉他为帅,刘绍荣持弓大骂道:“我乃燕人,比归大朝,肯与你们同逆?速杀我。”

我还不是中原人呢,都忠心朝廷,你们这些人良心被狗吃了吗?

赵廷顺被骂得黯然失色,又不敢真的加害刘绍荣,僵持下来。本来是一次很好的挽救机会,可惜牛冕逃跑了,符昭寿又被杀死,无人为首,都监王泽只好找到王均说:“你部下兵乱,快点去安抚。”

王均来到军前。一看也傻了眼,几个小兵居然干掉了三军主将。吓跑了知州与转运使。而且看到他来了,他部下踊跃欢呼。

本来心中就不平。这让他看到许多机会。

那就是蜀王!

他立即将部下召集,他可不是小兵赵廷顺,公开叛乱。指挥使孙进不从,杀之。刘绍荣不降,又没能力平叛,更不能劝抚,气愤之下上吊自杀。

王均号大蜀,改元化顺,以小校张锴为谋士。攻向汉州。

造反得有理,但这次造反一点理也没有。

仅是因为百姓嘲笑几句吗?特别是主将还在州府里喝酒庆祝元旦时,几个小兵就莫明其妙干掉了符昭寿。

为什么到了巴蜀,兵变就象切青菜那样容易,难道一到巴蜀,禁兵就变成了疯子?不要忘记了,他们家人还在京城!

然而王均不是疯子。

他惩前两次大起义的错误,没有拿下剑门,让官兵畅通无阻地到来四川。因此直扑汉州,欲指剑门。

不过他也犯下严重错误。

第一次大起义,那是王全彬种种行为,天怒人怨。第二次起义可能与宋朝朝廷无关,但更可怕,几十万旁户活不下去了。这才有了起义的土壤。

试问王均的土壤在哪里?就算符昭寿做得不好,管四川老百姓屁的事啊。或者就是符昭寿。他虽混蛋,也不过将装备盔甲等福利稍稍偏心一点。也没有真正克扣王均部下的兵饷与补贴,难道因为这个就要造反?那么李世民、刘秀与赵匡胤合在一起也带不好这支军队了。

因此这次造反根本就没有大义所在。

所以王均前面一出兵,后面蜀州知州杨怀忠调集乡丁与诸州巡检兵以及少量川骑,进攻成都。王均这时在剑门遭到惨败,剑州知州李士衡料定王均必攻剑门,而剑州城又无城墙,肯定不能守,于是将官库里的物资提前转移到剑门,招数千流亡逃散过来的军卒,多是董福的部下,开始整编。王均来到剑门,又没有抢到物资与粮食,正好风雪交加,李士衡与都监裴臻逆击,王均大败,退回汉州,一看大后方出事了,连忙回兵,将杨怀忠击败,杨怀忠退到江原自保。

然而杨怀忠的出兵给了朝廷时间,朝廷以雷有终为主帅,随后李是、石普、李守伦、上官正、李继昌与高继勋、王阮等部将与官员陆续带着八千官兵发向四川。

王均这时派赵廷顺攻邛蜀二州,杨怀忠这时又眉、文嘉等七州聚集了更多的军队,退到筰桥,背水列阵,赵廷顺兵分三路发起攻击,杨怀忠分兵抗击,赵廷顺不敌,许多叛兵被赶到筰桥后的皁江里活活淹死。杨怀忠乘胜追击到成都南十五里鸡鸣原驻军。

这时候另一个武将也开始发力,都巡绵汉龙剑四州都巡检使张思钧聚集兵马,收回汉州。雷有终要做的,就是直接将军队开到成都就可以了。

雷有终到达,听说王均打开城门逃跑了,雷有终与上官正还有石普等率兵入城,李继昌怀疑有诈,雷有终却不听。

然而一到成都,宋兵就象犯了邪一样,老毛病又开始发作,抢劫财产,或者到处抓花姑娘。难道四川妹子格外漂亮,以至这些宋兵一看到就会上火?

石普说道:“雷公这样不大好吧?”

