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热爱和平

“武知县,应当这样……”

宋九说道。

其实来到太原后,宋九边防管得不多,也不用管,潘美在河东做得很好了,萧规曹随,没必要画蛇添足。

宋九将精力主要放在民政上。

河东户数少得可怜,特别是中北部,现在的人口密度还不及落后的夔峡地区,尽管陆续迁徙了一些百姓,有的就安置在河东路的中路。

这个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宋朝与北汉交战造成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却是整个河东水利建设落后产生的。

于是宋九便化作岭南时转运使的宋九,小心翼翼的经营着民政事务,从水利到民生,从作坊到种植养殖,从商业到运输……事无巨细,一一指导。甚至时常骑马下去看,走乡串户,也不摆架子,与百姓交谈,问题疾苦。

而且他跑的面积很广大,不仅是太原,也去其他各州察看,一度让太原附近各州军官员压力山大。

比如太谷县这个武知县,听着宋九将眼前这个水堰缺点一一指出来,额头上不停地涔出汗水。

但相反的,有一些有能力的官员春天也就到来了。

就在百姓好奇的围观中,郭大送来潘怜儿的信。

宋九打开一看,微微一笑。

让赵匡义向萧燕燕低头请和,是那个风计划中的一部分。

但用韩德威交换玉苹,宋九没有说,这么多年下来,许多辽国百姓掳到宋朝,许多宋朝百姓掳到辽国,相互俘虏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有将领以及官吏,宋九无法说出口。

不过宋九隐晦地说了一句,楚国伍子胥到了吴国,楚国悲催了,但伯嚭到了吴国。那就是吴国悲催了。象这种无能的辽国重臣,与辽国交易,再释放回去,未必他能成为辽国的伯嚭,但最少让辽国名臣韩德让难堪。

其他的没有再说,后面就看赵匡义如何想。

实际宋九料到赵匡义会这么做,但事情未决定下来,宋九也就没有向潘怜儿透露。

然而接到潘怜儿的信后,宋九忽然想到一件事,提笔在太谷县衙书写了一道奏折。让郭大递向京城。

这时候京城同样开了锅。

倒不是为换玉苹吵的。实际以前赵匡义就打算有这个想法。准备用蒲奴宁的儿子交换玉苹,然而宋九看到萧燕燕性格“嚣张”,怕萧燕燕不同意,反而将玉苹加害。此事作罢。

用一个辽国西南招讨使换一个小妾,有点儿不大适合,但宋九这个小妾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妾,再说宋九立下这么大功劳,未进入东府做首相,相反的下去了,这可能是朝廷一个补偿吧。

吵得是另一件事。

赵匡义忽然改变主意,主动请和,这不应当啊。非是在岐沟关兵败时,宋朝连番三次大捷,要请和的不是宋朝,而是辽国。

有的主和派默认了,但多数大臣认为皇上这样做。是一件奇耻大辱,失了国体。

大嘴巴们如田锡王禹偁之流差一点要骑在龙椅上向赵匡义抗议了、。

无数宋朝大臣认为很委屈,可辽国那边反应更让他们愤怒。

王化基风尘朴朴去了辽国,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斩也扣押,但那是赤裸裸的藐视,它万万不会发生在萧燕燕身上。

于是在幽州接见了王化基。

听王化基禀报后,萧燕燕与一干辽国大臣同样傻眼了,这不合理啊!

当时没有给回复,让王化基下去休息。

萧燕燕留群臣商议,宋朝为什么突然提出请和?

这是一场狮虎斗,可能宋九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然而无萧燕燕打下的江山,那可能来的未来辽圣宗,圣个怪啊!

赵匡义也不简单,尽管他上位上得来历不正,但不可否认他的拓取精神,只是赵匡义有些悲催,遇到最强盛的辽国君臣,还有最狡猾的党项人李继迁崛起。若是几十年后澶渊城下故事提前上演,放在赵匡义手中,很可能就让萧燕燕母子休想回去。萧燕燕是一头凶悍的猛狮,赵匡义同样也能算是一只恶虎。

所以这次请和太不合理了。

大家都在猜测,猜了半天,竟然推断出来一个惊人的“真相”,宋朝出大问题了,会出什么大问题呢,不是灾害,前些年那么大的灾害,宋朝也安然渡过去,况且根本就没有听到宋朝有什么重大灾害,况且能逼得赵匡义请和的灾害。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赵匡义快不行了,这才将宋九调出京城,不然那个宋九影响力太大,会危害他儿子的顺利权利交接。所以才与辽国议和,给宋朝一个平稳的权利过渡时光。

