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郭成仪(上)

“不能打,”潘怜儿也说道。

宋九没有做官了,但没人会藐视。他在岭南所做的一切,赵普这一回反过来刻意封杀了消息。不过随着赵普倒台,岭南种种传到中原,何谓良臣,这才是良臣,不是巴蜀,巴蜀只是逼王全斌不杀人,没有展现宋九的治理能力。岭南才是真正良臣的所做所为,有人暗示将宋九誉为唐朝的宋璟,汉朝的黄霸。

宋九前几年担任三司判官,有人不大服气,但若是现在担任三司副使,不会有一个人说闲话。甚至许多百姓巴不得宋九直接担任三司使。

这也是一种势。

宋九呆在家中搞研究,宋家门第并不低,京城许多贵妇人与潘怜儿常来常往,消息十分灵通。

宋朝还未动手打南唐,但宋家提前听到一些动态。例如江南人樊若冰,传言举进士不中第,上书言事,不报,遂谋北归。先钓鱼采石江上,以小舟载丝绳其中,绳头系南岸,再迅速抵达北岸,以度江之广狭,数十次往返,得其丈尺之数,于是逃到京城来说有策可取江南。何策外人莫知,赵匡胤听后命其参加学士院试,赐及第,授舒州团练推官。樊若冰又对赵匡胤说他母亲与亲属皆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赵匡胤即诏李煜护送,李煜听命。又复召若冰为赞善大夫,且遣使至荆湖,如樊若冰之策,造大舰及黄黑龙船数千艘。

老百姓仍搞不清楚,认为朝廷莫明其妙,不就是用小船量量江面宽广,何至于封赏如此之厚,包括潘怜儿。

宋九反问了几句,若攻南唐,哪里最重要?

采石矶!

为何要丈量几十次?

这个潘怜儿就不大懂了,宋九又解释道,若是仅丈量宽狭,数次足矣,这个丈量除了宽狭外,还有水流湍急,适不适合大舟而过,岸边深浅,适不适合船只顺利抵达对岸泊下来,兵马渡江。以及其他种种,里面学问大得狠。然后再问,为何要让他监造大船?

这回潘怜儿与玉苹都想了出来,那就是他对江船懂。

宋朝在造海船了,朝廷的船不多,倒是诸衙内前后打造了九十多艘船,下水的就有七十多艘。论船舶技术,仍是泉州第一,广州次之,这是无奈,虽宋九从泉州与广州,还有吴越弄来了许多工匠,基础工匠不行,不过密州海船渐渐能与吴越海船相比了。可江船仍不行,行的是河船,在汴水黄河里航行的那种几百石几十石的中小船只。江船技术仍是南唐为翘楚。

樊若冰是文人出身,他想考的是进士,何来的造船技术,这是数年来暗中偷学来的。

凭这两点,还不能重用吗?

所以说才子做不好皇帝的,书法绘画文章与作词能力,无几人能胜过李煜,特别是填词,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又有几人能胜过李煜?也许大苏与辛弃疾比他强,但不会强多少,至少也是李清照,柳永,纳兰等人的级别。别忘记了,李煜不是后继者,而是开创者。可是做皇帝不行了,明知宋朝虎视眈眈,各州图籍给了卢多逊,樊若冰的家人又送到宋朝,自此樊若冰再无牵挂。

这是备战。

但从一些贵妇人说话中,仍得到一个消息,朝廷仍以招降为主,攻战为辅。原因很简单,几次伐国之战,损失惨重。湖南叛乱不休,几个名将名吏数年大治,才勉强使民不痛恨。巴蜀更不用说了,至今百姓对宋朝仍没有抱好感。南汉最好,可是那把火烧得心寒。最好不打。

想招降必须让李煜信任。

刘鋹再不好,也是一个国君,如果一个衙内想揍就揍,李煜敢投降吗?

