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驱(下)

滋福殿内,赵匡义厉声道:“宋九,朕待你难道比先主待诸葛亮薄吗!”

柴禹锡听出一种想法,赵匡义却听出另一种想法,认为宋九想急流勇退,这不是好事,意味着宋九认为自己不能善待功臣。

宋九不会学小寇,强拽赵匡义龙袍,却呵呵乐道:“陛下,你还真将臣与诸葛武候相比啊?陛下有这个心,臣也没那个胆哪。臣要求去西府,确实是东府人才济济,况且吕蒙正再次为相,兢兢业业,民间传诵,现在无辜居于臣之后,岂非让吕蒙正心寒乎?再看西府,柴禹锡与赵镕经过军旅,倒也罢了,向敏中臣听闻多智数,晓民政,又历任过广州知州,且在荆南供过职,也算是经历了半个边旅。然而张昌言呢?”

“国家非是缺少人才,这么大的国家,五百多万户,几千万百姓,怎可能缺少人才?非是缺少人才,一是人才缺少磨砺以及重用,二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刘昌言臣听闻是能臣,赵普与钱俶、陈洪进都对其倍加推崇,但用在东府还可以,用在西府,他知民政,但知军务吗?”。

“且臣回来也打算觐见陛下,陈述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三大边境人才,李继隆主防河北,他已经有了证明,又是国舅,陛下大可信任之。张齐贤虽知军务,也有土蹬寨之功,不过那是小规模的战斗,不能称为大型战役。故臣向陛下推荐一员武将配合张齐贤。”

“谁?”赵匡义关切地问道。

宋九的L形防御战线,对辽国山后构成了威胁,不过神武城与偏关顶在前面。也随时会遭到辽国攻击了。

“石普。”

“此人可以重用……”赵匡义沉吟道。

石普与耶律休哥曾有一战,也证明了其军事才华。

他久在女真。多次与辽国发生激战,那比宋朝武将更困难。至少宋朝举国上下支持,石普却由乌玄明拖了后腿的。

而且石普是他的王府旧臣,赵匡义也相信。

张齐贤搭配石普,能文能武,再有杨嗣、尹继伦、高琼等将在河东,河东可保万无一失。

宋九又道:“臣在西府,与王显熟悉,王显短于政务,然对军事十分精通。包括这次周密的策划,王显居功甚伟。西北人素重种,如今与辽国正式交界,尹宪、杨琼、张凝等人虽不错,但若是让王显去西北就更妙了。”

素重种就是重视出身身份,不仅西北,岭南也有这个情况,如后来丁谓去了岭南,因为他曾是宋朝权相。诸蛮争相与之结交。

王显身份也不弱,毕竟坐镇十年西府首相,他去了西北,西北诸蕃一定会喜欢。最少代表着朝廷重视他们。

“王显哪……”赵匡义又沉吟了。

“陛下。如果王显这样也认为委屈,那岂堪重用?”

赵匡义眼中终于略过一丝暖意,拍了拍宋九肩膀说道:“非是每一个人都象你啊。那样朕就省心了。”

“陛下待臣如国士,臣岂敢不服效陛下。不过臣坚持要去西府,还有一个想法。”

“何?”

“陛下爱民。但陛下扪心自问,朝廷是不对待巴蜀数百万贫困百姓太薄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何其不易。朕居开封府时就重视民间疾苦,故登基后时常宽免贫困百姓税务。然张观上书说朝廷虽免贫困户税务,但因官吏执行不力,反为细民所趁,免的不是贫困百姓税务,而是豪绅之税。地方官吏为征齐税务,继续苛征贫困百姓赋税,于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朕听后默然不语,如何法治?难道学那两泼盗,将天下豪绅尽数杀光,均分田地吗?”。

“是啊。”宋九一声叹息。

后来出现了许多古古怪怪的主义,制度。

不用那么复杂,其实就是集权与分权。集权的未必全部集权,中国漫长的君王时代,从远古奴隶社会一变,到春秋战国又是一变,汉光武再变,唐朝又是一变,宋朝变化更大,后世有的怦击宋明集权更重,错了。

宋明皇帝有的时候真悲催的。

非是集权重,而是分了相权,在一步步给贫困百姓生机,一些道义。

分权的也未必全分给了百姓,并且多少有些办事拖沓的弊端,弄不好在这片产生过无数野心家的土地上,瞬间能让国家四分五裂,战火连连。

不过皇权时代的集权,本身就是最大的弊端。

“陛下,故赵普说齐人哪。”

赵匡义缄默不语。

当真齐人?

