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奇葩(下)

赵匡义无忍,只好让老王替小宋写神道碑。老王不但真写了,还在文中对小宋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又对满堂宾客大发牢骚。赵匡义也苦逼了,看来你没有转性子啊,去滁州吧。

老王是奇葩,但有干实事的人。

一个醉鬼居然平步青云当了副宰相,一个混在官场中却还能那样单纯理想化的可爱……但还不算奇,奇就奇在最后一个人,霸道得让人发指,却让后人认为是天下道德君子的代表……

吕蒙正下去,吕端终于上来。许多人说吕端糊涂,赵匡义却很喜欢吕端的气度,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某些时候,也不得不佩服赵匡义的眼光。

在他临终前几年的人事调动,可以说十有九中。

上来的还有小寇。

不过吕端是平章事是首相,小寇是参知政事。后人往往对这两个职位有些糊涂,实际参知政事在中书做的事更多,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首相的一种监督与掣肘,不过参知政事有理事权,没有决事权,也就是重大的政务参知政事裁决好了,还要经过首相同意,方能执行,或者下达给地方。

小寇是大嘴巴,仇人多。

然而他心眼却不如张洎。张洎看准了这一点,但他比丁谓高明就高在他摸透了小寇的性格,断然不会替小寇掸胡子上的饭粒,并且反其道而行。

小寇重新上位后,张洎日夜坐曹视事,十分勤奋,小寇出入省门,他冠带等候。揖礼而退,不交一谈。

很勤奋的一个官员,并且是天下有名的老儒,不以老卖老,十分有礼貌。然而也不巴结。

寇准一看,这真是一个好文官啊。因此极力向赵匡义推荐。

赵匡义十分犹豫。

宋九看不起张洎将李煜那个金盆子拿走,赵匡义担忧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李煜时南唐并不是没有名臣,如潘佑。若是李煜听从潘佑之言,发起改革,大哥未必能轻松拿下南唐。正好有一个官员。尹熙古担任翰林待诏。翰林学士是唐玄宗时,分为翰林学士与翰林供奉,翰林学士能参与起草诏书,翰林供奉就是豢养一些有杂艺闲人的所在,如李白就是翰林供奉,若真是翰林学士。他都没有有那么大的牢骚了。随着对宰相权利的掣肘分割,翰林学士权利越来越大,有的翰林学士有着草拟机密诏制的权利,甚至有机会与皇帝议论时政,它就是翰林待诏。

并且尹熙古是江表人氏,就是江东人氏,赵匡义便问他潘佑之死中张洎扮演的角色。

然而赵匡义不知道因为同是江东人氏。平时张洎善待来自江东的尹熙古、吴郢等官员,因此尹熙古回答道,潘佑之死乃是李煜气愤潘佑谏说太过刚硬,与张洎无关。

赵匡义释然。

因此不久将张洎提为参知政事。

同时又提拨了一个能臣李昌龄为参知政事,此人还有一个弟弟,李昌言,李昌言还有一个女婿……范仲淹!

不过李昌龄资历太浅了。

寇准少年得志,又有张洎支持,在中书声望越来越高。

而且小寇就是赵匡义朝末期三大奇葩之一。

他眼下一生只服半个人,那就是张咏。连赵匡义以及后来的赵元侃都不大服气,就不要说宋九了,天大地大,但还不是最大,就俺寇准最大。

敢藐视皇权也是一种进步。可这个风气却带着后来的北宋出现一个又一个奇葩。

宋九赵匡义都不算什么,就不要说吕端了。况且他又有“扶立皇太子,安定天下”之功。

所以赵匡义迅速察觉到这种矛头,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让朝堂稳定,特别是这几年必须要朝堂稳定,因此让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两人平起平坐吧,隔日轮流执掌东府,决策天下大事,来安慰小寇的心中不平。

实际小寇到了这一步,虽是参知政事,行的却是真正首相之权。

不过这样一来,两人两个思想,两种执政风格,难免让下面的官员产生了更大的疑惑,便纷纷向赵匡义反映。

赵匡义便将两人处理的奏呈拿过来看。

蛇无头不行,可蛇有两头,那个麻烦就大了,必须得明确那一个是真正的头。看了后,寇准、张洎、李昌龄三人有事要先请示吕端,经他同意认可才能向我请示、建言。

这说明在赵匡义心中,吕端理政能力胜过了寇准。

吕端最大优点就是大事不糊涂。

赵匡义承认了他的能力,关健有人不承认啊。或者自己用手腕将寇准弄下去,能不能弄下去是一回事,他也不喜欢这样做。况且现在寇准得宠。

因此手谕是手谕,实际做归实际做。

小寇不把手谕当成一回事,吕端无奈,只好谦让,每遇大事两人意见不合时,以寇准说的算。

但不得不承认寇准的本领,担任下级时能迅速将上级权利架空,担任上级时能让下级痛苦得仙仙欲死,担任西府宰相时能对东府的事务指手画脚,担任东府宰相时能将西府权利抢得一干二净。这一点连赵普都不能做到……

到了这一步,那该满足了,既然是宇宙第一大,那么公平安心地做事吧。

可是非也,得到了实权后,所喜者多得台省清要官,所恶不及知者退序进之。

彭惟节与寇准相善,冯拯与寇准素来不和,两人分别转任为虞部员外郎与屯田员外郎,一个管林业,一个管农业。

彭惟节素来位居冯拯之下,按照资历冯拯也在彭惟节之上,因此章奏时,冯拯的章奏还是在彭惟节前面。

其实真的无怕谓,包括彭惟节本人也没有在意,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前面与后面的区别。

然而寇准不高兴了,将冯拯找来谈心,你这个管林业的怎么排在管农业的前面?

