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

三月廿五,谷雨。

该节气居暮春之末,柳絮飞白,牡丹吐蕊,农田里秧苗初插,作物新种,谷得春雨而生,故谓之谷雨。

昨夜子时,身孕已九月有余的皇后阿娇突是发作,阵阵腹痛袭来,起先约莫两刻会疼痛少顷,随着时间的推移,阵痛频率愈发的快,疼痛的时间却愈发的长,到了最后每每半刻便会喊疼。

刘彻近来读了不少孕期和分娩知识,晓得这应是临产宫缩了,近来阿娇常在半夜出现假性宫缩,只会感到轻微疼痛,且很快便会消失,不会似此时这般长时间且有规律的疼痛。

诸多妇医早已入得内寝,老医官仍是神闲气定,给阿娇仔细切脉。

“确是要临盆,然皇后乃是初产,怕是得再疼上小半日。”

老医官收回诊脉的手,缓声嘱咐道:“皇后忍着些,可莫要再喊疼,把嗓子喊哑了,能睡就睡,能吃就吃些,留些气力,临盆时也能容易些。”

阿娇忙是噤声,咬着下唇忍住痛意,可怜兮兮的点了点头。

老医官又抬眸看向刘彻,建议道:“陛下,产阁已是备好了,皇后既要临盆,宜当移驾产阁才是。”

刘彻微是皱眉,摇头道:“既是尚要疼上数个时辰,便先留在内寝,朕也好陪着。”

依习俗,男子是不可入产阁的,尤是刘彻身为帝皇,他虽没甚么忌讳,但阿娇却不会应允,还怕他身上的“龙气”害了她腹中胎儿呢。

不要小看护犊子的母亲,真若孩子有个甚么闪失,她是真敢跟刘彻拼命的。

老医官好生劝诫道:“陛下,皇后临盆前必会……破水,这阳水若是污了御榻……”

“无妨!人之寿元,自正阳始,至正阴竭,女子腹中孕育胎儿,乃生命起源之地,有灵水护之养之,故才谓之阳水。”

刘彻晓得汉人为将羊膜腔内的液体称为阳水,尚未如后世般改称羊水,故而信口胡诌道:“阳水为至阳之物,流到御榻可不能用个‘污’字,便如雨降谷生的春雨,莫不成还是污了大地?”

“……”

闻得皇帝陛下此言,非但老医官,便连旁的妇医和内宰皆是哑然无语。

皇后阿娇却是咯咯傻乐,便连腹内的阵痛都觉着轻了几分,心道论起说些似是而非的歪理,全天下怕是没人能说得过她的好夫君啊。

老医官见得皇帝执意如此,皇后亦显是不愿离了陛下的陪伴,便也没再多劝,只是嘱咐宫人去备些汤品让皇后喝。

“参汤之类的大补猛药先不必上,要待临盆时,若实在是……再喝,免得过早耗了元气。”

她在宫里做了数十载妇医,旁的医官怕遭忌讳,许多事不敢明言,她却是没有顾忌,该吩咐的吩咐,该预备的预备,反是更教刘彻放心。

或许正因如此,她多年来皆得天家信重。

嘱咐妥当后,老医官又让苏媛在此守着,便是告退,意欲回厢房歇息。

刘彻自是准允,忙吩咐内宰小心搀着她回去,仔细伺候着。

他晓得老医官非是怠慢轻忽,不愿在此守着,实是年事已高,若是不好生歇息,待得阿娇临盆时,她怕是打不起精神在旁看顾。

老医官离去后,刘彻坐到御榻的侧沿,让阿娇斜依在他的身上,给她念着故事,好是分散她的注意力,不至因持续宫缩而太过疼痛。

阿娇也晓得他的心思,一双小手握着他的大手,不断的掰弄着,硬是没再喊半声疼。

“你这傻婆娘。”

刘彻揉了揉她的小脑袋,颇是心疼道:“既是这般折腾,日后便不再生了。”

“陛下又说胡话!”

阿娇猛是仰脸,侧着头抬眸瞧他,皱着娇俏的鼻子道:“臣妾还要替陛下多生些龙嗣!”

刘彻瞧她气鼓鼓的模样,笑着打趣道:“好好好,是朕说错了话,皇后日后再给朕多生些,把未央宫的宫室全住满了才好。”

“……陛下又来取笑臣妾!”

