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风起

宋九还是未拆,又说道:“这些年我朝与辽寇作战,有胜有负,有喜有悲,在这里,有几位没有上过战场,但大多数上亲临过前线,各自受伤,包括我,也包括陛下。”

宋九捋起衣袖,岐沟关一战,他多处负伤,特别是前臂,因为无铠甲保护,受伤最重,现在还能看到深深的刀疤与箭痕。

他又说道:“我的臣,还不及陛下之伤重,陛下,恕臣失礼。”

宋九弯腰将赵匡义腿袍掀起,大声说道:“诸位,你们看,这就是辽寇加给陛下的伤势,君王受辱,臣当死!”

这就是大义。

无论寇准与温仲舒想什么,在这时,他们一句话也未说出。

这个机会赵匡义是不会错过的,用手温和地拍着宋九的肩头:“宋卿,朕也是为了这个国家亿兆黎民百姓的后代,卿做得很好了,勿用自责。”

那还不明白吗。

一起伏下,眼含热泪,誓死效忠。

赵匡义很是满意,特别对宋九满意。

实际宋九心中不是很满意,宋九心中怀疑,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学治天下,儒学也讲忠君爱国,但为什么凝聚力那么差?就打一个比喻,现在,应当还没有开始守内虚外的软弱外交政策,但看看汉人的凝聚力,将耶律休哥手下的重将名单开出来,不要讲韩家了,除韩家外,还有许多汉人将领,在主动做着侵略宋朝的急先锋。

为什么如此?

除了民族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当然宋九也不敢让它形成,宋朝内部少数民族一起有了民族观,那非是好事儿。另外就是这个家国观念,宋朝的国不是汉人的国度,而是赵家的国度。

所以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

想不懂,他也不是思想家哲学家,迫于现实需要。赵家稳,天下稳,无奈!还有,别看他平时不说话,然而一说话,几乎无人敢吭声了。那怕他刻意低调,认真想一想,他的位置还是处在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巅峰之上。不能再上了,再上那赵二就得挪窝了。

因此做事格外小心一点。

但宋九还没有打开它,而是走出去吩咐胥吏拿来几根巨烛。然后将后面墙壁上巨大的地图卷起来。

寇准尖叫道:“咦。这里有暗门?”

他知道了也没有用。只有一把钥匙,在赵匡义手中。

赵匡义打开暗门,点燃巨烛,里面是一间巨大的密室。枢密院与中书都在皇城西边,北边大内略有些萧条,赵大赵二都是不讲究的主,未建多少宫殿。但南面皇城赵匡义陆续建了许多建筑,如尚书省,门下省,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明堂,政事堂,秘书省,藏书的三馆,等等。本来皇城就不大,因此就有些拥挤。

特别两大办事机构东西两府,房屋比较多,因角度关系,分出这个空间,若不往上想,在外面根本就没有人注意。

借助巨大的油烛,十几个人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乃是一个巨大的超级沙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整个宋朝的地形,这个略有些粗糙,还有一部分是宋辽边境的地形,西到府丰二州与北河套,东到大海,这个更清楚,甚至连一些小山峰都仿造出来,材料是沙与树胶做的。

边上有一张长条桌,宋九这才用刀子切开火漆,将这个计划拿给大家看。

对着这个实物,再看这个计划就比较清楚了。

寇准依然在发呆:“宋公,我怎么不知道?”

“现在不是知道了吗。”

“但……”

“别但了,这个同样必须保密的,若是泄露出去,让敌国知道,等于我朝边境所有山川河流,堡砦边防,一起通知敌国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温仲舒喃喃道:“有了它,军务再不会发生失误。”

“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有了它,会起一些帮助作用。”

开始看计划书,寇准忽然又说道:“我干嘛要回来啊。”

不回来不久就会立下巨大的军功,看看张齐贤,正是有代州之功,所以才名震朝野。小寇后悔了。

……

经过近两年时间,禁兵终于数量恢复过来,勉强接近三十四万人。

说它少,真不少,毕竟整个宋朝户数五百万户不足,除了禁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厢兵与乡兵以及南方的一些土兵。说它多,真不多,想要打败辽国,这点禁兵实际少得可怜。

厢兵宋九一度想将它压缩,国家实施用工代赈措施,实际一度也有许多纠纷与矛盾,朝廷用心是好的,可下面官吏贪一点,拿一点,到灾民手就不多了。因此也引起了许多麻烦。不过这时候官场风气不算太差,无论赵大或赵二,都注意整顿官员作风,爱护百姓。勿要怀疑,真说起来,若说制度的落后,说关怀百姓,可能后世的某些总统的神马,未必及赵大赵二,特别是赵二。

