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

旱情在继续加重。

应当来说赵普要感谢宋九,虽宋九是无心之兴,当初因粮贱,为了调控粮价,而将夏税的粮食调向京东河北与河东各地,但是随着旱情加重,却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各州州库里都有了充中的储粮,官吏百姓心里也不急了,粮价很平稳,也没有因为旱情出现人心动乱的现象。甚至有的官吏看到秋收必然会欠收了,百姓到时候必须缺粮,因此打起小算盘,提前盘算着管辖境内有什么工程要动修的,到时候好用工代赈,一是赈济,二是顺便将这些水利与道路解决掉。

这些年用工代赈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就是大规模用工代赈仍不行,组织困难,协调力不足,甚至各州府为了自己政绩,有意阻挠。不过是各州内的事务,倒是很积极。

不管怎么说,赵普肯定会悲催。

别人在相位上风调雨顺,那怕北方打得那么苦,粮价掉到一斗豆十文钱惊人的贱价,但到他呢,灾害马上就立即来……

有人就开始议论,这是赵普做了一些坏事的报应,特别是赵廷美。

宋九不相信报应,但看到国家问题不严重,于是也跟着偷偷乐。

让他高兴的还有两件事。

宋宝从南海回来。

几年的磨砺,宋九虽然脸让南方的烈日晒得黝黑,可人变得懂事多了。

赵匡义好奇,于是将宋宝召到皇宫相见,两人语良久。赵匡义只说了一句:“朕没有合适之女,否则定当嫁之。”

宋朝防的是嫁女。娶女要好一点。一般皇储娶的多是武将后代,而且多是死了的武将后代。很少与宰执联亲,除非这个宰执同样是死了的宰执。相对于嫁女,迎娶公主防范略松一点。还有一种可能,那仅是皇子,与皇位顺位接班人无关,又要松一些。

主要就是防范外戚干政。

不知道宋九的儿子若娶了公主会不会有争议,然而宋九也不喜欢,首先长相,想一想未来宋真宗那张巴巴大黑脸吧。直到经过几代血缘清洗后。宋仁宗后长相才渐渐改良。

而且娶了公主回来干嘛?

不过他就是想让宋宝娶也不大可能了,赵匡义大女儿早嫁人了,二女儿莫明其妙让赵匡义送去做尼姑,可能因此郁郁寡欢,英年早逝。三女儿才蛋大,根本不能结婚。

下嫁公主是一个笑话,只代表两个意思,对宋九的器重,以及对宋宝的欣赏。

是真欣赏。前面接见,后面立授灵州通判之职,虽然西北有些苦,而且若干民族问题颇让人讨厌。然而一上位就是上州大州的通判,这是东华门外榜单上前三甲才能享受的待遇。

暂时未去,宋九替他娶了一门亲事。张去华的小女儿。

如今张去华也进入朝堂为官,以前在书院时两家略有交情。张去华对玉苹也十分敬重,而且张去华的小女儿长相秀丽。又有才学,不讲官职了,若讲除非娶公主,否则就是赵普也没有女儿嫁给宋宝。

成过亲,小两口感情很好,又一道去了灵州。

潘怜儿送他们出行时哭了,想到了玉苹,若是玉苹在,看到儿子成亲,又担任通判之职,得皇上器重,前程无量,该是如何地高兴啊。然后从家中抱来无数裘衣锦被,担心他们在西北受了苦寒。

接下来宋家再嫁女,又是一门略有争议的婚姻。

杨业感谢宋九,宋九却是愧疚杨家。

杨业长子延玉到了辽东,本来当初打算稳定后,一起都回来的,可是乌玄明才能不足,让耶律斜轸差一点打残了,这些将领只好留下来协助,想回来还有两三年,这个要等宋九那个想法成熟,计划发动时。

这一来杨延玉不免妻儿离散。

再到三儿子,战死岐沟关。

杨延昭随杨业宋九去前线时,还没有成亲,随后去了辽东,然而这几年两边跑,几乎成了宋九手中的百搭牌。本来在雍熙北伐前议定了一个好人家的姑娘,可又让宋九将杨家父子调到河北。岐沟关一战过后,杨延昭随着去了辽东。

那边傻了眼,这还有完没完?然后羞羞答答找到杨业,杨业回答坚决,家国不能两全,你们不愿意等,那就辞了这门亲事吧。宋九不知道,直接杨延昭调回来,折氏拜访潘怜儿,俺家二郎真的老大不小了,我想替他找一户好人家,不知潘大娘子能否替我家二郎打听打听?

