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落幕

宋九苦笑,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误会。他不喜赵普,也用了手腕,那就是河洲。但那是在暗处的,在这时代没有人有本领将它放在台面上,说自己是对付赵普的。

若非自己南下,发生了许多事,他一直与赵承宗保持着不咸不淡的来往,还说了多次“好”的建议,只是赵承宗不听罢了。可在公开场合,宋九仍不想得罪赵普。

试问这个天下间,有几人敢公开对抗赵普。有,看看他们的下场。

有的大臣眼中闪过哀怜的眼光。

河洲争来争去的,那是小一辈的事,赵普不能直接插足,那样会让人产生没有肚量的看法。河洲也占着理,于私善待百姓,于公交税,各种利于国家技术的研究。

但直接得罪赵普,别以为没漏洞,有心找宋九的漏洞,仍有。赵普想弄死宋九很难,但想将宋九送到沙门岛多半还是能做到的。

шшш ▪T Tκan ▪C〇

然而谁敢说?

宴会散后。

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坐看着赵普如何出手报复。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这是赵普最后的辉煌。

这两年发生的事,一次次地超过赵匡胤的底线。宋九搪塞地说了一句话,因为沾到论语,大臣没有一个说话,赵匡胤是看在眼中的。他又想到以前种种的事,柴宗训之死,堂帖胜过制书,以及去年下半年三司倾尽手中力量,只征来了十万石粮,导致北方几十州府百姓年底大饥,若非宋九写信去广州,若非是自己急调陕西粮食。今年春天可能会出现大麻烦,所为者何?

甚至在各州县长史眼中,只有中书,没有他这个皇上。

不过赵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赵匡胤动得极其小心翼翼。先是下了一诏。堂后官十五人,从来不曾替换,宜令吏部流内铨于前资见任令录、判司簿尉内,拣选谙会公事、有行止、无违阙者十五员,具姓名奏,当议差补。仍三年与替,若无违阙,其令录除升朝官,判司簿尉除上县令。

这个堂后官就是指中书门下政事堂服务的最高级别小吏,分为诸房堂后官与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诸房堂后官的职责,在点检审核各房守当官、主书、录事、主事所处理的各项业务公文书;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则是将各房转呈上来的公文书,做最后的勾检稽核。

他们名是官,实际为吏。

然而从他们职权来看,其权比许多官员权利更大,可以说是首相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这份诏书绝对没有问题,这些老吏久掌中书门下许多重大政务,却没有迁升。时间长了,他们必然不思进取。但以他们资历,担任知县,各州通判,司法司户录事与县尉主薄足够了。将他们换下去,补充十五名没有违制或犯过重大错误的小吏进来,那会替中书增加新鲜血液。

诏书前面下达,后面让武德县尉姜宣乂为眉州别贺,充堂后官,又以新成州录事参军任能、前郫县令夏德崇、前三原县尉孔崇照进入中书担任堂后官。

还是没有问题。

但是这些堂后官一换。赵普就等于膀子砍掉了,大腿削断了。因此赵普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你换掉一批堂后官可以,但不能全换。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中书事务,全部换掉,中书就会瘫痪。赵普一反对,威力十足,吏部内流铨正在准备继续选堂后官,听到赵普反对,不敢再选拨了。因此只选了姜任夏孔四人。

赵匡胤被赵普弄得苦逼了,内流铨不将人数报上来,他就没办法将赵普手下这些堂后官一起替换掉。一怒之下,将旧堂官刘重华等四人召到皇宫,直接说了,你们这些堂吏擅中书权,多为奸赃不法,希望你们改邪为正,岁满无过,朕赐予你们上县知县官职,若继续象以前那样,朕必将重惩不怠。

这是第一回合。

赵匡胤动手,却让赵普掰了过来,两人打了一个平手。

看到两人开始恶斗,参知政事刘熙古,也就是赵匡胤登上帝位后论功臣时,霸府第一功臣幕僚,他夹在中间,表示很难受。皇上,你老人家我得罪不起,赵普,你老人家俺也得罪不起,四次上表,以有足疾求致仕。赵匡胤不悦,我用你就是分赵普权势的,因此同意,以他为户部尚书致仕。

