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

先是南宫公主出降,下嫁卫尉公孙贺,自去年太上皇赐婚,两人的婚事已筹备半年有余,大多典仪皆已行过,唯亲迎礼定在正月,百官进京朝贺之时,显见太上皇是多么宠溺这个女儿,摆明就要让她风风光光的出降。

南宫公主出降的场面盛大隆重,便连其长姊阳信公主这位大汉长公主都比不了,太上皇与皇帝为其主婚,太皇太后与太后送其登车,广川王刘越与胶东王刘寄驭车送嫁。

公孙昆邪见得自家儿媳妇圣眷昌隆,自是欣喜不已,啪啪拍着公孙贺的肩膀连声赞他有出息。

公孙世家出身匈奴,在朝堂向来不群不党,唯有全心全力抱紧皇帝的大腿才有活路。如今公孙贺娶了个得宠的公主,傍上了天家,日后子嗣有天家血脉,谁还敢拿公孙家那点微薄的匈奴血脉说事?

公孙贺心下却是无奈,他这驸马眼瞧着就要“嫁”到皇亲苑的公主府里,自个老爹却将老脸笑成菊花,莫名教人觉得有些失落啊。

反倒是叔父公孙歂靠谱,虽远隔万里之遥,愣是请了陛下准允,遣千名胡骑将士押运回数百车从西域诸国掳掠的珍宝,半数进献给皇帝,半数就给侄儿公孙贺做了“嫁妆”。

公孙歂此举毫不遮掩,彻底引爆长安城的气氛,大汉权贵赫然惊醒,原来在西域攻城略地获利竟如此丰厚,比打匈奴这类游牧民族要有更大的赚头。

不少朝臣都有幸看过部分寰宇四海图,晓得西域之西尚有安息和康居等国,夜郎之南亦有哀劳,据传哀劳之西则是遍地黄金的身毒诸国。

财帛动人心,何况是成车的黄金珠玉?

权贵们皆是心痒难耐,盘算着当如何撺掇皇帝出兵夜郎乃至哀劳,西域诸国已被皇帝遣公孙歂吃了独食,他们不敢虎口夺食,但日后朝廷若要攻略南方,总得让诸多世家大族分一杯羹。

刘彻却懒得猜权贵们的心思,在南宫公主出降后,又接连为殿内中郎将仓素及右中郎将赵立赐婚,且都赶在正月里尽速完婚。

仓素原是关中良家子,被择取为虎贲卫,后以军法仆射的身份转任羽林右监,再任黄埔军学祭酒,现已被拔擢为殿内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他迎娶的女子名为荀兰,亦是关中良家子,十三岁时得乡间采女的永巷令看中,因载入宫,随侍年幼的太子刘彻,其后奉命出宫,做了肥羊火锅城的总掌事。

说来也巧,仓素和荀兰本是同村,年岁亦是相仿,虽算不得甚么青梅竹马,但也颇为熟识。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同时出了两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沐日又常结伴探家,可不就成了乡间邻里眼中的金童玉女。

仓素虽对男女之事不甚上心,可也醒得荀兰的情意,家中父母又早把她当了儿媳妇,索性就向陛下请旨赐婚,毕竟荀兰曾为陛下的随侍宫婢,虽早已出宫,但其嫁娶还是请得陛下准允的好。