所以陆续各地有的水利道路或者耕地,或者其他的工程,就借着用工代赈一一落实。除非大工程,那要多少州府协调,不敢用工代赈。可是宋九最后还是不敢缩减厢兵规模,无他,各州杂役仍有很多,如看管牢城,修建船舶,押运粮食,协助防匪防盗,等等。厢兵规模仍在三十万左右。

宋九无奈,禁兵苦,厢兵更苦,待遇差,有的押运工作中同样有危险,并且不稳定,就连基本屯田都不能正常耕种。所以宋九刻意挪出一些地方,让厢兵家属种棉植桑,补充一些收入。

总之,国家问题多多,这是兵,还有役呢,各种差役,衙前,盐的亭户,茶户,坊户,匠户。坊户……

其实就是实施免役法的岭南,同样还存在着大量问题。

这个没办法,只能一一调控,减少各种苛政。

然而想要好,实际还是禁兵,一旦燕云收回来,边防不用那么吃紧了,就不需要再养这么多的禁兵,战事渐渐减少,就可以将省下来的经济用于宽民了。

实际想法是美好的。真到了那一步。说不定大家手脚都松了。经济还会吃紧,还未必会进一步宽民。

西府神神秘秘的两天。

随后一系列军队调动开始。

赵匡胤立国之前那支军纪严明,可以说是最强百战之师,现在几乎都不在了。要么牺牲,要么退伍,还有,极少,多成了各营将校。但在赵匡胤那支军队还能称为劲旅,灭巴蜀,收荆湖湖南,伐南唐,收南汉。数征太原,以及与契丹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不过就是这支军旅现在所剩也不多。

特别岐沟关一役,几乎所有精锐军营都在东线,即便宋九那次表现勇敢。但大多数兵士还没有带回来。好在带回来一部分,并且虽逃犹荣,保留了血性。然而在君子馆一役中,又葬送了许多人。

因此现在三十几万禁军,几乎近半是新兵,特别是原来禁军中各大精锐军营兵士七成全部壮烈牺牲。

只有慢慢训练了。

越是精锐军队少,越不敢将新兵推到前线,宋九在西府为此伤透了脑筋。不能不练啊,一部分新兵推到前线,与老兵杂处,但比例少,不敢使前线战斗力削弱,一部分放在二线,让他们感受前线战场的气氛,就这样宋九仍然战战兢兢,省怕萧燕燕发神经病,又大度入侵,突破第一线,还好,这两年辽国也打残了,边境安静。

所以看上去,如今骑兵比例在增加,实际战斗力在削弱。

没办法,于是将西北训练的骑兵草草地除了蕃羌乡骑外,一起调到河东与河北布防,只留下少量兵士继续在原地戍屯。但不是让西北空了,现在还没到那地步。

然后将这些新兵陆续调到西北,继续磨砺,从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勇敢的兵士增加轻骑数量。

很正常的兵力调动。

不过两万五千名轻骑到了河东河北,辽国那边压力就增加了。

不仅如此,宋朝又如宋九以前与赵普所说的那样,开始在登州打造战舰。非是在沧州,顺着海边上到辽国平州,这是真正的海船,随时可以抵达辽国辽东半岛,甚至顺着辽河威胁辽国东京城。

王沔听说后,急了。

朝廷这次举动不小啊,难道又要北伐?

他离开西府时,参谋司还没有成立,更不要想从宋九嘴中知道崔彦进那个计划。即便知道了,此时崔彦进计划早就面目皆非,他也未必会想明白。

因此不知道,不知道就急。

这么大的事俺们怎能不知道呢。

于是问张齐贤:“师亮,西府调兵遣将想要干嘛?”

“南方有风。”

“南方有风?”王沔差一点要跌倒,不过这个字面似乎比较容易理解,道:“你是说朝廷要北伐?”

“不好意思,这个恕我不能告诉你。”

那能行呢,王沔又去找陈恕:“仲言,朝廷想要北伐,居然也不对东府说一声。”

陈恕不作声。

“你从三司来的,应当知道今年朝廷财政有多困难。”

“陛下下书旨了吗?”

“等到陛下下书旨,就来不及了。”

王沔在中书上蹦下跳,甚至一度找到王化基:“王中丞,朝廷意欲北伐,前两年国家灾害连连,百姓苦残,你身为言臣之首,难道因私而废公么?”

