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礼物

实际刚才赵匡义说话有潜台词的,为什么会如此呢,难道是我品行不好,上天惩罚吗。

看看这两年,那么多灾害,偏偏又发生自己打压老三之时,能不让人误会吗。所以赵普你得替朕扛着。

赵普更狡猾,尧时都有大水,汤时都有大旱,况且你我。

赵匡义要倒。出了这么多灾害,老子在皇宫里都不安,你还能泰然处之,让老子耐心等待,这是那门子道理?

只可惜宋九未听出来。

于是赵匡义又逼了一下宋九,事实也不大高兴,你是爱民的,难道为了斗赵普,当真不管了。

这时他权然忘记了赵普打压他时那种心情。

但他却是误会了宋九,宋九确实在想方法,一时未注意他们的话外之音。他又详细地讲解了这几种辅堤。

然后说道:“赵孚所言对也不对,若是于河中起修南北两道遥堤,以现在的国力同样不切实际。但于王莽河与灵河分水同样没有效果,原因很简单,不说巨大的用度,黄河下游多是山区,唯有孟澶滑这几处两边皆低洼,水往低处流,因此多在这一段河面或强行冲向南或强行冲向北,分流所在离这一段河面太远,分水效果不好。”

“卿所言中的也。”

“但赵孚也有一些想法可以实施,不过要改一改,也不用遥堤蓄水,更不用于东边分水,可以于两河寻一些低洼场所,最好多是盐碱地带,后方单独建大月堤,汛期水势不大,百姓耕种,水势若大,及时将百姓疏散,放水泄洪。水势消退时将水排掉,沉淀的淤泥又可以改善土壤,弥补百姓损失。”

这是一个办法。

但也很麻烦,那是家园,到时候放水泄洪时,有几个百姓愿意离开家园?

不过到了万不得已之时,最少比现在滚滚河东一直流向彭州的强。而且平时可以做一些补贴。例如免减税务等等做补偿。这就看朝廷怎么想,当地官员怎么想了。

宋九又说道:“现在还有一些办法,毕竟人烟不是太稠密,就是未必会麻烦。因此想要五十年不那么频繁出事,只有下面一个办法,筑外辅助堤。它不占民田。也不用迁徙百姓,安置百姓,若是合理,还会起到一些束水冲沙的作用。”

“于河外筑堤,成本更高。”宋琪道。

“陛下,臣认为以后西府宰相必须有一段军旅经历,方可胜任。东府宰相必须担任过三个州府长吏旅历才可以胜任,不然易闭门造车,贻误国事。”

宋九讥讽道。

宋琪虽年龄很高了,但他以前多是副职,只是曾经因为担任开封判官时却与赵普相善,让赵匡义怒出于陇州,再也没有其他地方官员的经历。

事实也没有宋琪想的那么复杂,这些外辅堤主要是减少主堤下方的水压。因此可以于水小时从河中取泥,或者于堤内取泥,筑起浅滩,再于浅滩上筑堤。当真在河中筑堤,现在有这个能力么?

“它也要不少劳力与钱帛的。”王明老实地说道。

“嗯,但它不用那么急,可以量国力而行。非是要求一朝一夕之功,不过以我想,还是今年施工最好,先将一些险要河段抢修起来。”

“何故?”

“陛下用禁兵堵缺。不用百姓,现在大水茫茫,家园淹没,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若是不组织好,百姓积怨,恐生变端。但再过一段时间,河水就要消退了。一旦河水消退,人心便会渐渐安定起来。可是那么多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河北陕州洛阳都有许多百姓因内涝,颗粒无收。朝廷能不赈济吗?这时就可以用工代赈了。因此秋后水势消退之时,施工成本最低。”

大家都在低头思考宋九之策的可行性。

赵孚嘴张了张,最后未说话。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用钱多少不谈,但一听就知道宋九的办法比他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宋琪却不服气,便说了一句:“陛下,灾害连连,国库紧张,若是再动工,请陛下将西北诸工停下。且臣以为仅是对付一流盗,国家用费钜万,颇是不值。”

表面上看这句话说得也有道理。

李继迁不就是一个流寇么,能成什么大气候。

宋九太小题大作了。

现在两选一,一是河工,二是西北,河工才是最要紧的。

事实这句话很恶毒。

若是西北停下,那代表着朝廷默认宋九是一个笑话,可为了这个笑话,花了多少钱下去。

若不停,是因为西北造成经费紧张,而使河工不得开工,宋九这是不识大体。

宋九眼睛终于冒起寒光。

奶奶的,俺与你宋琪有仇啊?

