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包青天

据传开封有一个包青天,日断阳,夜断阴。

实际包拯在开封府尹上任职时间不长,只是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那时京城人口更多,许多权贵为了扩大府宅家园,将京城四条运河占有,导致夏秋汛期到来,水不得泄,城中多内涝,于是包拯带着衙役做了强拆队。第二件事将开封衙门外墙壁拿掉,公开审案,以示公正。

可能不畏权贵吧。

但不代表着他是宋朝最善长审案子的人。

若真正与后世传说中的包青天相比,此时倒有两个人。

一个就是赵匡义!

他在开封府多年,积累了许多断案经验,因此做了皇帝后,继续断决许多案子,而且做得很公平,并且还偏向弱势群体,非是齐人,齐人那是人人平等,但在赵匡义手里,若是权贵与穷人发生了冲突,那么一定偏向穷人。

还有一个人,萧燕燕!

燕燕是字,名字叫萧绰,其父萧思温是辽穆宗的亲信,辽穆宗遇刺时,萧思温做了一个大大的政治投机,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通报耶律贤,耶律贤带着一千铁甲奔赴黑山,于是得以成为皇帝。为了感谢萧思温,征召他女儿萧绰入宫,这时萧绰才十五六岁,不久赐为贵妃,仅过了五个月就成了皇后。

然而这个辽国史上著名的明君身体却很虚弱,就连马鞍子都骑不住,因此萧绰渐渐替耶律贤处理一些军国大政。但在第二年,她父亲也遇刺身亡,不过父亲的死不但没有吓到萧燕燕,反而意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因此耶律贤对萧燕燕倚赖性更重。

她的这段历史颇让人眼熟,不错,与武则天上位很相似。

不过扪心自问,抛开武则天是汉人唯一的大一统国家女皇帝外,与萧燕燕相比。差得太远了。

至于她为什么相信韩德让,确实也不大好说,萧思温在成为辽穆宗亲信前,一直担任着南京留守的重任,韩家在契丹南京幽州地位很重要,两家必然会相互来往。两人打小就认识。至于会不会产生青梅竹马般的青涩爱情,只有他们两人心中清楚了。

两家的交情,打小相识,韩德让在幽州保卫战中出色的表现,以及他的才干,这才是萧燕燕重用韩德让的原因。

因为对萧绰的才干欣赏。前几年辽景宗曾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

正是这道命令,使得辽景宗死后,萧燕燕权掌天下,有了大义所在。

辽景宗死。萧燕燕一面封锁消息,特别是不放心宋朝。

一面大胆改革,重用韩德让,律法上规定民族平等与人人平等,赵普喊出了齐人,还没有喊出齐族,宋九什么口号没有喊,不过在推广一些齐族政策。但宋九的思想意识是来自一千多年后的,两相比较,可见萧燕燕在政治上的远见。

实际执行过程中。她也严格执行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曾经处斩了杀死逃亡奴隶的贵族,又制订了上诉制度,派专人巡查各地。清理陈年冤案,洗雪冤屈,又废除了连坐的法律,即便是谋反,不知情的家属也会免于处罚。同时还有一些人性化举措,如取消暴尸三日的做法,实行科举制度,平等选拨人才。以至一段时间内,南京及易平等地以狱空闻。

这才是真正的包青天。

想一想后来宋朝出现的所谓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与赵匡义、萧燕燕相比,晏殊、韩琦、欧阳修等人好回家洗洗睡了。

不过与萧燕燕相比,赵匡义却多了一份做秀的味道。

有人说宋朝软弱,赵匡义无能。

可能两次北征,因赵匡义与曹彬断送了宋朝大好崛起的机会。

然而不能说宋朝军队无能,若抛开两次北征失败,两国在边境上战事结果是什么情况?

难道宋朝兵力多吗?

