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妖星(中)

赵匡义很高兴,他一直认为自己皇位来得不正,所以搞七搞八,但搞来搞去,还不是为了让百姓认可,三军认可,让皇位安全,国家安宁吗?可大家不知道他的用意,反而苦苦阻拦。

但宋九这样做,效果更好。

于是在百姓欢呼声中来到河洲,看了一球蹴鞠赛,然后返回。

宋九又邀请赵匡义去了西府,喊来二十个小吏,让他们下棋。

赵匡义更好奇,一边观棋,一边看着宋九。

棋下完了,宋九说道:“蹴鞠赛也有各种阵型,可高明者,会因为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如力气大,如跑得快,如带球球感好,会安排一些适合的阵型,那么就会胜了。再者,如下棋,有的喜用炮,有的喜用车,有的喜用马,还有的居然能善小卒。这仅是一盘几十枚棋子的棋局,二十二人的球赛,居然就会产生这么多变化。若是放在数万数十万军队中,会有多少变化?”

说正事了。

赵匡义显然会意,缄默不语。

宋九抽出他春天时刻意讨要来的,张洎王禹偁等人的奏呈,说道:“他们有的说得很对,可未说准确。如张洎等人说设两镇,以便河东河北统一指挥,不再是各自为战,一盆散沙,以让辽人各个击破,又能集中兵力打退敌人。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若那样,一旦失控,安史之乱岂不是前车之鉴。”

“卿中的也。”赵匡义道。

这才是好同志嘛,说中了他的心坎里。

“因此春天时陛下征诸臣说军务,实际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一点儿弊病,然而反过来它们也有优点。如执行我朝军制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更替,甚至追源到前古,西晋与南北朝诸王夺嫡,东汉外戚宦官专政等丑陋现象,会不再发生。因此臣没有想明白,直到这次徐河之战,才豁然开朗。有办法兼顾。”

“说说。”赵匡义来了兴趣。

他不是固执者,固执的是东府那个家伙。赵普,以及赵普与宋九都看好的一个小家伙。实际当初宋九提出给各团练使与防御使权利时赵匡义就想过了,未必是团练使与防御使,这是指一州都部署,以及数州首将,但非是一路,手中兵力不会有很多,因此不会敢产生安禄山的想法。于是恩准同意。

然而它还不能解决宋朝军制的弊病,虽然一州都部署手中也有些兵力。可是兵力并不是太多,多少受知府节制,因此辽军南下,无人可挡。除非场场打出李继隆这两次奇迹之战。

中间利害关系赵匡义也知道,但边境一时得失,能与国家重大安全相比?只能择其长弃其短。

宋九能想出两者兼顾的办法。那是最好不过。

“陛下,实际解决它的办法很简单。李继隆已经提起了。”

“嗯。”

“那就是临时授权制,大股敌寇来犯。可从河东河北两个防区择一名智勇双全的重将,临时授予他指挥一路所有将兵的权利,以便统一指挥,协调作战,集中兵力。敌寇去后,此权收回。同时明诏诸将,若无敌寇来犯,以虚假情报获得朝廷授权者,可以拒绝其指挥。再规订此将不得指挥诸将退后过深,以防将重兵率回京畿谋反作乱。那么唐朝藩镇之患便可迎刃而解。”

“这倒是一个好策子,你再想细一点,写一个札子于朝会上呈给朕,让诸臣工一起讨论完善。”

实际到了宋仁宗时,所有大臣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陕西出现安抚经略招讨使这个古怪的官职,兼任边防数州所有军政财大权,以便统一指挥。不过那时武将没有话语权了,是文臣在打,是宦官在打,缺陷虽然纠正,可这些文臣当真能打好仗吗?有人说韩琦是军事家,打成那样子还是军事家?那么李继隆岂不是比李靖还要牛气?

但在这时改,还来得及!

宋九又徐徐说出第二个改革方案:“陛下授阵图于前线将领,然前方战事变化莫测,如徐河之战,李继隆原本打算在唐河北岸用万名骑兵消耗辽寇,然后城中大军杀出,一举败敌。可是尹继伦孤军奋进,打乱了李继隆的布署,然而这一进局面却更有利。这时候李继隆若是坚持原计划会不会有这样的大捷?”

赵匡义脸色又阴沉下来。

宋九没有管他,继续说道:“这是李继隆,智勇双全,才打出来的战绩,换其他人呢?至少陛下把持着大方向,不会让前线将士出现严重失误。如在雄州,若是诸将听从陛下诏书,会不会有那样的惨败。”

