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亲事

“易安,你杞人忧天哪。”卢多逊大笑道。

宋九没有将卢多逊当交心朋友,卢多逊也不会将宋九当交心朋友。宋九可能会前途无量,但野心不大,因此两人不算朋友,也不算是敌人。然而宋九的提醒,卢多逊依然不当一回事。

仿佛为了证明宋九是杞人忧天,在卢多逊蛊惑下,赵匡义再次对赵普下手,但不是赵普本人,而是他的亲家李崇矩。

先是将李崇矩调到广南任为邕贵浔横钦窦诸州都巡检使。

所谓都巡检使,就是边境巡查总防卫官员,不算是小官,但对于李崇矩,那是超级贬职了,况且又是在岭南。

李崇矩刚刚动身,朝廷再贬,调到琼崖儋任职,也就是海南岛。

宋九没有阻止,也没有参与。

他正在思考一件事。

先是高保寅建议,请朝廷裁减各节度使领支郡之权,但那是对付赵普的,不能当真。接着,虢州知州许昌裔向朝廷投诉保平节度使杜审进胡乱处理政务。

朝廷派左拾遗李瀚前去调查,李瀚回来后禀报说是各节度使管辖州县,都是派自己亲信掌管税务,对当地商业造成极大影响,导致各地货物不能畅通无阻,希望朝廷取消节度使管辖州县的权利。

赵匡义意许。

这才是真正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总共两次削减节度使,第一次是石守信。高怀德他们,第二次是郭从义。王彦超等五人,另外还有一些人老病死去,或者其他原因,如符彦卿,韩令坤他们。

但这不是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含义。

两次释去十几位节度使之职,还有符彦卿,韩令坤他们病死老死犯错误拿下的节度使,看似数量减少。实际没有减少多少,因为朝廷也提拨了新的节度使,石守信与王审琦等人,后来又重新授予了节度使之职,以及开疆拓土产生的新的节度使。

它真正的意义是释兵权!

通过两次交流式的罢免诸多节度使,与唐朝相比,朝廷有了任命罢免调动节度使的权利。减少了各节度使管辖州县的数量,又于他们管辖州县设置知县知州,从节度使手中收回一些行政权与财权。这才是赵大式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义上台后,又将赵普与向拱等人拿下,但这次释兵权,总体还是沿用赵匡胤时的做法。

然而这一回不同了。以前虽设知州,各节度使还有部分处理各州政务的权利,也有税务之权,一旦全部收回朝廷,手中要权没权。要钱没钱,如何总领部下数千厢兵?

一旦执行后。节度使就会成为真正的名存实亡,彻底成为三公三师一样的虚职。虽然宋九对此早有准备,可初听到时,还如晴天霹雳一般。

它可不是小事件,甚至成为导致宋朝虚弱的根本之一。

然而宋九不知如何劝阻。

宋九正在沉思,李昉过来求见。

“见过宋公。”

“明远,勿用客套,有何贵干?”

李昉挥手让手下堂吏抬着许多书籍与手稿进来。

赵匡义削减兵权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倡导文治。第一件事是让李昉与扈蒙等十八名官员带着一些文吏修著《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

这是后来的名字,现在未修好,也未命名,太平御览起初名字叫太平总类,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一千卷,征收的各类书籍多达一千七百多本,主要是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

相当于稍稍缩小版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太平广记收录的是各类小说,以及野史等杂书,甚至包括一些黄色小说。

第二件事是修三馆,原三馆是在长庆门东北,几十间破房屋,湫隘卑痹,仅庇风雨,周庐徼道,卫士驺卒,嘈杂其旁。以至三馆学士来办公,或者写文书,都躲得远远的,不敢呆在三馆内。而且随着江南收回来,也收集了许多书籍,三馆格外拥挤。

因此赵匡义下诏于升龙门东北修建新三馆,东廊为昭文书库,西廊为史部群书,南廊为集贤书库,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六部图书,并且亲自设计,轮奂壮丽,胜于内宫诸殿。

对此宋九是持赞成意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中国成为后世唯一的真正文明古国,正是因为文明没有中断,之所以文明没有中断,正是这些书籍带来的文明传递。

宋九仅是要求未来三馆建成后,准书院派学子前来抄录不保密的各类书籍图籍,以便文治天下。

实际是赵匡义那个未出世的八贤王赵元俨将来一个婢女会烧掉三馆,使大半书籍烧没了,宋九勉强记得这件事,因为他的推动,可能不会烧,可能还会烧。

书院抄录后,等于又备了一份备本,甚至以后的白鹿洞等书院再抄录,那么这些书籍将会全部保留下来。现在不珍惜,一千年后每一本书籍皆是宝贝儿。

但不能直接说出来。

宋九说了,赵匡义也准了。

李昉来正是为了太平广记许多书籍作者名字而来的。

太平广记收录的是小说,各种野史杂记,包括戏曲。宋九未动手写什么小说,可从他嘴中传出各种故事,流传到坊间,包括西游记,又经说书人编写后,进一步传扬开来。

还有书院编写的各类书籍,以及宋九请的文人编写的各类长编戏剧,这两者没关系,但是前者作者弄不清楚,署名是各类说书人,实际故事来源是宋九。

一旦编录,必须注明清楚,它也是一种荣誉。

而且不少。经李昉收录后,多达一百多卷。

宋九哈哈一乐。道:“明远,名字重要,还是内容重要?”