甚至他在心里说,若是宋公在朝堂,就凭这么一闹,再有功,也将你官职拿掉了。

那能这样玩?即便当年那场风,也不过掳财物,强迫百姓自发地去宋朝,也没有对燕云妇人下手。

雷有终嘴角撇了撇,不以为然。

但这时就是想阻止也不可能了,结果一抢,兵士全部分散。王均伏兵杀出,一个是成编制的,一个是分散的,无数官兵被杀死,李惠也当场斩杀,雷有终等人靠绳子才逃出成都城,一口气逃到汉州。

本来这是王均的一次大好时机,宋朝官兵施暴政,你施仁义,收买人心吧。但他更残暴,因为有许多乡绅出城迎接官兵,结果王均将这些人一起抓捕入狱,以及整族肢解,有的百姓逃出城都城,派骑兵在后面追杀。一个不放过。然后将全城丁壮包括僧道一起抓起来,割头发黠面刺手背。编入叛军中。

之后雷有终陷入恶梦,宋军会攻城的招数他们全会。放火药包,里面的人趴下,挖地洞炸城墙,里面早就有了壕沟,听到有声音,专门制作的特长长矛刺去,全部刺死。天下放气球,随你的便,敢不敢放三千个气球往下跳。那正好是活靶子。

宋军于是制造了一个叫洞屋的攻城器械,谁知道刚推到城墙下面,下面早挖空了,人刚登上洞屋,重量增加,一二三全部掉到坑里,连毛都看不到了。

宋军只好建土山放箭,但这也不是办法,因此秦翰又发明了一个器械“雁翅势敌棚覆洞车”。这一回更轻一点,然后推到城墙下。

但城中又出现一个“喜相逢”,一模一样的战棚,两个棚子相接。人家居高临下,用早准备好的毒箭一顿乱射,宋军全部死在喜相逢下面的覆洞车里。

王均还没有平定。内乱再度开始。张思钧持功骄恣,巴西县尉傅鬏有一匹好马。张思钧求之,傅鬏不给。张思钧以其运输后勤误期将此人斩杀。家人跑到京城来诉冤。

看看这乱的……

若是这个倒也罢了。

反正四川掉到坑里,一年两年五年都不想好了。

就在这时候吕端去世,这对赵恒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几年宋朝平稳过渡,吕端无疑起了重要的贡献。

关健黄河又来了。

二月起大雨就下个不休,五月黄河从郓州王陵埽决口,进入淮河与泗水,这一淹又是无数州县庄稼毁于一旦。南方同样出了事。

北方在下着大雨,夏粮几乎泡在水里。两浙路一滴雨星也看不到,庄稼欠收倒也罢了,前几年风调雨顺,赵恒又在各州府建设了大量常平仓。

实际以前赵匡胤时各州就有一些州仓,赵匡义时,因宋九提议,也在各地建设了许多常平仓。不过没有制度化,并且主要集中在北方,此次赵恒设常平仓,有了好底子,也制度化了。还有一点,这时候人口还没达到巅峰,土地没那么紧张。胥吏也没那么黑心。发展到宋神宗时,常平仓制度同样崩坏,王安石不得不改革仓法。

救济的粮食有,经济也还可以。

但要命的是大旱引起的灾疫。

一些缺水地区不得不从远方取水,这些水源造成污染后,百姓喝下去便会得痢疾。还有些低洼盐碱地因为水量减少,碱性与盐份增加,容易繁殖霍乱弧菌,导致霍乱爆发。

这次大旱便是导致大规模的霍乱,也就是二号病发作。

赵恒觉得天塌了。

这时他也顾不得什么权谋术了,写了一份诏书给宋九。刻意还让他的亲信太监邓永迁去苏州传旨。

邓永迁来到苏州,宋九正在带领大家伙儿救治患者,预防传染。

这种烈性传染病传染起来太快了,以宋九都没有防范。

过了好几天,宋九才想起来它就是霍乱。不要说治疗,这时代根本不能治疗。

但基础知识他还是知道一点,下令所有百姓不得吃生水,不管这个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更不得吃生食物。

若有患者立即隔离起来医治,治疗的大夫必须戴上手套与口罩,出来后手套与口罩必须用开水煮沸,隔离区分为三处,一处是疑是霍乱患者,一处是疑似康愈者,必须隔离一段时间,确保无事,才能让他们回家。

