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

李继隆便将郭守文,袁继忠等将领召集,以及定州知州裴济与宦官林延寿。

李继隆说道:“李某曾经遇到个贵人,得到他的赏识,并且与他一道作战。他是一个文官,然而每次都呆在前线,李某数劝不听,反过来说我是前线最高的官员,若是后退,将士还能作战的勇气吗?那时他有病,有伤,多数时候卧在雪撬拉的胡床上。他那么尊贵的身份,都不怕死,我们能怕死吗?现在辽军已兵临城下,河北主力军也集中在这里,所以我认为留下一小部守城外,城内大部分将士都应当与我一道出城,与辽寇决一死战。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但李继隆还有一个没说。

将三路南下打草谷的辽军击溃后,李继隆本打算将几路兵马集中起来,一举在君子馆将辽军击败。

可是宋九未答应,认为君子馆惨败,士气没有恢复,诸路兵马不在一起,难以调度,容易被用兵如神的耶律休哥分兵击破,辽军主力还在,虽让宋朝歼灭多人,可多是打草谷兵,辽军的精锐军队损失不大。而且这三万兵马一败,整个河北真会成了真空地带,辽军甚至可以渡过黄河,威胁京城。

李继隆不是太认可。

但也想到宋九考虑的是全方面,再说他也无权改变宋九的决定,于是最后采纳宋九的想法,数路军队出动,是逼,非是战,将辽军逼出河北。

若是宋九在此。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可能选择的还是守城。

而且这次冰鞋战术也不灵验了。一是主攻对象在关外以及定州满城一带,以山区为主。冰鞋不起作用。二是辽军多是大股部队活动,相互离得不远,随时能呼应。所以除了强行决一死战外,只能坚守城池。

郭守文大声道:“当初在岐沟关三军夺气,郭某也想逃走,是逃走,此乃郭某一生之耻辱也。战,当初深入敌境,里无粮草。外无援兵,我们还打回来了,怕什么,大不了以一死报效陛下。打他娘的。”

说得激动,爆起粗口。

袁继忠也表态道:“李将军意见对极了,我们坐拥重兵仍闭城不战,任由敌寇绕守定州,去洗劫他们州县,滹沱河上的水寨如何能阻止辽寇。后方百姓又会象前年那样生灵涂炭,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父老乡亲,如何面对陛下对我们的信任。那么我们就成了一群只知自保的庸懦之辈,贪生怕死之辈。一辈子都无法洗去的耻辱。我愿意第一个率领部队杀出城去,即便战死在沙场,我也死而无憾!”

田敏大声道:“陛下亲披胄甲。身临前线,宋公亲自上马。斩杀敌寇,我们是武将。还能怕死吗,大帅,打吧,死在沙场,乃是我们武人的光荣。”

其他诸将一个个红了眼,要求作战。

林延寿急了,看着南方,心想,宋公,这是你带的好头啊。

然而不能打啊,一旦定州城丢失,万事皆休,于是大声说道:“不可出战,诸位没有看到陛下的诏书吗?诏书上写得十分明白,只准你们据城固守,不得出城迎战,你们怎能违反诏书,不顾皇上旨意?”

这也是一个问题,可是李继隆看到诸将眼中闪着血光,战意激昂,感到这一战有戏,机会不能错过了,于是拍案而起,慷慨陈辞:“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一年多前我之所以不去君子馆送命,就是为了有一朝一日能够率军杀敌报国。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任何人不能改变我要领兵出城杀敌的决心,能否让后方百姓平安,能否让天子不再蒙受耻辱,就在此一举。”

林延寿有些傻了,怎么弄到皇上耻辱份上,这该怎么劝啊?

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裴济,此人同样能打。

朝廷听从宋九建议,以李继隆主持河北军防,裴济有些不大服气。

是大宋武将,战死沙场乃是天职,不管是什么情况,逃了就是逃了,与崔彦进曹彬之流并无二样。

因此他来到定州,与李继隆有些不和,实际就是看不起李继隆在君子馆的逃跑。

今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终让改观了他的想法,于是说道:“李将军报效国家的决心让裴某感动万分,如果将来皇上追究违抗诏书出兵的责任,裴某愿意与李将军共同承担,绝不会让诸位受到一点牵连。”

“我们愿意听从李将军指挥调遣,”郭守文与范廷召说道。

他们是镇州正副都部署,名义上与李继隆是平起平坐的。不过在岐沟关一役中,看到诸将不听调遣产生那多多严重的后果。因此都主动放下身架,让上下三军一心。

“郭将军,范将军,你们是岐沟关中的英雄,但李某绝不会让你们失望。”李继隆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感动之下,深放一个大礼。

上下一心,三军士气高昂,为何不战!

