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

八月初十,秋分。

秋祭大典上,已深居浅出多年的太上皇刘启突是露面,祭典刚结束,便是命内卫将十余名方士押上祭坛。

“尔等奉上可长生不死的仙丹,朕不欲独享,故命大农少卿苏媛依着尔等丹方,炼丹百炉,今日尽皆赐予尔等,且让我大汉臣民共襄盛举,贺尔等升仙!”

刘启当着万千臣民的面,命诸多宦者高声传谕。

春祭和秋祭乃是汉廷每岁最为盛大的祭典,春祭日,秋祭月,皇帝皆会率臣民出长安百余里,于郊外设坛祭天。

随着大汉愈发强盛,京畿郡县的百姓更是尤为富足,皆心怀感念,故每逢春祭和秋祭之日,都是自发汇聚而来,在官道两侧迎候圣驾。

在天子与群臣的大队车驾驶过后,百姓更是会紧紧跟随,前往祭天之地。

所谓的“万千臣民”,绝无半点夸张,立于祭台之上,放眼望去,除却拱卫四周的大批禁卫,更远处就是乌央乌央的百姓。

汉廷大兴官学已过十载,京畿郡县更是最早普及官学之地,老百姓受教育的程度虽远远比不得后世华夏,然“扫盲”终归有所成效。

郎署早已拷问出那伙方士炼制“仙丹”的丹方,向太上皇和皇帝呈禀,大农府卫生部确是完全依照这些丹方炼制出了百炉丹药。

太上皇刘启吩咐宦者传谕后,顺带让人将近万分印刷出的丹方散给臣民传阅,饶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听旁人念诵。

诸多乱七八遭的材料且不去提,单是闻得“水银”二字,在场的多数臣民就晓得那些方士死定了,且是死有余辜。

关中百姓对水银并不陌生,传闻秦皇陵墓的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数量何其庞大。

在官学教授的理工课业中,更有详述水银的用途和危害,嗅之已是大忌,更况乎用来炼丹服食?

那些方士莫不是隐居太久,没读过书?

若是明知故犯,那就是蓄意谋害太上皇,莫说要了他们的命,就是夷三族,诛九族,都是理所应当的。

刘启虽非心慈手软之人,然年事已高,终归不似昔年在位时那般狠辣暴戾,不想再多造杀孽,故此番没打算搞甚么连坐。

汞中毒的病征多是慢性的,然若大剂量的吞服汞化合物,终归会出现急性症状,譬如腹痛、呕吐、咳血。

自是不会让方士们玷污祭台,而是分别押往祭台周围早已垒好的数座土台,绑在木架之上,命内卫掰开他们的嘴,往里塞仙丹,为避免他们活活噎死,还不忘灌仙水,皆是凝霜采露得来的无根之水,倒也算特别优待了。

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行罚,毫无半分遮掩,就是如此简单粗暴!

在场的万千臣民,目睹此情此景,多是不觉有甚不妥,长安东市口处斩人犯的场景比这可血腥多了。

谋害太上皇,腰斩车裂都是轻的,当众凌迟都不为过。

不少臣民觉得此等刑罚过轻,然又闻得圣谕,会将方士们留在此地,任他们尸解升仙。

曝尸,缚于木架,曝于荒野,对素来重视丧葬的汉人而言,无疑是极重的处罚。

百姓们正自议论纷纷,皇帝陛下亦是颁下圣谕,一道必将举国震撼且垂为定制的召谕。

“凡吾汉室后继之君,永世不得行泰山封禅之举!

泰山封禅,劳师动众,徒耗民力!

上古尧舜,皆未大举封禅,唯爱其民,得为圣王,秦皇登泰山,筑坛祭天,却二世而亡,皆因苦其民尔!

汉自立朝,休养生息,强国富民,无愧天地,不负黎民,何须封禅泰山?

汉强若斯,非天独厚,乃君臣齐心,万民齐力,何须报天之功?

唯望吾大汉子民,勿忘先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披坚执锐,保境安民。

自助者,天助之!

天行健,汉人以自强不息!”