宋朝禁兵只有三十来万,辽国能调动的兵力也接近这一数字。宋朝可以征调民夫,弓箭手,辽国人人皆兵,能征召的兵力更多。

数量上宋朝不占优势。

但再看军队种类呢,宋朝九成以上是步兵,辽国正好反过来了,若是正常情况,可以说一个骑兵能挡五个步兵,结果呢,所以说宋军战斗力超过了宋九的想像。

只可惜赵匡义很悲催,他遇到了萧燕燕、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李继迁。

不过萧燕燕也在犯错误。

宋朝骑兵占的比例不多,可作用巨大,宋九过了很久才看到这一点。萧燕燕却很早就看出来了,前年逼迫府丰二州不得向宋朝献马,还出兵丰州掳获了一些百姓恫吓,甚至三路大军南下,一路就是兵指府州,一次是未起作用,一次是小挫而回。

这次萧燕燕又在犯错误,她不敢再攻打宋朝了,辽东那边冷了,只有明年解决。

于是出兵丰州。

之所以如此,一是丰州产马,二是丰州首领王承美的父亲曾投降契丹,开宝二年,看到宋朝强大,于是弃辽投宋。

这次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丰州有王承美,还有一个同样牛逼的女人,折二……

……

宋朝向夏州派了两个官员。

第一个是尹宪,乃是赵匡义藩邸旧臣,但这个人同样很有能力。赵匡义即位,对西北也重视,让尹宪为延州保安军使。伐北汉时,拓跋李家出兵,但那是做样子的。府州折家出兵才是真出兵,因为尹宪在西北呆了一段时间,于是让他护府州屯兵,与鄜州三族攻岚州,破敌千余众,擒岚州知州马延忠,拨缘河诸砦。赵匡义伐幽州。他为了侧应赵匡义,孤军入朔州界,破宁武军,杀其军使,获人马器甲无数。又改夏州兵。杀戳丑奴庄、岌伽罗腻叶十四族,及诱其渠帅。

对西北熟悉,战功显赫,也有震慑力。

无疑是知夏州的最佳人选。

同时又派了一名大将前去驻兵,曹光实,也就是向王全斌献地图报仇的那个四川雅州大将。

这个人更不能小视。

巴蜀平定后。曹光实进京叙职,说境内初定,请求将原来召集的乡军放回家耕种。赵匡胤十分欣赏,又问其战绩,赞其为蜀中俊杰。

曹光实回去后,以家乡百丈产的茶与西侧蕃人交易马匹。宋九说了多次恩威并用,软了就被人欺,然而硬了更不行,必须有软有硬,正是这个茶马交易,加上宋朝的军威,由是周边各蕃族纷纷来附。朝廷看似未得到好处。不过附比不附好,至少附了就不会来入侵来抢掠。

赵匡义平河东,曹光实要求率一旅奋锐先登,赵匡义道,资金粮事重,亦足宣力也,让他继续配合宋九管后勤工作。河东平,命为汾辽石沁四州都巡检使。在雁门大捷中,曹光实也立下大功。

于是此次赵匡义让曹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七州都巡检使,随尹宪入驻夏州。

此人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而且在民族事务上很有一手。

可以说赵匡义在此次用人绝对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七州都巡检使更是英明之举,有了这个职务,若是夏州有变,兵力不足,那么曹光实就可以抽调七州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叛变镇压下去。

而且这两人与宋九不恶。

首先是尹宪。

说尹宪就说到宋九对赵匡义的功劳。当年明处是赵匡义支持宋九,获得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对赵匡义起了重要帮助。但没人注意,这是赵匡义投资的侥幸回报。不分给赵匡义,也要分给其他人,宋九能有什么功劳?

然而实际玉苹暗中又抽出好几回钱帛,支持了赵匡义。这一明一暗,使赵匡义得以渡过最艰难的时光。

再者,涿州城,宋九安定诸将,没有使大家将赵德昭扶持上位。还有呢,又派杨业前去营救赵匡义。

但如果宋九卖这个功,赵匡义肯定不欢喜。如寇准,在澶州城下,寇准那是立了大功。

然而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回京城天天卖这个功劳,宋真宗怎么想?

实际澶州之战前夕,宋真宗也是主战派!当真寇准敢将宋真宗绑架到前线,宋真宗此时十分不弱,从小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曾得赵匡胤夸奖。

而且宋朝他治下出现宋朝最好的内治,咸平之治。还有一条,赵匡义手中户数史上只有四百来万,到了宋真宗时接近九百万,二十余年,就番了一倍以余。宋仁宗千古仁君,四十多年,才使人口增加了三百万户。

后来他拜神仙,部分是他得了严重的神经病,不是精神病,而是神经上的毛病,风疾,据考证,它就是脑血检脑出血之类的重病,宋神宗同样如此,征西大败,宋神宗受到刺激,才英年早逝。宋真宗想不死啊,在古代只好求神仙了,但求神仙另一个用意也在掩饰澶渊城下之盟。然而寇准天天在卖,卖得最后连史官都认为是寇准将宋真宗强行推到前线的。宋真宗怎么想?

