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

借道!

十余万汉骑欲从巽加东南登岸,一路沿海行军,穿越若开山脉,返回仰光城。

若开山脉绵延千余里,横桓于夫甘都卢与巽加王朝之间,汉人将之视为身毒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的天然隔断,唯有山脉中段的洞鸽山隘便于东西通行,身毒和哀劳亦是经由此道险峻山隘通商的。

夫甘都卢本为哀劳属国,然大汉占据仰光地区,且筑城囤兵,设郡治政后,夫都甘卢已逐步沦为大汉的附庸,加之本就是小国寡民,该国属民现今多是靠着为仰光的大汉军民和商贾干活谋生,贵族乃至国君对治下百姓已无甚么管束力,整个政体已分崩离析,重新退化为部族分治的形制,说国之不国也不为过。

只因仰光远离大汉本土,汉廷为免出现拥兵割据的局面,也不欲过度刺激哀劳国,故也不打算继续扩大仰光郡的辖地,没有彻底吞并夫甘都卢。

现今若开山脉的西麓囤驻着数万巽加兵马,扼守夫甘都卢通往巽加王朝的咽喉要道洞鸽山隘,在西侧山口建了塞城,避免汉军经此山隘穿越若开山脉,进入巽加境内,商队倒是通行无碍,对汉军兵马却是戒备得紧。

说实话,大汉君臣皆对巽加此等布防嗤之以鼻,现今中亚之地皆在汉廷掌控之下,大汉水师又在身毒沿海横行无忌,巽加南北两面皆是大门洞开,光是扼守洞鸽山隘有甚么意义?

巽加人没半点海权思维,舟兵孱弱,且广袤的疆域鲜有天险可守,若汉军真欲挥师犯境,巽加是防不胜防的。

巽加君臣或许也是知晓的,然遣重兵囤驻若开山脉西麓,且不管有无实际效用,好歹能从中寻求某种心理安慰,总比甚么都不做要好些。

汉使窦蟠此番呈来国书,欲为汉骑借道,无疑是在挑战巽加的底限。

十余万汉骑,要踏上巽加疆土,还要穿越若开山脉,这意味着洞鸽山隘西口的巽加塞城也要向汉军开城,任其穿城而过。

即便汉军只是在沿海行军,应不至对巽加不宣而战,攻入巽加腹地,毕竟巽加现今在恒水下游囤驻着数十万大军,时刻戒备,然汉军如此借道对巽加而言,无疑带有示威甚或羞辱的意味。

当然,汉廷倒也没打算与巽加彻底撕破脸,太尉郅都亲笔写就的国书,措辞还是颇为客气的,只道汉军水师此番派往百乘参战的舰群不足以将骑军将士一次载运完毕,需数度往返巽加外海诸岛与仰光之间,只怕旷日持久,故还望能向巽加借道,从陆路回返仰光。

勉强说得通,也给巽加有台阶可下,然两国君臣皆是心知肚明,汉廷是借此向巽加表达不满,甚至不惜损害两国邦谊。

巽加王案达罗迦深感屈辱,却又唯恐让汉廷找着由头,借机对巽加宣战。

若真如此,现今暂且停驻与恒水入海口冲积群岛的十余万汉骑可就不是借道归汉,而是直捣巽加腹地了。

直至此时,巽加君臣才愕然惊觉,将那些岛屿“无限期租借”给汉人,并任由汉军在岛上修筑军港和军镇,是多么的短视无知。

事已至此,为之奈何?

案达罗迦王只能准允汉军借道,却又调集大量巽加兵马,沿途“护送”,若汉军在行军时有所异动,那也就只拚死御敌,来个鱼死网破了。

对正率团出使的王储普林达卡,案达罗迦王倒是没怪自家儿子办事不利,盖因汉都长安与巽加国都华氏城相距何止万里,这封国书显是早在巽加使团抵达长安前就已送出了。

案达罗迦之所以恼怒,正是算算汉廷发出国书的时日,应已获知巽加要派王储出使汉都,无疑是刻意为之。

强者,往往是懒得听弱者解释的。

汉廷此举,自是要迫使巽加正视两国强弱,摆正自身态度。

很强硬,很霸道,却也很有效。

尤是巽加君臣闻得汉军在百乘境内血屠百万,对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颇是畏惧,不得不服软认怂。