袁继忠忽然说道:“李将军,你还要做一件事。”

李继隆黯然说道:“那是我的错。”

李继隆又看着田敏道:“田指使,我们一道去你军中。”

辽军南侵后,袁继忠让李继隆下令,将静塞军家属从易州城转移到后方。当时李继隆认为易州城墙高大坚固,辽军不善长攻城,应当会平安无事。

谁知道知州刘墀仅是看到援兵击退,就不敢守城,主动投降,以至这些兵士家属全部沦陷于辽军之手。

他们只有一千人,但是朝廷精心打造的重甲骑兵,若无他们,就无法撕开辽军的阵型。

因此李继隆与田敏将这些静塞军召集起来,李继隆看着一千将士,往下深深一伏。说道:“诸位将士,辽寇入侵。李某未来得及将你们家人转移到后方,以至他们沦陷于敌寇。如今生死两茫,李某向诸位请罪了。”

“李将军,不能怪你啊。”

其实普通士兵往往要求简单的可怜,他们只要一个公平的待遇,一个尊重他们的待遇。

李继隆主动认错,向他们陪罪,莫要说不是李继隆之错,就是李继隆之错,他们也原谅李继隆了。

田敏乘机说道:“易州是谁人的故土?”

“那是我们的家。”

“对。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但如今你们的家园被辽寇侵占,你们的亲人在辽寇屠刀下苦苦挣扎,你们恨不恨辽寇?”

“我们痛恨,非常痛恨。”

“现在我要率领你们痛击万恶凶残的辽寇,你们愿不愿意随我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为亲人报仇雪恨?”

“我们誓死跟随田将军,不破辽军。誓不生还!”

其他各支部队也在做着动援工作。

一时间滔天的杀气弥漫了整个定州上空。

……

潘怜儿气呼呼地坐在家中。

当初万娘说有了,一家子鸡飞蛋打。宋九怕有意外,于是匆匆地完成婚礼。

结果结婚后半年长女肚子也没动静。

潘怜儿气苦。

然而终是身上的骨肉,女儿嫁过去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动静,潘怜儿也有些急,直到最近才听到大夫诊断有了喜。

潘怜儿便跑过去看。

然而钟勋态度不冷不热。让潘怜儿生了一肚子气回家,便抱怨宋九。宋九哈哈一乐:“看到与丈母无缘是我们老宋家传统美德啊。”

“原来外祖母当年对父亲也不好啊。”

“唉,没办法。当年父亲我也是寒门啊。”

“你别胡说,”潘怜儿凶狠地说道。妻子发火,宋九自动闭嘴巴。潘怜儿又看着几个十万,恶狠狠地说:“你们一个也不要乐,你们亲事我来做主。”

几个小家伙吐着舌头。

一家人正在说笑,赵匡义来了,他也在抱怨,进门就抱怨:“宋卿,你家也太远了。”

做皇帝的,也偶尔到大臣家中。

但重臣的府第都在皇城附近,例如潘宅,就在皇城的西北角,从皇城小便门出来,走一会儿就到了,又多是官户,不会扰民。但到宋九家就不行了,轻装出行,大臣可能会说话,坐着玉辂来,不但扰民,可能来得多大臣又会说话。当然,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有让皇帝器重赏识信任的大臣,皇帝才会去其家。若是普通臣子,皇帝管你住哪儿,有事派一个小黄门招呼一声,还不乖乖进宫。

宋九呵呵一乐道:“盛极必衰,自古使然,臣已经很贵了,皇城附近贵气太重,还是家好啊,这里好啊。”

“过了,过了。”

ωwш• ttкan• C○ 然而赵匡义来还真是有事的,李继隆在分别找各支军队谈心,林延寿急了,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写了一份奏折,递向用快马京城。

赵匡义看后大惊失色。

怕啊,又怕君子馆的事重新上演。

宋九将奏折看后,拿来地图,盯着地图看。

大半天后说道:“陛下,无忧也,即便不败,与臣当初撤退时是两样的,与君子馆也是两样的,他们背城出战,这一战上下一心,未必会出现大溃,一万多军马想打败对手难,但想平安撤回定州城,重新以城防御却是容易。”

“这小子,敢违诏!”