那只是一个口号,用以减缓国家矛盾。若真齐人,他这个皇帝怎么办?齐人不当真,儒家的尊尊亲亲才是真格的。想要治理国家,还需要士大夫与权贵,由皇帝来领首,治理这个国度。

所以后来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就是没有想通这个环节。

变法是好的,不变也不行了,可有的太蛮干了,而且就象张观说的那样,上面是好的,下面却不能执行,或执行走样,导致反对者越来越多,然后党争开始,整个国家一起坑下去……

若不变,中国以后还是这个样,这才是最可怕的真相!

宋九想得没那么远。

想通了,实际还真的没办法想。

因为在他记忆里,虽有各种各样古怪的制度,但没有一种真正适宜这片古老土地的制度。

就是西方国家,那些制度里弊端同样很多,更不适宜这片土地。

他非是思想家,想不通索性不会去想。

并且现在家人团聚,子女成长起来,自己集富贵于一身。宋九比吕端还感到更满足。

不要说到西府,就是到三司。他也不会有怨言。

但这正是赵匡义气恼的地方。

你有本事,为什么不报效朕?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将你那个小妾换回来。

宋九又说道:“给贫困百姓更多生机,民有衣食就不会暴乱,这才是国家久安之策。但是巴蜀与夔峡却未能享受到国家的齐人之策。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初平叛之时,那些豪绅们又出过力的,国家不大好处理,于是良吏下去,细心治理,民间初定。然而又能有多少良吏。并且要有才能的良吏,如吕馀庆辛仲甫之流。一旦官员做不好,这些矛盾激化,便会有叛乱产生。所以臣以为,凡事有利有弊,王李二贼之乱,未必是坏事。朝廷借他们手,平分了耕地,击杀了贪婪的豪强。大破而大立,巴蜀以后便不会有这些矛盾存在了。然而臣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若是将他们向夔峡驱逐呢?”

“驱向夔峡?”赵匡义惊奇地问。

宋九这段话万万不能公开的。

但说中了赵匡义的心坎。

这些豪强的做为太过份了,也超过了他容忍的底线。

杀就杀吧,杀了是替国家铲除祸害。

不过驱向夔责。赵匡义想都没有想过。

忽然赵匡义大笑起来,道:“你是赞成那个均贫富?”

“不可能,十个手指有长有短。能者多得,勤者多得。若是真均了贫富,国家还会有动力吗?反正不做事。一样的分粮食财富,为什么要做事?”

“中的也,朕初闻也觉得好笑,若那样,不出两年,天下无人愿意勤奋劳动,必哀鸿遍野,国家亡矣。”

宋九心中又是一声叹息。

“陛下,故儒家说中庸啊,非是让人变得平庸,以免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而是让人持德操去适中地做事。贫富严重不均,必然会产生黄巢王小波之流,若是真的均了贫富,可能出的事情会更大了。故人君必须要居中调度,然而很多事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如以前的巴蜀,或者现在的夔峡。”

这样讲就讲通了。

赵匡义踱来踱去,最后说道:“有点不大好办啊。”

夔峡一些蛮族首领掳掠贩卖汉人,又刳人心肝蒸食,或者要初夜权,对此赵匡义早忍无可忍了。

然而迫于国家形势,不能忍也得忍。

就象候仁宝被交趾杀害,赵普只能找相关官员泄愤,但能不能向交趾发兵?

若是李顺能带着这群乱民去夔峡路也来一个杀土豪,分田地,赵匡义还巴不得。

但没那么容易。

镇压李顺不难,不是国家衰微之时,全国各地吏政也没有全部腐败,乱也不过乱在巴蜀,当年是诸多蜀军叛变,最后都镇压下去了,况且是一群农民起义。

然而如宋九所说的,会是很难。

镇压容易,但天知道主战场最后在哪里?

他们是人,不是牲畜,怎能听由朝廷驱逐?

就算成功了,会不会象李继迁那样,借助夔峡路群山崇岭,与朝廷官兵躲猫猫,最后朝廷难道也要发十几万官兵前去剿灭?

“故臣要去西府啊。”

“让朕想一想。”

……

“爹爹,你真没做成首相啊?”小鱼不服气地问道。

“你不懂。”

“鱼娘,不要胡闹了,当初你爹爹梦想仅是做一名知县或者知州,得陇望蜀不是好事。”

“得陇望蜀,光武大帝才成就丰功伟业。”

“胡说,你爹爹敢与他相比?”

