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任务(下)

两个宫娥忍不住拿着大团扇乐了。

赵匡胤也乐了,说:“朕不是不知道,这是先给你准备准备,冬天冷下来,河洲工程停下,象去年南下一样,你去趟巴蜀,到处看一看就回来。”

“陛下,冬天也不会停,仅是水泥不能施工,其他的都能施工,况且巴蜀非是百里之地,一来一去得多长时间?”

“你再看看。”

宋九翻得不仔细,赵匡胤替他找,找到吕馀庆的奏折,主要就是写流民。自古以来流民最可怕的,一旦形成兵祸,那就是黄巢张角。现在巴蜀先是宋军糟蹋,后是叛军与宋军打来打去,生灵涂炭,五成百姓流离失所,转化为流民。这个处理不当,那比宋九的黑火药棺材威力更大。吕馀庆在益州几乎急白了头。

然而他又想不出好办法,说陛下是明君,谁信你啊,连州令都无法执行了,吕馀庆在奏折里很不客气地写道,以后全师雄反叛就是平灭,巴蜀流民没有十年都解决不了。

宋九哭笑不得。

自己不算苦,吕馀庆才叫苦,整成了宋朝最忙的救火队员。看完后说道:“陛下,臣那有什么吏治经验,吕相公办不好的事,微臣去更会束手无策。”

“朕也清楚,这段时间你有功劳有苦劳,前天朕去高宅宴会,高卿对朕说赏你有些薄。正好朕今天与你说说此事,宋九,朕赐你为宣义郎云骑尉。”

宣奉郎相当于二十一级文官。从七品,云骑尉是勋官。第二转,转得越多越贵。最高是十二转,上柱国。不过勋官与爵位在宋朝比散官还不值钱。

宋九懵懂,不知道怎么办,都不想接诏谢诏。

“宋九,你才二十岁,又无父辈战功荫补,已经是宣义郎开国子云骑尉,仅是让你下去看一看,不问成败。为何拒不接诏?你是宋朝臣子,就要为朝廷办事,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盯着那个河洲。做一个好臣子,何愁没有富贵?”

这一句话反过来听就很不好了。

宋九还是咬紧牙关道:“陛下,若真不行,微臣从现在起就要安排,冬天去巴蜀看一看,然而微臣有言在先。流民微臣真的束手无策,还有这个官职,微臣暂先不能受。”

“朕授你官职与西下无关,你就受吧。不但你,朕还准备调派数位良吏下去看一看。”赵匡胤道。

吕馀庆担心流民,赵匡胤更担心流民。

其实宋朝也有流民。一到天灾人祸,难免就会产生一些无家可归的百姓。而且宋朝安派流民的政策比较开放包容,一收。将其中的强壮者有号召力者,编入厢军。这些人不在流民当中,危胁便下降一半。

二任其流。

唐朝前面的租庸调制主要是以丁摊税,所以各州各县长官将百姓束缚在自己土地上,不让他们轻易外出,这种政策肯定是落后了,收来摊去的仅是平民百姓,他们能有多少财产?看似国家收入不高,实际百姓过得很苦,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宋朝税务政策开始出现多样化,有许多不好的地方,比如房屋税,宋九未做官之前一年还交五六百钱房屋税,但现在一年多时间再也没有看到衙役来征过半文钱房屋税。不过总的来说,开始将税务摊向更多人,税务看似增加了好几倍,实际贫困百姓的税务并没有增加。

在这种制度下,再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没有多大意义,于是放任自流。包括流民,有的流民有本事,到各城镇乡村,或者做短工,或者做工匠,或者做帮佣,只要有一两人找到活儿做,一家人生活就有了保障。

最后才是救济,官府救,各地有钱乡绅救,甚至寺观也出资来救,毕竟有不少人就象朱三一样,俺除了教书还能做什么?一离开家园,他们都不知道做什么了。

这个安置流民的策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不过还有缺陷,后来留下种种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厢军。王安石动了这块奶酪,然而未动好。

但这种流民是灾害性质的,灾害过了,一个个返回乡里。巴蜀那边不同,那是真正的兵祸,而且数量更大。并且与宋朝灾害流民不同,至少政令能畅通无阻地执行,巴蜀那边政令都无法畅通,政令不畅通,如何执行?

这几十万人流来流去,土地荒芜了不算,几十万流民成了什么,那就是蝗虫!