折大十分聪明的,这话儿透着几个意思,俺儿子真不小了,不能再让你家男人将俺儿子弄得两边跑。

其次都说你家男人对咱杨家不错,那么介绍一个好人家姑娘大约可以做到吧。毕竟杨延昭让宋九生生拖成奔三好青年。若是潘怜儿介绍,那么儿子娶的女子就不会差,否则就不大好娶合适人家的女儿。

宋九一听也傻了,还未成亲哪,那未来的杨文广怎么办?

正好盼盼过来,宋九便开玩笑问盼盼。

在宋家,情况有些颠倒,别人家是严父慈母,可在宋家是慈父严母。因此几个孩子受宋九影响十分深,他们对武将都不排斥。

如宋宝到了灵州后,很快就与武将打成一团,与宋九一样,成了不伦不类的文官。

盼盼对武将也不排斥,以前多听说了这个杨家二郎的威名,并且还见过一次,感觉不错,当场答应下来。

潘怜儿不同意,杨延昭岁数大不提,如寇准大了小小宋多少数了?主要是一个武将,前程没有文官远大。宋九便问了一句,难道不及钟勋?

潘怜儿不能回答。

于是再度在潘怜儿不情不愿中,议成这门亲事。

杨延昭不能再拖了。前面宋宝成亲,后面宋九央请赵匡义同意杨延昭与杨业回京叙职。便将这门亲事办了。

其实宋九感觉不错,挺好的一门亲事。

但是没有陈家谷的惨战。这一世杨家将恐怕远不如那一世的杨家将……

杨延昭岁数大了一点,也比较痛盼盼,想将盼盼留在京城,然而盼盼却自愿随丈夫去了前线。

赵匡义在宫中听到后,默然良久,这一家子似乎都是不怕苦不怕死之辈,包括女子都是如此?倒是潘怜儿心痛了,再三嘱咐杨延昭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象荆嗣那个傻帽那般地玩命。还有要保护好女儿安全,那是在整个宋朝最前线,最危险的地方,随后又抱怨宋九,再度拿出许多裘衣锦被,反正没一个好地方,一在西北,一在北方。

但与第一门亲事相比,这门亲事倒是正常的。杨延昭渐渐成名,杨业在雁门关更是声名赫赫,他在代州,潘美在太原。这些年辽国几乎都不敢侵犯河东,只能专门盯着河北打。因此也能算是般配。

宋家举行两门亲事后,宋玉又果断地让宋九送到南洋去。

潘怜儿很舍不得。然而富不过三代,不让他们吃苦。以后很可能就成为败家子。这些年多少权贵子弟泯然众人矣了?而且宋宝惊人的成长,也让潘怜儿狠下了心。

实际宋家这种狠心式的教育子女方法。已经引起许多权贵的注意。

玉不琢不成器。

温室里的花朵是耐不住风寒的。

不过动心的人有之,真正舍得佼仿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是宋家家务事,与国政无关。

宋九继续小心着处理军政事务,但他也没有想到战争会这么快就再度降临。

……

干旱惹的祸……

赵普悲催了,耶律休哥悲催了。

高梁河失败后,辽国几次南侵皆未得功,前线执行着宋九的屯田政策。

其实屯田制度自古就有了,只有在宋朝未执行好,原因很简单,城市兵。只有岳家军在史上做得很好。

渐渐兵士向农村化转移,这个古老的屯田制度再度变相的落实下去。效果应当不错的,自大名起,西到洛阳,以京畿为中心,四面八方设置了许多营田,让兵士耕种。第一个结果,减少了国家供给,特别是对笨重粮食的供给。第二个结果便是提高了兵士的收入。

兵士到边境轮戍,家属有“自留地”,依然有收益,而兵士去边境轮戍,又有额外的赏钱,如行装钱,戍边钱帛等等,但到了边境后,营田面积更广大,甚至兵士开始有规模的养猪养羊,至于更后方稍安全的一点还养马与牛,这两者一个军事,一是农事,都是国家战略物资性的牲畜,当然不会出现在前线。或者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不但减少了国家供给,至少不用再象史上宋朝那样,一车车一船船将粮草运到几千里之外,几文钱一斗的粟米运西北能变成上千文的成本,这还不算,一些黑心商人官吏在里面还掺杂沙子,或以霉陈粮食代替,让兵士都不能食之。