“这叫不思进取,娘娘,你当真服气吗?”。

玉苹哑口无言。

她同样想不懂。

潘怜儿道:“你爹爹他做得对。”

可能赵匡义会激怒,但自己得清楚,千万莫当真。

难道卢多逊对赵匡义差了吗?至于卢多逊那个谋反的啥,更不能当真。再说赵普,宋九虽然做得不错,可有赵普做得狠吗?那是背负着千古骂名,在替赵匡义做事。儿子一闹事,加上略有些灾害,下去了。还是硬逼着下去的。

岐沟关之败,国家需要得力大臣主持事务,再度起用。那是赵普想上位想疯的,一个权利迷,换自己,就是丈夫能放下这个身架,自己也要劝说。

就象父亲,一生未做宰相,现在退休了,时常在京城转悠,岂不是很好。谁人敢不尊重?

这才是皇上的本质。

真丈夫做了首相,说不定不到两年,皇上就看不顺眼了,到时候下来,非是现在这样,定会灰头灰脸。说不定功劳越高,跌得越重,抹得越黑。何必?

但这话儿就没必要对子女们解释了。

滋福殿一番私密的交谈,终于使赵匡义同意了宋九的请求。刘昌言调到东府,宋九三度出任西府首相。

然而很多人难受。

宋九未定落之前,吕蒙正感到有些失落。但定落了,仅是西府的首宰,吕蒙正又如芒刺在背,这么大的功劳,未做成首相,自己何德何能做首相?

至于柴禹锡欲哭无泪。

他不求东府的首相,呆在西府做首相心满意足了。可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挪了位置。

要命的是他以前巴结赵普,多少有些出卖宋九的嫌疑。

听着赵匡义的诏命,柴禹锡心里在想,这难道是佛家所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报应自己的时间段了?

实际宋九哪里顾得上他那点小心思。

一旦驱逐计划成功,意义非同小可,但真的真的不容易!(未完待续……)

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349章 王气第48章 后院第236章 三槐王第337章 窅娘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39章 信(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518章 皇对皇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200章 父亲(上)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381章 斗吧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263章 辞戟(下)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388章 新人第373章 原因第92章 地图(下)第392章 打脸(下)第423章 定(中)第449章 风起第204章 老韩第75章 卷(上)第252章 宝宝第388章 新人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65章 有约第87章 巡察(下)第135章 夜战第333章 入相(下)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271章 前兆第60章 关健第423章 定(中)第111章 送礼第93章 两道诏书第88章 神灵第345章 杀气第169章 寒瓜第85章 内幕第222章 大婚(下)第17章 约战(下)第234章 快乐岛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310章 硕麦(下)第137章 对峙第121章 变化(下)第49章 盛况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38章 草芥第54章 独一无二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168章 镜子(下)第500章 破骑军第126章 影响第426章 上位(中)第199章 牛(下)第167章 镜子(中)第400章 未卜(下)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49章 盛况第18章 君子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14章 肥羊(下)第270章 危机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450章 良机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508章 口袋第499章 示弱第464章 前戏(下)第59章 七幅画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270章 危机第167章 镜子(中)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342章 亲事第220章 夜宴(五)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492章 疏忽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316章 脱变(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7章 玩大了第244章 献酒(上)第91章 地图(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502章 黎明
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349章 王气第48章 后院第236章 三槐王第337章 窅娘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39章 信(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518章 皇对皇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200章 父亲(上)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381章 斗吧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263章 辞戟(下)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388章 新人第373章 原因第92章 地图(下)第392章 打脸(下)第423章 定(中)第449章 风起第204章 老韩第75章 卷(上)第252章 宝宝第388章 新人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65章 有约第87章 巡察(下)第135章 夜战第333章 入相(下)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442章 妖星(下)第271章 前兆第60章 关健第423章 定(中)第111章 送礼第93章 两道诏书第88章 神灵第345章 杀气第169章 寒瓜第85章 内幕第222章 大婚(下)第17章 约战(下)第234章 快乐岛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310章 硕麦(下)第137章 对峙第121章 变化(下)第49章 盛况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38章 草芥第54章 独一无二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495章 第一权臣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168章 镜子(下)第500章 破骑军第126章 影响第426章 上位(中)第199章 牛(下)第167章 镜子(中)第400章 未卜(下)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49章 盛况第18章 君子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214章 肥羊(下)第270章 危机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450章 良机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508章 口袋第499章 示弱第464章 前戏(下)第59章 七幅画第307章 不杀人(下)第270章 危机第167章 镜子(中)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342章 亲事第220章 夜宴(五)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492章 疏忽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316章 脱变(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7章 玩大了第244章 献酒(上)第91章 地图(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502章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