但宋琪也是没办法,如果再让宋九放光彩,他隐隐感到很不妙了。赵普一倒,宋九还能容忍他吗?这是逼上架子要斗宋九了。

宋九转过头,喊来一名太监,让他去西府将王明给他的那样东西拿来。

咱们用事实说话。

一会儿小黄门将那份账册从西府里取来,宋九递给赵匡义:“陛下,请看。”

这就是王明给他的礼物。

西府不过问出纳的,但三司在宋九完善下,账册渐渐变得很清楚。因此从三司能得到太平兴国三年国家军费支出。

宋九在翻看账册时,王明又让小吏将去年六月到今年六月国家军费出纳统计,给了宋九。不过现在宋九手中的是“更新版”,乃是去年八月到今年八月的军费。

这个军费包括兵士薪饷赏赐抚恤,武器开支,以及前线筑堡等其他与军事有关的费用,也包括对辽东的援助费用。

似乎这一年宋九花掉了不少钱,西北筑堡修路,对丰州的部分补助,对辽东的援助,以及增加的三万乡兵,河北河东也新增了一些堡砦……

但在三司统计后。事实与太平兴国三年军费相比,不但没有增加,相反的还减少了五十来万。

赵匡义看后很愕然。

不过随后细想就明白了,太平兴国三年军费不少,因为准备征伐北汉,甚至想收回燕云,宋朝扩军到了三十多万。

现在前线轮戍的兵士增加了。赏赐抚恤增加了,可实际从去年夏天后前线并没有大的战事,因此赏赐抚恤几乎忽略不计。是增加了许多表面的支出,但暗下里养兵费用在急剧下降。

因为宋九的调节,不仅后方禁兵七成化为农村驻兵,前线也在大肆营田。甚至养猪养羊。

许多地区屯兵供给若无大战来临,几乎做到自给自足。在前线节约一石粮食,可能相当于在后方节约十石粮食!特别往后,宋仁宗时甚至在后方价值几文钱一斗粟运到前线能值上千文。

史上种世衡开始于西北营田得功,不过后来因为多是城市兵,史载纨绔子弟,实际让城市兵如何做好耕种?正是宋九将城市兵向农村兵。特别是后来征召的士兵一起屯于农村,他们平时就是农民,习惯耕种,因此到了前方营田,迅速得功。

这也是一复古。

宋九的办法就是唐朝在青海等地的营田改进版。

但在唐朝很苦逼的,没有轮戍,没有多少补贴。但这是经济造成的结果,若是象宋朝这样玩。顶盛时一年军费可能用达一亿多,那么唐朝早就完蛋了。

说来不新奇,可是节约的费用是惊人的。

为此宋九仍在西府不断地调节,替朝廷进一步的减少不必要的军费开支。

因此造成一个结果,看似这一年来宋九花掉不少钱,实际并没有花去多少。

宋九将它献上来非是邀功,他的功劳太多了。不必须邀功来让赵匡义反感。只是宋九用它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个统计会有误差,但不会差距两百万,那一年军费未必少用。可是国库盈余多少?现在又盈余多少?不要说赈灾,堵缺的费用是来到内库,赈灾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下去,若是有当年的盈余,即便有这场大灾,军费没有过份透支,也足以平安度过。

非是西府多用了钱,而是东府出大事了。

宋九递上去,什么都不说。

西北解释了不知多少遍,至于河工,自从郭贽下去后,东府成了赵普的私宅,自己说了能执行吗?

赵匡义叹了一口气。

一山不容二虎,自己当年怎么就与赵普容了那么多年?

看到是到了选择的时候。

于是说道:“散吧。”

陈从信道:“陛下,那河工……”

“再议。”

宋九心中一声叹息,还枉他冒着大雨,顺着黄河看了两天,但看样子又不了了之了。

大家退下,陈从信忽然从后面追上来,在宋九耳边低声说道:“如此大灾,首相有失啊,不对,与你无关,乃东府有失也。”

宋九盯了他一眼,随着微笑地摇摇头。

这个人是赵匡义的心腹,赵普的政敌,但不是自己的战友。

他用心也不良。

按理说这两年灾害连连,特别这样的大灾,稍稍用一点手腕,赵普要负责任的,那怕自己讲了天气原理,可包括自己否认神灵存在么?天人感应还是这时代的主流。

不过自己不能说。

一是自己说了,会让赵匡义反感。

二是若往歪处上想,为什么有灾害,赵普与赵匡义搞的那些妖蛾子,但有赵普的份,也有赵匡义的份。

实际民间开始在议论,自己说出来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宋九不知道赵匡义开始逼宫了,只隔了几天,赵匡义将赵普喊来训话:“我视万民如子,念其耕稼之勤苦,军国用度所出,恨不能全部免掉也。因此令两税三月交税限期特意延长一个月,可官吏不体朝旨,个个如狼似虎,对民捶挞如家常便饭一般,此事尤伤和气,应下诏让地方官吏严格执行。”

赵普立即去写草诏书。

前面诏书写完,赵匡义又将他喊来,骂道:“你派出的赈灾官员都在做什么,听说一个个都赖在京城不离开,他们不去地方,百姓税赋减免怎么落实?地方官吏耽搁了缴税怎么办?”

