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

塬南邑,南郊。

汽笛鸣响,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往东南驶去。

京南铁路已是全线贯通,非但载货列车,便连载客列车也迅速投入使用。

火车头安装的蒸汽轮机虽已大幅改进,行驶速度仍是不快,若不算停车补煤加水的时间,空车每个时辰仍只能行驶区区百余里。

载客列车的行驶速度虽比载货列车稍稍快些,然因乃是单轨铁道,饶是沿途大驿增设有岔道和扳道设计,中途还是要通过各驿站间的简易电报机彼此联络,以预留让车的时辰,免得火车相撞。

两千余里的京南铁路,载客列车若从长安城外的塬南邑出发,要抵达南阳郡治宛城,得昼夜行驶近愈三日光景。

若放后世华夏,乘客定是要骂娘的。

然在当今之世,这无疑令人惊叹。

无须畜力,只烧些石炭,就能将数万钧的货物或上千乘客在短短三日间,运送到两千里外,过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庄葱奇此时亦在火车上,看着车窗外缓缓后掠的树木,心中颇多感慨。

去岁进京国考,他从梁郡启程,坐的是驿车,是帝国邮政司行之多年,早已遍及全境各驿的四轮马车,票价低廉,寻常百姓也坐得起。

然若家赀富足者,近年多半已改为乘坐东风汽车,也就是“东风客运”所经营的蒸汽机车。

东风汽车行驶速度快,饶是遇着地势过于陡峭崎岖的特殊路段,要进行换乘,却也能日行千里,且车厢宽敞舒适,又不似马车颠簸,故深受世家权贵和豪商富贾喜爱。

尤是腊月间,返京述职的地方官员,但凡该郡县往长安有蒸汽机车运营路线的,多半就不再乘坐马车了,携妻儿进京,只为坐车过把瘾的也为数不少。

庄氏虽是乡里富户,阿父舍得在“光宗耀祖”的儿子身上花销,可他身为人子,却是执意不受的,仍是坐着驿站马车进京。

现如今,他已外放任官,离京赴任,且公府提早支了半年秩俸,虽仍舍不得坐东风汽车,新开通的京南客运列车却是能坐坐的。

票价不贵,塬南邑至宛城,单程票,两百钱,平均里程价算下来,若在两处相隔十里的驿站间短途搭乘,只须一枚大钱。

虽说每日从塬南邑和宛城相向发车的,仅止一列,沿线地域的百姓们还是欢喜的,多等些时辰没甚么,好歹比马车省钱啊。

过往舍不得坐马车的,还得靠双脚赶路,现今有了载客列车,又快又廉价,岂不美哉?

当然,若是行礼过多过重,譬如背着大量货物的商贾,票价就得额外增加了,货物实在超出太多者,甚至无法搭乘客运列车,免得商贾将载客列车硬生生当做自家的货车。

票价低廉,乃是朝廷普惠万民的善政,可不是随意教商贾投机占便宜的。

况且,饶是商贾自身无有载货车驾,也可出赀向“帝国物流”租借或直接交由其代运,非但价格不贵,若货物在运送途中有甚短损,帝国物流更会适度加价赔偿,毕竟是皇室实业名下产业,股本雄厚,赔得起,且极为看重商誉和口碑。

庄葱奇的行礼不多,因带了两个随从,拢共六百钱的车赀。

只不过,他要到汝南郡赴任,故到得南阳宛城,尚得转乘驿车,先到汝南郡治平舆县,入郡府册簿注记,再乘船渡过汝水,抵达吴房县府就任县丞之职。

“唉,待得京南铁路铺延至汝南郡,就没这般折腾了。”

庄葱奇望着窗外,微微感叹,虽有些无奈,更多的却是期待和信心。

吴房县,为汝南郡辖地,却居汝水北畔,与郡治平舆县隔水相望。

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周弟夫概奔楚,封此,故曰吴房。

汉置县,高帝封功臣杨武为侯邑,朝廷颁布王侯京居令后,吴房侯举家迁居长安,封邑废黜,邑内民户赋税皆还县府。

大汉现今商贸兴盛,货运繁忙,汝南西边的南阳郡又是工业重镇,货物吞吐量极大,使得平舆县的水陆码头日渐不堪重负,装卸货物的船舶皆要等待许久,才得以靠岸。

尤是吃水深的中大型货船,若随意找片滩涂地装卸货物,极易搁浅甚或触礁。

汝水的最上游,居河南和南阳两郡的接壤处,已修筑了水陆货运码头,并以支线连通京南铁路。

故汝南太守与郡府属官商议良久,决定在吴房县也大举兴建码头,以此分流部分船舶,今后唯有进出汝南和南阳两郡的货物,其载运船舶才须在平舆县装卸转运。

饶是如此,吴房码头的吞吐量定然也极大,船舶无论是中途停靠,还是要就地水陆转运,皆会大量停泊在此地。

盖因更上游的淮阳郡各县,与北面的货物运输往来,多数会直接走陆运,就可运送到颍川和河南两郡,进而转铁路运输或大河船运,没必要经汝水转运,装卸多次凭白耗时耗力,唯有与南面的货物运送,才须要经过当地的水陆码头,转由船舶水运,经汝水,入淮水,大幅减少运送成本。

故而,辖地囊括汝水中下游流域的汝南郡,乃是中原腹地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汝南不通,货流难畅,南阳郡的长久发展也势必受到不小制约。

庄葱奇出身梁郡,又曾在淮阳书院就读,对汝水流域的水文地理皆是熟悉,民风民情更无消多说。

虽非土生土长的吴房人,然换了后世的说法,就是汝水北边那旮沓的。

华夏百姓,自古有种纯朴而奇特的地域意识,山东山西,水南水北,饶是只隔了处水洼的两个小村庄,也要唤作洼上村和洼下村。

平舆县乃汝南郡治,为郡府所在,发展自然得到偏厚,吴房县与之隔水相望,发展却较为滞后,所谓的北岸那旮沓的百姓,自然不服气南岸这旮沓的。

咱有不是后娘养的,凭啥甚么好处都教平舆县拿去了?