冯拯心中那个憋闷啊。

想来想去,没办法,只好向赵匡义打小报告,又说了寇准平时任人唯亲,作风霸道的一些事。实际冯拯这个小报告还不算致命。

小寇这样干,不要说是他了,就是赵普在世,大家伙儿也不服。

因此又有一个人上奏。

广东转运使康戬也上奏。

此人乃是一个高丽留学生,在太平兴国元年,随金行来等人一道到开封留学,一年后金行来中进士,任职殿中丞。五年后康戬也中了进士,并且官做得还不错,以清白干力闻名朝野。

可能受那边腹黑的影响,康戬这份奏折才叫黑,他只说了一件事,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寇准所引,所以吕端德之,张洎曲奉,李昌龄畏惧,这才让寇准得以任胸臆,乱经制。

张洎是寇准所引,李昌龄却不是寇准所引,只不过赵匡义任李昌龄时,寇准也同意了。至于吕端与寇准有何关系?要说引,那要归于赵普与宋九。

可现在的事实是吕端明明有了手谕,反而将决事权让给了寇准,康戬说寇准以任胸臆,乱经制,更不能说是冤枉了小寇。

宋朝最担心的是什么?

一言堂!

包括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还保留了一些旧党的官职。不能说是好,但也不能说是坏,至少北宋前期政坛比较温和,在内治种种政策上还好。直到司马光为了打倒而打倒,然后一切变了味道。

特别这时候,赵匡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见阎罗王了。那能让朝堂成为一言堂所在,况且小寇如此的霸道。

于是先将吕端喊来责问。

吕端很委屈,答道:“寇准性刚自任,臣等不欲数争,虑伤国体。”

这是一句很伟大的话,就凭借他这句话也足以让吕端进入名相行列。

寇准要做头啊,弄也弄不下去,那么怎么办呢,难道天天与寇准吵架吗?如果司马光等人若是以这句话为人生准则,北宋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子?

然而因此赵匡义也差一点将吕端贬下去,不过就要他准备贬吕端时,头脑忽然清醒过来,贬诏未下。

赵匡义无言以对。

又将寇准找来责问,寇准可能会服气吗?不但不认错,反而越争越厉害,赵匡义叹了一口气,说道:“鼠雀尚知人,况人乎?”

将寇准贬了下去。

直到这时,宋九才上了第一道奏折。

倚山种茶植树,倚水载麦插秧,人有其长亦有其短,用人用其所长,弃人弃其所短。吕端等人性格静默,用之固然朝堂和睦,仍久之必死气沉沉,下面官员欲所欲为。寇准等人性格刚燥,用之固然让诸官震惮,久之国家必然戾气冲天。然冬天穿厚衣,夏天穿薄绢,若朝堂安静缺乏活力,可用寇准之流,将一潭死水搅动。若朝堂暴戾,可用吕端等人,朝堂戾气就可渐渐削弱。如此,天下自可安定也。

你这样用人是不对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用人,如何用好人?不过话外之音你也不要想念俺们了,寇准有寇准的好,吕端有吕端的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当然,赵匡义不是不会用人,但在疑心病下,两府宰相变动太快了,多少确实不利于国家。9

,!

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343章 矫正(上)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73章 南方(中)第451章 乱战第52章 比较(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66章 悬赏第278章 公主(下)第86章 巡察(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392章 打脸(下)第180章 开业(下)第160章 提亲(上)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272章 伐第208章 游园(中)第313章 才第284章 春闱(下)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59章 小妾第216章 夜宴(一)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44章 矫正(下)第138章 草芥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373章 原因第59章 七幅画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229章 石岭关第182章 功名(下)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328章 怜奴第116章 流民(下)第328章 怜奴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265章 折腾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382章 中策(上)第303章 打猎(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329章 毒狐第131章 诘问(下)第338章 坦白第329章 毒狐第90章 又玩大了第389章 封禅(上)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47章 野望(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463章 前戏(中)第519章 病第219章 弄错了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88章 神灵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440章 妖星(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175章 聘礼第272章 伐第3章 好戏第271章 前兆第156章 清明(下)第361章 黑辽河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304章 打猎(下)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266章 太狠了第279章 二敲第387章 好人第189章 强上了第64章 糊涂第360章 小把戏第236章 三槐王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482章 天堂第20章 拒第171章 死(上)第369章 拓跋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139章 派系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399章 未卜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77章 夜探第186章 用(上)第100章 大舟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265章 折腾第371章 那一年
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343章 矫正(上)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73章 南方(中)第451章 乱战第52章 比较(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66章 悬赏第278章 公主(下)第86章 巡察(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392章 打脸(下)第180章 开业(下)第160章 提亲(上)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272章 伐第208章 游园(中)第313章 才第284章 春闱(下)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59章 小妾第216章 夜宴(一)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44章 矫正(下)第138章 草芥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373章 原因第59章 七幅画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229章 石岭关第182章 功名(下)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328章 怜奴第116章 流民(下)第328章 怜奴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265章 折腾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382章 中策(上)第303章 打猎(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329章 毒狐第131章 诘问(下)第338章 坦白第329章 毒狐第90章 又玩大了第389章 封禅(上)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47章 野望(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463章 前戏(中)第519章 病第219章 弄错了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88章 神灵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440章 妖星(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175章 聘礼第272章 伐第3章 好戏第271章 前兆第156章 清明(下)第361章 黑辽河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304章 打猎(下)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266章 太狠了第279章 二敲第387章 好人第189章 强上了第64章 糊涂第360章 小把戏第236章 三槐王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482章 天堂第20章 拒第171章 死(上)第369章 拓跋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139章 派系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399章 未卜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77章 夜探第186章 用(上)第100章 大舟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265章 折腾第371章 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