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谋划

“赵相公发财了,”赵匡义艳羡地说道。不要说赵普的实际收入,仅是这两笔贿赂,足以让赵普过一个开心的新年。再想想自己呢,赵匡义觉得很惨。

若无当初灵光一现的想法,得不到河洲一些分红钱,自己这个年关都挨不下去。

接着又喃喃说道:“这样还不倒啊。”

宋九以为宋初也是刑不上士大夫,实际想错了,杀了许多官员,有的是冤杀,有的因反叛或间接谋反罪名而杀,有的是各种角逐的牺牲品,例如姚恕,但杀的最多的就是贪官。

建隆二年,商河县李瑶受赃弃市,上司申文纬除籍为民。永济县主簿郭顗坐赃一千两百缗,弃市。三年,薛勋掌常盈仓,概量重,免官,数名仓吏弃市。

乾德三年,知西县王沼受赃枉杀人,弃市。殿直成德均送伪蜀军校,路上受贿,斩。四年,光禄少卿知卫州郭玘贪赃弃市。

开宝三年,右领军卫将军石延祚坐临广积仓与吏为奸弃市。

这些弃市斩首的官员所贪量多只有几千缗,少只有几百缗。远不及赵普家那小半瓶金瓜子。

不过赵匡义随后自嘲一笑,如何相比呢,吕馀庆能斩割民妇乳的大将,但能不能斩杀了几万降卒的王全斌,尹勋擅杀队长十余人,兵部尚书李涛弹劾,仅是念勋忠勇,止薄责,贬为许州教练使,更不用说那个宝贝小国舅。

想到这里,赵匡义继续装懦弱。

但赵匡胤心中十分不满,导致一起重罚。孟昶投降宋朝。带来数百侍卫,皆赐于川班殿直。赏赐比御马直还厚。此次灭掉南汉,于是行冬至郊礼。以御马直乃是他的扈从,贴身保镖,赵匡胤每人特赐五千钱,没有川班殿直的份。近百殿直优厚得不知天高地厚,不服气,结队击登闻鼓陈情,皇上,你做得不公。赵匡胤大怒之下,将其四十个闹事最厉害的川班殿直一起斩首。余下的配隶许州,其班废除。又有意在宫宴问曾事过李存勖的大臣李承进:“唐庄宗以英武定中原,为何享国不久?”

李承进会意,答道:“庄宗好田猎,又姑息将士,每出猎,禁兵卫卒必拦其马首说,儿郎辈寒冷,望陛下救接。唐庄宗随其所欲给。威令不行,赏赐无节,国家岂能不亡也!”

这句话应当记载下来,放在宣德门旁。给宋朝以后的那些士大夫看看。

赵匡胤叹道:“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得天下,却不能用军法约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御。诚为儿戏。朕今抚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若犯吾法,惟有剑耳。”

只说兵士。

但接连着赵普受礼之后抛出这个话题,是有心还是无心,连赵匡义也猜不出来。

这将是宋朝最关健的一年,赵匡胤反复敲打,若赵普稍做收敛,也许宋朝还会是另一个走向。不过也不大好说一定会更好,赵德昭基本是无戏了,赵德芳长在内宫之中,赵匡胤不死,也许幽云十六州能收下,但想占领再到治理,直接能在幽云十六州产生一道严密的防线,赵匡胤也多是一个垂暮的老人。赵德芳能不能将这份基业守住,宋朝能不能变得更好,无人能知道……

赵匡义继续装死,这几年他几乎消失不见。

宋九在元旦前写了一份书奏。

宋朝陆续派去许多官员替代南汉伪官,有多种原因,邓存忠的反叛让赵匡胤不大放心,看到刘鋹种种,赵匡胤对南汉官员德操也产生严重怀疑,还有就是太监官。

南汉各知州七成以上是太监,让刘鋹害了jj后才上任的,四成以上的知县也是太监。究竟是正常人当官好些,还是太监当官好些,这大半年来就看到了。

龚澄枢说割了jj,没有家人牵挂更忠心,实际正好错了,少这玩意儿,少了家人牵挂,他们贪起来更厉害,有的心态不正常,想方设法加害百姓。也有好的,极少数太监官员虽少了那物事,同样却是良吏,终不及正常人比较例多。

