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一(下)

“宋公说得对,不过属下还不大明白啊。”

“这也对?”

“双儿,勿得多嘴。”

“小牛子,哪里对啊。”大双不怕,又不是外人,大双认了半天,终于想起小时候那个小胖子,可不是眼前这个堂堂的三司度支副使?

“胡闹。”

不过江政依然老实地回答:“儒家也有,只是说得不大清楚,如宋公刚才所说的恩威并用,恩与威也冲突,可事实做得好,它一点也不冲突。物格学也说过,没有绝对的事务,只有最好的事物,那就是一。找住了这个一,就能做好事了。”

大双却听得更糊涂。

“不错,也不枉当年化基力荐你。但你要记住,所谓宽民,非是宽税,宽税仅是一部分,还有宽狱,宽力,宽政……想要宽狱,就得严狱,也不能说严狱吧,但执法一定要公平,只有公平的律法,百姓才能信服,这样犯法必惩,百姓才能遵守法纪。然而公平这两个字也很模糊,夫子很多言论说得对,以德为先。带头树立道德,上行下效,再配合公平的刑罚,那么百姓违法的事就少了,狱同样也就宽了。”

“何为宽力?”

“这个更麻烦,为什么司马迁一再提倡黄老之术?黄老之术主题与道家差不多,清静无为。但不是真的无为,那样什么也做不好了。这个无为,就是上面带头去做,提示百姓去做,教导百姓去做,但不是勒迫百姓去做。让百姓自发地去做,百姓就不会产生愤怨,最少他们认为非是朝廷的重役。但是同样很难,首先这种教导必须是正确的,不正确百姓岂没有怨言吗?其次策略得当,如何让百姓听从你的教导?也就是策略,其次手段。这两条有了。百姓认为劳役少了,可他们生活却渐渐变好了。”

“好难哦。”大双说道。

“不然你以为做官容易吗?自古以来,有多少官吏,可有多少良官记载于史册?”宋九翻了一下眼睛。

大双吐了吐舌头。

“宽政与宽力差不多,区别就是重在政策,我以前也说过,精兵简政,化简为繁很难,可化繁为简更难。可以简政,但每一项政策更必须要正确。想要有为而治难。想要真正的无为而治更难。这才是宽民。阆州位于巴蜀西北。应当来说。不是巴蜀的最好所在。但越是这些地方越容易出政绩,任何地方与任何事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阆州虽然多山。可是也多水。与巴蜀内腹不同,哪里气候比较高爽。山有山的办法,水有水的办法。特别是巴蜀严重缺少布帛。可以就山就水,让百姓种植茶树,桑麻,棉花。如何去做,你在地方上也呆了不少年,富有经验。再辅以宽民之策,几年后阆州便大治了。”

“因地制宜?”张昌言忽然说道。

“不错。什么样的土地,什么样的百姓,什么样的人文人情风俗,必须要区别对待。”

“谢过宋公。”

“勿用,都是为了国家。”

看着他们离开。潘怜儿说道:“官人,为什么你让江政上书,你不说?”

“当真不避嫌啊。”

潘怜儿也云里雾里。

宋九说道:“你不懂,我原先也不大懂,高梁河一役后,陛下多少缺少了一些自信心。他不敢判断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就不敢有信心能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

“所以人事多变?”

“能说吧,还有一个原因,我担心陛下的伤势……”宋九没有多说了,例如两府宰相任期,宋九说了多次,赵匡义也认为对,可最后为什么不听呢?

就是这个自信心不足。

所以修寺观佛塔,是为了强加他帝位的正统。

这两年人事换得更凶了,实际有许多缺点也不算缺点,难道想找房杜来做国家的宰相吗?恐怕就是房杜来了,赵匡义也不会放心去用。那就是因为伤势,这个谁也不敢打听的。

军中有了消毒的药水,可那时赵匡义是单独逃出来的,没有及时消毒。

究竟如何,大家不可能知道。

伤口发炎,赵匡义也没有隐瞒,但宋九知道,这个发炎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柴荣就是这样死的。

赵匡义一旦性命不保,儿子能不能驾驭这些人呢?

换自己也会多疑,于是重要的大臣换来换去。

例如小寇,赵匡义不相信小寇吗,固然小寇有很多缺点,但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这些想法,使得赵匡义对谁也不敢相信了,那么就换吧,屁股还没有坐稳呢,就换了下去,谁还能掌握到大权?

