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乌鸦嘴(上)

宋九威胁李昉,也不能算是威胁。以他的位置,想将李昉弄下去太容易了,但李昉下去,让赵普上台啊?

只不过李昉不相信宋九的心态,认为宋九是威胁到他地位,于是连连出手。

宋九哪里将他放在眼中,事实也证明了宋九的轻视,赵普想重新上位,那么只有弄倒李昉,有没有费力气,没有,甚至赵普都没喘一口气……

宋九说到了也做到了。

他是风寒,但在这时代有些小讨厌,如辽景宗就是风寒去世的。不过宋九身体还好,若不是去年重病一场,风寒早就好清了。没多少天后,宋九病情康愈。

赵匡义便将宋九召入宫中,授于中书门下平章事,太保、侍中兼昭文馆大学士。

其实上面还有,若是加太师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会更风光,但又有何区别呢?

宋九立即拒绝。

“陛下,当今之计,非是东西两府,而是三司,去年军民的赏赐与抚恤因为财政困难,至今没有拨下去。故臣要求前去三司,将王明调入西府。”

“王明已让朕调到真州去了。”

“啊。”

“朕也知道王卿是人才,可是河北残芜,又随时会受到辽国危胁,必须有一文武兼备之臣子前去河北。”

这个理由宋九不能反驳,他只好说道:“若那样,将张齐贤调回西府吧。”

“张齐贤履历还浅了,西府恐不能胜任。”

非是张齐贤资历浅。主要上位速度快,经验上还有些不足。

而且西府现在不大好。王沔纯不懂,王显不管事,那个张宏看来似乎也不行。

倒是东府稍好一点,李昉虽不行,可是手下吕蒙正渐渐成长,辛仲甫那可是一流的地方名臣,进入东府后与在地方上两样,但能凑合。

本来三司人才济济。但是许仲宣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下放到江陵任知府,江陵也是一个好地方,不算吃苦。陈从信去世了,王明再下去,现在三司还剩下谁?

一个张逊,他母亲在他父亲改嫁魏仁浦。驸马魏咸信就是其同母异父弟弟,沾上这层关系,当然发迹很快。然后做了一件事,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来朝贡,送了很多犀牙象牙,香药。珍异,然后放在内藏库,朝廷又要给其赏赐。张逊便请赵匡义于京城置榷易卖给商人,一年为朝廷增加五十万缗钱。

实际也没有,朝廷付出很多了。

但放在内藏库也就放着。这笔钱也能说是挣来的。现在成了三司度支使,然而对此人才能宋九倒有点怀疑。

另一个重要的官职户部使李惟清倒是不错。在地方政绩赫赫。

还有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这两人宋九不大清楚,估计又是两个打酱油的货色。

王明无论到西府或下去,三司人才立即就差了。

赵匡义不知道宋九在对国家重要三个部门人才进行评估,继续洋洋自得地说道:“朕又让陈恕知澶州兼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魏羽为副使。”

“此二人为良吏也。”宋九郑重地说。

陈恕是洪州人,未中进士之前,面见当时洪州知州王明,王明与之语,大奇之。王明乃是一流的良吏,能让他大奇,可见其人之能。上任后政绩斐然,去年代替赵昌言知大名府,辽人入侵,立修城防,但府库里物资不多,向大户人家立集器用。大户不服,陈恕立即将其中一个豪户抓起来,要当场斩杀,诸大豪叩头流血,替其求情,于是限定诸大豪时间,又将此人戴上枷锁游街。百姓害怕之下,纷纷完工。看到大名府有备,辽人也没有入侵大名府。

魏羽就是曹彬灭江南在宣城投降的那个南唐官员,但也是一名良吏。

王明在河北北部,陈魏二人在河北南部,三个良吏下去,对河北恢复生机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然而……宋九道:“可是这样一来,三司更缺少人才了,臣不知谁人替代王明?”

“张逊如何?”

“臣不大清楚,估计才干不及王明。”

“河北也重要。”

“河北确实很重要,所以臣请求陛下让臣去三司。”

赵匡义愠怒了:“你无过贬去三司,让天下百姓如何看朕?”

