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坦白

如果没有赵普,不要说是窅娘,就是黄保依,放在府中又如何?但有了赵普,不要说是窅娘,那怕是李煜金陵时的一个普通宫女,都能出事情。

还有一个办法,送人,送给李煜是不行了,那是送死去的,送给其他人,宋九也不忍。

苦思半天,第二天宋九到中书,带了两本奏折进宫。

第一本奏折是右拾遗郭泌言剑南诸州官盐一斤为七十文钱,但因为两川缺盐,盐价远高于官盐,于是豪民黠吏,相与为奸,贱买于官,然后贵粜于民,一斤盐往往达到数百文钱。因此请求朝廷将盐价增到一斤一百五十文钱,则豪猾无以规利,而民食贱盐也。赵匡义意从,将此奏发向中书审议。

到了中书,因为是经济上的政务,几人主动交给宋九,却让宋九留中不发。

也就是他没有想好处理办法,暂时没有答复。

第二本奏折是有关国家茶盐政,朝廷准备在江南诸州实行榷茶,如果茶农私留或私卖茶叶价达千贯以上者,黠面流放,妇人配为铁工,商人与之私茶,以本茶农罪之半处执,主吏盗官茶贩卖,钱五百以下,徒三年,黠面流放。茶园户有意毁坏茶树,计所出茶叶价处罚。

榷盐也是如此。

实际全国有许多地区开始实行榷盐茶制,这次诏书主要是将它推广到江南。

宋九打开第一本奏折,赵匡义览阅一下。道:“宋卿,你要说什么?”

看似简单。两川盐产量低,缺盐,盐价肯定不止一斤七十文钱,郭泌提议,不但打击了豪强谋利,也增加了朝廷收入。

但不是如此。

宋九徐徐说道:“陛下,臣一直留中不发,是没有想好。接到此呈后。臣派吏去三司询问,巴蜀产盐多来到南川与东川盐井。哪里山路艰坚,运输费用高昂,又是井盐,开采困难,开采成本也高。国家榷盐后,又将部分盐运向荆南。盐价益高,百姓多淡食之。一旦提高官盐价格,百姓还会淡食,但豪强不能谋利,官府还能增加盐政收入。”

赵匡义额首。

“陛下,榷盐乃是沿从唐朝盐政。起初天宝时未实行盐政,每斗才十文钱,一文钱一斤。第五琦变盐法,一斗加百钱出之,于是盐价提到一斗一百一十文钱。刘晏代第五琦。盐法更密,最高时河中两池盐价达到三百七十文钱。由是亭户犯法。私鬻不绝,巡捕之卒,遍于州县,商人乘时射利,远乡贫民困高价,往有淡食者。”

“陛下,就是那样,一斤盐也不过三十几文钱。如今剑南诸州涨到七十文钱,还不满足,想涨到一百五十文钱,那么一斗为几何钱数?有多少百姓会淡食之?”

“陛下继位以来,仁爱百姓,多推行了许多善政。”

“可是剑南少盐哪。”赵匡义打断了宋九的话。

“是少盐,臣闻听一些官员为谋取私利,或者政绩,勒索百姓提高盐产量,然两川盐井自古至今在开采,许多盐井多成废井,再加上两川豪强剥削沉重,百姓一直心中有怨气,再涨盐价,两川必不稳也。”

“宋卿是何意?”

宋九又将第二份诏书送给赵匡义。

“你是说江南不能实行榷茶榷盐?”

“不是,朝廷于江南实行榷茶与榷盐,亦无不可,诏书里说江南除部分池盐外,余下则淮盐入江南。这也无妨,朝廷于淮南也在推广臣在两广的晒盐法,大海之盐,才是无穷无尽,然淮盐入江,若是洪州,甚至吉州倒也无妨,由大船运盐而去,运输成本能在百姓心理接收范围。但再往上运,上达虔州,必须换小船而上,再由车马运达各处,运费会是惊人之数。”

赵匡义在沉思。

宋九继续说道:“两广为防蛮人生变,与河北一样,实行通商法,广盐制价便宜,又有水路至达五岭脚下,又有道路通达虔州。可五岭多是生蛮户,那么必有奸商与生蛮勾结,大肆将私盐运达虔州。官府不认真处理,榷盐制度于江南南端必崩坏也,若认真处理,民情鼎沸,甚至蛮户生变。这个道理与湖南南端诸州相似。”

“朕明白了,可于五岭设置关卡,适度征收部分盐税,准广盐进入江南与湖南南部部分地区。”

“陛下英明。”

“与两川盐政又有何联系?”

