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

三百九十章 封禅 下

王明风尘朴朴地从黄河回来。

三司里还有一个能人,陈从信,这个人操守很不好,不过颇有才干。操守好不好与宋九无关了,他非是自己下属,西府也没有人事任免权。要的就是才干。

王明还未回来,宋九与陈从信二人就联手做了一件事。再次将一些经营不好的坊场河渡整理出来,也不问是不是官吏贪苛导致的了,反正没有多大效益,全部将它们拍卖给私人经营,从此朝廷只收租钱,不再直接经营。

进一步替朝廷松压,而且随着这批坊场河渡的取消,官吏数量减少,百姓劳役减少。其实两次裁减坊场河渡,不仅替朝廷松压,还替朝廷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直到王明回来,才开始办正事。

那就是金铺。

河洲那个金银并没有空着,经营金银彩帛,珠宝玉石,与相国寺北面的那些金银彩帛行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它不是宋九的本意。

直到这时候宋九才将它的用途抛出。

不仅是这个金铺,从全国挑出十几个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出来,开设分点。

第一是发行交子。

宋朝交子出现了许多失误,一部分是盗印,但主要因素是发行泛滥了,天圣时一年只发行一百来万交子,主要用来解决巴蜀钱荒。到了宋徽宗时一年发行的交子达到两千多万贯。宋高宗只有一半江山,因此一年只发行一千万贯交子,然而到了宋理宗时,最高一年曾发行六亿五千万贯交子。

才发行时,因为数量少,信用高,但携带方便,因此交子很受欢迎,曾出现一贯交子相当于一贯一铜钱的情况。到了宋理宗时。一贯交子曾经只相当于一百五文钱。

然而不能一昧怦击它。

毕竟这时代以商业与经济意识观念落后,没有多少金融知识,而且这些交子虽然带来一些不好的变化,可它为宋朝经济繁荣确实也做出杰出的贡献。

没有钱币,以物易物能造就繁荣的王朝吗?

但开始时宋九很谨慎,只发行了一千万贯交子,按照宋朝制度。相当于七百七十万缗钱。

而且钱额也小,只有五文与十文两种。

并不是纸币,而是真正的丝帛币,先用最精美的丝帛制成币底,再用精密的印刷彩印。这个印模与颜料绝对地保密。

然后盖上三司印章。

也就是想盗印,十分困难。而且有了印章,那么私铸三司印章,无疑就是死罪。用此来防范民间盗印交子。

再规订若是百姓想用交子兑换铜钱,任何一个金铺分点皆不能拒绝,随时替百姓兑换。

有了这条规订,那么后世就不会出现宋理宗那样一年能印六亿多交子的奇怪现象。

其次是异地取钱。

在这时,到异地交易十分困难。比如一款十万缗钱的交易,仅是钱就重达近三百吨。如果用船来装,一艘中等船都未必能装得下,若是用车子拉,那更惨了,得用六百辆大车子才能拉走。

更不要说在路上会有意外发生了。

当然没有宋九的政策,宋人也有办法,多是重载来。重载去,一是节约运输,二就是避免这个钱难的问题。

但肯定有很多不便,也掣肘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现在十几个金铺分散于全国各地,就可以避免了这个麻烦。如在京城存十万贯钱进去,带着金铺开的一张证明,到益州只要交一些手续费就可以轻松地将十万贯现钱取出来。

最后就是存贷。这时候有存钱的地方。各个钱柜,然而不但没利息,相反的会交保管费用。因此老百姓有钱,全部放在家中。所以宋九那天与王明交谈,若个个象宋九怎么办?