阿娇登时泄了气势,翻着白眼娇嗔道。

要让膝下皇子和公主住满未央宫室,那可不是生十个八个就能办到的,她就算年年生,都不可能生出这么些个,又不是母猪下崽,一窝一窝的。

便是这般说笑打趣,阿娇觉着疼痛稍缓,或许也是疼得有些麻木了。

刘彻哄着她喝了些汤品,缓了缓,便扶她躺下,好歹闭目养神,要好生养精蓄锐才是。

破晓时分,阿娇终是破了阳水,刘彻边是让人去唤老医官,边是用一直备着的温水替她擦脸拭汗。

老医官匆匆而来,瞧了瞧情形,又切过脉,也没问刘彻的意思,便是命内宰将皇后小心移到一方小软榻上,由十余名妇医和内宰拥着抬着,入了早已备好的产阁。

刘彻自是跟着走,唯恐她们将自家婆娘摔着。

其实他也是关心则乱,内宰们说是抬着,实是担着,软榻离地不足一尺,周围还有多人弯腰把着两侧,真若软榻往下摔,她们怕是宁可将手臂伸到榻下垫着,也不敢摔着皇后。

她们都是熟手,堪称现今整个大汉最好的妇产科团队,压根轮不着刘彻指手划脚。

阿娇入了产阁,刘彻则被拦在产阁外,焦急的来回踱步。

宦者令李福从昨夜就候在殿外,此时见得陛下这般模样,忙是趋步近前,躬身道:“陛下,可要让奴臣去中央官署传圣谕,今日暂且休朝?”

刘彻自是点头道:“快去吧。”

李福忙是应诺,趋步退下,转身前去传达圣谕了。

中央官署内,朝臣们已用过菜式丰富的营养早膳,皆正襟整冠,正欲前往殿前,闻得今日休朝的圣谕,皆是心里有数。

算算时日,应是皇后将要临盆。

群臣皆是面露喜色,但心里是怎的想,也唯有他们自个知晓。

真真由衷欣喜的,除却老宗正刘通,大行令窦浚也算一个。

皇后阿娇向来和太皇太后感情甚笃,又是大长公主嫡女,与窦氏有着几分血缘之亲,陈氏外戚不成气候,近年跟着窦氏办清河百货,从中获取部分红利便是知足。

阿娇稳坐后位,对窦氏无疑是有利无弊的大好事,至少不会出现野心勃勃的新外戚,欲除窦氏而后快。

中央官署的群臣都得了消息,长乐宫的太皇太后,太寿宫的太上皇和太后自然也闻知阿娇将要临盆。

为免得添乱,他们并未摆驾椒房殿,而是遣数名近侍宫婢前去产阁外候着,时时回来通禀。

太皇太后更是遣人召了女儿馆陶公主入长乐宫,在长信殿陪着她等候。

馆陶公主满脸喜色的入得长信殿,还未来得及向母后见礼,便被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通。

“你这蠢女子,前些日子去椒房殿向阿娇提起陈须那废物作甚?”

太皇太后厉声呵斥着,若非患了眼疾,非得抡起拐杖砸她个头破血流不可。

馆陶公主面色大变,颤声道:“母后怎会晓得……”

太皇太后阴沉着脸:“哀家之所以晓得,是因皇帝亲至,嘱托哀家转告于你,陈须确是埋了,若你再欲寻他尸骨,再惹阿娇伤怀,皇帝便会让人将陈须的尸身挖出来,吊在大长公主府门前,鞭尸!”

“陛下怎敢……”

馆陶公主惊骇失色,连连倒退,险些跌倒在地。

“有甚么不敢?”

太皇太后双眉倒竖,呵斥道:“你若再犯浑,无需皇帝动手,哀家就下懿旨,将你发往宗正府终生圈禁,你信是不信?”

“母后,孩儿知错了,母后恕罪啊!”

馆陶公主见她神情不似作伪,忙是噗通跪地,爬到近前,抱着她的小腿哀求道。

“蠢女子,为个不成器的东西,去牵累好好的女儿作甚。好在你只向阿娇说是陈须失踪,没提他传谣兴谤之事,否则若害得她和腹中龙嗣有甚么差池,便连哀家都互不住你,皇帝必将你连带陈氏全族全都活殉了!”

太皇太后强抑下心头怒意,微阖眼睑道:“阿娇今日若母子平安,你和陈氏一族就能活,若是不然,依着皇帝那等暴戾狠辣的性子,必定迁怒于你等,好生陪哀家在这候着吧。”

“母后……”

馆陶公主这才晓得自个闯下大祸,心下甚是凄惶,哀声道。

“闭嘴!”

太皇太后抡起拐杖就甩,虽看不真切,却仍是结结实实鞭到馆陶公主的背上,也不管她闷哼呼痛。

刘彻这孙儿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平日看着随和沉稳,实则骨子里有股执拗到疯狂的劲头,他决意要做的事,决意要杀的人,谁都拦不住。

他若真要杀馆陶和陈氏,自个若硬要拦着,怕是连窦氏全族都要赔进去。

现下唯有盼着阿娇顺利产子,母子平安,否则皇帝发起疯来,长安城内不知多少人头落地。

迁怒是种很可怕的情绪,体现在律法中,就是更为可怕的连坐,甚至是最残酷的株连九族。

造谣兴谤的那些世家虽已由御史府和廷尉府依律定罪,但谁晓得皇帝会不会翻旧账,现今的大汉朝堂皇权独大,皇帝又手握重兵,若真是丧失理智,谁都拦不住的。

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
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发电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二百四十四章 绿林好汉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