第二回合开始。

赵普在做木材生意,在他带动下,许多官员也做木材生意。供备库使李守信受诏,替朝廷于秦陇间替国家经营木材。看到其利可观,将国家的钱帛挪用过来,替自家经营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钱。

邸报上所说的很简单,及代归,为部下所告,也就是赵匡胤下诏将他诏回来,用其他人代替他,但部下将李守信挪用公款做生意的事捅了出来。但为什么在这个当口上将李守信替换回来,为什么他部下会反告李守信?

供备库使也不是小官了,李守信坐在这位置上还会很笨吗?他刚到中牟县,闻听此事,知道事情不妙,写了一封信给他女婿秦州通判马适,上吊自杀。赵匡胤派司勋郎中苏晓前去按察。苏晓下去后毫不客气,大肆抓捕,包括李守信送给女婿的那封信,也查了出来。赵匡胤想要赦免,苏晓不同意。于是将马适弃市斩首,籍其家,牵连的更广,许多人家一起破产,将李守信挪用的公款终于收缴上来。赵匡胤大悦,以苏晓为右谏议大夫、判大理寺事,寻迁左谏议大夫,监在京商税务。

因此百官震赅,没有人敢再去经营秦陇木材生意。

没有动赵普,但这个矛头分明就是对着赵普。

第二枪刚刚平息,第三枪又开始。京城左右军巡院,典司按鞫,开封府旧选牙校。分掌其职。上哀矜庶狱,始诏改任士人。后面一句没问题,关健是前面一句,前面一句的七个字,开封府旧选牙校。

没办法。赵普尾大不掉,赵匡胤在深宫中,以前一直通过两条线当中枢神经,一是赵匡义,二是赵普,赵普这根中枢神经出现问题了。只能尝试着重新打通开封府这根神经。

但是赵匡义继续装懦弱。

第四枪又发。

这又是一出句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雷德骧弹劾赵普,被贬到商州做司户参军,原商州知州与雷德骧关系交好,赵普不悦,将他的亲信奚屿调到商州。奚屿于是三番四次地刁难雷德骧,雷德骧苦不堪言。说了一些怨怼的话。奚屿大怒,正好听到雷德骧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些对朝廷不大满意的话,秘密派人从雷家家人手中取得,以此将雷德骧关在大牢,准备处置。

这是否有罪呢?

没有!

宋朝不兴文字狱,唐朝也没有,要么苏东坡乌台诗案吃了一些苦头。但也不过关在牢房里呆了几天,随后王安石就将苏东坡贬到黄州,照样吃酒作乐,照样写大江东去。若有文字狱,最少白居易与杜甫能死千遍万遍。

不要问奚屿有何胆量,看看姚恕下场吧。当时赵匡胤还不想动赵普,因此仅是贷其罪,削籍徙灵武看管起来,满足了赵普大部分的愿望。灵武就是后来的西夏,银夏。真正贬到大西北。

但雷德骧还有一个儿子叫雷有邻。他是一个举子,多次省试不中,以为是赵普故意打压。有没有这回事,未必赵普授意了。但肯定有,这时还没有实施糊名考。无论谁做主考官,谁敢将将他录为进士,想找抽啊!父亲出事后,他就象没有发生这事儿一样,继续与一群文人好友游历交游。他家门口也有一个读书人,叫王洞,一道参加春闱,美其名曰同年,实际非是同年,若是雷有邻也中了进士,那才叫真正同年,他没中,王洞中了。王洞后来迁为秘书丞,他对王洞低三下四地巴结,王洞也没有想到其他,看到他没多少事,整天都有空,以前两人关系不错,就象朱三与宋九一样,便多将家事托负给他打点。堂后官胡赞李可度等人在职很长时间,是赵普的心腹,由是权势很大,别人想找他们办事,必须送厚礼才能办成。有一次王洞让雷有邻代替他换半铤金子回来。

在古代一般金银熔铸时多铸成条状,也就是一根金条银条,这时又称为一铤金银。发展到后来,将这个重量制成标准的重量,一铤金银标准重量是在五十两,半铤就是二十五两金子。这时金子还是很贵的,宋九家不算,对于普通官员家,半铤金子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雷有邻便奇怪地问:“王兄,你换这么多金子做啥?”

