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号角

“还是京城好啊,”看着一路杨柳青青,高琼无限感慨地说。

两人没有回家,而是先到中书叙职。

实际宋九最想先回家看一看,得问一下潘怜儿如今京城的时局,不过赵普为相了,宋九做事越发地小心,因此与高琼先来到中书。

咱们差事办完了,来交差了。

卢多逊惊讶地问:“宋公,你怎么回京城了?”

他让赵普整得灰头灰脸,再也没有往日的自信,因此看到宋九,不称字,而称公。

宋九低声说道:“卢公,今天晚上我们在顺店会面交谈。”

卢多逊会意地用眼神点头。

赵普与沈伦同时也走过来,赵普不悦地说道:“宋九,你无诏书,为何从登州来京城?”

卢多逊问的也是这个,但同样是问,两人语气不同。

按照制度,各州县官员不能离开所任境内,如寇准在巴东担任知县,无所事事,到处旅游,但活动范围一直在巴东附近,就是去看三峡,都不敢去三峡的下游,以免官员弹劾。特别是官员赴京叙职或奏事,一定必须要有朝廷的诏书,否则就是严重的违制。

赵普也不知道宋九去了辽东,真以为他在登州,就不知道宋九哪里得罪了赵匡义,有些轻视,但宋九违制了,机会难得,赵普同样不戒意给宋九上纲上线。

宋九根本未理他。

赵普更不悦了:“宋九,本官问你话呢。”

“你是平章事,我也是平章事。你又非我上级,我为何要回答你?”

辽东那非是战争。就算打败了又如何?只要能火拼一些契丹兵马,就能交待了。大不了逃回宋朝。

真正的战争这才开始。

宋九说完看了一下沈伦,实际反对赵普的人很多,几个大佬当中,如王仁赡,沈伦与卢多逊都属于赵普反对派,可这几人没抱成团,若没有意外,先是王仁赡,接下来就是沈伦与卢多逊了。

并且宋九也不交差。

这是故意让赵普发难。让大家看看赵普的嘴脸。

高琼在边上苦笑,他是赵匡义的藩邸旧人,但不大好说,面对这两条老虎,赵匡义也不会包庇他,况且武将现在地位很差了。

这逼得他不得不做出选择,赵普可怕,但宋九未必很弱,这次是建了大功的。

从关系上两人自下巴蜀时就有缘在一起。这次更是联手去了辽东,无论他怎么辨解,也是宋九的人。

于是高琼站在哪里不作声。

赵普大怒,准备拂袖离去。好安派如何对付宋九。宋九脸色平静,可眼中却闪过一丝冷意,战意。

这时赵匡义到了。

宋九徐徐将眼中冷色收起。站了起来。

赵匡义大步走过来,拉着宋九的手说道:“宋卿。辛苦了。”

若说岭南的酷热让大家感到害怕,那么辽东的严寒对于大多数宋人来说。那就是人间绝域。

宋九这一去就是两年大半年时光,做为一名大臣,岂能让赵匡义不感动?接着又说道:“卿及是朕之班超也。”

“陛下,臣哪敢与班超相比,若有这能力,早就主动替陛下将燕云收回,何必行诡计去辽东。”

辽东?赵普有些傻眼了。

若宋九真是去了登州做太守,这次无诏令返回京城,赵普操作起来,宋九就会悲催。然而宋九不是去登州,那只是一个幌子,而是以辽东马步兵行营部署去的辽东,又是密行,相隔大海,诏令不通,所以不需要中书诏令,随时看情况自己返回京城,根本就没有做错。

赵普来找麻烦,实际是惹了一个小乌龙。

“宋卿,坐下,说说辽东的情况。”

宋九将这两年多来发生的事,以及辽东如今的局面,接下来可能的走向,详细说了一遍。

“卿真得功了。”赵匡义兴奋地说。

黑辽河一役未必有满城大捷与雁门大捷辉煌。

但意义比这两役更重要,它不仅是大捷,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契丹的大后方。

仅凭此役,这几年赵匡义从内藏库里拨出两百多万缗钱帛,以及宋九两年多辛苦就物超所值了。况且乌玄明力量没有削弱,反而经此一役大幅度上升,可能契丹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才将新渤海国拿下来。

然而宋九担心赵匡义不理解,更害怕赵普搞鬼,又说道:“陛下,这些女真人战斗力不可小视。”

高琼在边上也说道:“陛下,若情况相同,这些人战斗力皆以一当十。”

随宋九前去的将校士兵个个都精挑细选的,没有丢宋朝的脸面。但凭心而论,那些辽东番子太凶悍了,高琼心中在怀疑,就算宋九在咸州城下一战,没有先用城池攻防战先耗辽军体力,再夜袭粮草,而是直接正面开战,恐怕都会大胜。

“易安,原来这两年你在辽东?”沈伦惊奇地问。

“是啊。”

赵匡义道:“若是如此强大,当年辽国如何将渤海国灭亡的?”