这些不好的官员随着裁州并县,大量宋朝官员到来挤压名额,以及宋九提拨了十几名精通水吏的人才担任官员,他们逐渐淘汰。剩下来的未必是良吏,但不能算是坏官。

朝廷派官过来很正常,必须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实际这些官员过来,反而形成不便,南汉官员想拿就拿,想用就用,有很强的威慑力,逼得他们想方设法做好。朝廷官员却不行,即便有不好官员,潘美只能禀报,不能轻易拿掉或者斩杀罢免。

这便产生一个新的比较,淘汰后的南汉官员与宋朝官员那个更好一点,惠州就有,广南东部一广二韶三潮四惠,韶州不及潮州人口多,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惠州人口也多,相对要弱一点,多山区,人口是沾了广州的光,商业发达,能养活更多的人。广南西部是一桂二邕三容。

裁减后是四个县,近三万户,虽是山区多,但靠着大海,出产甲香与藤箱,又有锡场、铁场与盐场,这是优势,最大缺陷就是让潘美弄死了许多壮年人。

严格按照朝廷官员名额去办的,从州到县到场监,一共是三十五名官员,朝廷派过来七名官员,余下的全部是南汉官员。但经过比较之后,宋官确实不如淘汰下来的汉官,这还是在大风气比较好的情况下,否则更恶劣。

好在整体良好官风渐渐形成,也给岭南半年以上的时间做安排,各种计划大框架搭下去,潘美声望重,以身作则,无官员敢做得过份。

若是一开始朝廷就将大批官员往南方掉,那就糟糕了。

官很重要,休说整个岭南。就是惠州一州,宋九仍多将事务交给属下去办。否则他一人也忙不过来。

岭南在变好。

一年下来无数仁政落实,百姓终于进入了幸福的休生养息时间段。

棉花在北方一直不让宋九满意。皮棉不足三成,甚至只有两成多一点,这段历史宋九借助架空小说得来的知识,包括前世解放前所种的还是从岭南推广后的粗绒棉,皮棉一亩五十斤。到了南方,棉籽是从海南引进过来的,科学种植后,究竟有多少,终于得到答案。高产的一亩地曾达到六十九宋斤。八十多斤皮棉,平均五十宋斤,皮棉比例接近百分之三十五。宋九仔细观察,那就是棉花在广南棉绒更长,所以让皮棉大幅度的增产。因为棉花仍不多,现在价格依然很贵,其收益几乎相当于二十亩稻田。

明年种棉花的人更多。

再就是甘蔗,主要取作砂糖,其实不是。这才是宋九看重的作物,而非是棉花。

到明年还继续扩大,承包时间也更长,包括茶林桑麻。以点带片带面给百姓做示范。推广了,所有承包的农场交给百姓,资金退出。

然后是海船。市舶司用人道的联名出海制度,实际是一种变相的鼓励百姓出海。不怕家破人亡了,海上的利润高于陆地的。再加上隔舱与指南针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海上风险,政策也在变相鼓励他们出海,陆续开始有人造船,距离仍然不远,连去天竺的商人都没有,主要还是活动在南海,继续与南海诸国进行商贸。但这是一个好兆头。

最后就是道路水利,道路也重要,邕州叛平,首领诛杀,降兵押起来修道路,雷州半岛也是一个禁区,借这个势将道路修起来,有了道路,宋军随时轻而易举地发到各村寨前,蛮人也就不会桀骜不驯,至少大半个雷州半岛能进行真正的治理。但还是很难,邕州西部与南部地区仍是头痛的地方。