猜出这个“真相”后,萧燕燕将王化基喊来,对于第二条私人请求,萧燕燕也明白这是宋朝皇帝对劳苦功高的宋九补偿,但她也无法拒绝,毕竟韩德威是韩德让的亲弟弟,再加上几十名西南招讨使将领与官吏,这笔交易远超过了玉苹价值。

这笔交易萧燕燕认可。

但真正的请和,萧燕燕却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宋朝将关南十县交出来,石敬塘将这些地方割让给我们辽国,俺辽国也不贪婪,只要将这些地盘一起还给我们辽国,余下的宋朝土地送给我们辽国也不要,答应就两国和好如初,不答应,继续开打。

所谓关南十县,就是瀛州与拒马河南三关之地,一旦交给辽国,辽国兵马直接就快布到黄河边了。

王化基摇头,无奈回去。

前面人刚到大名府,后面赵匡义得到他的快奏,又给了他一份诏书,只好重新骑马返回幽州。

赵匡义又加码了。

为了表示诚意,宋朝将这些年来所掳获的辽国将士全部集合起来,与辽国交换战俘。一比一交换。

这个人数比较多,然而许多战俘在矿下面干活,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多被折磨而死,因此宋朝现在只有一万四千多名俘虏。掳到辽国那边的宋朝士兵更多,特别是高梁河与岐沟关两役。然而辽国所剩下的也不多,一部分有本领的官吏将领萧燕燕听从韩德让建议,先后拉拢所用,若不听,便杀害了。余下的普通兵士大多数赏赐给各部做了奴隶。

也不要指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不亚于宋朝的矿奴。

现在辽国一难以收回,二有许多人也被各部首领贵族活活折磨而死。

但想收回一万来名俘虏还是可以的。

这笔交易似乎对辽国依然有利,因为辽国多是骑兵,他们价值比胜过了宋朝士兵。辽国人口基数少,掳来的百姓未必放心。这些原汁原味的兵士才是辽国忠诚的士兵。

不过宋朝重内治。能换回来一万多名战俘。意味着最少有一万来户人家得以团圆。其中得失就看大家站在那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宋朝和意十足,诚意十足。

然而萧燕燕还是那句话,交易战俘可以。想和,还我们辽国关南十县。

王化基叹口气说道:“太后,两国亿兆百姓是否能安居乐业,全在太后一念之间,臣听闻太后信仰佛释,佛祖慈悲为怀,难道太后不知吗?”

“既知慈悲为怀,为何占我关南十县。”

这个理儿就没法说清楚了。

王化基只好沮丧地与萧燕燕拾成交换战俘事宜,匆匆回国。

它是大事儿。想瞒也瞒不住。

宋九在徐河大捷后,大肆宣传,举国上下许多人成了宋愤,特别是李继隆一句主辱臣当死,广为流传。

王化基刚到京城。就迎来遭到许多大臣的唾骂。

你好歹是堂堂的言臣之首,然而提出这种丧权辱国的请求,居然还没有搭成和议,遭到羞侮而回。当辞职以谢君王,以谢天下宋朝百姓。

前线将士更是踊跃上书,请求朝廷再度北伐,以报这次的羞侮。

书上,全部不报。

并且赵匡义就当没有这回事发生一样,而是将战俘集中起来,押到易水河畔,于易水桥交换。

……

“玉苹,你终于能回去啦。”一个穿着黄袍的青年黯然说道。

“陛下,哪里才是臣妾的家。”

“这就走了,朕有点舍不得。”

最少耶律隆绪所有算术全部是玉苹与大小苏教的,若没有辽国这个小皇帝保护,玉苹三人早就被萧燕燕大卸八块了。

“陛下,你是一个好皇帝。”

“朕是好皇帝吗……不知道你们宋朝那个皇帝想请和是真是假。”

玉苹同样纳闷。

当然,能回去是喜事,她父亲在因为在战场上打来杀去受伤,不久前去世,那个后母不提也罢,还有几个弟妹,虽然同父异母兄妹,但父亲一死,在那个势利后母教育下,几个弟妹同样变得势利,甚至她的那个二弟一度贪恋大小苏的美色,借看望自己,想动手动脚,被辽国这个小皇帝发现,狠杖五十下抬回去。

这也让玉苹伤透了心,于是对北方这个家,几乎没有任何留恋了。

“玉苹,你若回去,对你那个相公官人说一句,至少朕也不想打,两国征战多年,百姓太苦了。若是他有意,只要制止辽东不再反叛,就以拒马河为界,朕会说服母后,同意两国议和。”

事实辽国想占有关南十县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让宋朝灭亡吧,不然将关南十县交给辽国,不如让辽国派十万精骑驻扎在东水门外河洲上呢。

