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

赵普推荐王化基,赵匡义对王化基稍有一些印象,但御史中丞不好当的,它是言官之首,因此召见王化基,问以边事,王化基道:“治天下犹如植树,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则枝干不足忧,若朝廷大治,边鄙何患乎不安。”

赵匡义以为然。

实际在这一点上宋九与赵普意见差不多,必重内治,必重根本,但区别就是宋九是根本好了,就必须拨出一部分力量解决边境的问题,赵普根本就根本了,至于边患,能做缩头乌龟就做缩头乌龟吧。

若是没有宋九出现,赵普在这一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又将李继捧放回夏州,结果李继迁派使来降,诸臣称贺。然后呢,二人在西北勾结起来,李继行得到大量喘息发展的宝贵时间,几年后的李继迁才真正到了尾大不掉时候。

然后宋朝苦逼了。

这是赵匡义对王化基的审核。

别以为御史中丞,就可以大嘴巴乱喷了,越是言臣,说话越是要注意。

对王化基与宋九的关系,有的人会猜测,实际知道真相的人并没有谈论。宋九自从进入中书后,就有意淡化了与书院的联系,王化基为人老成,处事公平,也不会故意巴结宋九。

然而肯定多少对宋九会有些帮助作用。

这就是赵普释放的善意。

其实到这时候,更多的人都明白了,赵普快不行了,他下去后,宋九将会如日中天,不收收手,不怕宋九报复他的后代吗?

外面许多人在谈论这件事。

参谋司第一次开工。

现在人数还不多,曹彬,米信,田重进,刘延翰。

商议的就是河北河东边防。重心还是在河北,特别是米田刘三人,久在河北,对河北地形熟悉。

今年已在逐步动工,就是挖池塘,至于种植棘刺与灌柳以及芦苇,要到来年了,宋九说的于边境建设一些坚固的大堡大砦,今年更不行了,那必须等灾害过后。国家财政情况缓上一缓。才能动工。

这个水长城如何挖。这个绿色长城如何建,选择在哪些地方建大堡砦,也要考虑的,一是这几位老将的经验与智慧。二是前线将士反馈的意见,二者结合,最后在西府决议,交给赵匡义拍案,然后颁成诏书,到前线执行。

但是宋九也低估了未来的灾情……

长尾巴的彗星走了,旱灾则在继续延续。

这么长这么大的旱灾在宋朝建国近三十年的史上也极为罕见的。

甚至有人在想,若不是国家前几年备有大量储粮,宋九又正无心中为提高粮价。将储粮与夏税粮食陆续提前分散到各州府……大家都不由地打了一个冷颤。

赵匡义以岁旱减膳,然后祈求昊天上帝,或者又去拜三清,或者拜如来观音,反正法门想遍了。老天继续大太阳明亮动人,一滴泪水也不落。

他只好将诸相召集,先是看着宋九,感谢地说:“宋卿,久也。”

以前的那些粮食还是那些粮食。

然而一个在春天运,一个在这时候运,则完全是两样。

那时候粮食不值钱,贪不贪没多大意思,这时候运,能运一半到各州府库里就算不错了。

实际上若无宋九的屯田制度,在史上这时候还发生一件事,国家税粮拼命地往京城运。然而前线军粮却十分缺乏,一条途径,由朝廷将税粮往前线调,但与调到京城来不同,那是从各个运河河道由船运来的,甚至百姓是徭役,厢兵做押头纤夫,船舶都可能是官船,因此在账面上成本比较低。

可是运到前线不一样了,渐渐河道变窄,必须改换小船,改换车子,就算是徭役吧,这些厢兵与民夫得在路上吃,得在跑上喝。于是消耗十分可怕,可怕的不是消耗,因为这个消耗不大好统计,给了官吏机会,贪墨严重,查都查不好。

或者还有一件事,西夏崛起后,宋朝马匹来源可怜,只好大肆买马,但因为官吏马虎了事,许多马还没有运到各个牧监,就死了。一匹马从买的时候到运回来,成本十分高昂,甚至有时候能接近一百贯钱。

面对这种情况,宋朝苦逼了,只好承包给商人。

现在也能看出来,朝廷利用官府的资源,建设了许多坊场河渡,除非象河洲那种“合资企业”,不然开始时收益都不错,但往后去渐渐就不行了。在史上只好等王安石出来解决了。不过现在宋九陆续将这些坊场河渡承包出去。然而到了私人手中呢,马上就焕发生机。

宋九前年主管三司后,又再度大肆拍卖,甚至有的坊场河渡索性变成真正的拍卖,非是承包,卖给私人,朝廷不再插足。经过宋九大肆行动,朝廷近半坊场河渡变成了私人经营。

面对这个结果,不由让人想想无语。

甚至赵匡义有一次咆哮如雷,朕难道待你们薄吗?

