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相才

宋九担心不无道理。

论操守,宋九并不是宋朝最好的官员,如沈义伦,虽政务不行,但操守肯定比宋九强。还有一个人要能力有能力,要操守有操守,那便是卢多逊的同窗李穆。

前线战事再度打响。

不过契丹派的兵力不多,前线无数精兵猛将,大战在打响,宋九却在西府谈笑风生。

赵匡义看到宋九的样子,由是心安。此时,无论宋九担任东府或西府首相,都能合格了。

这一天,宋九回到家,一个青年来到他家门口,要求拜访宋九,递了帖子,上面写明是李穆的儿子李惟简。

宋九好奇地让门房将他带进来。

李穆是能臣,操守好,起初大家都没有将矛头对准他,非是不想扳倒他,赵普那会管你是不是能臣,只要不属于他一派的大臣,统统要打倒,然而找不到借口。

赵廷美要去洛阳了,按照惯例,所有京官赴外必须要写一篇辞文,会写文章的李穆便替赵廷美代写。于是成了李穆与赵廷美结交的罪证,接着倒卢多逊时,又加了一条与卢多逊结交的罪证。二罪合一,将他关到大牢刑讯。

李穆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李穆平时很孝顺,每次晚上回家后,皆侍奉母亲喂药。几天看不到儿子了,便向孙子李惟简打听。李惟简不好回答,只说道,父亲大人奉命审理犯人了。

李母唠叨道,这孩子也不对老身说。还让老身放心不下呢。

李穆在开封府审了数天,怎么可能在他身上发现罪证呢?但还是没有放过。堂堂的中书舍人,贬成了司封员外郎,不是当官,这个官是虚职,而是让他在家待罪。名为官员实为严重嫌疑犯。

这下麻烦大了,李穆为避免母亲害怕,不敢告诉他母亲实情,但白天要当值啊。因此不敢整天呆在家中,于是跟从前一样,每隔一天清早出门,到傍晚回来,向母亲请安喂药。

但李穆儿子知道这件事,看着父亲憔悴的样子,感到心酸。正好有人提醒他,宋公回京了,他耿直敢言,你赶紧求他帮助吧。

李惟简抱着侥幸心理,来找宋九求助。

“李大郎,你勿担心。过几天本官会给你父亲讨一个公道。”宋九听完说道。

他毕竟在中书呆过很长时间,以前知州以上有能力的大臣一一记在心中的,不要说李穆,就是比李穆稍逊一筹的大臣,宋九在中书也关注过。甚至隐形的提拨指点过。

但现在不是说的时候。

不久前线陆续传来佳报。

先是辽国东路军进攻高阳关,未到高阳关。在满城就遇到了宋军,崔彦进在满城设伏,辽军进入埋伏圈,主帅耶律希达里被箭射死,统军使耶律善布也被宋军重重围住,幸好副帅耶律斜轸率领部下,英勇地杀进去,且战且退,将耶律善布从重重围困中救出来。

见势不妙,耶律斜轸率领大军连忙逃窜。

逃跑也是一项本领。

三路大军中就是东路军遇到的情况最危险,然而在耶律斜轸的挽救下,只死了二千余人,但让崔彦进一路追到唐兴口,缴获了羊马数万。

东路先报捷,接着雁门又报捷,这一战与杨业无关,而是潘美与李继隆共同发起的狙击战。非是潘美嫉妒杨业,李继隆在满城表现出色,他又是国舅,这个小马屁潘美肯定要拍的。

最强河东战区!

潘美,杨业,李继隆,能将人亮瞎眼。若这三人齐心合力,恐怕就是耶律休哥亲自前来,也未必讨得了好。

此战是正面迎战,但瞬间就让潘李二人击溃,斩首三千余人,一路追赶下去,破其敌垒三十六座,俘老幼万余口,获牛马五万计。

西路收获最小,然而折家军表现也不俗,面对一万契丹大军前来,折御卿不守反攻,向契丹边境新泽寨发起进攻,斩首七百余人,擒酋长百余人,获兵器羊马万计。

看到折家军如此凶悍,加上中东两路大军先后大败,西路军立即撤了回去。

前线屡屡大捷,终于让高梁河失败后的士气民心,全部弥补回来。

这是好事,好得让宋九担心大家又信心过了头。

但宋九还是未提李穆这件事,而是安心地呆在西府处理前线防务,以及赏恤。

直到另一件事发生。

当初揭发赵廷美谋反有数人之众,包括现在的开封府尹李符。

从揭发起,他们就与赵廷美势不两立了,赵普抓住他们的心理,暗中唆使李符,让李符上书,赵廷美在洛阳不但没有悔过,反而心中怨望,请求朝廷徙远郡以防他变。

于是将赵廷美降为涪陵县公,于房州安置。

房州是什么场所?吕不韦、嫪毐、赵王迁、张敖、刘明、刘彭离、刘勃、房遗爱、杜荷、薜灌、李显、柴宗训……除了李显由于狄仁杰暗中帮助,余下的那一个得到好死?

