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窅娘

宋九没办法,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举不可成常态,须防言行不一,能言未必能行,能行者也未必全部能言,赵括是也。

赵匡胤不敢放手用人,一直在赵匡义与赵普之间玩平衡之术,结果玩出了事。

然而在科举用人上,却一直做得不错,不管名次多少,先行勘磨,根据勘磨的结果,授任官职。事实读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未必能做好官员,十余年来,录用了一百八十几名进士,只有一小半仕途坦荡,其他人因为政务能力差,渐渐淡淡人们的视野。

赵匡义不但这次择取的名额可怕,要命的直接绕过勘磨这一节,直接给予重职,这还嫌不够,又给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利,那么置原来那些埋头苦干的官员于何地。

行装钱倒也罢了,虽然二百缗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只有大半人得到实职,几万缗钱花费国库还是能承受的。

可那样一来,朝廷选官制度就完全破坏掉。

不过宋九并没有强烈反对。

薛居正与沈义伦着急,卢多逊一直微笑不语。

自此以后,宋朝慢慢进入文人天堂,宋九是有准备的,但这次不一样。

为何如此,赵匡义大有深义。

赵匡义幕府里有许多能人异士,柴禹锡、张逊、杨守一、赵镕、周莹、王继英、王显、弥德超、傅潜、王超、戴兴、王汉忠、王能、张凝、李重贵、刘用、耿全斌、周仁美、王荣、杨琼、李琪、赵延溥、张禹珪、裴济、高琼、葛霸、桑赞、卢斌、张煦、王延德、程德玄、王延德(与前者同名)、魏震、石普、元达、郭密、傅思让及李斌等等人。

还有赵匡义派系的官员,例如冯瓒,陈从信,程羽,贾琰。石熙载等等,也勉强包括宋九。

同时还有一直与赵匡义默契站在一线的官员,雷德骧,卢多逊等人。

宫中太监也有王继恩等人。

然而相比于整个宋朝庞大的官员将士,这点数量并不多。

其他的官员将士有不少是赵匡胤手中提拨上来的。

并且他这些亲信中大多数起点很低。不能直接提拨到高位上。

现在扶持,最少还有几年才能上位。因此这几年赵匡义大肆用这些新进士提拨重用,正是洗去赵匡胤在朝野中的烙印。

因此卢多逊笑而不语。

宋九进谏,与薛居正沈义伦无关,他害怕的是此例能变成所谓的祖宗家法。因此说此举不可成常态。

赵匡义微微一笑,道:“宋卿此言极是。”

但没有收回圣旨。

宴散后。沈义伦抱怨道:“易安,为何不阻止陛下?”

宋九能阻止吗,况且就是强行进谏,赵匡义也不会听,反而在赵匡义心中留下一个不识大体的印象,再说同时还得罪了天下这些举子。傻了不成。

但这条理由不能说。宋九道:“沈公,陛下安,天下安。”

够了,沈义伦终于会意,喃喃道:“原来如此。”

“这两三届科举吧,以后若陛下继续如此,我会强行进谏的。而且联合御史们进谏。这一届不能进谏。”

然而沈义伦面露忧色,若如宋九暗示的,他是霸府功臣,是赵匡胤的心腹,早晚要悲催的。

宋九看着他的脸色,说道:“陛下之量,勿要小视。”

沈义伦然忧心仲仲,卢多逊却面露喜色。

宋九看了他一眼,卢多逊多智术,但与赵普相比。还差了许多,卢多逊的命运与宋九无关,宋九担心的是卢多逊下场同样是他的是下场。

各自怀着心思回家。

接着传出一条消息,赵匡义派雷德骧亲自调查王继勋,前后查出来王继勋吃掉的婢女就达到一百多人。不但他吃,还勾结洛阳一个大和尚惠广陪着他吃。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但宋九对这件事没有太关心,他正在中书与几个宰相商议着一封奏折。

