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

汉七十二年,六月初。

大汉朝廷刚入得三伏休朝期,皇帝刘彻还没来得及带着妻儿觅地避暑,别是接到北海水师从朝鲜半岛传回的捷报,辰韩和弁韩已然覆灭,马韩则举国归降!

马韩先前虽也欲遣使向汉廷乞降,然皇帝刘彻未曾理会,他想要的不是在朝鲜半岛的藩属国,而是要彻底灭掉三韩乃至朝鲜,对马韩必须兵临城下,这才能让他们“无条件投降”。

征服马韩本在刘彻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会似这般进展神速。

实则仔细想想,倒也算正常,虽说三韩皆为部落联盟,然马韩不同于辰韩和弁韩,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居民族,已懂得种植谷物、养蚕。

马韩共由五十四个城邦组成,但这些城邦是没有城郭的,看在汉人眼中约莫就是规模较大的城寨,且每个城邦皆属一个部落,而每个部落皆有首领,势力强大的部落的首领称做臣智,其次称做邑借。

所谓的马韩王,无非是最大城邦中的部落首领,顺风顺水时自能号令其余部落首领,然现今被汉军和朝鲜军队东西夹击,马韩的诸多城邦纷纷开城投降,不再遵奉马韩王的号令,做那无谓的抵抗。

汉军的手段太过酷烈,凡是遇着负隅顽抗的城邦,城破之后便是屠城,除却故意放走少数百姓,让他们向周边城邦传话,旁的军民皆是被屠戮殆尽,全城鸡犬不留,连精壮男子都不再掳掠为奴。

倒不是汉军将士嗜杀成性,着实是想尽可能的借此威慑住马韩的诸多部落,要知道北海水师现今的步骑校营仅有两万余兵员,马韩所有部落加总,约莫能有四万余户,怎的也该有三十万百姓。

马韩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步骑校营的建制构想乃是刘彻参照了后世的海军陆战队,不可能像陆军那样备有大量的辅兵,也不可能准备大量马匹,故粮草辎重的运送较为麻烦。步骑校营若离海岸太远,没有战舰群的支应,要逐一攻破五十四个城邦,那可就耗时耗力了,只怕伤亡也不小。

步骑校尉唐涛昔年曾潜伏南越为细作,更做过不短时日的海匪头目,手段绝对够狠辣,甚么劝降叫阵的都省了,只要到得城邦外,若见城门紧闭,数十支高爆弩箭就直接轰过去,城破后便是惨绝人寰的屠城。

戈船将军易言与唐涛早是仔细商议过,特意选了较为靠海的四座大城邦杀猴儆鸡,不到半月光景,那四座大城邦已然成为死城。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话后世不少学子皆是读过的,却不晓得实是“阉割版”,后头还句“抛后方知晓,如若没生命,爱情自由哪里找。”

就如同孔老夫子说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知后世甚么家伙圣母癌发作,硬是断章取义的提倡“以德报怨”,还硬是“栽赃”给孔老夫子,毒害了多少华夏学子啊。

马韩人自是晓得若献城归降,汉军只怕也不会善待他们的,然比起枉送性命,被押为奴隶也并非不可接受,好死不如赖活着。

眼见旁的部落都纷纷臣服大汉,马韩王晓得大势已去,倒也没觉着有甚么愧对列祖列宗,非得引颈自戮甚么的,马韩的王者本就是各部落推举而非世袭,多是谁的拳头大实力强,谁就能成为马韩王。

马韩王独木难支,明知无力抵御汉军乃至朝鲜军队,倒不如光棍些,也跟着出城乞降,想来不至落到辰韩和弁韩那等国破人亡的悲惨境地。

对于出城乞降的马韩人,汉军确是没有太过苛待,北边的玄菟郡已派兵南下,陆续从北海水师手里接收战俘,由宣曲骑营负责此事。

朝鲜倾举国之兵,协助大汉覆灭三韩,汉军也颇是厚道的没去讹他们的战利品,谁打下的城邦就归谁劫掠,除却战俘要交给宣曲骑营,大部分财物皆由各路将士乃至捕奴队瓜分,少量较为贵重的则上缴造册,准备进贡给大汉皇帝。

朝鲜将士们自是欣喜若狂,他们往昔遇着汉军,多是丢盔弃甲的狼狈逃窜,已多年没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也近乎遗忘胜利的回报是如此丰厚。

他们多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朝鲜君臣却是晓得的,只是以朝鲜国相为首的诸多大臣早已有了绝佳退路,压根不顾旁人的死活。

