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

良久。

赵主父收敛心中的哀色,然后抬眼看了赵王何一眼。

只是,他一看赵王何那冷漠的脸庞,便立即移开目光,不忍再看。

顿了顿,赵主父又哀叹道:“那相国呢?你为何要杀相国?相国可是对你忠心耿耿,而且,相国不仅是你的老师,他也是寡人的老师。虽然相国是寡人的臣子,但是寡人一直都像对待父亲一样对相国。”

赵王何闻言,本想说相国肥义是被公子章杀死的,但面对自己父王那哀伤的双眼,这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

他沉默了良久,才措辞道:“父王,相国忠义,是为了保住邯郸,所以才死战不退力战而亡的。所以,相国是为了赵国,为了寡人而死的”

赵主父摇了摇头,痛心道:“是你将相国卖给了赵成。”

赵王何又沉默了一下,木然道:“儿臣对不起老师!”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知道,若是相国在,他一定能帮你稳定朝纲,而赵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混乱。”

“父王,兄长势大,又是嫡长子,在朝中又有极高的声望,而儿臣只是一个还未行冠礼的年幼赵王。若是老师不死,那邯郸城中那些信奉立嫡立长,信奉国赖长君的贵族,就极有可能会倒向兄长。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邯郸血战,就不是短短四天了。说不定等父王从曲逆回到邯郸,邯郸的血战还没有打完。

所以,为了尽快结束内战,唯有老师战死,这才能让朝中重臣贵族与兄长决裂。”

此时,赵主父看着赵王何用平静的语气说出如此绝情的话,不禁悲从心来,用陌生的目光看着赵王何,问道:“子何,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赵王何面无表情的应道:“父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父王要问儿臣为何变成如此,那儿臣只能说,是父王将儿臣变成了这样。”

“···”赵主父闻言,顿时失声,无以应。

赵王何见赵主父没有说话,他也沉默了下去。

一时间,父子二人相对无言。

良久,赵主父再次开口问道:“赵成乃是先王的亲弟弟,当年寡人年幼的时候,就对寡人虎视眈眈,信赖相国与韩王相护,没给赵成任何机会,寡人才得以活到行冠礼亲政。

现在,赵成有了救赵平乱大功,又被你任命为相国,一旦寡人不在你身边庇护你,你将如何自处?”

赵王何奇怪的看了自己父王一样,不知道他说得不在自己身边庇护自己是什么意思。

于是,赵王何迟疑道:“自要父王跟儿臣回邯郸,然后在王宫中颐养天年,那赵国自会安定下来,不会再发生任何动乱。”

赵主父摇了摇头,再次问道:“若是寡人不在,你该如何自处?”

赵王何一怔,迟疑的看着赵主父,应道:“父王,国尉李兑是儿臣的心腹,有他在足以制衡赵成。况且,赵成六十有余,而儿臣年仅十七,赵成已不足为患。”

赵主父依旧摇头:“不妥,那李兑寡人也知道,他曾经也是赵成的心腹。”

“将军信期,乃是父王与相国为儿臣挑选的王城守将,儿臣将邯郸托付给了信期将军,他必能保邯郸无虞。”

“善!”赵主父这才点了点头,然后,他沉吟了一下,再次开口问道:“那你对四国以及秦齐楚等七国怎么处理。”

赵王何应道:“燕国对齐国有亡国之恨,所以儿臣打算将曲逆、武等百里之地归还给燕国。韩国乃是赵国世交,只需一个使者便足够了。魏国元气已失,他只能求着赵国。而宋国那边,儿臣打算召回宋相仇液,将宋国抛给齐楚两国。

至于楚国,儿臣只是软禁公子子青,并没有追责公子子青谋反之罪。以楚赵两国百年交好,加上两国并不接壤,楚国将成为赵国的援手。

而秦齐两国,秦国出关道路较少,主要都在魏韩两国那边,所以,秦国只需派出一员重将防守便可。而齐国,儿臣行冠礼后会迎娶齐王之女为后,加上赵国元气还在,齐国必不会轻辱我赵国。

这次齐国停兵扶柳不前,就是齐国没有把握的明证。”

“善!”赵主父再次点了点头,又问道:“寡人打算废相国之位,分相国为左右丞相,以赵成为右丞相,以楼缓为左丞相。”

说着,赵主父看着赵王何问道:“大王以为如何?”

赵王何沉默了一下,点头道:“儿臣愿听父王诏令。”

“将军赵袑,精通兵事,多有战功,寡人欲以赵袑为大将军,大王以为如何?”

赵王何更加古怪的看着自己的父王,他知道,现在的大将军乃是牛翦,若是父王任命赵袑为大将军,那牛翦呢?

想着,赵王何点了点头:“善!”