汉军将士闻讯,自是欢欣鼓舞。

对骑军而言,登舰出海的日子实在难捱,宁可昼夜兼程,疾驰三千里,也不愿再受海上颠簸了,毕竟海上的风浪绝非内陆河川可比,绝大多数骑军将士又非出身沿海郡县,乘船出海或多或少都会晕船。

对水师将士而言,少往返数趟,他们也能早些回归仰光军港,进而回返大汉本土。

依着过往惯例,三大濒海水师每岁会遣舰群轮驻仰光,派驻一年便可归国,此番为了征伐百乘,最初驻守仰光的北海水师舰群已是离国两年有余了。

在这没电话没网络的年月,将士们远离家乡,在万里之外的海上漂了两三年,饶是时常靠岸休整,却也难解思乡之苦。

实话实说,外族女奴或许不缺,不愁无法满足生理需求,然在心理上,对家中父母妻儿的思念,却是难以靠此宣泄的。

皇帝刘彻和太尉府诸官亦是考虑到此节,想让出征的将士们早日归国,并不打算借机“惩诫”巽加,继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所谓借道,也无非是略作敲打罢了。

最后一批骑军虽要到得六月下旬才抵达波拉岛,然在获准登陆巽加沿海后,先前抵达的骑营已陆续拔营,逐批回返仰光,兵力虽不免分散,却也不怕巽加兵马突然发难。

巽加人就算再不忿,也不至这般愚蠢。

依太尉府颁布的军令,暂且不再派骑营囤驻仰光,改由江南数郡已调拨边军轮驻。

待得此番出征的骑军返抵仰光,稍作休整后,细柳骑营即刻返京。

义渠骑营、瓯骑、闽骑及两支乌桓骑营则转往河西走廊,尽数与胡骑和羌骑混编重整,七支骑营皆更其名,以主杀伐的西方七宿名之,是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或许不免稍稍耽误将士返家探望父母妻儿,然将士们却无甚怨言,反是颇为欣喜,尤是那些乌桓骑射,闻之此事更是喜不自禁。

大汉皇帝已然颁旨,此番随汉军出征的乌桓将士,凡有意归化入汉者,汉廷可将其亲眷迁入塞内,分往各郡县与汉民混居,由官府妥善安置,等若昔年的瓯骑和闽骑般,意欲将他们归化入汉,军眷亦皆册入汉籍,已奖赏他们此番立下的战功。

七支骑营的更名,更是有意让这些归化将士脱去外族名头,真正将之视为大汉军伍,即便粮饷待遇比不得驻守京畿的三大禁卫和五大精锐骑营,却也非边军或府兵此类“役兵”可比的。

待整编完成,这七支骑营将轮驻大汉四方边陲,且每岁皆需换防,固守边塞,庇护藩属,清剿蛮夷,为大汉对外杀伐之爪牙。

日后征募将士,也不再以地域区分,无论关中,中原,巴蜀或百越之地,凡良家子,皆可应募,择优入伍。

黄埔军学历年培养出的大量年轻将官,亦将派任各支骑营,辅助原有将领整编各营,且积累领兵治军的经验。

太尉府军律司则加派军律监察史,凡军中胆敢再以瓯人、闽人、乌桓区别对待者,皆依军律重惩之。

多年来,这些归化将士屡立战功,以血肉乃至性命效忠大汉,若再视其为外族,徒教将士寒心,大汉铁血尚武,军中赏罚分明,万不可如此行事。

当然,大汉君臣也绝不至让近百万乌桓人尽皆归化入汉,且不说要耗费大量赀财安置,光是将乌桓各部拆分散居就太过耗时耗力,要晓得,即便汉廷意欲归化的两支乌桓骑营,其直系血亲就高达二十余万,为尽快让这些军眷融入大汉,汉廷将之打散安置到各郡县,可是耗费了不少心神。

乌桓各部首领不蠢,晓得汉廷是在掘他们部族的根,毕竟那两支乌桓骑营乃是各部最精锐的将士。

然没人敢扣下他们的家人不放,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汉边军护送着他们迁入塞内,不少族人更是艳羡不已,册为汉籍,这是多少乌桓人可望而不可求的。

战事止歇,骑军要返归汉境,水师将士亦然。

水师舰群无须再搭载骑军,便是转而载运从百乘劫掠到的大量财货,在仰光军港卸下部分转由陆运,稍作停靠休整,也会启程归国。

太尉府已命南海水师另遣三百艘风帆战列舰组成的舰群前来接替,逐浚将军唐涛则率现今御下的千艘战舰返国,真真是满载而归。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六百五十章 交办太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