宋九答道:“渤海国学习唐朝制度,由是渐渐富裕开化,一旦开化富裕起来,就象我朝的将士一样,凶气削弱了,那时就只有比拼兵力,如何是崛起的契丹对手?但这一行所用兵力皆是辽东深处的女真番子兵士,这里气候寒冷,冬天能滴水成冰。”

赵匡义喟然长叹。

当然这三年冬天宋九过得很苦逼,但没有赵匡义所想的那么苦,首先现在有了棉衣,宋九此行还带了大量皮裘,去辽东后又教导当地人制造木炭,因此冬天时吃的苦并不多。吃了一些苦,不仅是冷。还有吃的,女真人半牧半渔。少量百姓种植,另外就是养殖。大半人家养猪,吃肉是好事,可天天吃肉日子就难过了。特别是第一年,第二年宋九让人带了一些蔬菜种子种植,生活条件才渐渐改善。

宋九继续说道:“当地人虽种植,不多,以肉食为主,又生在寒冷所在,故生性凶野。体格强壮。但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人烟稀少,各部族分散。故当年辽国灭渤海国时,这一部女真人力量没有发挥出来。以后又是各自为战,不能得到体现。但只要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生女真,或者是辽国上京西北的乌古敌烈,这股力量都会动摇辽国的统治。”

“联系?”

“恩,臣少年时以为学问就是力量。有了学问就可以做官,可以使家人生活改善。不过许久后才发现这种想法也不一定正确。若无陛下保护,臣纵然有物格学上的学问,恐怕也被抛到长江中。因此臣又产生新的想法。权利就是力量。”

“但臣认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就不知道错在哪儿。若是真如此,臣在权谋之术上太差了。如臣刚回京城叙职,立即被赵相公刁难。毫无疑问,赵相对臣十分反感。以赵相公的阴谋诡计,与权谋术上的造诣,臣定会死无葬身之所。”

“宋九,你血口喷人,本官问你为什么回京城,你故意不答,用此来陷害老臣。”

“那么是我误会赵相公啦?如此,宋九向赵相公谢罪,不过君前无戏言,以后赵相公就不要刁难臣了。”宋九说道。他刻意绕到赵普身上,赵匡义没有打断他的话,还不明白吗?这是赵匡义也害怕赵普要胁赵匡义,将宋九做为弃子。

“你……陛下,请为老臣做主。”

“赵卿,你们皆公忠体国,一人少说一句吧。”赵匡义道。

宋九眼睛一亮。

赵普手段是厉害,可是赵匡义终是赵匡义,不是赵匡胤,赵匡胤每次与赵普说话时,总是客气的称呼字,而非是用赵卿,这有区别的。

赵匡义又道:“宋卿,你也不要再往赵卿身上拉了,继续往下说。”

“喏。所以臣一直在反思,何为权利?思来想去,最终明白一个道理,权利是双向的,人心认同,权利才能成立,想要人心认同,也必须要付出,例如人君,必须爱护百姓,百姓才会拥戴,那么国家才会平稳。例如大臣,必须上报君王,下爱百姓,不得盗公私财物,处理公平合理,为政有政绩。那么不用毛遂自荐,人君也会提拨之。虽长于权谋之道,会升得更快一点,但那终是诡道,若无能力,不忠君爱民,只靠歪门斜道,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除非昏君在世,若是象陛下这样的英主,必不会久容之。”

“说正事吧,”赵匡义苦笑道。

但也不生气,如今朝堂,宋九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喏。所以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俗一点那就是人心所向。为何刚刚臣说远不及班超也。之所以将辽东各部大多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主要原因是陛下支持,没有钱帛武器物资,臣就不能从物质上诱导各部走到一起。若无陛下支持,派去诸多将士与书院学子,臣就没有帮手,将各部整合在一起。这与班超孤兵入西域是两种性质的。然而臣在黄龙府弄了一个小把戏,学习陈胜吴广,将绣着海东青的刺绣塞入大鱼腹中,然后派几人配合,瞒过各部首领,使得他们获得信心。这个信心就是人心所向。只要那个布帛一直供在兀惹城中,就可以当抵数万强兵。然后徐而南下,让他们获得几场胜利,这样上下全部有了信心。那么就可以在很长时间内有信心与勇气与辽国作战,从而在后方牵制辽国兵力。陛下与臣当初制订的计策也就成功了。”