王化基也很苦逼,

拼比才干,他与吕蒙正寇准等人相比,是差了许多,可为人稳重低调,颇得赵匡义赏识,曾评价一句,颇有易安之风采。就是王化基作风与宋九很相似,不喜折腾,不恋权贵,不阿谄奉诚,不欺上凌下,忠直敢言。因此便让王化基荐士,王化基便在脑海里想,推荐了数十人,包括王嗣宗,薛映,耿望,这些人都还不错。但他又推荐了江政,张昌言,刘澄海等五人,这五人都是原来宋九那间破学舍走出来的弟子,三位知州,一位通判,一位京官,表现都很优异。因此王化基抱着举贤不避亲的态度,罗列出来。实际那间破学舍里走出的优秀官员绝不止这五人,然而多少有些避讳,就包括吕馀庆曾收下的弟子耿直清谦的吴大正,王化基都没有推荐。

然而就这份公正的名单,让王沔盯上。

幸好赵匡义主动袒护,否则王化基会被王沔闹得灰头灰脸。

事实这五名曾经的学舍学子如何,赵匡义提拨了江张刘三人,江政为度支副使,一人为三司河渠使,一人为荆湖转运副使,应当来说,这是学舍弟子当中除王化基外,走出的最尊贵官员。然而三人表现出色,在职兢兢业业,上下不得不交口称赞。

能说王化基推荐不合格吗?

但也不能说王沔找他的麻烦,那一批学子八成是来自河中河北的学子,如今不知出了多少官员,宋九又在那个不胜寒的位置上,朝廷一点忌讳没有是不可能的。

除非宋九退休。

那可能吗?

实际直到明年发生一件事,这个情况才稍稍改观。一个叫苏士衡的学子活活累死在任上,然而因为他仅是一个知县,薪酬不多,作风又清廉,结果死后家人连护送灵柩回来的钱都没有。当地百姓听说后,千人上书,几十名乡绅亲自雇船护送灵柩从湖南回京。据传灵柩离开时,全县百姓披麻戴孝,如丧考妣。

这下子终于引起轰动。

自此以后,朝廷终于对书院学子又放了一放。

实际横向比较,书院学子因教育方法不同,相对于进士,更有作为。但再纵向比较,最早那批学子比现在的书院学子,又更有作为。然而因宋九而起,也因宋九卡住了。

这时候苏士衡未去世,王化基无奈,只好上书朝廷,确实这时不是北伐的好时机,而且西府鬼鬼祟祟的,不符合朝廷制度。

赵匡义呵呵一乐,说了一句让王沔再次想倒的话:“王卿,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只是刮一场风,不会妨碍民生。”

王沔郁闷地问:“陛下,刮的什么风?”

“南风!”

王沔要抓狂。

第46章 正八品第69章 神奇(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220章 大婚(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42章 真小人第194章 快乐第273章 中伤第229章 石岭关第191章 女人第180章 开业(下)第369章 拓跋第134章 荒野(下)第270章 危机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74章 嘉禾第285章 论语第135章 夜战第197章 草帖子第87章 巡察(下)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72章 南方(上)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92章 小鱼(上)第52章 地震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513章 寓言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25章 拜第387章 好人第126章 影响第361章 黑辽河第9章 歪才第488章 要翻天第257章 神仙第53章 比较(下)第476章 一(下)第122章 吃肉第328章 怜奴第420章 飘摇(上)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518章 皇对皇第4章 打赌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374章 交锋(上)第18章 君子第191章 女人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519章 病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217章 夜宴(二)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500章 破骑军第87章 巡察(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442章 妖星(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518章 皇对皇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462章 前戏(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20章 大婚(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229章 石岭关第42章 真小人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347章 必死(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100章 大舟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149章 背后(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19章 夜宴(四)第265章 折腾第130章 诘问(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3章 好戏一百零七章 种花养草第216章 夜宴(一)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51章 负荆第99章 加码第350章 狐狸
第46章 正八品第69章 神奇(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220章 大婚(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42章 真小人第194章 快乐第273章 中伤第229章 石岭关第191章 女人第180章 开业(下)第369章 拓跋第134章 荒野(下)第270章 危机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74章 嘉禾第285章 论语第135章 夜战第197章 草帖子第87章 巡察(下)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72章 南方(上)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92章 小鱼(上)第52章 地震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513章 寓言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25章 拜第387章 好人第126章 影响第361章 黑辽河第9章 歪才第488章 要翻天第257章 神仙第53章 比较(下)第476章 一(下)第122章 吃肉第328章 怜奴第420章 飘摇(上)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518章 皇对皇第4章 打赌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374章 交锋(上)第18章 君子第191章 女人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519章 病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217章 夜宴(二)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500章 破骑军第87章 巡察(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442章 妖星(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518章 皇对皇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462章 前戏(上)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220章 大婚(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229章 石岭关第42章 真小人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347章 必死(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100章 大舟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149章 背后(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19章 夜宴(四)第265章 折腾第130章 诘问(上)第149章 背后(下)第3章 好戏一百零七章 种花养草第216章 夜宴(一)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51章 负荆第99章 加码第350章 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