吕馀庆在益州苦逼了,想来想去,几个月下来未想出好策略,然后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若有大和尚敢骗他,说施法术让百姓各回乡里,说不定吕馀庆也想尝一尝。

因此想到宋九,指望宋九的什么物格学说不定能起帮助。

宋九南下湖南,能说是物格学,比如筒车,不能只画图,静水推不动筒车,水流越急,水力作用越大,筒车便能造得更高大,也能将水送到更高的地方。比如修堤,黄河渐渐是地上河,但若是在南方修围,许多地是河下地,汛期起来,河面比耕地能高好几米,可性质不同,黄河翻滚咆哮,水流迅捷,对河堤伤害大,南方许多水面比较平静,看似是地上河,危害并不大。这个道理得讲出来,不然官吏瞎折腾一气,就会出大事。只要能讲出来,那么修的时候就有了理论依据,水流湍急的地方最好不要硬上围田陂田,索性将这段水面留出来,保持水道畅通。前世到南方看到一个木兰陂,父亲未修好,女儿来修,还是崩堤,这个女子性子烈,朝廷看得起她,让她率几千民夫修陂居然出事了,一下子投入河中自杀。那多惨烈。何必要修?

于是又讲了一些压力与压强,以及河堤其他受力的情况。不但讲了这个围,还讲了其他方面的一些科学原理。

不然也不可能出现几十幅图纸。

这就是科学性的开发。

但科学在这时代同样意味着神奇。

赵匡胤同意了。他也未抱什么希望,更非是王祜上书的那样。马上就要磨勘宋九,一是朝廷还需要河洲开发的技术。二是书院需要宋九的学问。不过这小子确实也是一个人才,从现在起,断断续续地磨上一磨,十几年后河洲水落石出,宋九正好三十几岁,那时候河洲可以放手,学问也有许多人知道,就可以正式录用宋九了。

让宋九西下还是磨一磨。

“谢过陛下。”宋九显然兴趣不高。

他下湖南时害怕的是潘美,不是怕湖南。他前世看过,然后作一个对比,就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个流民,他哪里看过。这时候他还不知道几十万因战祸产生的流民会有多可怕。

赵匡胤又说道:“你那个书院打算什么时候修?”

“陛下,书院非是微臣的书院,而是朝廷的书院,它将会是太学的补充,太学是国家官员人才,书院是国家吏治人才。它们都必须由国家掌握。”

“算它是国家的。现在还不是等于你的,你说修朕只好修,你说不修,朕也无能为力。”

“陛下。你不能曲解微臣的话……”

“也无妨,谨小慎微固然不错,但也不能使自己失去了锐气。”

“书院想修。最早是后年,慢则大后年。不然没有先生,微臣事务多。一人根本教不过来。”

“朕问你,朝廷将要建太学,你意下如何?”

“这个好啊,”宋九道,最好有太学,不然一个书院耸立在河洲上,这多刺人眼?又说道:“太学如何建,微臣不敢插言,但有一条,学以致用。”

“朕也知道你的物格课与实用课,然而经义如何上实用课?”

“经义也可以上实用课,如何将圣人之言转为具体化的治国救民,这就是实用课,若连实用课都上不起来,那这个经义就是空的,唐朝九经,易、书、诗、三部春秋、三部礼书,蜀主增论语与孟子,这一增甚至影响到我朝,由是我朝九经变成诗、书、易、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与孟子。为何,说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而且礼仪繁琐,不易执行,能执行的礼记与周礼也全部记载了。故让学者耽搁精力,不如略去。三部春秋,左传已经讲了许多微言大义,因此谷梁与公羊也可以略去。再增孝经,连父母都不孝顺,如何能忠君王?孟子与论语是上古先哲的微言大义,学儒学的是孔孟,而非是汉儒与唐儒,甚至晋儒。这也是实用与探寻真正的儒家之道。蜀主不可谓不英明也,为何灭国?能学不能用,能说不能用!不能用的学问学来做什么?不如学魏晋那些人士清淡吧。”

“你是一个实用者……”赵匡胤忽然大笑,他又想到了宋九对赵普的评价,读那么多书不会用做什么,不如学赵普,人家就这半吊子,但高度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宋九在南方还是如此,说开办学堂是好事,开启民智,但切莫误入岐途,一心想培养什么进士与大儒,那反而是害了学生。

这也能代表着一种新奇的政治观点。

赵匡胤也同意一部分,至少他也不喜欢书呆子。如宋朝到现在,出了六个状元,就没有一个让他重用的,甚至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正八品。除了职差官的区别,包括最早的状元扬砺、张去华,皆没有宋九官职高。有散职官区别,可谁授了勋官与爵位?

没有多说,又道:“你去年南下时给了张琼一句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是何用意?”