朝鲜王卫长刚从长安返抵朝鲜国都东暆城,便发觉数年来苦心招揽的心腹僚属和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皆已命丧九泉,他又再度成了孤家寡人。他不禁心灰意冷,索性让国相继续掌着王印,自个则幽居王宫,鲜少再过问政务了。

还别说,国相虽对朝鲜没甚么忠君爱国的信念,但在治政上还有些才能,况且有大汉为他暗中支应,准予朝鲜用从三韩掠夺的财物换取大批粮食和货物,使得朝鲜粮草较为充裕,倒是无需担忧因无精壮男子下地耕作,导致今岁秋冬再度面临大饥荒。

朝鲜百姓不知是太过淳朴还是愚昧,总之吃得饱就行,竟纷纷赞颂起国相来,满载而归的朝鲜将士更是欢欣鼓舞,想着若日后还能这般劫掠外族就好了。

嗯……他们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朝鲜国相发布政令,八万大军暂不解甲还乡,论功行赏后只是稍事休整,便即南下釜山,集结在大汉的釜山军港,等待登船,以便前往清剿倭奴。

他们将要搭乘的海船,自然是大汉北海水师的战舰群,千艘风帆战列舰,除却操舟水手和防备朝鲜人的步骑将士,每次约莫能搭载四万朝鲜将士渡海,八万恰好分作两拨。

既要驱使朝鲜军队清剿倭奴,又要防备他们的反噬,皇帝刘彻思虑再三,觉着暂时还是不要让他们登陆倭奴本岛为好。

釜山地区东南二百里,渡过朝鲜海峡,便是对马岛;对马岛东南又二百里,渡过对马海峡,是为伊伎岛;伊伎岛在往东数十里,就是倭奴本岛中的九州岛。

将伊伎岛(壹岐岛)和对马岛拿下,作为日后入侵倭奴列岛的跳板,便可为大汉水师提供中途的物资补给点和停泊避风处。

依史籍记载,元朝曾派出十余万大军远征倭奴,正在战局胶着时,便是在九州岛西部外海刮起了长达两日的大台风,摧毁了元军的大部分船只,溺死的元军数以万计,且物资损失严重,士气暴跌,最终导致惨败而归。

莫要说甚么人定胜天,说这话要分场合的,面对大自然的伟力,面对沧海上的惊涛骇浪,别指望汉军能做得比史上的元军更好,就算换成二十一世纪的战舰,但凡吨位小些的,遇着大台风指不定也得翻。

避风港,避风港,没有避风港,谈跨海作战都是瞎扯,要不就是没把水师将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就凭着侥幸心理赌运气。

治理国家,不是随便赌得起的,某位老人家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是纯粹的豪赌,而是要先摸着“石头”,扶稳了再往前走,踏踏实实的走,不是么?

驱使朝鲜军队攻占伊伎岛和对马岛,清剿其岛民,这计策早已布置妥当,故刚覆灭三韩,在呈送给皇帝陛下的捷报尚未抵京时,戈船将军易言乃至朝鲜国相皆已按部就班的推进此事。

未及末伏,北海水师的战列舰群便是搭载着首批朝鲜将士,足足四万兵马,从釜山军港径直驶向对马道。

晴空万里无云,碧海波澜不兴,短短二百里的海峡,大半日便可横渡,倒也不担心部分朝鲜将士会严重晕船,总归是死不了的,吐啊吐的就习惯了。

放下轻舟将首批朝鲜将士送上海岸,战舰群也没多作停留,即刻返航再去载来余下的四万朝鲜将士。

朝鲜将士登岸扎营,稍事休整两日,便即竭尽所能的清剿岛上的倭奴,倒也不是尽数屠戮,需得留下精壮男子作为奴隶,押往汉军预先探察选定的东西两处海湾,兴建小型军镇和海陆码头。

对马岛实是五座岛屿组成的狭长岛群,陆地面积倒是不小的,约莫是钓鱼岛的一百七十倍,嘎嘎。

现下岛上的土著约莫有四千余,然却已立国,自号对马国,也不知是先有的岛名还是先有的国名,不过大汉乃至朝鲜都没将之当回事罢了。岛上的土著数量还不如大汉的偏乡小县,其首领就敢称王,近年还想和大汉缔结邦交,简直让在釜山军镇闻得此事的汉人们笑掉大牙。

不派使者来釜山军镇,汉人还没注意到这对马国,现今可倒好,端是遭重了,四面濒海,想逃都逃不掉啊。

在朝鲜军队清剿岛上倭奴时,北海水师又送了批汉人登岸,且遣出大量步骑将士护卫他们。

探矿,探勘银矿!

对马岛有极易开采的浅层银矿,且储量颇为丰富,刘彻身为穿越众,对此确信无疑。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变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