潘怜儿乞求地看着宋九。

这事儿可大可小,弄不好大哥要倒大霉的。

宋九挠了挠头,喊来郭大,道:“你将郭成迅速喊来,还有那个郭成仪也带上。”

“喏。”

一会儿郭成带来,宋九道:“郭成,你陪我去开封府。”

将郭成带到开封府,问了问衙役,赵匡义将潘惟德笞了五十下后,关进开封府大牢。不是闹着玩的,若是笞五十下,那倒是无所谓了,就怕后继的处罚。

宋九拜见赵匡义。

赵匡义喝道:“若为公事,衙堂陈述。若为私事,偏厅相见,但不得谈公事。”

不准求情,求情没用。

“二大王,私事,是一样好东西,并且它的灵感不是来自微臣,是学子所思,这正是微臣看重的,请于偏厅相谈。”

赵匡义看着郭成,不认识,但宋九说的意思他明白,书院培养了许多学子,但不能围着宋九做助手,他们要读力思考,读力做事,那才是宋九所说的百花齐放。也不会几十年后,宋九去世了,国家不会因为宋九,物格学进度停下。

但这时候来,说不为公事那是不可能的,先听听再说。

来到偏厅。

两人为了避嫌,至少宋九明处还是赵匡胤的桃花,所以也好久未见了。但宋九觉得很奇怪,明知道赵匡义离成功离那残忍的一夜不是很久,可看到赵匡义并不觉得害怕。

想了想,心中感到惭愧。

自我心理剖析,原因很简单,赵匡义虽手段残忍,但他害的是皇帝,是宗室,对大臣还可以。既然不害大臣,宋九才不会害怕。

然而从宋朝走向来看,宋朝需要赵大,而不是赵二。赵大在,内治还可以,就是逊色一点,但胜在武功上。若有赵大,说不定幽云十六州能拿下,西北也不会叛变读力成功。

不过明知如此,宋九龟缩了。

赵匡胤姓格多疑,就象窦仪,明知道是能臣,有宰相之能,一直未重用,若是提拨得早,何来赵普专权一事?或者冯瓒,那样的能臣居然一直在地方上飘来飘去,若是早一点重用,那怕给一两个虚衔重职,又岂能为赵匡义收买?其实用来用去的还是他自家人,先是赵普,后是赵匡义,最后想提拨赵匡美。不敢用臣子,这才是赵匡胤最真实的评价!

还有的就是王祜,因为没有听话加害符彦卿,又没有重用,但真加害了,成了小人,会不会重用?还有就是宋九马仁瑀之类更次之的臣子,虽用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放手去用。

虽然这些短处不妨碍赵匡胤的伟大,但逼得宋九不得不退却。

还有这些人的手段,宋九自付远不是这些人的对手,说不动赵匡胤,权谋又非是这些人的对手,如何不退却?

实际内心深处,宋九不想挑起沉重的命题,让他做广南转运使,做了,做得很好,但不做了,也就不会想了。也想国家好,他所做的研究,许多是利于国家的。然而让他担当着生命危险,他又不愿意去做。

赵匡义一度装软弱,宋九一直是装不知。

宋九将郭成仪组装起来。

赵匡义不大懂,宋九解释道:“二大王,这是我学子郭成所做的仪器,他在广南量山高度时,发现一点,理论上正午影子是最短的,可南与北影子长度皆不相同,又想到我所说大地是圆的理论,大地随着太阳转动的理论,然后做出来的仪器。”

“广南的学子,请坐,”赵匡义客气地说。

宋九在广南推广先进种植,包括最获利的棉花,以及未来最获利的甘蔗,但不仅是棉花与甘蔗,还有种种作物,包括各种粮食的先进种植,饲养业,蓄牧业,渔业,同时还有茶果香料经济木材。大多数完成了使命,陆续回来,但后者仍然每年派出一些学子与老农前去替换,这个时间有点长,最长的达到十年。

先说作用。

不管花多少钱,得说作用,若是作用足够大,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广南有没有先进的耕种方式,有,广州一带,就是广州一带,也不是最先进的耕种水利方式,首先没有象样的海堤,其次对农业不是太重视,之所以南汉不愁粮食,完全是天气因素,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最后没有象样的水利,包括成熟的圩,围,堰,陂,梯。但是宋九来到广南,不但带来中原最先进的耕作方式,甚至还超前了。

并且与原先的自发不同,它是有意识的引导,以落后地区为中心,渐渐推广,几百个中小型农庄,不但前后运作了近九千顷成熟的耕地,交给了当地百姓,同时在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耕作养殖经验后,请当地百姓参观,以此来迅速推广。

其次是钱,想投资就得要钱帛,宋九换了一种方法,利用手中职权,将河洲与中原一些畅销产品运到广州港与番商交易,赚了许多差价。这个差价包括宋九家投入的一些钱帛一起砸了下去,这是农场的原始资本,然后利用高价的棉花换回,有没有赚钱,赚了,可是入不敷出,总体,若是将前期赚的钱扣除,实际是亏了一点。不过这个经验得到了,推广的应当是前朝所没有最先进的经验与技术。