李显也未得好死!

宋九这才开口。

赵普做得很聪明,不管怎么样,赵廷美是赵匡义的兄弟,天知道那一天他们会不会和好如初呢,拍就要拍死了,以免死灰复燃。这一点卢多逊差远了,居然让赵普呆在京城溜达了数年之久,能不出事吗?

到了房州,赵廷美彻底息菜了。

那么赵廷美究竟有没有反意呢?马上赵匡义大儿子的种种表现,便会让人知道真相。

宋九始终不吭声。

如果替卢多逊沈义伦说说公道话,赵匡义还能笑笑,说你小宋九不懂事啊。但替赵廷美说公道话,那纯粹是找抽了。

但这时候他才开口。是因为赵廷美到了房州,楚沈王卢四人下台。这件事好结束,好拨乱反正了。

赵匡义来到西府巡察。

曹彬在西府处理政务能力差,许多事务让东府托管。直到宋九来到西府,他在政事堂说东府的事务非是臣之职责,臣不干涉,但话外之音便是西府的事务,你们东府大臣也少来插手。于是渐渐将西府权利拢了回去。

赵普气得干瞪眼,人家摆明了就要与你做对。拢回西府之权更不用说了。

但这样一来,西府渐渐走上正轨。

赵匡义渐渐来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看着西府井井有条,赵匡义慨叹道:“国家设置东西两府,西府一直摇摆不定,徒劳空名,现在才是真正的西府。”

“陛下,非也。西府人选比东府人选更挑剔。东府尽管选用文官就是了,然西府不同。若是用武将,文跟不上。若是用文臣,又不懂军事。臣侥幸由陛下器重,得以多次勘磨,随潘美大军南下广南。又随陛下征太原,伐幽州,接着得陛下信任,赴辽东。虽军事上不及前线诸将,然也不能称为外行。”

“朕明白了……”赵匡义沉思。

其实这又是宋九一次进谏。

西府不是以前那样玩的。

想要西府得人。必须有意去进行磨勘,选派文臣。亲上前线,呆上数年时间,这还要看表现,不但有文治之能,还要有一定军事天赋,确定能做到文武双全后,再经过磨勘,才能进入西府担任首相。否则就会成为曹彬一样,唯唯诺诺,或者一些文人那样,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反而害了国家。

“不过说到宰相,臣都看到了一个宰相之才的大臣。”

“是谁?”

宋九摸了摸胡子,道:“陛下,若求才若渴,为了国家不拘一格用人才,臣倒可以代陛下引见。”

“是谁?”

“陛下,先主求诸葛亮,亲往隆中三次,此大才陛下仅问是谁,过于怠慢了。”

赵匡义看着宋九嘿嘿乐了起来。

“陛下,若想见,能否便装前往,此人就在京城。”

“行啊,”赵匡义道。

他很好奇宋九保举的这个人才。

宋九看了看天色,带着便装的赵匡义以及多名侍卫,骑马离开皇城,来到西城区,许多达官贵人皆住在西城区,不过他们一行去了西城区的深处,渐渐到了平民区所在。

宋九骑马先行向前,问了几个街坊,又带着赵匡义在小巷子里转了转,来到一户人家。一个小四合院,院子很小,不算太寒酸,但更与奢侈沾不上边,从外表上看仅是一户普通人家。

虽有门,却没有门房,大门随便地敞开着。

天色临近黄昏,一个妇人在淘米洗菜,准备做晚饭。菜仅是一小蓝青菜,还有一卷咸菜,米也是小米,非是大米。看样子生活过得不大好。

看到这一行人,妇人惊讶地抬起头,问:“你们是谁?”

她是李穆的妻子,若是以前最少问一句,你们懂不懂礼貌,但现在哪里敢,不但不敢,反而以为是来问罪的,虽在问,可吓得直哆嗦。

宋九也未解释,反问道:“大娘子,孟雍呢?”

“他在里面给母亲大人喂药。”

那正好,宋九带着赵匡义直接迈进去,到了房中,李穆正跪在地上,用汤勺一口一口替他母亲喂药,同时低声与她说着话。

借着傍晚柔和起来的余晖,这一幕看上去十分地感人。

老妇人问:“你们是谁啊?”

李穆扭头一看,连忙跪下,道:“罪臣叩见陛下。”

“你起来吧。”

“陛下莫急,”宋九将李穆按在地上,说道:“有这么一个人,父亲乃是陕西大都督府司马,出身名门,少就能文,不但是天才,而且很小的时候就有美名传扬。行路若拾得遗物,必访主归之。我朝之初,担任洋州与陕州通判,又颇有政绩。因为三司调拨不当,强行将陕州租输调往河南,然陕州本镇军缺食,此人违令免官。于是此人将母亲迁往兄弟处,兄弟贫困,然相与讲学,意泊自如,传为佳话。”

“你说的就是他?”