但宋九不同,没有他,在史上赵匡义也做了皇帝,在幽州也平安回来了,因此根本没那功劳的想法。这让赵匡义很欢喜。

现在赵匡义最需要的是赵普,然而刻意在保护宋九,顶多宋九做得“过份”时,他呵斥几句,也是因为这一点。

做为赵匡义藩邸旧臣,与赵匡义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而且他们也能知道一些内幕。

不少人上位了,各怀鬼胎,但还有不少赵匡义的藩邸旧臣因为这一层关系,对宋九抱有好感的。包括尹宪。

至于曹光实更不用说,宋九在巴蜀做法,让他敬佩,后来征河东时两人合作过,至少不是敌人。

两人到了夏州,虽然李继迁逃跑了,但很好地执行了宋九的命令。

于是得到准确情报,立即将情报送到京城。

宋九打开一看,上面说了两件事,地斤泽诸族会盟,还有李继迁迎娶党项最有名气豪族野族酋首的女儿。并且因为两人重视,斥候打听得很仔细,唐末时西北六大府族,野利族独据其三,后来渐渐末落,变成两处,一处是在灵州,一处是在横山。横山这一族不及灵州那一处族帐多,然而生活在山区,子民更勇敢。

李继迁迎娶的妻子就是这一族长的女儿!(未完待续)

第480章 不杀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67章 高第490章 大秘密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192章 上朝第471章 驱(上)第210章 钱啊第213章 肥羊(上)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266章 太狠了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146章 桃花第163章 想不通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472章 驱(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71章 那一年第367章 相才第350章 狐狸第392章 打脸(下)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155章 清明(中)第204章 老韩第510章 胶着第385章 五十年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27章 双子星第214章 肥羊(下)第76章 卷(中)第472章 驱(下)第374章 交锋(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391章 打脸(上)第53章 比较(下)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章 打赌第332章 入相(上)第262章 辞戟(上)第514章 三忧第215章 贺礼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85章 钉子户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73章 中伤第11章 师规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285章 论语第122章 吃肉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503章 遗言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20章 变化(中)第3章 好戏第181章 功名(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18章 君子第122章 吃肉第139章 派系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176章 真是他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18章 夜宴(三)第308章 硕麦(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318章 摇摆第167章 镜子(中)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20章 变化(中)第8章 神奇第147章 迷茫第364章 弃子(下)第23章 父辈(上)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274章 反击(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219章 弄错了第89章 结社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293章 小鱼(中)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316章 脱变(下)第482章 天堂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521章 无耻第126章 影响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373章 原因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173章 第一枪
第480章 不杀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67章 高第490章 大秘密第526章 好邻居(上)第192章 上朝第471章 驱(上)第210章 钱啊第213章 肥羊(上)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266章 太狠了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146章 桃花第163章 想不通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472章 驱(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93章 两道诏书第371章 那一年第367章 相才第350章 狐狸第392章 打脸(下)第413章 铁血之路(十三)第155章 清明(中)第204章 老韩第510章 胶着第385章 五十年第40章 挖祖坟(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27章 双子星第214章 肥羊(下)第76章 卷(中)第472章 驱(下)第374章 交锋(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391章 打脸(上)第53章 比较(下)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章 打赌第332章 入相(上)第262章 辞戟(上)第514章 三忧第215章 贺礼第406章 铁血之路(六)第185章 钉子户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73章 中伤第11章 师规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285章 论语第122章 吃肉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503章 遗言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120章 变化(中)第3章 好戏第181章 功名(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18章 君子第122章 吃肉第139章 派系第444章 高处不胜寒(中)第176章 真是他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218章 夜宴(三)第308章 硕麦(上)第157章 劲弩(上)第318章 摇摆第167章 镜子(中)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20章 变化(中)第8章 神奇第147章 迷茫第364章 弃子(下)第23章 父辈(上)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274章 反击(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219章 弄错了第89章 结社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293章 小鱼(中)第468章 均贫富(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316章 脱变(下)第482章 天堂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521章 无耻第126章 影响第530章 军事家(上)第373章 原因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173章 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