不过让宋九拉着他,然后劝说,问题也不仅是官员贪墨,实际贪墨的主体还是各坊场的小吏,不清廉的士大夫与小吏会勾结起来,贪上加贪,清廉的士大夫以钱为阿堵物,不想沾碰,也给了小吏机会。

其次有一些士大夫不用心经营,或者不懂不会经营。

也不完全是士大夫贪墨导致各坊场收益越来越低。

其实这些道理基本都一样。

因此在史上迫于前线运粮困难,便让商人运粮于边塞,然后根据运粮远近,道路难易给其值,执券到京师,再补偿缗钱,或者移文于江淮,给茶盐钞,谓之折中。随后导致茶政盐政迅速崩溃。不仅如此,一些黑心的商人与官员勾结起来,开始往里面掺沙子与霉变陈粮了。本来待遇就差,再吃这个粮食,边塞将士如何有信心与敌人作战。于是到了后来,在宋朝传出一句话,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

但因为宋九的屯田制。不论在京畿还是在边塞,都有大量屯田,若非今年旱情严重,边境的军粮都能勉强持平,即便是今年,粮食差口也不大。因此这个折中存在没有意义了。

赵匡义说宋九,宋朝久,倒也不算是虚夸。

宋九微微欠身道:“臣那敢。”

但他在心中也叫幸运,幸好自己未贪恋权势,进入中书。不然这种情况。自己如何应付?

他心中叫幸运。中书苦了,好在赵匡义理解,说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自星文变见以来,久缺雨雪,朕为人之父母,心不遑宁,直以身为牺牲,焚于烈火,亦足以答谢天谴。”

东府几个大佬面有惧色。

赵匡义居然想要为火里跳,自己是东府的宰相,那么要往哪里跳?

冬月还不落雨雪。腊月还不落雪雨,田锡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说,此实阴阳不和,调燮倒置。上侵下之职而烛理未尽,下知上之失而规过未能。

不要找原因哪,就是赵普的错!

赵普布的局效果就出来了,张齐贤、吕蒙正等人对赵普都多少怀着一些感谢的心情。看到奏折,心里在想,不管怎么说,赵普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国家多事,又累又惧,导致病重,你虽是一个大嘴巴,但说话得知轻重啊,因此出为知陈州,让你到地方上反思去吧。

然而朝堂中的大嘴巴不要太多,虽然赵普布了一些局,然而他一生坑的人太多太多了。

到了春节后,赵普身体稍稍好一点,再三提出退出相位。

这一回他真的怕了。

与上次不同,上次赵匡义为了让他退出相位,不知敲打了多少次,赵普一直装聋作哑,然而这一回赵匡义再三挽留,赵普坚决不从。

不但不从,而且主动要求去洛阳。

主要是夜里受不了,天天晚上梦到赵廷美来拘魂,还能呆在京城么?

赵匡义只好同意,并问了一句:“国家事可以托负于何人?”

“宋九,吕端,吕蒙正,张齐贤,寇准等皆是未来国家栋梁之材。仅是寇准年龄偏轻,还需磨砺数年,方可重用,至于其他数人,陛下尽管可以托负两府要事。”

“卿与宋卿英雄所见略同。”

“他也看好这几人?”

赵匡义点头。

赵普有些发苦,半天后才说道:“那老臣可以放心离开京城了,有此数子,国家必然更加兴盛。”

赵匡义下诏,以赵普为中书令西京留守河南尹,让他去洛阳。

赵普离开了,赵匡义又找到宋九,国家遭此大灾,必须要能人主持东府事务,想让宋九接手。宋九果然拒绝:“陛下,东府有吕蒙正即可。”

“朕担心吕蒙正资历浅了,担负不了这个重任。”

шшш✿тt kдn✿C O

“陛下,诸葛亮乃是千古名相,然而他同样有很多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凡事亲手操劳,结果导致蜀国人才得不到磨砺,他一死,国家乱象丛生,不久为魏国所灭。陛下既然敢一手提拨数人进入两府操磨,为何不敢用之?况且灾害无定数,有灾年必有丰年,有丰年必有灾年。辽寇却是时时刻刻威胁着边境安全,西府之职也不可忽视。”