刘彻自是要成人之美,且不提仓素过往战功彪炳,便说他如今出任殿内中郎将,率郎卫宿守未央宫,这面子就得给,还得给足了。

刘彻下旨将荀兰封了乡君,汤沐邑即为仓素与荀兰出身的乡里。大汉的女封君为数众多,乡君虽只能从封邑收取些微薄的税赋,但好歹有了贵族的身份,与寻常百姓已大为不同。

仓素和荀兰自是感恩在心,若无陛下看重,他二人只是乡间草民,岂会有今日荣华。

喜庆连连的气氛多是能感染旁人,出身羽林卫的赵立见得昔日的两位上官陆续成婚,亦是起了娶亲的心思。

耿老爹得了五大夫的爵位后,便是将苏媛收为义女,日日催促赵立早些迎娶,否则他就给苏媛另外寻门好亲事。

赵立如今得为右中郎将,算得上功成名就,又是少年得志,最重要的是无父无母,自然有不少权贵想招他为乘龙快婿,壮大自家势力。

然赵立却甚是不喜与权贵往来,更不喜欢娇生惯养的世家贵女,倒是同为军中遗孤的苏媛还能入他的眼。

毕竟苏媛从遗孤内院到羽林校,一路经历皆与他相似,又早对他倾心,连定情信物都赠了,这若再是不娶,着实说不过。

于是赵立亦向皇帝请旨赐婚,苏媛现下仍是羽林医官,有军籍在身,且还处于防卫严密的羽林校,没皇帝准允,别说成婚,平日出营都是奢望。

刘彻自也欣然准允,赐婚圣旨中倒是没给苏媛封君,赵立与苏媛皆为无父无母的军中遗孤,自幼进了遗孤院,脑子里没甚么故里的概念,唯对遗孤院有几分怀恋之情。

总不能将遗孤院或南山封给他俩,好在耿老汉收了苏媛为义女,她也就有了贵女的身份。

只是赵立如今身为右中郎将,掌宿宫闱,苏媛是不能再呆在羽林校了,刘彻要尽量避免郎卫和羽林卫再有过多牵扯。

恰好苏媛陆续主导了数种药剂的制取和试药任务,现下更是负责为太上皇刘启验证平喘药,刘彻索性在帝国科学院增设医药研究所,任命苏媛出任博士仆射,执掌该所,秩六百石。

皇帝连下两道赐婚圣旨,且要婚娶之人还是两位秩比二千石的中郎将,群臣惊异之余,却也瞧出了陛下的心思。

陛下显是仍对南北两军械斗之事心有余悸,绝不希望看到执掌郎卫的中郎将迎娶世家贵女,使得世家大族插手宿卫宫禁的郎卫。

如此一来,三大中郎将中的左中郎将李松就惨了,仓素和赵立都比他年岁小,媳妇却都有了着落,可他还孑然一身啊。

仓素和赵立可都是冷情冷性的家伙,他李松却是与人为善,终日笑脸迎人的,怎的就没个好女子看上他?

李松仰首问苍天,无语凝噎。

仓素及赵立的婚娶之事没有往后拖,汉人多选在春秋两季成婚,是为“正婚”。去岁帝后入夏后大婚乃是特例,是为对抗北地灾神,方选在端午之日。

两人身居高位,其成婚时官员自需来贺,为省得麻烦,索性在南宫公主出降后,正月朝贺的百官尚未离京时,陆续把婚事办了。

皇帝刘彻非但各自赏赐千金,更是遣大长秋卓文君和宦者令李福帮着他们打理婚事。

因有公主出降在前,许多人手和物件都是现成的,除去些特定形制的车辇和典仪,旁的倒也没太大差别。毕竟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又是内朝官,位秩仅在三公九卿之下,隐在诸多列卿之上,成婚的形制亦是不低。

若要选出大汉最不缺钱的军伍,羽林卫自是当仁不让排在首位。

自建军之初,羽林卫的粮饷秩俸就是南军的数倍,刘彻更是从不吝啬给予他们最为丰厚的待遇和赏赐。

其后羽林卫参与数次大战,甚至还一度跟着公孙贺奉旨为匪,各式缴获鲜少需要上缴国库,再加上朝廷屡屡重赏,刘彻又私下多加贴补抚恤,扩编前的羽林老兵皆是身家丰厚,尤是羽林将官们,家赀累百金乃至千金者为数甚众。

今岁正月,三位昔日上官陆续婚娶,羽林将士们自是不会吝啬,多多少少出了些赀财,凑出三份重重的贺礼,略表心意。

昔日同生共死的袍泽,今日虽得了富贵,却皆不忘那份将身后放心交由对方守护的信重,日后或许仍要共同征战沙场,为煌煌大汉开疆拓土。

公孙贺三人感念羽林将士的情谊,想略作回报,又怕有拉拢军心的嫌疑,便向皇帝刘彻请示。

刘彻非是气量狭小的帝皇,索性在驻扎未央宫内的三大中郎署和羽林大营轮番摆上流水喜宴,让公孙贺三人尽皆列席,使得诸多郎卫和羽林卫得亲自以为上官道贺。

御史们此番倒是没上奏弹劾,现下郎卫和羽林卫戍守宫城,乃是天子最为信赖的将士,没事得罪他们作甚?若是遭了记恨,出入宫门时故意挑刺,总免得麻烦,且还没处说理去。

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阎王易见,小鬼难缠。

说得都是这道理,何况皆是公孙贺那烂人带出的一群兵痞,晓得他们和群臣愈不对付,陛下愈是放心。

历朝历代的帝皇,最忌惮的就是文臣和武将过从甚密,当今天子亦不例外,瞧皇帝拔擢的卫尉和三大中郎将,不是烂人就是冷面将军,连左中郎将李松都是个心黑手狠的笑面虎。

好在城卫军东南西北四营的都尉皆由世家子弟出任,中营都尉李当户也算是军伍世家的继承人,皇帝倒是没把世家权贵们往死里逼,显也是要以此制衡郎卫和羽林卫的。

大汉的文臣武将皆是心知肚明,只要他们懂分寸,安本分,不要随便插手到旁人的地界,就可安心享受陛下给予的富贵荣华。

于是乎,左中郎将李松在送出三份厚重的贺礼后,再无媒妁登门说亲,知晓定是没甚么世家贵女敢嫁他了,哀叹自个莫非真要孤独终老?

呜呼,哀哉!

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
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后崩殂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械斗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三十章 长安望雪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