“但这些内容都是宋公想的。”

“没关系,当时逗家人一乐罢了,再经传扬,我看过,良莠不齐,写得好的是他们的本事。我能不能占有其名,写得不好的,格调低下,更不能将我的名字写在上面。”

“倒也是。”

“明远,做好这件事,不怕花钱,我支持。一旦做好了,将是垂名青史的大事件。”

“不敢,蒙受皇上信任,心中戚戚……宋公,我还想请教一件事,李公南贬……”

“明远。”宋九脸色一阴,道:“汝是君子,何谓君子,温良恭俭让,不会勉人为难。如我的小妾扣于契丹,我有能力将她救回来?”

宋九对李崇矩不恶。然而当年李崇矩的事做得是不厚道。赵匡胤设枢密院与三司,正是切割宰相之权。因此后来以楚昭辅为三司使,李崇矩为枢密使,赵普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赵匡胤希望的是三个部门形成一种鼎足,再用他的平衡之道,他的帝位就安心了。

做为李崇矩,不一定非要与赵普闹矛盾,但当时的赵普镇压赵匡义,击杀姚恕,将符彦卿弄得死去活来,几乎快成了第二个李林甫蔡京了,那种时候李崇矩却与赵普联亲,意味不能不说不深长。

李崇矩的命运于其说是卢多逊的挑唆,不如说是赵匡义的报复。

一旦当时赵匡义没有手段,将局面扭转过来,因为李崇矩的倒戈,宋九,卢多逊,以及其他人,包括赵匡义都会很悲催。

宋九没有那么大的肚量,就是肚量再大,也说服不了。

李昉因为陶谷诬陷,遭到贬职,在下面飘了数年,那时陶谷等人死了,赵普将李昉拉了上来,担任中书舍人,因为不懂规矩,看到中书的小吏堂前官,居然施礼,让天下人耻笑。

宋九不顾脸面,向下面各州县官员请教,也让天下人耻笑。

可能这两件事皆会记于史书。

但宋九不会这样想,李昉与自己不同的,自己是不懂就不会装懂,遇到不明白地方才请教,才折节下问。但李昉那不是不懂礼仪,而是谄媚。包括卢多逊攻击赵普时,赵匡胤问李昉,李昉答道,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宋九看着李昉,不由地若有所思。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他更加反省。

在宋朝做官早朝让宋九很头痛,特别到了冬天,因为不敢误早朝,四更一开始,就必须要起床穿戴梳洗,这很麻烦。但除了这一条,在宋朝做官还是很舒服的。

陆续的增加薪酬,宋九此时每年各种薪酬补贴,达到三千多缗,若再加上不停的赏赐,会更多。也就是不需要额外的产业,仅靠朝廷的福利,就足以让一家人过上舒服的生活。同时还有一个福利,假期多。再加上轮职,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放假。

宋九也没有做焦裕禄,放假时也与家人出行游玩,或者偶尔去书院的那个试验室,边参与研发边指导,或者呆在家中享清福。

这一天宋九正坐在家中,符昭寿带着一个黑妞与一个白妞来拜访他。

它也是宋九带动的产物。

最初诸衙内在宋九带动下,让海船去高丽与倭国。但那时宋潘两家的船只已经放手于南海诸岛,西至大食了。

接着符家,韩家,高家,石家等与宋九交好的衙内,也让家中的船只南下南洋或者西下大食。

宋九除了谋利,也有其他的一些做法,让家中的管事从西方带来一些好奇的学者,与宗教、科学、哲学等各种书籍,甚至少数真正有学问的学者,让他们在京城定居,带到书院,让东西文明产生交流,又让他们与汉人通译共同翻译各种书籍。还带来一些工匠,以及先进的工艺品,或者一些作物种子。

数量并不多,宋九用意主要是开阔中原文人的眼界,让他们不会固步自封。

但其他衙内不同,他们绝对的以谋利为主,包括各种奢侈品。

然而这些奢侈品价格不大好定位。

于是在宋九倡仪下,在河南建设了一个拍卖场,成立时间不长,不过许多人立即看到它的好处,甚至有人手中经济紧张,将家中的财产与宅地交给拍卖场拍卖,以便谋得更多的钱帛。

现在规模很大了,仅是它,一年就为河洲带来十几万缗钱的收入。

同时宋九于梅山事件后,又实行了一个小措施。

与西部或南部边境地区,或者蛮汉分界地区的互市草市,拿出部分钱帛建设了一些小型书舍,不仅招收汉人,也招收蛮人学子进入其中学习。

规模不大,设施简陋,学子学习的工具仅是粉笔与黑板,学习的内容也仅是千字文与论语,以及书院所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以及自然课。

但宋九未指望他们出多少人才,或者能写出多少漂亮的毛笔字,它的作用还是开启民智,利于朝廷汉化。一家人了,矛盾自然也就减少了。特别是蛮人子弟,他们将文明带回去,不穷不苦了,何必为盗?