赵匡义没有办法了,况且还有那个让他心动的计划一直未发动。

于是两府人选没有再变动。

宋九在家中暗暗与潘怜儿击掌欢庆。

这一回赵普下去与上次下去可是两样了,说不定那天在赵廷美鬼魂折磨下,就要见阎罗王去分辨是非黑白了,那么朝中再无那一个大臣能威胁到宋九。

这样想也不错,首先西府,王显,张齐贤,张宏,还有一个宣徽北院使兼同签枢密院事的张逊,东府依然是吕蒙正,王沔与辛仲甫。王显与张逊是沾了赵匡义的关系上位的,才能并不突出。辛仲甫虽在地方立了赫赫政绩,但来到京城时间并不长。至于吕蒙正、张齐贤与张宏、王沔,都是赵匡义朝的新科进士,论资历宋九就将他们甩了十万八千里。况且这几人大多数与宋九关系不恶。再加上一个监督宰执群臣的御史中丞王化基。

谁来威胁宋九?

就在这种情况下,宋九参加朝会。

他与吕蒙正一在东一在西站班,不过东面的肯定更贵一点儿。

分别站在首位,然而吕蒙正看了看宋九,多少觉得有些浑身不自在。

严格意义上来说,宋九站班是站在第二位的,尽管他是西边官员的第一位。

宋九开始未注意,看到吕蒙正神情,也不由地扫了一眼身后,忽然产生一种错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那怕他只在西边第一位,现在这种感觉,就是高处不胜寒!

赵匡义还未出来,宋九低声对王显说道:“王公,我在西府时间是不是呆得太长了啊。”

王显要流泪了,你神马意思啊,论时间长是俺啊。

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61章 提亲(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25章 杀伤力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59章 小妾第388章 新人第114章 教材(下)第158章 劲弩(下)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208章 游园(中)第349章 王气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291章 大鱼第171章 死(上)第130章 诘问(上)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9章 盛况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26章 影响第363章 弃子(上)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173章 第一枪第306章 不杀人第360章 小把戏第216章 亲征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61章 爱因斯坦第197章 草帖子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15章 非奸即盗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158章 劲弩(下)第134章 荒野(中)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314章 才子(下)第399章 未卜第528章 黑土地第399章 未卜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217章 夜宴(二)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79章 勇退第217章 归来(上)第388章 新人第60章 关健第420章 飘摇(上)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52章 宝宝第134章 荒野(下)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449章 风起第132章 抢老婆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9章 分岐第264章 人才第187章 用(下)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41章 金贵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162章 提亲(下)第319章 五字第202章 停修第221章 大婚(中)第490章 大秘密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325章 拜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253章 大过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514章 三忧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83章 求实(上)第510章 胶着第336章 东华门第267章 海货第503章 遗言第155章 清明(中)第442章 妖星(下)第222章 大婚(下)第70章 神奇(中)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34章 第一张画(上)
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61章 提亲(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25章 杀伤力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59章 小妾第388章 新人第114章 教材(下)第158章 劲弩(下)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208章 游园(中)第349章 王气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291章 大鱼第171章 死(上)第130章 诘问(上)第40章 挖祖坟(上)第49章 盛况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26章 影响第363章 弃子(上)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173章 第一枪第306章 不杀人第360章 小把戏第216章 亲征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61章 爱因斯坦第197章 草帖子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15章 非奸即盗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158章 劲弩(下)第134章 荒野(中)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314章 才子(下)第399章 未卜第528章 黑土地第399章 未卜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217章 夜宴(二)第478章 干嘛不站队第305章 不杀人(上)第79章 勇退第217章 归来(上)第388章 新人第60章 关健第420章 飘摇(上)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52章 宝宝第134章 荒野(下)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449章 风起第132章 抢老婆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19章 分岐第264章 人才第187章 用(下)第534章 大结局(二)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241章 金贵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162章 提亲(下)第319章 五字第202章 停修第221章 大婚(中)第490章 大秘密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325章 拜第12章 从此醉(上)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253章 大过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514章 三忧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06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第183章 求实(上)第510章 胶着第336章 东华门第267章 海货第503章 遗言第155章 清明(中)第442章 妖星(下)第222章 大婚(下)第70章 神奇(中)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34章 第一张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