于是宋九将后世的银行制度拿来,活期的没有利息,在没有完善的金融观念下,金铺不大好挪用这些活期存款。可能会产生一些效益,但还有保管费用呢。存一到两年的年息百分之一,不是收百姓的利息,而是给百姓。三到四年百分之二。四到十年百分之三。十到二十年百分之四。若是存钱取息,那是百分之五。

这个利息有点儿低,不过在这时代颇为诱人。

比如很多人买地,这是手中有钱没有好投资的,实际土地获利也很低,收租子多了租户不高兴,又臭了名声,还要交税务,于是导致很多主户隐田,可能高租。

若是子孙不孝,自己又老了,那么那个存款取息就是不错的办法。比如手中有一万贯,存下去,一年能获利五百贯,那么能让儿孙们不会饿死了,也不担心他们将遗产糟蹋。

正是这些固定存款,可以让金铺用来放贷,利息百分之十五。它就可以盈利了。当然,也不完全是空手套白狼,金银建造要花钱,交子印刷要花钱,前期宋九也计划投入一千五百万贯,一是用来兑换交子,二是用来放贷。

它还是合资制度。

朝廷出建造金铺费用,出交子印刷费用,提供信用与国家资源,私人融资,出那一千五百万贯。各占百分之五十。

但有很多麻烦,不能说它不扰民,首先扰了那些放高利贷的人。

它也不是慈善机构,与王安石挂羊头卖狗肉的青苗法不同,说白了,就是敛财的,虽然利息很低,为了保障收益,前来贷款的百姓必须用宅地契约以及其他贵重的东西抵押。还不起钱了,这些全部没收拍卖给他人。放贷的对象不取,那怕是普通的农民,只要手中有地契,就可以拿它来贷款,不必要再借黑心的高利贷。但还不起,这些地无限对方有多贫困,必须要查没。若是生起同情心,金银里的职员就会钻出巨大的黑窟窿,用此贪没。

所以执行下去,尽管它利息低,也会有争议声。

还有。贷款数额不怕,手中有多少支出的钱帛。就可以贷多少款项。然而各地现钱的配给,以及交子的配额,还有其他一些皆有问题。

所以宋九在三司里呆了很多天,估算天下铜币数量,各地铜币数量,各地实际收入,与商业交易数量。

不能指望它一年能给国家带来几千万缗钱的收入。但若是经营得当,可能不亚于生生多出来一个榷盐收入。有这几百万贯,与少了这几百万贯,性质不同的。

若是中书再争一点气,可以又恢复到太平兴国三年时的盈余。那么只有三四年时光,朝廷就可以宽松地发起一次北伐战争。

而且这时时机很好。

宋九现在不是指望将赵普的势力全部洗干净了。但国家经济困难,有了这个生财办法,大多数人会同意。若是说不扰民,那么最好不要征税,这可能吗?

并且它不但是敛财,一旦实行,会使宋朝商业更发达。多少会使一些百姓生活改善,同时国家商税也可以多征了,仅后者是隐形的,不易估算出来罢了。

宋九与三司官员捣鼓了十几天,又增加了一些方案,例如再次发出诏书,禁各地区征收金银进城税,让金银得以进一步流通。减少各地差价,抬高其准货币的作用,弥补钱不足。发出诏书,对西洋来的金银币进行甄别,从中挑出七八种发行数量大,质量好的金银币进行估算,然后允许其在宋朝流通。但为了防止大多数百姓不认识,准许百姓不接受它交易。主要它们还是贵,可以用来大宗交易。老百姓不认识它们,但各商人的管事不可能不认识。

实际很早宋九就对赵匡胤提议过此事。但赵匡胤笑而不答,曾经一度让宋九心中诽谤。

但不是赵匡胤做错了,那时实行会很困难。

那时钱币不足,那怕在唐朝也不可能实行。

没有河洲的发展,与书院商学的教育,就没有合格的小吏与管事。

国家未大一统,商业还不能称为发达,就没有很好的基础。

现在还有许多困难,但比那时的情况要好得多。

宋九将这个草案递给赵匡义。

草案写得很详细,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配给,不过问题也不大,若是钱币不足,各地官府可以拿出一些布帛来及时弥补。

宋琪哼了几句,看到赵匡义虎起脸,才没有作声。

赵匡义知道会有麻烦,宋九也老实地说了,可比直接增税肯定要强。而且利也远大于弊。

若是眼下的财政,赵匡义也许会犹豫不决,但他内心深处还想讨伐幽州的,大哥在内库留了许多钱帛,然而高梁河一役打下来,用得差不多了。

没有充足的财富,如何与契丹决战?

赵匡义让大家散去。

走出来,张齐贤叹道:“宋相公甚至远不及赵相公。”

宋九微微一笑。

宋九与赵普成了死敌,但宋九对赵普评价从来都不低。宋琪凭什么与赵普相比?