“我想送给胡将军。”

胡将军就是胡赞,他赵普的帐下武吏,故人称为胡将军。

王洞巴结胡赞,就是想胡赞在赵普面前多说说好话。以前雷有邻也出入过胡赞的家,甚至还替王洞送过一些薄礼。王洞没有想到其他,便说了出来。雷有邻一听机会来了,说道:“王兄,交给我办吧,你是秘书丞,去胡将军府上,太过显眼。”

王洞也就同意了。

包括胡赞也没有想到其他,杀人不过头点地,难道因为雷德骧弹劾了赵普,就将他们一家来个满门抄斩,加上雷有邻做得很小心,胡赞多少有些同情,因此渐渐与雷有邻交好。

所以案发后,这些官吏贪污受贿,是咎由自取,但时人对雷有邻也不是很赞成,他为父报仇动机是好的,可手段同样低下。

不久后,雷有邻终于拿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有了王洞与胡赞这根线,雷有邻交际圈在扩大,又与上蔡县代理主薄刘伟交游。刘伟是代理官,按照宋朝规订,凡代任官,必须满三任以上,没有犯错误,再凭借三任以来的有效证明,呈给吏部审批后,才能转正。但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麻烦,其中一任文件丢失了。刘伟的大哥刘侁是进士,替他伪造了一份证明呈到吏部。关健这个证明需要加盖官印,刘进士才情好,不但伪造了证明。还伪造了官印。

伪造官印何罪?

看看宋九将他的小官印往门票上一盖,假票立即自动消失。那可是死罪。

因为是朋友,刘氏兄弟没有瞒他,雷有邻也知道了。

又从胡赞处听到一则消息,王全斌平蜀。巴蜀大乱,朝廷选派良吏治蜀,也选了宗正丞赵孚前去西川。赵孚看到西川混乱,贪生怕死,不想去,于是称病不任。又求赵普说好话,赵普真的庇护了他,没有让他去。

有了这三条足矣。

雷有邻又从朝堂一些动向,隐隐看到皇上对赵普不满,因此击闻登鼓,状告堂后官胡赞和李可度受贿。是赵普包庇;刘伟伪造官府证明文件得官,是赵普有意批准;当年平蜀,宗正丞赵孚本应被派去入蜀,但却装病不去,也是赵普所纵。

实际这次状告的力度还不及他老子。

不过时与势不同,赵匡胤换一个堂后官都换不了,心中恼恨可想而知。听闻后立即派御史台审问。这些都是事实,审讯后赵匡胤立即下诏判刘伟处死;王洞与赵孚,责杖免官;胡赞、李可度免官并没收家产。以雷有邻为秘书省正字。

这中间有两人一直消失不见。

щшш• ttКan• C ○

一是赵匡义,雷有邻积心蓄虑,谋划良久,肯定与赵匡义无关。第二个是宋九,宋九也消失了。

有了这个借口,赵匡胤诏参知政事吕馀庆与薛居正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以分赵普之权。其实这时赵普还有着一线生机。那就是吕馀庆。赵匡胤分解赵普之权给薛居正与吕馀庆,不是指望薛居正,他是前周大臣,真正指望的人是吕馀庆,是霸府功臣。一代良吏,才四十几岁,正是年富益壮之时。不过吕馀庆让赵匡胤很失望。

他对宋九说我不是赵普的人,然而确实与赵普关系很好。或者他也没有弄清楚,你们三赵之间分分合合的,是真打压还是假打压。继续以赵普马首是瞻。

也就是国家政务继续掌控在赵普手中,并没有达到赵匡胤想要的局面。赵匡胤就问卢多逊,卢多逊南下南唐为使,此人要学问有学问,有谈吐有谈吐,与李煜合对了拍。而且态度礼貌,不象以前宋使那么倨傲,于是与李煜相谈甚欢,临别时派人对李煜说我们宋朝正在修天下方志,史馆中独缺江南诸州的,能每州给我一本,让我带回去吗?