“一样,井盐开采不便,民之苦之。剑南盐价高,与价不合理无关,盐产量不足才是根本所在。官盐七十文,私盐一百多文。官盐若是一百多文,寻找私盐会达到二百多文。郭泌非是治本之策,因此臣请求陛下派三司计划成本,准淮盐进入荆南,同时北川不产盐,请陛下准许解盐进入汉中地区,减少对两川诸盐井的依赖性。”

“那么江南,东西川,陕西,与两广,多路横跨了。”

诸路横跨结果就是行政混乱,赵匡义让两川转运使兼任对方职位,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如宋九这样,再兼任多路职位?这是不可能的。

宋九徐徐答道:“倒也无妨,国家想要稳定,必须集权朝廷,这件事由三司派吏员下去核实成本产量,再由三司计划,各地转运使执行即可。”

“集权朝廷?”赵匡义走了几步,郭泌之策,会使国家每年增加十几万缗收入,不过若真如宋九所说的,一斤盐涨到两百多文,百姓是会很苦的,于是说道:“朕准之。”

还有一处,那就是西北,西北青盐倒流向陕西各地,甚至京城,若禁之,加速各羌离心,若是象宋九这样办。将陕西以成本产量划出诸州,准青盐进入。可能会加强诸羌与朝廷的凝聚力,也可能会使诸羌力量更强大,加速了反叛之心。未想好的事,宋九不会说的,因此与其他官员一样,装聋作哑。

赵匡义又走了几步,终于想明白了,若如宋九这样做。看上去更琐碎,实际执行后,却缓解了剑南盐紧张的局面,是对他今年春天政策的完善。

于是又笑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臣不敢当,臣来再禀报另外一件事。”

“说吧。”

“臣在江州时收了一个婢女。”

“婢女?”赵匡义讶然:“难道她是一个罪户?”

也就是犯罪充作官妓的官吏女眷。不然宋九不可能在这里说一个婢女。

“不是,李煜前妻大周氏病危时,他又看中大周氏十四岁的妹妹小周氏。当着她的面两人调笑,大周氏羞愤之下病去。”

宋九又看着赵匡义,他是有意说的,这个小周氏不好,你最好不要碰她。

再过一段时间说就来不及了。

“大周氏去世后,李煜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持以小周氏为妻,然此女远不及其姐姐,生性多妒,李煜虽宠幸一些宫女,在小周氏的坚持下。皆没有给其名份,甚至遣送出宫。只有一个女子黄保仪格外卑躬侍奉她,才得保全。李煜投降赴京时,带了小周氏,还有这个黄保仪。但还有一个宫女,叫窅娘。”

“那个跳舞的?”

“就是她。”

“朕也听说过,似乎她在扬州还露过面,但到了京城后不知去向。”

宋九神情古怪。

“无妨,继续说。”

“李煜未上船时,曹彬将军准他从宫中带了一些金帛赴京,然路路有人勒索,进京后李煜所剩无几,生活困难。小周氏他是不能送人,黄保仪他是舍不得送,正好闻听臣去江州赴任,便让窅娘去江州寻臣,让臣收留。”

“是她?”

“是她,可臣不能收,那怕她仅是一个宫女,臣是朝廷大臣,必须要顾忌,但臣当时不知道,妻子去江州时,我还在彭泽,她寻我妻子,说朝廷官兵到金陵后,其夫逃离金陵,她一路寻夫,寻至江州。当时臣正与张霁勾心斗角,不欲生事,可是妻子不忍,臣无奈只好将她收留下来,又派人送信给昇州知州杨克让,让他替我打听这个丈夫李秀,哪里能打听到?”

“李秀,李草包吧。”赵匡义不屑道。不要说皇帝了,就是大臣,不做正事,整天写诗作词,练字绘画,贪图享乐,那成了什么?

宋九嘿嘿一乐:“陛下,中的也,可她害苦了臣。”

赵匡义盯着宋九道:“宋卿,仅是一个宫女,为何这么胆怯?”

宋九心道,现在不用胆怯,可不久后,我就胆怯了。

但不能这么说,道:“李煜若象刘鋹那样甘心做一个安乐候倒也罢了,可此人来京后,心情苦闷,将这种心情沉浸于小令当中,臣闻听他写了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赵匡义果然听后大恶,眉毛拧在一起。

还有呢,以后那首虞美人才是真正要命的。

赵匡义沉默了好一会,道:“他打的好主意。”

“是好主意,一给窅娘安排了好去处,二说不定搭上臣这个关系,以后还能替他说说话。”

“那你又怎么知道她的身份。”

“几天前陛下赏赐李煜五百万钱,救济他的生活,前面赏赐刚到他的府上,后面张洎前去索取,李煜无奈,将家中的最贵重的一件物件白金頮面器给了张洎,张洎这才歉然离去。”

“张洎如何做出这种事?”