当初计划全是宋九想的,不过宋九分去一部分功劳给赵匡义。

做皇帝也要战功的,特别是赵匡义,他很想证明不比大哥差。

赵匡义呵呵一乐,也不否认。

宋九又道:“但打下来了,也要他们守往,最少得能守上十年时光,那么在这十年当中,我朝就可以从容收复燕云了。因此在回来路上我与高将军商议。辽东出事,那是辽国的大后方,辽国必然派出重兵镇压。我朝若不支持,乌玄明必败。于是想出三个结果,第一个那就是派出大军,与乌玄明南北呼应。不过臣以为不妥,首先臣也担心让女真人真的立国成功,那是驱一狼引一虎。”

也未必,此时与史上北宋末年的彼时情况完全不同的。

不过宋九对金清崛起有心理上的阴影。

曹翰在江州屠城,就让宋九看不下去了,但史上元蒙入侵与清朝入关,那个屠杀的数量就不是一城一地了,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屠杀。

于其那样,还不如宋辽两国相持呢。

“并且这几年战事不休,百姓负担重,国库储荐消耗一空,至少现在不是出动大军的时候。这是第一种方案。第二种方案就是置之不理,让他们相互火拼,我朝坐山观虎斗。可那样也不妥,一旦契丹两大名将出手,大军呼应北上,以此时乌玄明的力量,支持不了多长时间,到时这个重要的棋子就失去作用了。还有一种方案,暂时不征幽州,全心全力休生养息,恢复国力,但也不是不动,于河东与河北广建砦堡,再增驻大军,这样就会牵制辽国无法抽出更多兵力北上。只要兵力不多,臣在辽东留下许多后手,那就能与辽国相抗衡很长时间,甚至辽国会派使拉拢他们。就算拉拢成功了,可终是一根刺在辽国后背上。而我朝又可以通过物资武器,遥控乌玄明。这个棋子作用就会最大化。”

“这个主意好。”

“陛下认为好,请陛下升政事堂,让两府诸相前来协商,立下诏书。”

“易安,太急了吧。”

“沈公,不急不行啦,只要一拖,有某人在,迟则必生变,人家为了打击我,可不会管什么国家与燕云是否是我朝的门户,陛下子孙是否能长存千秋万载。”

宋九又话中带刺了。

反正避免不了,那就战吧!(未完待续。。)

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8章 神奇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77章 卷(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367章 相才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98章 飞虹第164章 新知州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519章 景德第315章 脱变(上)第210章 钱啊第243章 插花第149章 背后(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494章 朕累了第41章 挖祖坟(下)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217章 夜宴(二)第317章 学问第81章 诱、惑(中)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135章 夜战第198章 插钗第241章 金贵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119章 变化(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17章 学问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19章 变化(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500章 破骑军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202章 停修第60章 关健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75章 反击(下)第140章 奸细第483章 奇葩(上)第321章 大江(下)第500章 破骑军第111章 送礼第259章 枪杆子第263章 辞戟(下)第440章 妖星(上)第507章 求和第364章 弃子(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217章 夜宴(二)第214章 肥羊(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35章 夜战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515章 捉猫猫第349章 王气第195章 国舅(上)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23章 父辈(上)第480章 不杀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342章 亲事第187章 用(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3章 好戏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454章 燕南归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338章 坦白第186章 用(上)第486章 南方(下)第513章 寓言第276章 良臣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519章 病第356章 无敌第38章 信(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285章 论语第147章 迷茫第54章 独一无二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80章 **(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517章 养猪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102章 好东西第314章 才子(下)
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8章 神奇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77章 卷(下)第196章 国舅(下)第367章 相才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98章 飞虹第164章 新知州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519章 景德第315章 脱变(上)第210章 钱啊第243章 插花第149章 背后(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494章 朕累了第41章 挖祖坟(下)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217章 夜宴(二)第317章 学问第81章 诱、惑(中)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135章 夜战第198章 插钗第241章 金贵第452章 西北最强第119章 变化(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17章 学问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119章 变化(上)第10章 制造标准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500章 破骑军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202章 停修第60章 关健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75章 反击(下)第140章 奸细第483章 奇葩(上)第321章 大江(下)第500章 破骑军第111章 送礼第259章 枪杆子第263章 辞戟(下)第440章 妖星(上)第507章 求和第364章 弃子(下)第181章 功名(上)第217章 夜宴(二)第214章 肥羊(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35章 夜战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515章 捉猫猫第349章 王气第195章 国舅(上)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23章 父辈(上)第480章 不杀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342章 亲事第187章 用(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3章 好戏第355章 有一种痛叫虚伪第454章 燕南归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338章 坦白第186章 用(上)第486章 南方(下)第513章 寓言第276章 良臣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519章 病第356章 无敌第38章 信(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285章 论语第147章 迷茫第54章 独一无二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80章 **(上)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517章 养猪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102章 好东西第314章 才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