小事一桩,李煜立即派手下连夜抢工誊抄,以免耽搁了卢多逊开船。这个傻帽,只要他派人抄,卢多逊等半年也会等啊。将南唐一群小吏累得半死,卢多逊轻松地将江南十九州地形,屯戍远近,户籍多寡等机密一网打尽。

由时赵匡胤更加看重卢多逊。赵匡胤问,卢多逊答:“陛下,东水门外是衙内事务,臣不言,秦陇木材臣也不知,臣不言,臣只说臣在京城所看到的,赵普广治豪宅,侵占民房,本是市内一等繁荣之所,民房拥挤,赵宅却宽广得可以治蔬圃,又用空障地私易,又营邸店夺民利。其他的臣不知。”

卢多逊不冤枉赵普,这些赵匡胤以前也经常去赵普家,都能看到。

但他说了几次,赵匡胤一直犹豫不决,于是赵匡胤又问另一人,李昉,昉曰:“臣职司书诏,普所为,臣不得而知也。”

赵匡胤默然。

何谓默然,有两种,大臣说得对,赵匡胤不想承认,只能默然。

还有更可怕的一种,大臣说得不对,赵匡胤又不能明处反驳,于是默然。

李昉的非是前一种,而是后一种。

为何要问李昉,因为李昉的历史。乾德二年,也就是宋九第一次科闱那次科举,张昭与陶谷掌春闱。陶谷诬奏崔颂向给事中李昉替其亲戚求东畿令,引张昭为证。张昭说没有此事,那时候赵匡胤有意扶持赵普上位,打压后周旧臣力量,陶谷做为赵普的亲信,是赵普的势力,同样也要扶持。因此不悦,将李昉贬为彰武行军司马,崔颂贬为保大行军司,张昭逼得三章请老。

李昉与赵普有恩怨。

所以赵匡胤才询问李昉。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李昉说的是公道话。但更非是,李昉提为两制官,居然向堂后官拱手行礼,再加上科闱发生的事,在赵匡胤心中李昉也不是一个直官。

为什么这样说,无他故,害怕也。

若这次李昉打了赵普的小报告,还好一点,若是吕馀庆敢分赵普的权也还好一点,那么说明会有更多的大臣在自己提醒下,敢与赵普对抗,赵普就不会一权独大。可是这些大臣没有一人敢说,包括卢多逊,顶多说了广治了豪宅,不敢说陇秦木材,不敢说河北,那么自己连出了几次狠手,产生了什么作用?

赵匡胤没有办法再用赵普了,直接下诏将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

其实事情到此本来还可以结束的,赵匡胤面对着赵普曾经的权势产生了严重的多疑,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甚至又认为吕馀庆是赵普的人,多次旁敲侧击,吕馀庆没有办法,只好以病求解职,罢为尚书左丞。以赵光美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赵德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薛居正为门下侍郎,沈义伦为中书侍郎并平章事,石守信兼侍中,高怀德王审琦加同平章事,卢多逊为中书舍人参知政事,楚昭辅为枢密副使,皇弟赵匡义为晋王兼侍中,位在诸相班上。