赵匡义脸色这才好转。

寇准认为宋九少了风骨,但办不好事,要风骨干嘛?管它是黑猫白猫,只有能捉住才鼠才能算是好猫。

宋九继续说道:“因此似乎同样难以两全,故张洎他们上书,虽看到弊端的一面,但没有看到弊端的另一面。臣想了许久,心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有许多老将从前线退了下来,他们富有经验,全部呆在洛阳闲赋,朝廷虽然偶尔让他们来书院传授武学,但书院里能成为将才的人少之又少,将领是在战斗中磨练出来的,天才将领自古有几个?若是空读兵书战策,不知变通,没有磨练,可能只能成为第二个赵括害己害国。因此臣认为可以于西府置一参谋司,若是有重大军事行动,诸将一起于参谋司商议。一人想法会有失误之处,数人数十人,并且个个都是从前线下来的老将,那么想法便能完善。或有争议,陛下也足以拍案决定。那么不仅是陛下智慧,而是集数人数十位富有经验将领的智慧决定的草案。然后再将这份决议颁发前线,为防前线变动。只做大框架,就象陛下授李继隆诏书一样。让前线将领在这个大框架下自由发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那么前线将领就有空间自由发挥,又能避免前线将领发生严重失误。”

也就是参谋司一出来,那个所谓的阵图就不要再搞了。

“这个,让朕再想一想。”

宋九这一回不依赵匡义了,机会难得啊,若不借助这个势,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机会改变了。赵匡义授阵图,以后宋真宗授阵图。或者未来的其他皇帝再授阵图。这还了得!

因此又说道:“陛下,请三思哪,当今名将,李继隆算是最出色的了,他在满城矫诏,他在朔州矫诏,他在定州矫诏。为何,难道是陛下决策不好吗?非也。陛下决策乃是前度局面,到了他手中。局势又是两样,所以必须要变。若陛下坚持,那么能战者如李继隆,会继续矫诏。早晚会让陛下不满。这还是好的,甚至不能战者也学习李继隆矫诏,诏书威令不在。这些人又贻害国家。”

实际他很想挑明了说。

你想学李世民,有那本领么?李世民与尉迟敬德每次交战。都身先士卒,一人持闻槊。一人挽弓,如入无人之境。你也挽弓,可射的是什么,花蕊夫人!

还是乖乖地学刘邦吧,用好了萧何,韩信与张良,从容得天下。

但不能说,刘邦在开国诸君中能力真的很差。

一说,赵匡义肯定恼羞成怒,俺这么有本事,仅是一个小刘邦。实际就是刘邦也不容易,那个驭人用人的本领,有几人能做到?

因此又加重了一句:“先帝临阵画策,每发必中。是不错,臣亲眼所见,可那是看谁,若是巴蜀南汉之流,纵然陛下之天资亦能办到。然而面对河东,先帝都亲临前线指挥,可曾拿下太原,更不要说对手是比北汉强大百倍的契丹。陛下内治已胜过先帝,疆域更胜于先帝许多,太原,漳泉,吴越,定难,陆续收复。百姓之爱戴,刚才陛下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勿用证明什么了。”

“你!”

“臣是为大宋千秋万代计!陛下,恕臣不得不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临死不降,臣也深入绝域之地,为了就是大宋更加强盛,陛下成为伟大的明君,为的就是报答陛下的恩情。”

这又让赵匡义软了下来。

说得不错啊,为了这个国家,宋九吃了很多的苦。为的啥,以这小子的脾气,若是为说地位,换谁都不相信。他叹口气说道:“那你就拟一道奏呈吧。”

“喏。臣再说第三件事,那就是前线堡砦。于要地筑堡砦防御自古就有了,我朝发扬光大。然后又经臣提议,变得更加密集。不能说它不起作用,多少阻止了敌寇推进的速度,不然辽寇上次入侵可能就兵临京城城下。西北堡砦作用更明显,由于西北山区密集,道路更崎岖,堡砦隔阻,各部不便联通,因此诸族豪酋难以壮大自己部族势力。由是渐渐进入安定治理状态,否则叛乱更甚。然如张洎所说,它的缺点同样很多,堡砦筑得多,兵力分散严重,易于被辽寇各个击破。臣这一段时间也在苦思这个难题。特别是河北,多平原地带,若不筑堡砦,形势更恶劣,若筑堡砦,无险可守,既分兵又易为敌所破。不过杨延昭在遂城上来一疏,倒是给臣一个灵感。”

“何疏?”

“陛下你看。”宋九拿出一份疏折。

这是宋九在杨家父子回京叙职,顺便替杨延昭成亲时,翁婿谈话时,宋九提出来的,杨延昭回到遂城,也一直在思考。最终想出的办法。

河北防御不是西山,哪里不难防御,主要是西山东边平原地带。

然而这里同样有地形之利,河流密布,沼泽湖泊遍布各地,因此杨延昭出策,在边境处广挖池塘,再密植棘刺杂柳等灌木,用池塘湖泊沼泽当成第一道水城长,让厚实的灌木丛当成第二道木长城。

“这个主意好啊。”

