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之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汉帝刘启偕太子刘彻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

祭祀完毕,刘启端坐在太庙云台的主席上,兴致颇高,脸上堆满了笑容。正所谓“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日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作为一个与民生息的帝皇,刘启是由衷的替百姓感到高兴。

太常卿刘歂更是红光满面,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行政事务,一年到头他也没几次露脸的机会,今日自然要好好表现,在皇帝面前搏个脸熟也是好的。

刘歂征得皇帝同意后,挥手示意奏起祭祀礼乐。太乐令当然不会给上司掉链子,命乐工奏响周朝祀天的古曲《西皓》,歌伶随曲吟唱起来,八佾八列六十四名乐人(舞姬)也纷纷执羽而舞,正是古舞《育命》。

皇帝和群臣看得津津有味,倒是坐在刘启右侧的刘彻哈欠连天。

虽然知道这是华夏民族的古典文化,是应该尊重的,但他实在提不起兴趣。特别是从未央宫一路行来,近万的迎秋队伍,竟然车旗服饰皆白,连皇帝和太子都要身着白色麻衣,随行的歌伶还不断的唱着腔调诡异的古曲,让刘彻这个后世之人感到头皮发麻,没事为啥要披麻戴孝啊,实在是太不吉利。

为了准备祭祀宗庙的贡品,刘启还进入太庙外的园圃内,独自射杀了一头强壮的野牛,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刘彻看到刘启提着水桶大的野牛头缓缓走出园圃时,几乎没乐晕过去。

太无耻了!这演戏多少要有点谱吧?

就靠一张弓和一柄厚背剑就能独自在半个时辰内搞死这样一头野牛?单单砍下牛头都得花上大半个时辰了。

而看到刘启身上还白衣飘飘,纤尘不染的神仙模样,群臣非但没有露出丝毫疑惑的神色,反而登时山呼万岁,陛下威武。刘彻觉得他们比皇帝老爹更加无耻,玩政治的永远都是这副鸟样,但刘彻觉得自己将来要保留一丝人样,所以他会成为半人半鸟的生物,简称鸟人。

实在闲得无聊的刘彻,只得半眯双眼,神游天外。

南山下实验田里水稻应该快收割了吧?好不容易从江淮寻来现今大汉最好的稻种,为了提高种子匀度,有利培育壮秧,几乎是命令下人选种时一粒粒的挑选,颗粒硕大饱满。种子消毒更是废了大力气,石灰水,草木灰,硫酸铜溶液,现有适于浸种的手段都用上了。

毕竟刘彻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从书中得到的理论要转化为实际颇为不易。

所幸御花园里有几个老花匠,从前也是农家出身,又精通苗圃育种,所谓触类旁通嘛,刘彻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少府将人抢了过来,一起研究稻种改良的方法。

今年开春时,几人都被派去遗孤内院的农学院去做先生了,还搞了一百亩的实验田,上月回报说长势良好,刘彻才稍微放下心来。

稻子现在的产量或许还比不上粟米和小麦,但刘彻知道,在杂交水稻问世后,稻子将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粮食来源。

然而想要在关中推广水稻,并不简单,和粟米与小麦相比,水稻的需水量太大。除非刘彻能找到野生旱稻稻种进行培育,旱稻种子发芽时需氧较多,吸水力较强,而需水量较少,很适合在关中种植。

现今的旱稻稻种大部分分别在东南亚和南亚,最有机会拿到就是南越国了。

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汉朝成立后,赵佗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如今赵佗已经九十高龄,即使是在人均寿命高达七十余岁的刘启朝,都是少见的高寿。(不要怀疑,汉初是中国历史上人均寿命最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新中国的人均寿命才恢复到刘启朝的水平线。)

刘彻更知道,历史上的赵佗最后活了一百多岁,不但熬死了他所有的对手,甚至连对手的孙子都熬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秦汉时期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如今南越国天高皇帝远,又占山为王,刘彻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尽早搞掉赵佗。旱稻实在太重要,关系到未来的一系列布局。没有足够粮食,人口增长计划就没法进行,对外征伐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内发展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刘彻不是没有考虑过派人潜入南越国寻找野生稻种,但直接在关中种植野生稻种是异想天开。巨大的气候差异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克服的,必须先就地培育,在南越国大范围人工试种,慢慢的选取合适移植的品种,方才能关中种植。