(PS:为免抬杠,特意申明,齐相管仲曾言,黄帝尧舜禹等七十二位古时帝王皆曾泰山封禅,半点佐证没有,后世齐鲁儒生虽不断加料,但不管你们信不信,作者君是不信的。)

召谕传遍四野,万民皆山呼万岁,却有不少朝臣脊背直冒冷汗。

太上皇和皇帝摆出如此大的阵仗,自不是只为处罚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方士。

朝臣想拍皇帝马匹,劝皇帝泰山封禅,这本没甚么大不了,但托以方士之辞,说甚么“陛下文治武功皆旷古烁今,若往泰山封禅,报天之功,天必厚予,北临碣石,或可冀望遇蓬莱仙山,得觅长生”,这就过分了!

刘彻虽是莫名其妙的魂穿大汉,却仍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况且上辈子也到过蓬莱岛,在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非但没闻到半点仙气,更是挤出满身臭汗。

更关键的是,现今皇帝尚在而立之年,真正需要“觅长生”的,是年事已高的太上皇。

大汉以孝治天下,身为皇帝的刘彻,之所以没当殿甩出御案上的镇山河,将那数位脑子进水的朝臣砸得头破血流,亦是考虑到太上皇老爹的想法和臣民的观感。

皇帝陛下不肯封禅泰山,莫非是不想为太上皇“觅长生”?

刘彻不想莫名其妙的被扣帽子,坏了名声,甚至影响到父子亲情。

于是乎,刘彻索性跑了趟甘泉宫,将此事向自家老爹坦言相告。

太上皇刘启听罢,不禁哑然失笑。

觅长生?

高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帝虽不知是否曾起心动念,却皆是没有实际动作,已故的太皇太后窦氏,也就是刘启的亲娘,甚至豁达到认为“人必然要死,大汉也必然无法永存”,刘启自也深以为然。

或许,这种豁达也与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有关,道法自然,生而为人,饶是身份再尊贵,又如何能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

秦皇昔年求仙问药,不是因为他老年痴呆,只因对权势不舍和对死亡恐惧,影响到了理智思考,无非想赌一把而已。

刘启已禅位多年,又因身患顽疾,实是抱着多活一日赚一日的心态,自然比秦皇晚年要看得开。

方士献上的所谓“仙丹”,刘启更是不吃的,顽疾缠身多年,若非昔年苏媛奉旨研制出平喘药物,缓解了病情,他能活到今时今日?

仙丹若是有效,他昔年还用得着早早禅位么?

况且,刘启现今服用的任何药物,都会先经过太医乃至卫生部诸官仔细斟酌,甚至会加大剂量在奴隶身上做大量的活体实验。

几炉仙丹灌下去,撑得最久的奴隶也没能活过十日,半个得道成仙的都没有,刘启得了呈禀,自是不会服用的。

原本正想着怎么处置这些招摇撞骗的方士,恰巧碰上自家儿子遇着此等难事,索性就在秋祭大典弄出这等大场面。

太上皇亲自出面,不信方士,不信世间有长生不老的仙人,皇帝自然就能顺水推舟。

非但刘彻自己不往泰山封禅,大汉后继之君都永世不得为之,否则就是有违“祖训”,是忤逆,是大不孝!

泰山封禅?

别扯甚么提振民心士气,更别提甚么“历史象征意义”,就是劳民伤财,彰显帝皇自身的文治武功罢了。

少搞点形式主义,多注重民生,比甚么都强。

民族的脊梁,泰山上的祭台撑不起来,反是太庙之侧,那座以万千匈奴首级封土夯实的高高京观,彰显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铁血汉魂和铮铮汉骨!

翌日早朝,皇帝刘彻下旨,贬谪了数位朝臣。

倒是没一撸到底,终归只是“无心之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暂且降职外放,让他们清醒清醒,若在地方郡县任官能有所建树,日后未必不能再度重用。

大汉朝堂已经过多次大换血,现今能入列朝堂者,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虽说缺了谁都没太大问题,但人才培养终归不易,经过层层历练,拥有丰富治政经验的朝堂重臣更是如此。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