“恩,臣再辅以一策,堡砦多缺点就是分兵严重,因此臣认为于各州军中选择几处关健的所在,建筑真正的大堡大砦,若是国家财政允许,甚至不惜用水泥砖墙代之。这样的堡砦出来后,辽军本不善攻城,那么就无法攻破了。周围小堡砦也不取消,毕竟平时会起联防作用。若是大部敌寇到来,这些环绕着各大堡砦的诸小堡砦士卒迅速撤向各大堡砦。那么联防作用有了,拖延敌寇推进速度好让后方有备也有了,分兵的缺陷同时也得到部分解决。甚至稍过两年,国家进一步恢复,兵力也恢复起来,那么就可以用这个方法,逐步将易州收回,甚至步步紧逼,自易州起,渐渐顺山区向辽国一步步侵逼。若战,在山区交战,利于我军,若不战,我军会渐渐占据整个燕云山区,居高临下,平原地带随时受到我军威胁。燕云就能渐渐回归我朝。”

还是他的浅攻战术,不过是更理智的加强版。

“侵袭辽境倒也罢了,不用这么小家子气。不过这个主意倒也不错,你再拟一个奏呈吧。”

第三天大朝会上宋九提出这三个策子。

引起许多大臣争议,有一些人反对,不过这些年大胜有之,大败也有之,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反思,因此附和者也有之。

暂时决定不下来,赵匡义宣布散朝。

赵普忽然将宋九拦住,说道:“易安,你我可否去顺店一叙?”

宋九冷冷地瞅了他一眼。

宋朝军制出现许多古怪的怪胎,为什么宋朝相对而方军事上要软弱一点,难道是将士不勇敢吗?看看有多少将士临死不降的。难道是不能打吗,前线一批又一批能征善战的勇将陆续涌出。难道是武器不犀利吗?那更是一个笑话。固然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个古怪的军制。

如取消节度使,将从中御,打压武将地位与名誉,取消真正的节度使是好的,汉朝唐初没有节度使,难道打不好仗?就应入则为臣,出则为将,反正是募兵制,轮戍制了,何必要这个节度使。

但为什么要将从中御?

压一压武将地位也能理解,防止武将专权篡国,可为什么要打压他们的荣誉?

这一系列方案正是赵匡胤与赵普一手提出来的,赵普是主谋。然后在赵匡义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自己提出三条,强行矫正其中的弊端,可能取消所谓的阵图让赵匡义多下不了台,然而打的脸,还是打的赵普的脸,朝堂上反对声音的大臣多是支持赵普这一派系的。因此宋九冷声说道:“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勿为了自己,而害了国家,害了你的子孙万代!”

如果在几个月前宋九提出这么大的军制改革,也许担心赵普会闹事。

但现在不怕,有干旱在,几个大嘴巴在朝中乱喷一气,赵普你怕不怕。不怕行,还有哈雷彗星来对付你!(未完待续。。。)

第47章 玩大了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49章 风起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章 打赌第193章 朝会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241章 金贵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244章 献酒(上)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493章 原因第179章 开业(中)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74章 背嵬第363章 弃子(上)第221章 夜宴(六)第221章 夜宴(六)第85章 内幕第155章 清明(中)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474章 背嵬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87章 用(下)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508章 口袋第124章 两重天(下)第338章 坦白第285章 论语第209章 游园(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392章 打脸(下)第349章 王气第269章 谋划第13章 从此醉(下)第210章 钱啊第92章 地图(下)第423章 定(中)第122章 吃肉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276章 良臣第267章 海货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420章 飘摇(上)第73章 南方(中)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67章 高第503章 遗言第242章 抚桑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19章 五字第259章 枪杆子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137章 对峙第483章 奇葩(上)第253章 大过第492章 疏忽第61章 爱因斯坦第245章 献酒(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10章 铁血之路(十)第158章 劲弩(下)第166章 镜子(上)第309章 硕麦(中)第191章 女人第46章 正八品第241章 金贵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321章 大江(下)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217章 归来(上)第128章 雪话(上)第259章 枪杆子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441章 妖星(中)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503章 遗言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52章 安定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72章 驱(下)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53章 大笑
第47章 玩大了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49章 风起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章 打赌第193章 朝会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241章 金贵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244章 献酒(上)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493章 原因第179章 开业(中)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74章 背嵬第363章 弃子(上)第221章 夜宴(六)第221章 夜宴(六)第85章 内幕第155章 清明(中)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474章 背嵬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87章 用(下)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508章 口袋第124章 两重天(下)第338章 坦白第285章 论语第209章 游园(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392章 打脸(下)第349章 王气第269章 谋划第13章 从此醉(下)第210章 钱啊第92章 地图(下)第423章 定(中)第122章 吃肉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276章 良臣第267章 海货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420章 飘摇(上)第73章 南方(中)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67章 高第503章 遗言第242章 抚桑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19章 五字第259章 枪杆子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137章 对峙第483章 奇葩(上)第253章 大过第492章 疏忽第61章 爱因斯坦第245章 献酒(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10章 铁血之路(十)第158章 劲弩(下)第166章 镜子(上)第309章 硕麦(中)第191章 女人第46章 正八品第241章 金贵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321章 大江(下)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217章 归来(上)第128章 雪话(上)第259章 枪杆子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441章 妖星(中)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503章 遗言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52章 安定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72章 驱(下)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53章 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