樊知古上书的奏折,朝廷虽在江州设铸钱监,然江州凋零,多有不便,因此请求在昇州再设一监,以便将所有产铜化为铜钱,增加铜钱数量。

再建议所有出产铜矿的矿坑禁止百姓开采,同时取消钱不得过江的禁令。

这三条意见中书四相都同意。

而且它对江南百姓也有利,江南虽产铜,可许多金银铜一起流入江北,后来宋朝得到江南,又将余下的铜钱运到京城,整个江南缺少交易的货币。

但后面还有一条,将各地储存的铜钱统一用于金帛、轻货、粮食的市场交易,将交易所得的金帛轻货上缴中央财政,铁钱改成农具,这样一来,铜币又流向民间,为了铜钱返还朝廷,征税时让百姓以铜钱务税。

薛居正与卢多逊以为是好主意,宋九却在摇头。

“易安,有何不对之处?”沈义伦问道。

宋九就是经营河洲发家的,经济上宋九有说话之权。

“沈公,先帝时为了便民,也为了节约浪费,让两川百姓改为布帛代替粮税,然不久后因为布帛多流通于京城,两川缺少布帛,布帛价涨,百姓也少布帛之用,尽管先帝时做了一些调整,两川百姓然十分不便。”

“樊知古非是让江南用布帛代税,仅是多了一条流通之路,金帛轻货粮食仍于交易时流回朝廷。”

宋九想了一会,也不知道哪里错了,于是说道:“这样吧,我提出一个办法,自此以后,各州各路制订预算草案,将各地的驻军费用,官员薪酬,以及其他未来一年支出一起统计出来,然后将税务于各地节流,尽量各州内以满足各州为主。放于州库,各州不能满足,以各路为主。或各州不能满足,以最邻州其他各路州府为主,相互调济。金帛轻货粮草一起区分开来。余下的才交纳给朝廷,或者由朝廷运输过去。以节约运输损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但为了监督,所有账目必须交给三司审查。你们意下如何?”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实际宋朝以前也在相互调济,但没有明确的规订。

卢多逊道:“那么樊知古的建议呢?”

宋九想了大半天,忽然想出来了。道:“我知道不妥之处。李煜时,江南缺少钱帛,因此多铸铁钱,至今然以铁钱为流通主要货币。一旦将铁钱化为农具,铜钱又向朝廷收回,江南会更加缺少流通货币。那么钱价会益高,然而朝廷以钱为税,等于增加了百姓负担。”

“这样啊,易安不如先执行前三条,最后一条再让樊知古想一想办法完善。”薛居正道。

“行啊。”

中书用堂帖发向江南。

不久樊知古回奏说道,江南货币混乱,民间多不法之徒大肆铸造铁币。不禁不行。然而一旦禁之,两监所铸铜币连江南交易流通都无法满足,那么两监铜币就不能为朝廷所用。朝廷同样缺少铜币。因此建议,若其他税务不用铜钱代替,请求朝廷下诏让江南酒朴以铜钱代之,以便让部分铜钱流回朝廷。

这是一个两牵就的办法。

四人又再次商议,最后还是宋九的办法。

同意了,但取消了江南金银进城税务,金银是准货币,可它们同样是一种商品。因此各地金银流通时也征相关的税务。

一旦取消,金银更容易流通,以便让金银能做大宗贸易的一种代替货币。

没办法,不但京畿地区缺少货币交易,其他各地区都是如此。江南,两广,巴蜀。

宋九很细心,可百密一疏,樊知古是有私心的,他以前在江南时,与豫章宣人洪氏有仇,宋朝有酒朴,南唐则是承包制度,将酒税交给富裕人家承包,南唐时洪氏亏空国家数百万酒税铁钱,铁钱废除,改用铜钱,樊知古催洪氏将这笔亏空的税钱偿还,差一点让洪氏破产。并且也导致江南酒价迅速上扬。

但总的来说,在宋九两世经验下,国家种种政策变得更健康完善。

至少现在,宋九担任这个参知政事,没有辜负赵匡义的重负。

……

“这个腌货!”小周氏看着张洎离去的背影骂道。

李煜在江南昏天黑地,不知道钱稀罕,甚至左藏库官员贾黄中离任交接前最后一次巡查内库,看到一个库房锁得死死的,于是让衙役打开看,里面是几十个装满金砖的大柜子,价值数百万缗。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然后追查来源,是李氏宫阙之物,未著于籍。也就是这批巨款连李煜也不知道,大约是他内宫里的人看到城池快要破掉,准备将这个金子转移出去,可没有想到曹彬眨眼就将金陵城拿下,它仍在南唐皇宫里。但因为未著于籍,曹彬属下也没有想起来查看,运到京城后就一直放在内藏库。