宋九愣神,心想张琼也太马虎了,这种事怎可传扬出去?不过也是怕麻烦,不是见不得光,于是从容将去年冬天发生的事说出,又道:“小时候我只在家中一心读圣贤书,所听到的皆是街坊的传说,据说在攻打寿春时城头上发射一箭,矢大如屋椽,陛下,这夸张了吧?”

“你懂什么,那非是箭,乃是南唐的巨弩,虽不及屋椽粗度,也不远矣。”

“张将军真命大……然后张将军见到不妙,以身蔽在陛下面前,然而城上巨矢连发,一矢中张将军髀骨,当时休克过去,都以为死了,没有想到死而复苏。但因为矢镞太大,拨不出来,于是张将军喝一碗酒,军中大夫将张将军的髀骨割开,才将这支箭矢取出,血流数升,张将军面不更色。由是传为我军中第一勇汉。然而五代混乱,禁军乃国家核心,陛下派几军校监督也是合乎情理。因此微臣希望陛下与张将军得有唐太宗与尉迟恭那样的圆满结局,以全君臣之美。所以用这句诗规劝他要么相让石史大校,如果做不到,可以学习石将军他们激流勇退,岂不是更妙乎?不过微臣地位太低,未必能说服张将军。故只写了一句诗……”

“张卿死了。”

“张将军死了?”

“史珪、石汉卿弹劾张琼一擅选官马乘之,二纳李筠仆从于麾下,三养部曲百余人,四毁毁皇弟。朕未必相信,不过二卿弹劾,朕便将张卿招来相问,也仅是问一问,然而张卿脾气太坏,不但攻击史石二卿,连朕也骂,竟将你那句诗都翻了出来,朕一怒之下,让石卿击之。张卿勇武,石卿于是用铁挝挝背击打张卿。张卿仍然口出狂言,朕怒命人曳出,下御史府按鞫,谁知道此人性子暴烈,于昨晚自杀……”(未完待续……)

第345章 杀气第23章 父辈(上)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16章 流民(下)第236章 三槐王第317章 学问第309章 硕麦(中)第454章 燕南归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84章 夜郎(下)第244章 献酒(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219章 弄错了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446章 野望(上)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2章 人心第17章 约战(下)第148章 背后(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189章 强上了第259章 枪杆子第389章 封禅(上)第480章 不杀第169章 寒瓜第517章 养猪第456章 忠心第279章 二敲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494章 朕累了第48章 后院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473章 真相第515章 捉猫猫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354章 谁想不到的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306章 不杀人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211章 思念第195章 国舅(上)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27章 上位(下)第273章 中伤第70章 神奇(中)第262章 辞戟(上)第61章 爱因斯坦第130章 诘问(上)第477章 几千年的话题第364章 弃子(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446章 野望(上)第180章 开业(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517章 养猪第132章 抢老婆第171章 死(上)第194章 快乐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19章 荒诞(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29章 石岭关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61章 爱因斯坦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71章 神奇(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463章 前戏(中)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381章 斗吧第158章 劲弩(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98章 飞虹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280章 可怕的误会(上)第389章 封禅(上)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16章 夜宴(一)第11章 师规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514章 三忧第12章 从此醉(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20章 拒第69章 神奇(上)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92章 上朝第519章 病第373章 原因第313章 才
第345章 杀气第23章 父辈(上)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16章 流民(下)第236章 三槐王第317章 学问第309章 硕麦(中)第454章 燕南归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84章 夜郎(下)第244章 献酒(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219章 弄错了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446章 野望(上)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2章 人心第17章 约战(下)第148章 背后(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189章 强上了第259章 枪杆子第389章 封禅(上)第480章 不杀第169章 寒瓜第517章 养猪第456章 忠心第279章 二敲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494章 朕累了第48章 后院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473章 真相第515章 捉猫猫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354章 谁想不到的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306章 不杀人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211章 思念第195章 国舅(上)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27章 上位(下)第273章 中伤第70章 神奇(中)第262章 辞戟(上)第61章 爱因斯坦第130章 诘问(上)第477章 几千年的话题第364章 弃子(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446章 野望(上)第180章 开业(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517章 养猪第132章 抢老婆第171章 死(上)第194章 快乐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19章 荒诞(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29章 石岭关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61章 爱因斯坦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71章 神奇(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438章 神的黄昏(七)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463章 前戏(中)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381章 斗吧第158章 劲弩(下)第425章 上位(上)第298章 飞虹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280章 可怕的误会(上)第389章 封禅(上)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16章 夜宴(一)第11章 师规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514章 三忧第12章 从此醉(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20章 拒第69章 神奇(上)第108章 最危险的职业(上)第192章 上朝第519章 病第373章 原因第313章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