宋九有功劳,挂在河洲上,大家都清楚,包括广南的百姓。正是因为这几百个农场的带动,广南耕种养殖业几乎达到明朝中叶的水平。所以百姓感谢宋九,宋九说我没做什么,实际真做了不少,包括矿坑的四六分制,广南没有实行宋朝的矿坑制度,而是全部交给富户经营,先期提供一些条件,例如道路,以及一些器械,随后提供一些定量的火药,矿主交出产量的四成作为课量,余下的由自己所得,想卖给朝廷就卖给朝廷,想自己卖只要不逃税,听之!

不是真正的无为,有为,只是引导,宽民,由是广南截然不同。

这中间,先进的耕作养殖引导作用功不可没。但没有老农,学子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学子,老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子的理论知识开拓了老农的识野,又将这些先进的理论随着返回,带到宋朝各地。老农的实践补充了学子实践的不足。

然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水土不服,所谓的瘴疠,也就是疟疾,使许多学子中招,宋九在广南时陆续送回许多学子,回京后又招回许多学子,但还是有七名学子永远地倒在广南。

广南不变好,他们牺牲也就白牺牲了,广南几乎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普下台后,这些情况陆续反馈到赵匡胤耳朵里,赵匡胤痛惜,追赠七名学子官职。并且下了一道诏书,只要学子在广南逗留一年以上时间者,又通过书院的毕业考,一律录取,提为各县主薄县尉。多还是南方,不过那是正式的官职了。

实际还有,在北方还有一些农场,第一批由朝廷拍给私人经营,第二批开始,但没有吃多少苦,只是书院内的奖励,例如加学分,给予一些钱帛奖励,多与宋九家沾上了边。那不能格外的优赏。

不管以后对赵匡义如何评价,他同样是一个重视民生的人,因此闻之广南的学子,十分客气。(未完待续。!

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185章 钉子户第156章 清明(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148章 背后(上)第47章 玩大了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47章 玩大了第90章 又玩大了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263章 辞戟(下)第62章 我的地盘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186章 用(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473章 真相第157章 劲弩(上)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144章 事了(下)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451章 乱战第308章 硕麦(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19章 弄错了第169章 寒瓜第241章 金贵第93章 两道诏书第13章 从此醉(下)第216章 亲征第179章 开业(中)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67章 海货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80章 **(上)第221章 大婚(中)第502章 黎明第86章 巡察(上)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387章 好人第83章 夜郎(上)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182章 功名(下)第310章 硕麦(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228章 猛人哥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126章 影响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12章 从此醉(上)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283章 春闱(上)第362章 号角第199章 牛(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38章 草芥第145章 祭文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62章 我的地盘第266章 太狠了第280章 可怕的误会(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122章 吃肉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23章 父辈(上)第240章 脱变第245章 献酒(下)第269章 谋划第185章 钉子户第250章 暖冬(中)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64章 新知州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38章 草芥第319章 五字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253章 大过第228章 猛人哥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79章 勇退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252章 宝宝第426章 上位(中)第24章 父辈(下)第38章 信(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507章 求和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
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185章 钉子户第156章 清明(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148章 背后(上)第47章 玩大了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47章 玩大了第90章 又玩大了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263章 辞戟(下)第62章 我的地盘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186章 用(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473章 真相第157章 劲弩(上)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144章 事了(下)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451章 乱战第308章 硕麦(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19章 弄错了第169章 寒瓜第241章 金贵第93章 两道诏书第13章 从此醉(下)第216章 亲征第179章 开业(中)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67章 海货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80章 **(上)第221章 大婚(中)第502章 黎明第86章 巡察(上)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387章 好人第83章 夜郎(上)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182章 功名(下)第310章 硕麦(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228章 猛人哥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126章 影响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12章 从此醉(上)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283章 春闱(上)第362章 号角第199章 牛(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38章 草芥第145章 祭文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62章 我的地盘第266章 太狠了第280章 可怕的误会(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122章 吃肉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23章 父辈(上)第240章 脱变第245章 献酒(下)第269章 谋划第185章 钉子户第250章 暖冬(中)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64章 新知州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38章 草芥第319章 五字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253章 大过第228章 猛人哥第335章 契丹恶梦之始(下)第79章 勇退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252章 宝宝第426章 上位(中)第24章 父辈(下)第38章 信(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507章 求和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