又授意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做包打听,让他们进入山区,将各蛮番的地形,物产,民俗情况一一打听,然后让这些学舍的先生撰写,再次这些情报编写成册,卖给入山的商人,做为先生与包打听的福利。同时有了这些情报,商人更有针对性的经营,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安全的交易。情报带来的福利又为先生谋利,让更多的读书人愿意在这里教导学子。

可它还有一个更隐晦的用意,一旦它能成功地推广起来,不仅能利用商业将交流扩大,让蛮人开化,而且自此以后,朝廷对这些深山老林里的各部会了如指掌。

似乎两件事都是小玩意,可背后的作用不可小视。

但它们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奴婢。宋九看到劳力紧张,暗中鼓励各衙内贩卖夷奴过来做矿工。随着航海规模扩大,又有一些衙内从西方带来一些奴婢,黑奴多,白奴少。可是人们多是好奇心理,并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带回来的洋奴大多数让宋九不能入目。

不过许多人欢喜,一些达官富人也于拍卖场买一两洋奴回家炫耀。

宋九对此没有反对,在宋朝奴婢待遇不是很差的。

符昭寿与其他人差不多,买回来的两个洋奴整是大型洋马,块头快赶上了宋九。宋九看了一眼,未再看,道:“二郎,贵客登门,有何贵干?”

“九郎,我哪里敢在你面前称贵。”符昭寿呷了一口茶,眉头皱起。

“二郎,你我相交多年,非是外人,有话直说吧。”

“九郎,我那外侄宗训临薨前,曾委托我二姐,想给我外孙柴永崎提一门亲事。”

“哦,是谁家的女子?”宋九奇怪地问道,柴永崎改封为郑国公,不过现在还小,人在洛阳。然而柴宗训死了好几年,即便畏惧赵匡胤,赵匡义也登基大半年时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说,还与自己说。

符昭寿为难地说道:“她就是你的女儿万娘。”

宋九惊得连茶杯差一点都松手掉在地上。

第139章 派系第388章 新人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275章 反击(下)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321章 大江(下)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228章 猛人哥第131章 诘问(下)第61章 爱因斯坦第258章 天堂的**第426章 上位(中)第236章 三槐王第419章 荒诞(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第202章 停修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89章 结社第88章 神灵第427章 上位(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223章 皇后(上)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52章 比较(上)第491章 狼来了第76章 卷(中)第37章 果子(下)第131章 诘问(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382章 中策(上)第66章 悬赏第9章 歪才第215章 贺礼第313章 才第260章 保护(上)第276章 良臣第387章 好人第241章 金贵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60章 保护(上)第15章 非奸即盗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23章 父辈(上)第294章 小鱼(下)第17章 约战(下)第52章 比较(上)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317章 学问第503章 遗言第194章 快乐第261章 保护(下)第386章 礼物第146章 桃花第216章 惩戒第65章 温度第242章 抚桑第212章 哥哥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23章 父辈(上)第366章 幕后者第93章 两道诏书第274章 反击(上)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76章 一(下)第193章 朝会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章 好戏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93章 小鱼(中)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278章 公主(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108章 走后门第427章 上位(下)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285章 论语第324章 棋子第317章 学问第145章 祭文第189章 强上了第422章 定(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267章 海货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528章 黑土地
第139章 派系第388章 新人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275章 反击(下)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321章 大江(下)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228章 猛人哥第131章 诘问(下)第61章 爱因斯坦第258章 天堂的**第426章 上位(中)第236章 三槐王第419章 荒诞(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90章 又玩大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三百九十章 封禅下第202章 停修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89章 结社第88章 神灵第427章 上位(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223章 皇后(上)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52章 比较(上)第491章 狼来了第76章 卷(中)第37章 果子(下)第131章 诘问(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382章 中策(上)第66章 悬赏第9章 歪才第215章 贺礼第313章 才第260章 保护(上)第276章 良臣第387章 好人第241章 金贵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260章 保护(上)第15章 非奸即盗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23章 父辈(上)第294章 小鱼(下)第17章 约战(下)第52章 比较(上)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317章 学问第503章 遗言第194章 快乐第261章 保护(下)第386章 礼物第146章 桃花第216章 惩戒第65章 温度第242章 抚桑第212章 哥哥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23章 父辈(上)第366章 幕后者第93章 两道诏书第274章 反击(上)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76章 一(下)第193章 朝会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章 好戏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93章 小鱼(中)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278章 公主(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108章 走后门第427章 上位(下)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285章 论语第324章 棋子第317章 学问第145章 祭文第189章 强上了第422章 定(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267章 海货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528章 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