水利也因为资金原因,修得不是太多。

这要到明年,明年广南情况会更好,手中有了更多钱帛,就能兴修更多的水利与道路,至少在各州形成一个个片,一个个面。也让其他地区的百姓有了仿照的模式,后继官员也可以抽出一些钱帛仿照它治理,换取政绩。

因此有了这道奏折。

一是准许朝廷派出钢监一些小吏工匠过来。岭南有很多坑矿,金银铜铅锡,但缺少铁坑,有,很少,若利用起来,能勉强自给自足。铁用途多多,不仅是兵器,农业与建设也要用的,特别是农具,家畜情况比较好,许多蛮区刀耕火种,也饲养了一些牛马,当成食物来吃的,价格也没有中原贵,若通过一些交换形式,就可以得到耕牛,就是缺少相关的农具。

二就是水泥。

这两种作坊有几个必备的条件,要有便利的水路交通,矿石运输成本才会下降,要有水流湍急的地方设水车做动力,这两条在岭南许多地区都能实现。也不用全部实施,广潮数州设三个小型的钢监,四个小型水泥监,即可满足广南大部分需要,不用朝廷不惜成本地向南方运输。

几人在广南嫌动静小了,若非财政有压力,都想大一点,使岭南早日脱变,也好离开这个闷热的地方。但相对于其他各道,这个动静太大了。是合理的要求,中书不敢刁难,也不能刁难,它是国政,必须要将奏折呈报给赵匡胤的,于是批准。

到此,公私两个方面,一共向岭南调去的学子,老农,工匠前后达到四百多人,还没有结束,元旦过后,打着河洲名义,又有近百名学子,以及两百多名各方面种植养殖好手的农民,陆续送向岭南。

都有薪酬可拿,并且很厚,学子虽耽搁了学业,但另外还可以加分。并且朝廷以后会对这批学子陆续重用,毕竟他们这次南下,也等于是一次良好的磨勘。

新年过后,广南继续大踏步地发展着。

短处很多,人口少,钱帛紧张,生蛮多,文化交通耕种技术各方面都落后。但长处也很多,禀程南汉暴政,百姓易于满足。看到机会来临,一个个很勤劳。就象一些地区推广围田与陂田。不用官员吩咐,一个个百姓带着工具自发就过来了。宋九有着一些先进的理论。潘美等官吏在湖南得到宋九启发,数年治理,模索出一套实践经验。

这些长处又弥补了其短处。

究竟最后变成什么样子,这一年仍看不出来。

几人呆在南方,同样也观注着朝中的政局,包括南唐。南汉拿下来,接下来就南唐了。李从善来入贡,赵匡胤将其克下,你也不用回去。早晚你哥哥与你一道作伴。

李煜大惊失色,诏书原先称敕,现在改成教,中书门下为左右内史府,尚书改为司会府,其余官称一起改更,宫殿悉除鸱物等皇家饰物。然后增加岁贡,内扩军队,修缮武器盔甲。为战守计。

这本来是危机中的生机。

无论南唐怎么备,他们非是东晋后来的南宋,仅拥有后来的江西皖南,苏南部分地区。福建的西部地区,面积有限。不过还有着生机,那就是北方。

与西晋没有北方危害。或者隋朝将北方危害解除掉后南伐不同,宋朝还有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敌人。契丹。田钦祚打出了血性,也仅是自保。非是真正的三千打败或击退契丹六万军队。若是李煜就此勤政爱民,重视人才,对宋朝又做得低调,整个南唐军队会成为哀兵,宋朝就是拿下南唐,也是惨胜,然而北方不管了?说不定就能做到挟江自保。

而且南唐不乏忠臣烈士。

潘美南伐,契丹又连续入侵,相对而言,江淮比较空虚,南唐大将林仁肇跑来说道,陛下,宋朝前灭后蜀,再灭南汉,往返几千里,就是累也将他们累坏了。江淮空虚,给我几万兵马,我一定替陛下将江淮夺回来。