贾黄中将这件事禀报给赵匡义,赵匡义大喜,赏赐贾黄中二十万缗钱。

这是当赏的,若是贾黄中贪心,将这个金子悄悄运出去,因为未在账籍,朝廷也不可能知道。

但也说明了李煜的糊涂。

李煜投降,曹彬是好心,你趁早取一些金银钱帛,让你带到船上,以备京城所用。然后余下的,我才造账于册,交给朝廷。

然而曹彬好心,可押送的官员未必是好心,李煜所带的钱帛,在路上路路有人伸手勒索,到京城后所剩无几。

进了京城,一大家子,吃喝穿住,又不会经营,慢慢经济拮据,李煜只好向赵匡义哭穷。

这时,赵匡义还没有迎娶皇后,当然也没有染指小周后,听到后赐给李煜三百万钱,不算多,也不算少,然而全家还没有高兴多久,李煜手下最大的忠臣张洎来打秋风了。

李煜没好气的将家中最值钱的一个白金盆子扔给了张洎。

这个盆子要值不少钱,张洎笑咪咪地走了。

然而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一家人坐在家中,愁肠百结。

黄保仪说道:“国主,求窅娘吧。”

这件事宋九不清楚,对李煜他也不大关心,可没有想到被牵连进去。

从中书回来,潘怜儿将他拉到房中,房中怜奴跪在地上抽泣。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死丫头胆大。”

“她做了什么事。”

“她就是李煜那个舞姬窅娘……”潘怜儿将事情真相一说。

宋九瞠目结舌,大半天道:“难怪查不到李秀,难怪你来到京城也不怎么出门……你害苦了我。”

第196章 国舅(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62章 号角第189章 强上了第257章 神仙第442章 妖星(下)第169章 寒瓜第75章 卷(上)第111章 送礼第55章 爹爹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209章 游园(下)第70章 神奇(中)第271章 前兆第33章 始识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173章 第一枪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99章 加码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199章 牛(下)第198章 插钗第161章 提亲(中)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257章 神仙第139章 派系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3章 父辈(上)第321章 大江(下)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58章 天堂的**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162章 提亲(下)第10章 制造标准第129章 雪话(下)第210章 钱啊第201章 父亲(下)第3章 好戏第213章 肥羊(上)第235章 比较第346章 轻敌第139章 派系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88章 立必行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20章 变化(中)第184章 求实(下)第421章 飘摇(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207章 游园(上)第53章 比较(下)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361章 黑辽河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116章 流民(下)第514章 三忧第162章 提亲(下)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167章 镜子(中)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69章 谋划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19章 荒诞(下)第427章 上位(下)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165章 有约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178章 开业(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279章 二敲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69章 神奇(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100章 大舟第208章 游园(中)第180章 开业(下)第202章 停修第392章 打脸(下)第318章 摇摆第110章 新任务(下)
第196章 国舅(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62章 号角第189章 强上了第257章 神仙第442章 妖星(下)第169章 寒瓜第75章 卷(上)第111章 送礼第55章 爹爹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209章 游园(下)第70章 神奇(中)第271章 前兆第33章 始识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173章 第一枪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99章 加码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199章 牛(下)第198章 插钗第161章 提亲(中)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257章 神仙第139章 派系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3章 父辈(上)第321章 大江(下)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58章 天堂的**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405章 铁血之路(五)第162章 提亲(下)第10章 制造标准第129章 雪话(下)第210章 钱啊第201章 父亲(下)第3章 好戏第213章 肥羊(上)第235章 比较第346章 轻敌第139章 派系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188章 立必行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120章 变化(中)第184章 求实(下)第421章 飘摇(下)第522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207章 游园(上)第53章 比较(下)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361章 黑辽河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116章 流民(下)第514章 三忧第162章 提亲(下)第430章 四人帮(上)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167章 镜子(中)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269章 谋划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419章 荒诞(下)第427章 上位(下)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165章 有约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178章 开业(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279章 二敲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69章 神奇(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100章 大舟第208章 游园(中)第180章 开业(下)第202章 停修第392章 打脸(下)第318章 摇摆第110章 新任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