“正是他,陛下,用兵之道,正诡相间,治国之道,刚柔相济,恩威并且。但行军诡道为辅,正道才是为主。治国之道,恩道为主,威道为辅。因此夫子多次说仁,国家虽设有律法,但还是以王化德化为主,刑律为辅。做为宰相,日理万机,更要恩威并用,但不能一味以威,还是以德化天下,以仁爱百姓,以忠心君王为主也。与此人相比,臣自小顽劣,一度让陛下头痛万分,即便今天,操守也不及此人。若论理事能力,此人亦不在臣之下也。放于通判,是好通判,放于江南,不辱先帝使命,以至先帝夸曰,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放于中书舍人,是宰相的好帮手。放于民间,以孝悌好学德化乡里。然无论先帝或陛下,还没有用好他。若论相才,此人才是国家之相才也。”

赵匡义啼笑皆非,不知说什么好了。

宋九又问李穆:“孟雍,你无辜待罪,心中可怨恨也?”

“宋公,臣乃陛下之臣子,陛下尤臣之父母,君要臣死臣岂敢不死,岂敢怨恨?”

宋九没有说话,退于赵匡义身后。

接下来是收买人心的活计,这个宋九不能抢着来干。

自从赵普为相后,几乎每隔几天就有官员被罢免或流放,或斩首,以至举国上下阴风阵阵。

为相的啥就别想了,但赵匡义仍走不出这一步,不赦免李穆罪行,国家还不能转好。

但借助自己给的台阶,赵匡义宽恕了李穆的罪行,那么就可以拨乱反正了。

宋九所做的只能如此,如何选择是赵匡义的事。

第267章 海货第383章 中策(下)第183章 求实(上)第502章 黎明第484章 奇葩(下)第18章 君子第494章 朕累了第74章 南方(下)第41章 挖祖坟(下)第504章 开始了第519章 景德第364章 弃子(下)第84章 夜郎(下)第38章 信(上)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26章 影响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188章 立必行第167章 镜子(中)第40章 挖祖坟(上)第276章 良臣第258章 天堂的**第464章 前戏(下)第16章 约战(上)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38章 信(上)第306章 不杀人第265章 折腾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513章 寓言第80章 **(上)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284章 春闱(下)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140章 奸细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131章 诘问(下)第130章 诘问(上)第241章 金贵第87章 巡察(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228章 猛人哥第287章 春行(上)第60章 关健第173章 第一枪第293章 小鱼(中)第392章 打脸(下)第514章 三忧第363章 弃子(上)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88章 神灵第283章 春闱(上)第528章 黑土地第113章 教材(上)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66章 太狠了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9章 歪才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99章 示弱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464章 前戏(下)第146章 桃花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19章 分岐第475章 一(上)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83章 夜郎(上)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471章 驱(上)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521章 无耻第218章 夜宴(三)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02章 停修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29章 石岭关第114章 教材(下)第346章 轻敌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310章 硕麦(下)第215章 贺礼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6章 脱变(下)第85章 内幕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41章 挖祖坟(下)第276章 良臣第175章 聘礼第535章 大结局(三)
第267章 海货第383章 中策(下)第183章 求实(上)第502章 黎明第484章 奇葩(下)第18章 君子第494章 朕累了第74章 南方(下)第41章 挖祖坟(下)第504章 开始了第519章 景德第364章 弃子(下)第84章 夜郎(下)第38章 信(上)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26章 影响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188章 立必行第167章 镜子(中)第40章 挖祖坟(上)第276章 良臣第258章 天堂的**第464章 前戏(下)第16章 约战(上)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38章 信(上)第306章 不杀人第265章 折腾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513章 寓言第80章 **(上)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284章 春闱(下)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140章 奸细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131章 诘问(下)第130章 诘问(上)第241章 金贵第87章 巡察(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228章 猛人哥第287章 春行(上)第60章 关健第173章 第一枪第293章 小鱼(中)第392章 打脸(下)第514章 三忧第363章 弃子(上)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219章 弄错了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88章 神灵第283章 春闱(上)第528章 黑土地第113章 教材(上)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66章 太狠了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9章 歪才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99章 示弱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464章 前戏(下)第146章 桃花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19章 分岐第475章 一(上)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83章 夜郎(上)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471章 驱(上)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521章 无耻第218章 夜宴(三)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02章 停修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29章 石岭关第114章 教材(下)第346章 轻敌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310章 硕麦(下)第215章 贺礼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6章 脱变(下)第85章 内幕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41章 挖祖坟(下)第276章 良臣第175章 聘礼第535章 大结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