看看这几人的升迁就知道赵匡胤的用意,赵匡美与赵德昭仍是打酱油的,但一个是三弟,一个是儿子,自家人。薛居正虽是老实人,但并没有与赵普走得有多近。石守信如今也能算是皇亲国戚,高怀德与王审琦是儿女亲家,并且他们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杯酒释兵权中的主要人物,杯酒释兵权主谋就是赵普。卢多逊一直与赵普不感冒,楚昭辅也是如此。更不要说赵匡义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彻底洗掉赵普的影响。

一个时代终于落幕,赵普临走时说了一句,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

那不是嘲笑,赵普也没有想到后面发生的事,若那样,以他的权谋,早抢在卢多逊之前就是捞到一个最大的果实,何必搞出金匾之盟的闹剧?这是害怕,害怕赵匡义也象他那样,将他往死路上逼……

因为这一句,他留下一条后路,所以后来又能东山再起,尽管那时的赵普远不是现在的赵普,不过以后赵普权谋术再深也未必会有史上的好结局。因为除了卢多逊之外,还有一个人。

宋朝最可怕人物,不是王安石,不是赵普,也不是司马光,真正可怕的乃是三百年第一人,范仲淹!

因为其德操无瑕疵,所以才真正让人可怕,那怕是吕夷简这样的治世能臣,动操有术的权谋大师。宋九不及范仲淹,可能勉强算是一个缩小版的范仲淹,要命的某些方面,又比范仲淹对国家的作用更大。

赵普离开京城了,黄叶翻飞中,秋天来临。宋九终于能喘一口气了,可是宋朝将会迎接一出最沉重的史页。

第182章 功名(下)第461章 走马灯第75章 卷(上)第508章 口袋第342章 亲事第9章 歪才第453章 山后第250章 暖冬(中)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274章 反击(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94章 朕累了第39章 信(下)第261章 保护(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391章 打脸(上)第137章 对峙第161章 提亲(中)第209章 游园(下)第20章 拒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513章 寓言第293章 小鱼(中)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57章 劲弩(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474章 背嵬第267章 海货第336章 东华门第171章 死(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446章 野望(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99章 未卜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306章 不杀人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35章 夜战第425章 上位(上)第215章 踢第453章 山后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87章 巡察(下)第90章 又玩大了第198章 牛(上)第99章 加码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82章 功名(下)第127章 庙还小第484章 奇葩(下)第453章 山后第137章 对峙第517章 养猪第100章 大舟第60章 关健第336章 东华门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79章 勇退第135章 夜战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46章 野望(上)第20章 拒第133章 荒野(上)第291章 大鱼第517章 养猪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74章 嘉禾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490章 大秘密第51章 负荆第518章 皇对皇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235章 比较第99章 加码第304章 打猎(下)第77章 卷(下)第346章 轻敌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514章 三忧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261章 保护(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283章 春闱(上)第499章 示弱
第182章 功名(下)第461章 走马灯第75章 卷(上)第508章 口袋第342章 亲事第9章 歪才第453章 山后第250章 暖冬(中)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274章 反击(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494章 朕累了第39章 信(下)第261章 保护(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391章 打脸(上)第137章 对峙第161章 提亲(中)第209章 游园(下)第20章 拒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513章 寓言第293章 小鱼(中)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57章 劲弩(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474章 背嵬第267章 海货第336章 东华门第171章 死(上)第181章 功名(上)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446章 野望(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99章 未卜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306章 不杀人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35章 夜战第425章 上位(上)第215章 踢第453章 山后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87章 巡察(下)第90章 又玩大了第198章 牛(上)第99章 加码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82章 功名(下)第127章 庙还小第484章 奇葩(下)第453章 山后第137章 对峙第517章 养猪第100章 大舟第60章 关健第336章 东华门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79章 勇退第135章 夜战第93章 两道诏书第446章 野望(上)第20章 拒第133章 荒野(上)第291章 大鱼第517章 养猪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74章 嘉禾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490章 大秘密第51章 负荆第518章 皇对皇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235章 比较第99章 加码第304章 打猎(下)第77章 卷(下)第346章 轻敌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514章 三忧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261章 保护(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283章 春闱(上)第499章 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