“他也说了,陛下爱辱,臣子当死,或者能创造霍去病的奇迹。”

终是两回事,如宋九所说,汉朝时匈奴人还没有马蹬,匈奴没有出色的将领,霍去病能打……但现在呢,人家早就有了马蹬,立国时间比宋朝更长,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这些绝世名将……

只能说这片心是好的。

宋九说道:“现在说什么也迟了,说不定前方已经开战了,陛下,我们去开宝寺塔替前线将士祈福吧。”

“你也信了?”

“臣不是相信,臣是自信陛下做得很好,臣也尽了力,现在交给上天来审判。”

开宝寺塔就是鼎鼎大名的开封铁塔,但后人所看到的却是宋仁宗修建,金人又重修后的产物,现在修的木塔可能在不久将来被雷电击焚,可能宋九传播知识中那根极不标准的防雷针会起作用,一直继续保存着。

钱俶归顺时,将阿育王的舍利带到京城,赵匡义于开宝寺中将佛舍利埋于地下,在上面建筑木塔,八角状十三层,高近一百三十米,又名为福胜塔。花了不少钱,因此从建设起,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

但可能赵匡义是向天下人表示,俺是替哥哥祈福,也有可能请求赵匡胤亡魂宽恕他,一直坚持己见,继续派人建设,才刚刚竣工。

自建成后,游客络绎不绝。

可这一天,游客一起驱逐出来,整个开宝寺塔上只有两个人,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只是奇怪这对君臣为何来到开宝寺塔。

忽然间,钟声响起,沧桑的钟声渐渐从开宝寺传到黄河边,传向更远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67章 相才第508章 口袋第366章 幕后者第382章 中策(上)第364章 弃子(下)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519章 病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389章 封禅(上)第54章 独一无二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84章 夜郎(下)第228章 猛人哥第315章 脱变(上)第73章 南方(中)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201章 父亲(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93章 朝会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22章 定(上)第270章 危机第257章 神仙第75章 卷(上)第337章 窅娘第287章 春行(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422章 定(上)第8章 神奇第185章 钉子户第388章 新人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217章 归来(上)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154章 清明(上)第494章 朕累了第158章 劲弩(下)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471章 驱(上)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82章 功名(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49章 背后(下)第42章 真小人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143章 事了(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425章 上位(上)第115章 流民(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386章 礼物第276章 良臣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180章 开业(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95章 国舅(上)第222章 大婚(下)第149章 背后(下)第93章 两道诏书第183章 求实(上)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7章 学问第332章 入相(上)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287章 春行(上)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502章 黎明第180章 开业(下)第272章 伐第9章 歪才第292章 小鱼(上)第502章 黎明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518章 皇对皇第186章 用(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360章 小把戏第36章 果子(上)第119章 变化(上)第342章 亲事第23章 父辈(上)第220章 夜宴(五)第229章 石岭关第475章 一(上)
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67章 相才第508章 口袋第366章 幕后者第382章 中策(上)第364章 弃子(下)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519章 病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389章 封禅(上)第54章 独一无二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84章 夜郎(下)第228章 猛人哥第315章 脱变(上)第73章 南方(中)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201章 父亲(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93章 朝会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22章 定(上)第270章 危机第257章 神仙第75章 卷(上)第337章 窅娘第287章 春行(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422章 定(上)第8章 神奇第185章 钉子户第388章 新人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217章 归来(上)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154章 清明(上)第494章 朕累了第158章 劲弩(下)第537章 大结局(四)第471章 驱(上)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82章 功名(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49章 背后(下)第42章 真小人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143章 事了(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425章 上位(上)第115章 流民(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386章 礼物第276章 良臣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180章 开业(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95章 国舅(上)第222章 大婚(下)第149章 背后(下)第93章 两道诏书第183章 求实(上)第414章 铁血之路(十四)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7章 学问第332章 入相(上)第190章 深山的贵人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287章 春行(上)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502章 黎明第180章 开业(下)第272章 伐第9章 歪才第292章 小鱼(上)第502章 黎明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518章 皇对皇第186章 用(上)第488章 要翻天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360章 小把戏第36章 果子(上)第119章 变化(上)第342章 亲事第23章 父辈(上)第220章 夜宴(五)第229章 石岭关第475章 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