再加上养殖业,兵士又有了一些额外收入,伙食也得以改善。

本来是不错的,可是辽国两次入侵,让大家有些心寒,至少顶在前线的兵士是不敢再搞养殖业了,只种着一些稀疏的庄稼,想改善伙食,只能从后方提供肉类。

但就是如此,今年旱情严重,也导致最前方屯田几乎没有了收获。

威虏军两座要塞里渐渐出现粮荒,杨延昭与魏能分别向李继隆发出请求,速运粮饷来,不然我们马上就没得吃了。

整个北方都因旱情欠收,边塞没有粮饷提供,李继隆只好向朝廷提出请求,然后发兵护粮去威虏军。

这封奏折到了朝廷,引起争议,张洎就上了一篇长奏,当初国家设威虏军以为定州扞撇。此军若废,北戎立至城下。臣以为不然,若是敌人来侵,十万之众,威虏军数寨兵甲不满一万,敢出寨迎战?不敢,威虏军又在平地,能否起阻挡作用?又不能。那么设它做什么?而且诸多兵马,每天会有许多消耗,这必须要后方时不时提供其供给。现在三镇之众,冒炎酷,陟郊垧,荷戈而趋者,裹送餱粮而已。既充防护军储之役,则本无斗心,以援送怠惰之师,如果北敌来犯,且战且行,必然败北。或者国家起用三镇所有之兵,来为威虏兵护送粮饷?因此最好将威虏军撤掉,数砦兵士并于附近大镇,以将兵力集中。又省朝廷供给,又不会象易州那样被戎狄侵吞。

这篇奏折让许多大臣附和。

设砦堡可以,但必须有险可据,威虏军那几个砦堡有何之险?

然而错了,魏能与杨延昭在哪里未来生生打出来一个铁遂城,铜梁门!

宋九有些犹豫不决,关心则乱,他的女儿也到了哪里。于是写了一封信快马问询李继隆,李继隆什么也没有回答,只是画了一张前线地图,于是宋九决心同意李继隆之意。

赵匡义问为何,宋九只是答了一句:“若是唐河之战,遂城与梁门有近万劲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面对这个结果,辽国敢不敢扬长直入?”

赵匡义便不再疑问了,若是那样,耶律休哥会败得更惨,甚至遂城与梁门一阻,耶律休哥大半辽军精骑会丢在河北。那么为了避免这个后果,辽军只能先行解决满城,遂城以及梁门,那么战争便向北推移,这无移对后方安全起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耶律休哥从斥候嘴中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感到机会到来。

只要将这些供给吃下,威虏军只好因缺粮撤退,三军士气低落,岐沟关故事将会重新上演。(未完待续。。)

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68章 镜子(下)第221章 夜宴(六)第345章 杀气第220章 大婚(上)第483章 奇葩(上)第221章 大婚(中)第241章 金贵第170章 巫蛊第320章 大江(上)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502章 黎明第224章 皇后(下)第161章 提亲(中)第91章 地图(上)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174章 嘉禾第315章 脱变(上)第257章 神仙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71章 神奇(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74章 南方(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519章 病第471章 驱(上)第85章 内幕第373章 原因第450章 良机第48章 后院第228章 猛人哥第198章 插钗第234章 快乐岛第134章 荒野(中)第72章 南方(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101章 宇文恺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81章 诱、惑(中)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198章 牛(上)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519章 病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38章 信(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283章 春闱(上)第315章 脱变(上)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306章 不杀人第459章 小妾第425章 上位(上)第474章 背嵬第318章 摇摆第282章 可怕的误会(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348章 必死(下)第23章 父辈(上)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284章 春闱(下)第17章 约战(下)第145章 祭文第454章 燕南归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193章 朝会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60章 关健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01章 宇文恺第39章 信(下)第449章 风起第352章 安定第462章 前戏(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504章 开始了第361章 黑辽河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
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168章 镜子(下)第221章 夜宴(六)第345章 杀气第220章 大婚(上)第483章 奇葩(上)第221章 大婚(中)第241章 金贵第170章 巫蛊第320章 大江(上)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502章 黎明第224章 皇后(下)第161章 提亲(中)第91章 地图(上)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174章 嘉禾第315章 脱变(上)第257章 神仙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71章 神奇(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74章 南方(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519章 病第471章 驱(上)第85章 内幕第373章 原因第450章 良机第48章 后院第228章 猛人哥第198章 插钗第234章 快乐岛第134章 荒野(中)第72章 南方(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101章 宇文恺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81章 诱、惑(中)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198章 牛(上)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519章 病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38章 信(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283章 春闱(上)第315章 脱变(上)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306章 不杀人第459章 小妾第425章 上位(上)第474章 背嵬第318章 摇摆第282章 可怕的误会(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348章 必死(下)第23章 父辈(上)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284章 春闱(下)第17章 约战(下)第145章 祭文第454章 燕南归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193章 朝会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60章 关健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01章 宇文恺第39章 信(下)第449章 风起第352章 安定第462章 前戏(上)第333章 入相(下)第504章 开始了第361章 黑辽河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