“陛下也要让你……”潘怜儿担忧地说。

“我很自觉,到时候要么退吧,要么主动下去,不必要招腥臊味。”

“这不公平。”

“怜儿,你只看到坏的一面,可曾看到好的一面。虽然人事在变动,然而谁下去不是第一等的州府长吏?许多人甚至戴着宰执职官下去的,薪酬少了吗?难道非要象前朝那样,不好意思换,那就杀吧。两样,你如何选择?”

这曾是真谛。

但小寇依然不明白。

“那为啥官人还将他们喊到家中?”

“江政说得不对,可用心却是好的,那些叛贼当真个个是贼盗吗?难道四川有那么多坏人?”

“有啊,杨国忠。”

“双儿,不错,有杨国忠,也有杨雄,李商隐。江政用心是好的,为什么遭贬,正是避嫌二字!但我不想给他们负担,故将他们喊到家中,实际如何做官,他们心中都有数。所以说一说,主要是宽他的心,让他安心在下面。若是做好了,还能上来。”

有的话宋九就不说了。

这些年用书院子弟多了,可真正上位的,只有一个王化基。

可王化基不同,他还有一个身份。进士。

然而书院教导的主要是所谓的杂学,能有几份心思放在经义诗词歌赋策论上?因此这么多年来,只中了十一位进士,尽管每年有许多人参加科闱。

也就是除了进士外,最高官员就是江政。

不是国家不敢用书院子弟,相反,自从苏士衡死后,书院子弟进入官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在高级官员上用得还是很少,原因简单,自己渐渐开始挡路。

这个也没有关系。自己一下。马上这些人会陆续上来。从那一类人用官也无妨。甚至因为教育方式不同,书院子弟出良吏比例最高。

但可能书院子弟拼过进士吗?

拼不过,不是拼不过进士,是拼不过孔子。拼不过尊尊亲亲。

自己下去了,能拿得出手的书院子弟官员能有几个?实际宋九对江政一直很关注的。

与私情无关,相信自己一退,宋朝对自己不会薄。现在还未到后来完全颠倒黑白的党争时代。

他关注的还是物格学的发展。

不指望书院子弟成为主流官员,但有大量官员存在,国家就会持续地对物格学关注。长久下去,科学就会进入所有人视野。不错,拼高官是拼不过进士,可实用呢。那怕不做官。只要在书院学上十年八年,这个恐怖的学问,放在哪儿都有作用,而非是象一个书呆子,考不上进士。一家老小跟着受罪,有时候妻儿老小全部饿得呆眼翻白。

于是宋九改变了主意。

他在政事堂议政时说道:“陛下,臣在西府闻听王继恩在益州手握重兵,既不剿也不安,只知日夜宴饮作乐。然而叛贼却得到喘息机会,再度攻城略地,以至益州周围城寨一起失守,城门昼闭。望陛下派一重臣前去巴蜀,一勒令王继恩出兵,二安抚百姓。”

宋九有点儿弄不懂王继恩想法。

他能打胜仗,同样是磨砺,在北方呆了很长时间,那是在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战斗。这个履历替王继恩积累了一些军事才能,加上敌手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连战连捷。

可拿下成都后,开始不动弹了。

军务是西府的事,宋九没有下令督促,因为他心中同样在犹豫不决。凭眼下的官兵,还不能做到驱逐这场大戏的。所以在等背嵬军成形,天气稍稍凉快一点,让背嵬军完成这个任务。

为什么要对夔峡蛮动手。

主要是看不惯,而且会影响朝廷在西南的发展。若是朝廷强行动手肯定蛮人不满,可是义军过去,那就与朝廷无关了。这也许不及北方重要,但眼下就能办到。想要再次对辽国动手,那个情况更复杂了。不要认为辽国就完蛋了,就是失去了燕云,辽国也未必小视。

现在宋九想法改变。

做得好,夔峡少数民族同样开始阳光普照,但会死许多义军,无论朝廷对他们怎么称喟,是叛贼,盗,匪,事实都是百姓。

若是有聪明人与蛮首联手,又会事态严重。

无论那一种结果,最后都会招人批评。

不执行这个策略了。

因此巴蜀务必要速速平定。

但就是西府不下令,王继恩负责剿匪事宜,也要动手。

并且宋九又听闻王继恩军队开始有抢劫平民现象发生了。

就不知道王继恩是怎么想的,难道他挟功望赏?这不是在犯糊涂吗,赵匡义急了,他都下诏将成都府再度改成了益州。

赵匡义说道:“卿言之有理,实际朕早诏辛仲甫,可是辛仲甫病重,朕也不知用那个人选。”