未必,但若真让他这么做了,江淮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元气必将大残,说不定也能延缓南唐的灭亡。李煜没有答应。林仁肇又说道,若陛下担心,当臣起兵时,你对外宣称是臣带兵叛变,事若成对陛下与国家有利,若不成你杀我全族,向宋朝以示并无二心,宋朝也不会怪罪你。

李煜仍没有答应。

林仁肇走了,卢绛又来,他说道,我国不能忘记吴越,一旦宋朝来伐吴越必做帮凶,不如我们先动手将他们歼灭。

李煜答了一句,吴越与以前不一样,也是北方大国的附庸,我们如何对他们用兵。

卢绛答道,不难,只要陛下准许,我立即散发假消息,说宣歙二州叛乱,你宣布出讨,又称兵力不足去向吴越求援,宣州富裕,吴越必贪图便宜将大军调来,然后陛下派军切断他们后路,臣发奇兵偷袭杭州,一战而灭吴越。

也未必成功,但李煜商议都不商议一下,直接拒绝了。

卢绛没有人当成一回事,关健是这个林仁肇,他是以千人生生将张永德吓退的勇将,江南号称其林虎子,是一头老虎。所谓的虎将对赵匡胤来说无足轻重,论文才宋朝不及南唐,但论武将,林仁肇级别的武将不要太多,赵匡胤恨的是他鼓动李煜出兵江淮,为了让江淮休息,花了朝廷多少心思?而且这些主战派有话语权,对以后收回南唐必然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前面斥候送回这个消息后,后面赵匡胤派密探潜入江南,观察林仁肇,画了林仁肇的画像带回京城。

李从善来使,赵匡胤将此画像挂于宫中的别殿,邀请李从善来宫中做客,陪李从善在皇宫里转了转。

若李从善足够聪明,那将会看到一个可怕的真相,河洲那么奢侈繁华,宋朝宫殿却如此简朴,甚至河洲那一百二十家大店铺建设成本放在皇宫,也能让皇宫产生翻天覆地变化,这意味着什么。

可惜他没有看到,尽管他去过河洲玩乐,也来到皇宫,让赵匡胤无心就带到这个别殿,赵匡胤指着画像说道:“这是何人?”

李从善说道:“似是江南林仁肇。”

赵匡胤又无心喃喃道:“此人想要归顺我朝,派人寄来这个画像作为信物。”

又指着宫墙外的一栋空宅子说道:“那栋宅子朕将赐给林仁肇。”

李从善立即派手下秘密将此话传回金陵。李煜信以为真,这老小子我不同意他出兵,于是就谋叛朕了,因此用毒酒毒死林仁肇。

一报还一报,若不改变,一百多年后,李煜喜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安于享乐,喜欢道释的习惯将会传给赵佶,擅杀功臣的习惯将会传给赵构……

潘美几人闻听后大失所望。

与林仁肇无关,潘尹二人能将林仁肇放在眼中?他们担忧的是不知道那一天才能回去。宋朝以前伐国必须找到借口,于是王师来伐,湖南是借兵,巴蜀是联合北汉想先犯宋朝,南汉一直与宋朝为敌,又是解救一方百姓。李煜却一直持礼有加,包括伐湖南时,也派使带来大量物资,以犒王师,现在自降国格,增加岁贡,怎么打?