民患寡,也患不均嘛,实属寻常。

各郡发展程度有所不同,郡内各县亦如是,无论甚么年代都是避免不了,为政者只能尽力而为,稍作平衡。

亦因如此,汝南太守去岁返京述职,以吴房县的发展规划作策论,得到了公府赞赏,皇帝陛下更是不吝于褒奖,当殿称他勤政爱民,为治臣表率。

实在风光啊!

汝南太守虽是意气风发,却未得意忘形,心知现任的吴房县令没读过“新学”,勤勉有余,灵便不足,恰逢县丞出缺,便是特意请公府外放,帮着挑个适才适所。

既要能辅佐县令兴建码头和管理船运,又不能太过恃才傲物,得懂官场伦理,谨守分际,别终日想着抢班夺权,妄图架空县令。

要晓得,不少外放地方的京官,身上臭毛病多得紧,常与本地官员闹不和,非但无有建树,反倒耽误事儿。

汝南太守也是京官外放,曾官居丞相长史,故对此极为重视。

封疆大吏,且刚得皇帝赞扬,又在相府有人脉,现下向公府要人,公府自是要挑最好的待诏秀才。

庄葱奇年岁不大,然国考优异,公府再三评鉴后,更觉他出身经历合宜,才学品性也属上佳,故是荐予汝南太守。

汝南太守特意单独接见他,聊了小半日,觉着此子甚是合意,便是复禀公府,欣然应下。

于是乎,庄葱奇尚未及冠,刚进京待诏,便得外放吴房县丞,秩俸三百石。

各县官员的秩俸,以其县辖地范围和治民数量有所不同。

如长安县令,其秩俸高达千石,寻常大县的县令,秩俸为六百石以上,若是治民不足万人,不称县令而称县长,秩俸为三百石至五百石。

县丞的秩俸,则皆在二百石至四百石之间。

吴房县虽不及郡治平舆县富庶,却也绝非小县穷县,这要看与谁比了。

吴房县令秩俸六百石,县丞秩俸则为三百石,着实是不低的。

要晓得,待诏士子刚入仕任官时,绝大多数官秩皆为二百石,庄葱奇相较同辈,起点无疑高出不少。

尤是吴房县方兴未艾,又得汝南郡府乃至朝廷重视,是攫取政绩的好地方,出身寒门的他,能得着县丞之位,便连不少世家子都眼馋。

木已成舟,或许没人敢背地下绊子,然盼着他出岔子,等着他折戟而归的,等着取而代之的,也不在少数。

这是人性,免不得的。

庄葱奇亦是心知肚明,故在志气满满之余,也是戒慎恐惧,不敢得意忘形。

早在去岁腊月,他就拜谒过汝南郡府官员,更是数度拜谒吴房县令。

吴房县令徐庸乃是典型的汉官,为官威严刚正,为人谦逊随和,素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官声极好。

然其年岁偏大,已年愈五旬,这辈子估摸再擢个郡府掾史就到头了,自得知郡府打算加大力度经营吴房县,徐庸又不免多了些心气。

一者,让治下百姓过上更为富庶的生活,乃他为官之愿;

二者,任内若是有所建树,今后指不定能更进一步,迁调京城,到中央府署任官。

要晓得,中央府署诸官相较各郡县官员,年龄普遍偏大,这是必然的,没在地方历练完整,文官是极难以往上走。

便连跟脚硬实的张骞和桑弘羊等人,昔年也都曾外放历练,只不过起点甚高,得牧守一方。

依着徐庸的年岁和资历,待得县令任满,若擢入郡府任官,此生难以更进一步,若是迁调中央府署,且非闲职,再做出不小建树,指不定能位列朝堂,那就光宗耀祖的。

虽说很难很难,然终归比过去多了希望。

人生旅途中,往往只须遥远的前方现出些许光亮,就能教人鼓足勇气,竭尽全力的迈步前行。

仕途,亦如是。

中途放弃,不肯咬牙拼搏,总归难以位列公卿。

见得庄葱奇态度恭顺,且言谈间条理清楚,治政想法虽稍嫌生嫩,却又不乏独到之处,徐庸对这未来下属也是颇为满意。

他有自知之明,晓得自身缺点所在,故近年来在尽忠职守之余,也不忘研读些新学典籍,然终归公务繁忙,所学有限。

现下太守特意招了这么个县丞,从旁辅佐,他非但没有丝毫怨气,反是心怀感念的。

妒贤嫉能?

真正的聪明人,且深谙为官之道,居上位者,要懂得用人。

若手下皆是蠢材,倒是无须妒嫉忌惮了,可想有所建树,难不成要事必躬亲?

那光是打理县府公务,他都真真要鞠躬尽瘁,累得死而后已了!

身为县令,县丞若做得出彩,还少得他的功劳?

至少,公府考鉴时,少不得批句“治下有功,用人得当”。

总之,在汝南太守和吴房县令眼中,庄葱奇此子是不错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对他就任后的表现也是颇为期待的。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异动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九十章 大战终结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有回报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办蒙学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骑出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布局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