苏易简道:“臣推荐虞部郎中张咏,他此行必能替陛下分忧。”

“张咏?”赵匡义讶然道。

宋九忽然笑了起来。

大家都有故事,包括宋九。然而这个张咏故事很多。

首先是急性子,他年轻时在吃馄饨,头巾带子长,连续几次垂在碗中,他大怒地将头巾扯下来,塞到碗中,喝道:“但请吃。”

后来做知县时,一个管钱小吏藏了一文钱出库房,被张咏发现,于是笞打惩戒,小吏不服,你有本事杀我啊。张咏写了四句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拨剑将他斩杀。

一文钱不能杀人,然而我抓住你是一文钱,这么多年你做小吏又偷了多少文钱,由此可杀!

实际就是急性子。

虽然为后人留下一个水滴石穿的成语,赵匡义却不放心哪。

这人放在自己身边写写文章还是不错的,或者做做事也可以,若放在四川,那还了得,不知得杀多少人。

“臣可以替张咏担保。”

赵匡义没有立即答应。

人事权是中书的权利,宋九未作声,等他们说完了,宋九又说:“背嵬军练了近三个月,初具雏形,渐至八月,可以放去巴蜀了、。”

“是啊,”赵匡义道。

几支重骑太猛了,然而缺点也明显,速度慢,如今轻重骑搭配,又是从数万骑兵中挑选出来的一万兵马,提供最好的待遇,平时是最强的训练,会出现一个什么怪胎,赵匡义也想看一看。

第497章 咸平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62章 我的地盘第367章 相才第361章 黑辽河第250章 暖冬(中)第59章 七幅画第172章 死(上)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108章 走后门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45章 献酒(下)第451章 乱战第204章 老韩第4章 打赌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302章 高下(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143章 事了(上)第302章 高下(下)第450章 良机第85章 内幕第284章 春闱(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364章 弃子(下)第349章 王气第514章 三忧第362章 号角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100章 大舟第184章 求实(下)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315章 脱变(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463章 前戏(中)第168章 镜子(下)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17章 学问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426章 上位(中)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65章 温度第455章 热爱和平第54章 独一无二第139章 派系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43章 事了(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55章 爹爹第483章 奇葩(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424章 定(下)第259章 枪杆子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81章 功名(上)第476章 一(下)第92章 地图(下)第75章 卷(上)第309章 硕麦(中)第180章 开业(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86章 巡察(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208章 游园(中)第242章 抚桑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366章 幕后者第240章 脱变第193章 朝会第508章 口袋第33章 始识第76章 卷(中)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10章 硕麦(下)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338章 坦白第287章 春行(上)第279章 二敲第455章 热爱和平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272章 伐第260章 保护(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286章 落幕第253章 大过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196章 国舅(下)
第497章 咸平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62章 我的地盘第367章 相才第361章 黑辽河第250章 暖冬(中)第59章 七幅画第172章 死(上)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108章 走后门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45章 献酒(下)第451章 乱战第204章 老韩第4章 打赌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302章 高下(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143章 事了(上)第302章 高下(下)第450章 良机第85章 内幕第284章 春闱(下)第250章 暖冬(中)第364章 弃子(下)第349章 王气第514章 三忧第362章 号角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100章 大舟第184章 求实(下)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315章 脱变(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463章 前戏(中)第168章 镜子(下)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17章 学问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426章 上位(中)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65章 温度第455章 热爱和平第54章 独一无二第139章 派系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143章 事了(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55章 爹爹第483章 奇葩(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424章 定(下)第259章 枪杆子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81章 功名(上)第476章 一(下)第92章 地图(下)第75章 卷(上)第309章 硕麦(中)第180章 开业(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86章 巡察(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208章 游园(中)第242章 抚桑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366章 幕后者第240章 脱变第193章 朝会第508章 口袋第33章 始识第76章 卷(中)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310章 硕麦(下)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338章 坦白第287章 春行(上)第279章 二敲第455章 热爱和平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272章 伐第260章 保护(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286章 落幕第253章 大过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196章 国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