二人南下很久了,七年多时间。

宋九也急,河洲没有出大问题,然而小问题出了不少。先是镜子,玉苹交出酸技术,不代表着琉璃技术的全部,例如强化琉璃,至今它还在研究当中,钱花得多,进步却不是太明显,这是必然的结果,以现在这种笨拙的研发方式,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花费巨大的钱帛与努力,还有镜子,正在试验室里研究镀银镜子。

它制造出来就是产品,不制造出来也没有关系,可以有许多附加的化学物质,水泥也是,涉及到各种矿石的提纯,化学生产,工业生产与机械业。对于这条宋九十分看重。

基础差,但在宋九带动下,能少走很多弯路。

琉璃作坊技术保密主要就是善待研究人员,包括工匠与学子,此外流水线式的生产,工人只能掌握其中一部分,包括镜子。其他琉璃制品也是这样,工艺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包括吹制锻烧,加工。

宋九又从广州弄到了三块钻石,很贱的价格弄到的,只有几十匹精美丝绢的钱。玉苹交出酸技术,河北研究出来,还讨要了一块钻石过去做琉璃刀。那也行,河北可以做低档琉璃,河南做高档琉璃。然而只开工没半年时间,河北就得到了镜子技术,还挖走了四名大匠。强行挖走的。

再就是契股,河洲契股几次扩充后,股东增加,多达五百多衙内,有的衙内与河北是交叉持股,但并不多。然而自去年玉苹交出酸技术后,河北拉拢之下,现在变成一半人交叉持股。甚至有人逼迫老百姓将他们手中的契股卖出。

象这样发展下去,顶多一两年,他回去后的河洲肯定非是以前的河洲。

因此宋九同样着急。

玉苹在信上说得平淡,但宋九从她信中还是看到她的焦虑担心。

想到这里,宋九骑马去了广州,见到尹崇珂与潘美说道:“两位将军,这样下去不行哪,想要广南能卖得向陛下交待,最少还需要两到三年时光,难道我们一辈子留在广南?”(未完待续

第451章 乱战第156章 清明(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447章 野望(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450章 良机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57章 神仙第388章 新人第213章 肥羊(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491章 狼来了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41章 金贵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502章 黎明第33章 始识第154章 清明(上)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347章 必死(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0章 制造标准第292章 小鱼(上)第100章 大舟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453章 山后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442章 妖星(下)第208章 游园(中)第87章 巡察(下)第373章 原因第130章 诘问(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84章 夜郎(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08章 走后门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67章 高第8章 神奇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215章 贺礼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236章 三槐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350章 狐狸第181章 功名(上)第195章 国舅(上)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214章 肥羊(下)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441章 妖星(中)第274章 反击(上)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02章 好东西第304章 打猎(下)第514章 三忧第198章 插钗第475章 一(上)第159章 核心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138章 草芥第220章 夜宴(五)第6章 金子第484章 奇葩(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167章 镜子(中)第6章 金子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48章 必死(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217章 夜宴(二)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492章 疏忽第10章 制造标准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197章 草帖子第193章 朝会第517章 养猪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187章 用(下)
第451章 乱战第156章 清明(下)第457章 我非张说,彼非姚崇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447章 野望(下)第164章 新知州第450章 良机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57章 神仙第388章 新人第213章 肥羊(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491章 狼来了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241章 金贵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502章 黎明第33章 始识第154章 清明(上)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347章 必死(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0章 制造标准第292章 小鱼(上)第100章 大舟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453章 山后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442章 妖星(下)第208章 游园(中)第87章 巡察(下)第373章 原因第130章 诘问(上)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84章 夜郎(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第108章 走后门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67章 高第8章 神奇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215章 贺礼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236章 三槐王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350章 狐狸第181章 功名(上)第195章 国舅(上)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214章 肥羊(下)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441章 妖星(中)第274章 反击(上)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39章 遥远的地方(上)第102章 好东西第304章 打猎(下)第514章 三忧第198章 插钗第475章 一(上)第159章 核心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138章 草芥第220章 夜宴(五)第6章 金子第484章 奇葩(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167章 镜子(中)第6章 金子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48章 必死(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217章 夜宴(二)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492章 疏忽第10章 制造标准第523章 第三十七计(下)第197章 草帖子第193章 朝会第517章 养猪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187章 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