最后没办法,宋九便学习李崇矩,以枢密使身份兼同判三司,两边跑吧。

当然,还不是事儿。

宋九看到赵匡义越说越生气,只好答应,先做着吧,再看看有什么人才,让他顶替自己。只有管一边,不能管两边。但还是拒绝了侍中之职,以兵部尚书去任两个差职。

李昉松了一口气。

宋九尽管没有给他面子,但也说了实际话,你搞我干嘛,你不搞我我也不会搞你,要搞你的人是你的老领导赵普!

究竟谁厉害,不是宋九,是赵普。

得将目标弄清楚了,果然这次宋九到了西府,甚至还兼带着三司,李昉自始至终未给宋九添麻烦,事实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找宋九麻烦也没有了心情……

宋九在三司动静很小,如他所料,无论是张逊,或是陈象舆、董俨,都不大如宋九的意,倒是新上任的盐铁使张平还不错,可是他在监秦陇木市时曾贪污受贿,被陕西转运使李安知道后,上疏弹劾,张平忧愤之下,也象刘廷让一样,病去了。然后宋九继续妹妹找哥泪花流,最终又将陈恕调回三司协助,三司这才稳定下来。

但宋九所做的还是象以前那样,微调。

不是很大规模的改革,而是改革一些细节。例如继续减裁一些盈利少的坊场河渡,这是最让人无语的地方。不管什么作坊,那怕盈利再好,只要全部由官府经营,最后因贪污腐败,慢慢就不盈利了。但宋九不是将这些坊场河渡贴钱变相地给了权贵,仅是拍卖经营权,其实这样做效果还更好一点,第一省去不必要的官员小吏。第二省去不少力役,第三利润反而隐隐增加了部分。

然后调节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罢免一些苛政。

有的比较复杂,如春天时广南盐政。

广州那边有许多大盐场,宋九在岭南又推广了晒盐,广南是通商法经营盐政,后来宋九又于中书。合理地将一些州府盐业重新规划,如江南西路虔州等地,湖南南部诸州的盐业全部交给了广盐,使百姓食盐便利又便宜。

但广盐产量太大了,产大于销,因此囤积了许多成品盐。下面的官员说能供六十年盐,也就是广盐不生产了,这个盐也够六十年用度。

因此王明将广盐各盐场一起停下来,让盐户各谋生路。实际盐成本很低的,特别是晒盐与湖盐。一斤往往只有一两文钱,之所以贵。一是运费,二是宋朝朝廷的谋利。

盐户是多劳多得,在完成任务下,那些浮盐会略略稍高一点价格收购,可在任务内价格却低得可怜。当然,朝廷又赐其牛以及工具等等。

若是下面官吏不拿不扣,盐户收入还能保持一家温饱,可怎么可能做到?

盐停下来了,对这些盐户颇有利。

王明做得不错。

然而宋九却进了一步,实际不可能满足六十年的,以后人口逐步增涨,能满足三十年就不错了。

宋九鼓励湖南与广南西部的官员,将盐运到各个蛮部地区,与他们以货易货交易。特别是宋朝与大理交界的地区,朝廷对这里控制很弱,所吃的盐是井盐,这种盐成本才是最贵的,而且开挖危险。运出来的是山货,若是会经营,就能获利。这些盐放在这儿做什么?

而且盐路打通,也利于这些部族开化,渐渐与朝廷融合,朝廷会对这些地区地形熟悉,以后易于管理。

但在西府宋九动静不小,想小也不行,辽国随时入侵,就象一道魔影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先是提议由杨业替换,将张齐贤调回来。

到西府首先对军事得懂。

事实经过宋九再三提醒,大家皆意识到西府人选困难了,以至后来西府人选让许多人头痛万分。

然后将王沔弄到东府。本来他在西府与宋九关系还行,可这家伙也想上位,于是加入李昉行列,宋九想了想,你不是想上位吗,张齐贤来了,你到东府去吧。于是对赵匡义说,王沔不懂军旅事务,但文治还行,放在西府是浪费,赵匡义便将他调入东府担任参知政事。弄得王沔莫明其妙,不知宋九是好心还是歹意。