“将军许钧熟知兵事,多有战功,寡人欲以许钧为上将军,大王以为如何?”

“善。”赵王何再次点了点头。

“善!”赵主父笑了笑,然后冲赵王何挥了挥手:“大王你回去吧!”

赵王何一怔:“父王不愿再回邯郸?”

赵主父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赵王何见此,迟疑了一下,然后离开侧殿,接着,他便带着赵成离开灵寿城。

二人回到赵军大营,赵成迟疑许久,本想询问赵王是否说服赵主父,但他看着赵王何凝重的脸色,却什么都不敢问。

另一边,赵主父在赵王何离开后,又在偏侧沉默了许久,然后离开偏殿,召集群臣下令道:“传诏:大将军牛翦身为公子章之师,不能劝阻公子章,反而还与公子章密谋反叛,其罪当诛。然,寡人念及其多有战功,免其一死,剥夺其大将军之位。”

“诏令:相国赵成平乱有功,但其身为国尉,不能提前发觉公子章叛乱一事,以致邯郸乱起,血战四日,国人多有损伤。故而,寡人决定废除它相国之位,转任右丞相。”

“诏令:大臣楼缓,贤,有功,升左丞相。”

“诏令:赵王何年有十七,已长而壮,当行冠礼。是故,寡人决定以右丞相赵成为正使,以大将军赵袑为副使,以宗正赵启为祝官,一月后,在宗庙为赵王何行冠礼。”

“诏令:寡人失德,不能使赵王兄弟相亲相爱,反而使他们兄弟反目成仇,并连累国中父老,此寡人之罪也。

寡人无德,羞,不能再见国中父老,是以,寡人决定将国中事务全部交给赵王何,从此不再理事。”

“诏令:寡人羞愧,无颜再见历代先王,是故,寡人决定立即停止修建寡人之陵寝。”

此时,赵主父沉默了一下,又开口道:“传召给大王,寡人不以先君襄子为鉴,恣意妄为,以致赵国大乱,此寡人之失。是故,还望大王以寡人为鉴,不要犯下寡人同样的错误。”

这些诏令一下,整个灵寿城顿时一片大乱。

但,因为赵主父还在,因为左丞相楼缓、大将军赵袑、上将军许钧等人也在缘故,灵寿城很快又稳定了下来。

然后,诏令传到城外赵军大营,赵王何沉默了一下,然后也下诏:“代君谋反,罪大恶极,是故,寡人决定废其代君封号,并收回代地,其虽死,然其妻子尚在,故将妻子全部贬为庶人。”

赵主父听到赵王何下诏的消息后,长叹一声,然后又下诏道:“代君谋反,其妻子同罪,虽被贬庶人,但不能抵其罪。故,寡人决定将代君正妻以及其三个子女,全部流放胡地。”

次日。

赵主父带着三千胡人组成的单骑大军离开灵寿城,然后一路向北而去,在楼烦王的领地中接走公子章夫人子女后,便继续往北而去,直到深入北地,不知所踪。

代地代君府上。

乐毅得到灵寿城传来的消息,便找到赵奢道:“现在主父已经走了,夫人与世子全都被贬庶人流放北地,而且连大将军也被罢黜了。若是我们继续呆在赵国,不是被大王以不能辅佐劝解代君的名义处死,便是跟大将军一样,免除所有职位,然后返回家中等死。

然后,大丈夫在世,当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才不负此生。”

赵奢一听,点头道:“然!不知乐子有何见教?”

乐毅道:“不久前,在下曾出使燕国,与燕王语,甚欢。如今燕王在燕求贤若渴,所以,在下打算去燕国。”

赵奢叹道:“唉,吾亦知燕王贤,同去,同去。”

说罢,二人简单的收拾了行礼,便一同出走奔燕。

另一边,赵国邯郸。

鹖冠子得到灵寿的消息后,感叹道:“虽然赵国内乱已平,但赵国却失去了唯一的机会!”

说着,鹖冠子看着庞爰道:“为师打算返回楚国,不知你有何打算。”

庞爰立即拱手道:“学生愿追随先生,先生去哪,学生就去哪。”

“善。”

齐国临淄。

当齐王地得知赵主父与赵王何没打起来后,不禁大失所望,然后,他便吩咐道:“传召给将军触子,让他立即率军北击燕国,寡人要给燕国一个狠狠的教训。”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五百零六章 维稳之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第九百三十九章 韩相韩辰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零四十章 韩王崩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起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军入越第五十一章 犀首迟疑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魏国求和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狱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结束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议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五百零六章 维稳之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第九百三十九章 韩相韩辰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零四十章 韩王崩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起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军入越第五十一章 犀首迟疑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魏国求和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狱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结束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议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