但宋朝想占有燕云所有十六州,那同样不可能。没有了燕云,辽国与以前那些游牧民族有何区别?纵然强盛一时,不久就会衰弱,如匈奴突厥等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陛下,你做不了主的。”

若是宋九听到耶律隆绪与玉苹这段对话,肯定会惊讶。

不错,耶律隆绪算是一个比较热爱和平的皇帝。

这也是澶渊之盟能执行的真相之一,萧燕燕死后,辽宋之间几乎再无战事,甚至辽国也不主动参与宋朝与西夏之争。但到了他未来儿子辽兴宗手中不行了,勒索宋朝加码,又兵出西夏。

但玉苹这句话却点出真相。

你想和平,就能和平吗?你虽是皇帝,可谁听你啊?

可是萧燕燕做错了吗?

就象宋九对太祖的认识。他的评价并不高的,国家极度倒退,百姓确实饿死了很多,某些方面还不秦始皇。但若非他于高丽交趾战场上两度击败美帝,若非珍宝岛一役,若非藏南一役打下的底子,说不定整个中国又被一群饿狼扑上来撕得粉碎了。以至他穿之前,整个国家依然在享受太祖的余威,美帝对中国打主意犹豫不决……

萧燕燕的功劳就是太祖的功劳,甚至做得更好。民生上胜出一筹。军事上更不差。生生打出一个和平环境,还享受到宋朝丰厚的岁贡!

不然和平……

当真宋朝后来几个皇帝全部是吃素的?

因此在远见上,耶律隆绪不及其母远矣。

但现在出现宋九这个变数,一切有点不大好说了。

“陛下。我会带给官人听的,不过宋朝皇帝也未必听臣妾官人的话,不然也不会发配到太原。”

耶律隆绪同样在奇怪,放着这么好的大臣,宋朝皇帝为什么不重用呢?这些年,他听群臣商议国事,宋九的名字出现概率都胜过了宋朝皇帝。甚至母亲每每后悔,当初在岐沟关没有击杀宋九,以至边境险象环生。

但这是国事。耶律隆绪生活不会对玉苹说的。

耶律隆绪又拿出三块玉佩,这是回鹘人进贡送来的和阗美玉,送给玉苹与大小苏。

三个女子齐齐弯腰施礼:“谢过陛下。”

玉苹又说道:“臣妾走了,陛下一定要保重啊。”

抛开国家不谈,只谈个人。辽国这个小皇帝爱护百姓,重亲情,重友情,比传闻中宋朝那个弑兄鸠侄的二大王皇帝要富有人情味了,甚至在玉苹心中,比阴阳怪气琢磨不定的赵大也要强。

而且这个小皇帝也是她看着长大的,从小就教他识汉字,算术,此时分别可能是永别,玉苹心中也有些感伤。甚至心中想,若是两国真不打了,那该多好啊。

但她的想法在易水河畔眨眼就被击得粉碎。

这么多战俘交换,两国都不敢大意,宋朝派出最强大将李继隆亲自主持,辽国派出耶律休哥亲自前来易水。

玉苹主仆三人这时也送到易水河畔,先是看着面黄饥瘦的宋朝战俘,心中想,辽国做得太狠了,然而到了易河边看着对岸的辽国战俘,忽然哑然失笑。

大家彼此彼此。

耶律休哥说道:“李将军,我要看人。”

“我也要看人。”

不是看战俘,而是看重要的两人,双方不约而同将韩德威与玉苹推了出来,确认后开始互换战俘。但玉苹与韩德威都是留作最后交换的,耶律休哥怕出意外,李继隆也怕出意外。

一队队战俘从易水桥上涌上河对面,不时的欢呼。

终于逃出生天!

换得有些慢,大家都在甄别。

甄别后又送向后方,然而这些战俘一边向后方走一边继续欢呼,有许多人喜极而泣。玉苹又想到她被萧燕燕强行推到岐沟关战场上那种惨战的场景,心中再一次想到,若是两国和平该多好啊。

陆续在交换中,直到第二天下午,双方才将战俘换完,最后才是主题。

耶律休哥讥讽道:“仅是一名小妾,贵国居然如此看重,不知贵国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心中如何感想?”

李继隆反击道:“若大的西南招讨使,加上几十名将官,仅与我朝一个小妾相当,不知道贵国那个宰相心中如何作想?”

耶律休哥隔着河又大声道:“有本事就莫要乞和!”

这句话很是振奋人心,他身后无数辽兵举起手中兵器一起欢呼:“太后万岁,陛下万岁!”