张宏还不行,王显继续打酱油,不过有了张齐贤相助,宋九终于喘了口气。

先是将李继捧调回来,朝廷将他调回,后来宋辽开战,为防西北再生变化,又将他调回去,可他有可能看到宋朝吃了亏,一个小小的李继迁就让朝廷头痛了,也产生想法。但他不是李继迁,有小动作,然而能力的不足,胆略的不足,这些小动作不大,让西北密探知道,宋九迅速提议将此人调到南方任职。

然后于西北扩召禁兵,就是将一些自愿做禁兵的蕃子转化为蕃子禁兵,与史上不同,史上宋朝的蕃兵一直呆在西北,现在因为两战死了许多禁兵,兵力不足,因此征召了一些蕃兵羌兵,若愿意家人还呆在西北,待遇就稍差一点,类似于河北河东的乡兵,若愿意,来京畿附近安置,会种田的去农村,不会种田的往市区里安,尽量让其家属去作坊做事。

反正宋九是下了狠心,不想禁兵因为贫困而让妻子做军妓了,那怕是蕃子羌人。

这部兵力不多,至于乡兵编制的更少。

由他们与朝廷的禁兵,在西北训练,这是为了未来建设一支强大骑兵而努力的。现在还不行,最少五年之后,那时宋朝仅是骑兵就会达到五万之众。

一个骑兵让宋朝坑了。

并且因为辽国大意,宋九与杨业李继隆得功,缴获来大量战马,也为这次军制改革打下基础。

西北禁兵在训练成准骑兵,蕃兵本身就是蕃骑兵,速度快,战斗力强,也有效地震慑西北各族,让西北继续融合下去。

宋九极其看重西北,西北可不能出事了,一出事,宋朝望着燕云叹气吧。

然后到了河北。

河东有潘美,没有动,动的是河北!

第493章 原因第240章 脱变第317章 学问第138章 草芥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309章 硕麦(中)第177章 夜探第178章 开业(上)第90章 又玩大了第189章 强上了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227章 双子星第420章 飘摇(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173章 第一枪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372章 包青天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324章 棋子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29章 雪话(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35章 夜战第53章 大笑第48章 后院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87章 用(下)第3章 好戏第2章 人心第499章 示弱第424章 定(下)第38章 信(上)第472章 驱(下)第419章 荒诞(下)第147章 迷茫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210章 钱啊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66章 太狠了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145章 祭文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356章 无敌第53章 大笑第130章 诘问(上)第381章 斗吧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186章 用(上)第422章 定(上)第2章 人心第235章 比较第76章 卷(中)第274章 反击(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503章 遗言第139章 派系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221章 大婚(中)第284章 春闱(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185章 钉子户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28章 雪话(上)第502章 黎明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48章 后院第283章 春闱(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202章 停修第73章 南方(中)第173章 第一枪第126章 影响第508章 口袋第216章 惩戒第82章 诱、惑(下)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294章 小鱼(下)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4章 打赌第145章 祭文第421章 飘摇(下)第424章 定(下)第79章 勇退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46章 野望(上)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211章 思念第302章 高下(下)
第493章 原因第240章 脱变第317章 学问第138章 草芥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309章 硕麦(中)第177章 夜探第178章 开业(上)第90章 又玩大了第189章 强上了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227章 双子星第420章 飘摇(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173章 第一枪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372章 包青天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324章 棋子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129章 雪话(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35章 夜战第53章 大笑第48章 后院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87章 用(下)第3章 好戏第2章 人心第499章 示弱第424章 定(下)第38章 信(上)第472章 驱(下)第419章 荒诞(下)第147章 迷茫第94章 一把手的问题(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210章 钱啊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66章 太狠了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145章 祭文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356章 无敌第53章 大笑第130章 诘问(上)第381章 斗吧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186章 用(上)第422章 定(上)第2章 人心第235章 比较第76章 卷(中)第274章 反击(上)第336章 东华门第503章 遗言第139章 派系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221章 大婚(中)第284章 春闱(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185章 钉子户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28章 雪话(上)第502章 黎明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48章 后院第283章 春闱(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202章 停修第73章 南方(中)第173章 第一枪第126章 影响第508章 口袋第216章 惩戒第82章 诱、惑(下)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23章 两重天(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294章 小鱼(下)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4章 打赌第145章 祭文第421章 飘摇(下)第424章 定(下)第79章 勇退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46章 野望(上)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211章 思念第302章 高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