可怜的李穆。

吕蒙正与李至倒也罢了,李穆却是一个人才,然而在宋琪的治下,李穆如何能发挥才干?

金铺顺利落实下去。

但没多久,就从房州传来一个消息,赵廷美到了房州,心情低落可想而知。而且死了那么多皇帝皇储,孟昶,柴宗训,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李煜……赵廷美担心受怕,于是忧悸成病去世。

赵匡义对左右说道:“廷美自少刚愎,长大后脾气凶恶,朕以同气至亲,不忍审之以法,让其俾居房陵,希望他能悔过,实际朕常思念。正想让他官复原职,没想到突然去逝了,我心中很悲痛。”

说着大哭起来。

兄弟情深啊,这好感人的一幕,左右一起感动的抹眼泪。

宋九无辄了,只好举起袍袖,将眼睛遮上,不然怎么办呢,他可没本事来演戏。

但不久赵匡义又感到不对,又在政事堂说了一件事:“有一个秘密朕一直未说,今天告诉诸卿家。廷美与朕非是同母所生,乃是朕的乳母所生。后来她又出嫁到赵氏,生军器库副使赵廷俊……”

宋九与张齐贤瞠目结舌。

李昉则不能错失良机,立即义愤填膺地说道:“涪陵公悖逆,天下共闻,这等宫中之禁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哪能得知。”

赵匡义乱了。

赵廷美肯定不是赵匡义害死的,可现在大哥死得不明不白,两个侄子死得不明不白,不是他害的也是他害的,再加上赵元佐在行宫里抱不平,赵匡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怎么掩饰呢,封禅!

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115章 流民(上)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92章 地图(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134章 荒野(下)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228章 猛人哥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185章 钉子户第38章 信(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259章 枪杆子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102章 好东西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270章 危机第54章 独一无二第91章 地图(上)第292章 小鱼(上)第492章 疏忽第494章 朕累了第217章 归来(上)第320章 大江(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135章 夜战第243章 插花第4章 打赌第392章 打脸(下)第24章 父辈(下)第292章 小鱼(上)第318章 摇摆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178章 开业(上)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517章 养猪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4章 打猎(下)第15章 非奸即盗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490章 大秘密第504章 开始了第244章 献酒(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48章 后院第60章 关健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474章 背嵬第220章 大婚(上)第220章 大婚(上)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321章 大江(下)第185章 钉子户第502章 黎明第191章 女人第374章 交锋(上)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337章 窅娘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24章 父辈(下)第252章 宝宝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319章 五字第168章 镜子(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316章 脱变(下)第175章 聘礼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34章 荒野(中)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25章 上位(上)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352章 安定第11章 师规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484章 奇葩(下)第99章 加码第8章 神奇第301章 高下(上)第349章 王气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474章 背嵬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501章 相轻相攻第77章 卷(下)第160章 提亲(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336章 东华门
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115章 流民(上)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92章 地图(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134章 荒野(下)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228章 猛人哥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185章 钉子户第38章 信(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259章 枪杆子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102章 好东西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270章 危机第54章 独一无二第91章 地图(上)第292章 小鱼(上)第492章 疏忽第494章 朕累了第217章 归来(上)第320章 大江(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135章 夜战第243章 插花第4章 打赌第392章 打脸(下)第24章 父辈(下)第292章 小鱼(上)第318章 摇摆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178章 开业(上)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517章 养猪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4章 打猎(下)第15章 非奸即盗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490章 大秘密第504章 开始了第244章 献酒(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48章 后院第60章 关健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474章 背嵬第220章 大婚(上)第220章 大婚(上)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321章 大江(下)第185章 钉子户第502章 黎明第191章 女人第374章 交锋(上)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337章 窅娘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24章 父辈(下)第252章 宝宝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319章 五字第168章 镜子(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316章 脱变(下)第175章 聘礼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34章 荒野(中)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25章 上位(上)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352章 安定第11章 师规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484章 奇葩(下)第99章 加码第8章 神奇第301章 高下(上)第349章 王气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474章 背嵬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501章 相轻相攻第77章 卷(下)第160章 提亲(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336章 东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