穿越小说中拿到一袋种子就能种出几亩良田的神迹,刘彻自认还没有如此耀眼的主角光环。

直到日头偏西,长安城的暮鼓远远传来,太庙内才结束歌舞,起驾回宫。刘彻实在搞不懂,为啥同样一首歌一支舞能反反复复折腾上数个时辰,皇帝老爹和群臣们还乐此不疲。

换在后世,哪个演唱会敢这么忽悠观众,祖宗八代早就被愤怒的网民拉出来轮上百八十遍了。

“彻儿,如今又是丰收之年,看这满地金黄,你的功劳不小啊。”

龙辇之上,刘启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粟田,高兴地轻拍刘彻的后背道。

刘彻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了,微笑道:“父皇谬赞了,儿臣不过是献上小小的耧车,眼前这一切,还是靠父皇与民生息,百姓用命的缘故,儿臣的些许小手段怎可居功。”

刘启嘴上不说话,但脸上乐开了花。再英明神武的皇帝,都是爱听马屁的,何况刘彻所说的也是事实。刘启即位至今八年有余,大汉帝国仓满禀足,国库充盈,节俭爱民的他居功至伟。

刘彻想了想,继续说道:“如今良田亩产不过两石,儿臣或许有些方法,能将亩产增加不少。”

“哦?”

刘启闻言,眼前一亮,登时来了兴趣,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没有几分把握,是绝对不会来忽悠他的。

“父皇可知道儿臣在少府建了个化工作坊?”

刘启点点头,刘彻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少府卿陈俞更是被折腾得不成人形,数次找刘启诉苦,面对这个三朝忠仆,刘启也只能好言劝慰,却没有干预刘彻。

此时抓到机会,刘启捏着胡须,打趣道:“恩,听陈少府说过,他差点要告老还乡啊。”

刘彻闻言脸色微红,当时自己确实有些心急,办事不够厚道,赶紧转移话题:“那化工作坊可以产出一种叫硫酸的事物,有了硫酸,就可以制作化肥,比人畜排出的秽物更能帮助谷物生长。”

“哦?你说的那甚么化肥还有如此功效?只是你那小小的作坊,怕是供给不了多少田地啊?”

刘启疑惑的问道,他虽然不事农耕,但是极为重视农业,当然知道施放了粪便的谷物长势会更好,只是农夫一年能拉多少粪便,都不够浇灌半亩田地的。

“父皇无需担心,那化肥的用量很小,一亩田地,每年不过用上一斗化肥足以,过犹不及。那化工作坊虽小,产量却高得惊人,供上十万石化肥都有富余。至于功效,儿臣早命人在遗孤院的官田选出部分施用,虽然仅仅用了数月,田里的粟苗长势却比周围田地好上不少,待得秋收之时,就可知道亩产几何了。”

刘彻胸有成竹的回答道,虽然他不会种地,但是作为化工系的硕士,硫酸类化肥的功效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硫酸亚铁的功效除了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还会给植物补铁。而硫酸氨和硫酸钾的复合肥,更是能补充氮和钾的好东西。只要用量合理,亩产提高个一半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了,毕竟汉初的亩产才两石而已,都不到后世一般粟米的四分之一,更别说杂交稻种了。

“好!好!好!”

刘启连赞了三声,他知道刘彻从不敢没把握的事,更没有必要欺骗他,百万亩良田增产,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不由哈哈大笑道:“若是真如皇儿所言,可真是旷古奇功,实乃天佑大汉啊!秋收之时,朕定要和皇儿一同前去,看看这福泽万民的祥瑞之物!”

说完,他生怕日后忘了,赶紧让掌印太监孙全记下,到时一定要提醒他,孙全自然躬身应诺。

其实就算刘启不吩咐,孙全到时也会提醒他的,长伴君侧的内侍,哪还分不清皇帝重视啥?

片刻后,孙全出去传旨,陛下今夜要在未央正殿设宴,与群臣彻夜痛饮。群臣们不由面面相觑,这个小气皇帝啥时候变得如此大方了?

从前偶尔国务繁忙,误了下朝的时辰,刘启留臣子在未央宫吃饭,也不过端出三菜一汤的粗茶淡饭。今日陛下竟然会主动提出大宴群臣,到底碰到啥高兴事了?要知道,往年迎秋典礼过后,陛下可都是把群臣赶回自家吃饭的。

总之,偶尔大方一次的汉帝刘启,却让大臣们费尽了脑汁,愁白了头。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
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联赛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