“李煜用人不当,自取其辱,不过陛下切记,张洎此人虽文辞优美,终非温良人物。”

“李煜一家困窘,于是派人通报那个小宫女,让她替李煜请你向朕求情?”

“是如此,可臣前来并不是为李煜求情。”

“那……”

“臣是担心窅娘的身份,可已收留了大半年,现在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臣让他们害苦了。”

“不知者不罪,对了,你那个小妾玉苹可有下落?”赵匡义认为宋九是小题大作,当八卦说一说还可以,但能上台面说吗,于其说窅娘,还不如说玉苹。至少赵匡义对玉苹印象深刻,一个很不错的女子。

“契丹以为奇货可居,关健是国力强弱,若是我朝继续强大发展下去,休要说玉苹,就是她一家人,朝廷让契丹交出来,岂敢不交。”

“那是,先从北汉来吧。”

“但陛下不可小视契丹,陛下赐薛居正,沈伦(避讳,中间义字略去),卢多逊,曹彬,楚昭辅钱五百万,银三百斤,又赐潘美与北院使王仁镐钱与臣三百五十万,银二百斤,齐王绢万匹,钱五百万,武功郡王绢五千匹,钱五百万,兴元尹绢三千匹,钱三百万。对这次赏赐,臣没有劝阻。”

为何不劝阻,因为这几人乃是朝廷最重要的人物,官位也到了极致,只好赏钱,以安他们的心,让赵匡义得以平稳接过国家政权。

宋九继续说道:“先帝非是用左藏库钱帛购买契丹人头,他的用意乃是一旦收复晋燕,必与契丹苦战。可晋燕非是两川江南那般富庶,将士不能有所获,积极性不会太高,又是强敌,没有重赏与妥善的抚恤,想要打败契丹会十分困难。”

“倒也是,”赵匡义道。

这让宋九有些感动,难道赵匡义将自己真当成了诸葛亮?然而他仔细一想,脸色不由一变……

第173章 第一枪第252章 宝宝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29章 雪话(下)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19章 弄错了第202章 停修第278章 公主(下)第223章 皇后(上)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424章 定(下)第3章 好戏第100章 大舟第333章 入相(下)第47章 玩大了第424章 定(下)第235章 比较第70章 神奇(中)第181章 功名(上)第257章 神仙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49章 背后(下)第459章 小妾第528章 黑土地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46章 正八品第227章 双子星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442章 妖星(下)第337章 窅娘第264章 人才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14章 才子(下)第423章 定(中)第250章 暖冬(中)第425章 上位(上)第342章 亲事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286章 落幕第216章 亲征第33章 始识第37章 果子(下)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209章 游园(下)第471章 驱(上)第503章 遗言第294章 小鱼(下)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245章 献酒(下)第81章 诱、惑(中)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128章 雪话(上)第482章 天堂第347章 必死(上)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279章 二敲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482章 天堂第482章 天堂第221章 大婚(中)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98章 牛(上)第228章 猛人哥第47章 玩大了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278章 公主(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321章 大江(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285章 论语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70章 巫蛊第242章 抚桑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9章 歪才第264章 人才第2章 人心第360章 小把戏第262章 辞戟(上)第369章 拓跋第45章 折纸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318章 摇摆第47章 玩大了第492章 疏忽
第173章 第一枪第252章 宝宝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29章 雪话(下)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19章 弄错了第202章 停修第278章 公主(下)第223章 皇后(上)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424章 定(下)第3章 好戏第100章 大舟第333章 入相(下)第47章 玩大了第424章 定(下)第235章 比较第70章 神奇(中)第181章 功名(上)第257章 神仙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49章 背后(下)第459章 小妾第528章 黑土地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46章 正八品第227章 双子星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442章 妖星(下)第337章 窅娘第264章 人才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14章 才子(下)第423章 定(中)第250章 暖冬(中)第425章 上位(上)第342章 亲事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286章 落幕第216章 亲征第33章 始识第37章 果子(下)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209章 游园(下)第471章 驱(上)第503章 遗言第294章 小鱼(下)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245章 献酒(下)第81章 诱、惑(中)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128章 雪话(上)第482章 天堂第347章 必死(上)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279章 二敲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482章 天堂第482章 天堂第221章 大婚(中)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98章 牛(上)第228章 猛人哥第47章 玩大了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278章 公主(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321章 大江(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285章 论语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70章 巫蛊第242章 抚桑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9章 歪才第264章 人才第2章 人心第360章 小把戏第262章 辞戟(上)第369章 拓跋第45章 折纸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318章 摇摆第47章 玩大了第492章 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