李继隆同样大声说道:“我朝陛下爱护百姓,不忍作战。但贵国不珍惜百姓,仍想征战,那么让我们代替陛下将你们契丹打得求和吧。”

对岸宋兵宋将同样举起兵器大声喊道:“陛下万岁,大宋万岁,主辱臣当死!”

看到这情形,玉苹心中才叹了一口气,和平?小皇帝,你来易水河边看一看吧,就凭这个样子,还想和平?

这个口水战也没多大意思,看到占不到对方便宜,两员虎将都主动停下来不说话,不约而同做了一个手势。

双方各派几十名虎贲,带着人上了易水桥,这时最紧张的一刻,可是两人都是胆大包天之辈,居然没有下令做任何警戒。

韩德威与几十名丰州将领带了过来,耶律休哥鄙视地看了他们一眼。打败没有事,胜负乃兵家常事,然而下马投降,是你韩德威能做的吗?

但在对岸李继隆却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玉娘子,你终于回家啦。”

大小苏眼中不由涌出泪花,喃喃道:“玉娘子,我们回家了。”

多少次午夜梦回,多少次遥望南方,在这一刻终于踏上宋朝的土地!

就在这时,荆嗣忽然说道:“人接回来了,李将军要么我们杀过去吧。”

两边力量差不多,而且易州宋朝经营了多年,不能算是辽国的土地,人也接回来了,正是杀敌的好时机!

第336章 东华门第243章 插花第86章 巡察(上)第515章 捉猫猫第243章 插花第265章 折腾第211章 思念第198章 牛(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87章 巡察(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36章 东华门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88章 神灵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13章 教材(上)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318章 摇摆第16章 约战(上)第251章 暖冬(下)第363章 弃子(上)第236章 三槐王第85章 内幕第517章 养猪第504章 开始了第446章 野望(上)第349章 王气第476章 一(下)第64章 糊涂第483章 奇葩(上)第215章 踢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195章 国舅(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114章 教材(下)第242章 抚桑第383章 中策(下)第497章 咸平军第380章 交锋(下)第167章 镜子(中)第216章 惩戒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446章 野望(上)第253章 大过第227章 双子星第138章 草芥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418章 荒诞(上)第272章 伐第346章 轻敌第480章 不杀第517章 养猪第77章 卷(下)第333章 入相(下)第342章 亲事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99章 加码第426章 上位(中)第441章 妖星(中)第13章 从此醉(下)第175章 聘礼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161章 提亲(中)第89章 结社第17章 约战(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475章 一(上)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423章 定(中)第318章 摇摆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02章 好东西第71章 神奇(下)第304章 打猎(下)第303章 打猎(上)第346章 轻敌第272章 伐第140章 奸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181章 功名(上)第346章 轻敌第143章 事了(上)第154章 清明(上)第192章 上朝第87章 巡察(下)第101章 宇文恺第164章 新知州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202章 停修第318章 摇摆第224章 谁敢惹(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52章 地震第294章 小鱼(下)
第336章 东华门第243章 插花第86章 巡察(上)第515章 捉猫猫第243章 插花第265章 折腾第211章 思念第198章 牛(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87章 巡察(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36章 东华门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88章 神灵第43章 烫手的承务郎(上)第113章 教材(上)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318章 摇摆第16章 约战(上)第251章 暖冬(下)第363章 弃子(上)第236章 三槐王第85章 内幕第517章 养猪第504章 开始了第446章 野望(上)第349章 王气第476章 一(下)第64章 糊涂第483章 奇葩(上)第215章 踢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195章 国舅(上)第156章 清明(下)第114章 教材(下)第242章 抚桑第383章 中策(下)第497章 咸平军第380章 交锋(下)第167章 镜子(中)第216章 惩戒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446章 野望(上)第253章 大过第227章 双子星第138章 草芥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418章 荒诞(上)第272章 伐第346章 轻敌第480章 不杀第517章 养猪第77章 卷(下)第333章 入相(下)第342章 亲事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99章 加码第426章 上位(中)第441章 妖星(中)第13章 从此醉(下)第175章 聘礼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161章 提亲(中)第89章 结社第17章 约战(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475章 一(上)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423章 定(中)第318章 摇摆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02章 好东西第71章 神奇(下)第304章 打猎(下)第303章 打猎(上)第346章 轻敌第272章 伐第140章 奸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181章 功名(上)第346章 轻敌第143章 事了(上)第154章 清明(上)第192章 上朝第87章 巡察(下)第101章 宇文恺第164章 新知州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202章 停修第318章 摇摆第224章 谁敢惹(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52章 地震第294章 小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