赵普头上冒汗了。

诏书下达,赵匡义又将赵普喊来,呵责道:“荆湖江浙淮南诸州,每年上供钱帛,但这些官吏怎么想的,看到那个百姓有钱,便让他押运钱粮进京。他们个个老实愚鲁,无御下之术,而篙工船夫,皆顽猾之辈,这些高户如何是他们对手,这让多少百姓因此破产,真是人间悲剧啊。”

赵普一听整傻了眼。

这几个地区非是广南,实行了免役法,按照宋朝役法,皆是三等以上户担任差役,不让他们押,让谁来押运?

但知道赵匡义是在鸡蛋里挑刺儿,只好含糊地写了一道诏书,诏自今直遣牙吏,勿复扰民。牙吏还不是高户担任的?

然而赵匡义也急了,老先生,非得让朕将话说白了你才走了。

因此刻意将所有大臣留下来,当着大家的面说道:“国家事不能以大小相待,都有利害,朕近来比阅,看到削藤者每条削去十之七八(指运到京城做家俱的税藤与贡藤),但藤只产于南方,从七八千里外运到京城,多么的不容易!朕又看到作坊制兵器,铁仅用了一半。如果只上交贡藤条可用的那部分,如果将铁打造成兵器再上交,岂不是减少了百姓的劳役?天下无限利害,官吏却不能替朕经度。此固小事,当有大于此者,卿等思之。”

话外之音,你这个宰相怎么当的?

赵普,你还不明白吗?

赵匡义要吐血了,话说到这份上,赵普还是不肯递交辞相书。

第12章 从此醉(上)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241章 金贵第88章 神灵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16章 约战(上)第234章 快乐岛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92章 小鱼(上)第242章 抚桑第283章 春闱(上)第199章 牛(下)第318章 摇摆第22章 麻烦来了(下)第215章 贺礼第182章 功名(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34章 荒野(中)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54章 独一无二第99章 加码第169章 寒瓜第441章 妖星(中)第388章 新人第193章 朝会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258章 天堂的**第134章 荒野(中)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93章 朝会第244章 献酒(上)第158章 劲弩(下)第486章 南方(下)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90章 又玩大了第502章 黎明第462章 前戏(上)第79章 勇退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461章 走马灯第517章 养猪第275章 反击(下)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22章 好深的水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第53章 比较(下)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9章 歪才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385章 五十年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71章 神奇(下)第344章 矫正(下)第55章 爹爹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316章 脱变(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48章 后院第167章 镜子(中)第521章 无耻第333章 入相(下)第46章 正八品第161章 提亲(中)第193章 朝会第528章 黑土地第208章 游园(中)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154章 清明(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208章 游园(中)第132章 抢老婆第279章 二敲第423章 定(中)第88章 神灵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81章 功名(上)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84章 求实(下)第508章 口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240章 脱变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65章 折腾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490章 大秘密
第12章 从此醉(上)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241章 金贵第88章 神灵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16章 约战(上)第234章 快乐岛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92章 小鱼(上)第242章 抚桑第283章 春闱(上)第199章 牛(下)第318章 摇摆第22章 麻烦来了(下)第215章 贺礼第182章 功名(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34章 荒野(中)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54章 独一无二第99章 加码第169章 寒瓜第441章 妖星(中)第388章 新人第193章 朝会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258章 天堂的**第134章 荒野(中)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93章 朝会第244章 献酒(上)第158章 劲弩(下)第486章 南方(下)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90章 又玩大了第502章 黎明第462章 前戏(上)第79章 勇退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461章 走马灯第517章 养猪第275章 反击(下)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22章 好深的水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第53章 比较(下)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9章 歪才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385章 五十年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71章 神奇(下)第344章 矫正(下)第55章 爹爹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316章 脱变(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48章 后院第167章 镜子(中)第521章 无耻第333章 入相(下)第46章 正八品第161章 提亲(中)第193章 朝会第528章 黑土地第208章 游园(中)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154章 清明(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208章 游园(中)第132章 抢老婆第279章 二敲第423章 定(中)第88章 神灵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81章 功名(上)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84章 求实(下)第508章 口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240章 脱变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65章 折腾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490章 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