患者除了派大夫专门隔离医治,平时鼓励他们多喝一些盐水与糖水。

然后向百姓讲解了一些关于霍乱传染的知识,以及预防的手段。

也顾不得能不能解释他这个知识从哪儿来的了。

至于朝廷更苦逼,只能派使者遍祭山川祠庙,为民祈福。

闻听宋九发起冶疗,又派人送去大量草药。

邓永迁来到苏州,宋九所做的事便是说服。许多患者家属不愿意将亲人送去隔离,宋九只好戴着口罩带着许多官吏,挨家挨户地劝说。

并且将这些方法用快马送到其他州县,让其他州县依法炮制,减少瘟疫的蔓延与危害。

诏书很简单,召宋九速速回京担任东府首相。

迟得不能再迟的东府首相。

宋九没有立即接旨,而是说道:“邓总管,如今两浙瘟疫肆虐,让宋某如何进京?”

“放心吧,朝廷已派了太常少卿王仲华前来接任。”

王仲华宋九知道,十年前赵匡义设磨勘院,让魏廷式和赵镕、李著一起担任同较三班院殿直考核武官,张弘、高象先、范正辞一起担任同知幕职州县官考课考核地方官员政绩错失,王沔、谢泌、王仲华一起担任同知京朝官考课考核京官政绩错失。应当还行,至少担任苏州知州能马马虎虎胜任。

就象他的前任,他的亲家张去华在苏州做得也还可以,后来改任杭州。但宋九心中略有些疑虑,张去华在苏州做得很好,但在来苏州之前,已担任了好几年各种的转运使之职,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若是平时倒也罢了,苏州底子差不多让自己打了起来,萧规曹就,就不会出问题。然而眼下瘟疫肆虐,弄不好死上几千人不在话下的。

似是知道他的疑虑,邓永迁又说了一句:“宋公,我来之前,陛下托我带一句口旨给你,朕累了。”(未完待续……)

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92章 地图(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386章 礼物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442章 妖星(下)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279章 二敲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162章 提亲(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301章 高下(上)第387章 好人第48章 后院第160章 提亲(上)第159章 核心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66章 悬赏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168章 镜子(下)第162章 提亲(下)第69章 神奇(上)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71章 神奇(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5章 第一张画(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52章 比较(上)第288章 春行(下)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453章 山后第241章 金贵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章 人心第328章 怜奴第442章 妖星(下)第11章 师规第113章 教材(上)第342章 亲事第46章 正八品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20章 大江(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316章 脱变(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83章 夜郎(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488章 要翻天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291章 大鱼第306章 不杀人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278章 公主(下)第46章 正八品第79章 勇退第440章 妖星(上)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7章 玩大了第175章 聘礼第218章 夜宴(三)第333章 入相(下)第66章 悬赏第162章 提亲(下)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84章 求实(下)第497章 咸平军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343章 矫正(上)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265章 折腾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49章 盛况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240章 脱变第136章 夜审第324章 棋子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44章 事了(下)
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92章 地图(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386章 礼物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442章 妖星(下)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279章 二敲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162章 提亲(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301章 高下(上)第387章 好人第48章 后院第160章 提亲(上)第159章 核心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66章 悬赏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168章 镜子(下)第162章 提亲(下)第69章 神奇(上)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71章 神奇(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5章 第一张画(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52章 比较(上)第288章 春行(下)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453章 山后第241章 金贵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章 人心第328章 怜奴第442章 妖星(下)第11章 师规第113章 教材(上)第342章 亲事第46章 正八品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20章 大江(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316章 脱变(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83章 夜郎(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488章 要翻天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291章 大鱼第306章 不杀人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278章 公主(下)第46章 正八品第79章 勇退第440章 妖星(上)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7章 玩大了第175章 聘礼第218章 夜宴(三)第333章 入相(下)第66章 悬赏第162章 提亲(下)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84章 求实(下)第497章 咸平军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343章 矫正(上)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265章 折腾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49章 盛况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240章 脱变第136章 夜审第324章 棋子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44章 事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