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

进得七月,刚入不惑之年的大农令曹栾便将头发愁白了。

近年关中百姓已渐渐接受了面食,进而将其发扬光大,将面粉研究出各种吃法,迅速传播到大汉各地。

尤是淮水以北的诸多郡县,百姓们纷纷将日常的主食从粟米换做面食,短短数年间,小麦的市价从粟米的一半,硬生生拔高到和粟米等价。

若非朝廷收取租赋时是按照粟米计算的,恐怕小麦的价格早就超过粟米了。

“殿下啊,冬小麦在夏末就已成熟,百姓们此时已快收割完了,这租赋到底何时收,收多少,如何收啊?”

曹栾近日被这三道难题闹得寝食难安,无奈皇帝又赖在甘泉宫不回长安,他只得跑到太子府向刘彻寻求裁示了。

“既然百姓都收割了,当然现下就收啊,百姓们的田亩和每年耕种的作物不是都在籍册上注记了么?各郡县田税已降到三十税一,尤是京畿附近更是五十五税一,你还怕百姓不肯缴纳,收不上来?”

刘彻不免有些疑惑,大汉愈发强盛,国库岁入都超过百亿钱了,那么点田税还值得个大农令愁眉不展,这“财政部长”当得也太小鼻子小眼了。

曹栾无奈的苦笑道:“朝廷每年征收的赋税进而官吏的秩俸皆是以粟谷计,若将这小麦收上来,如何造册入库啊?”

刘彻不以为意道:“让各地的官仓按照八十钱每石的粟米市价收购小麦,百姓缴纳赋税时,亦按照八十每石的价格换算成铜钱上交。”

曹栾愣怔半晌,讪讪道:“若真如此,小麦的市价必会上涨,超过粟米的市价。百姓们定不会向官仓卖小麦的,朝廷却按照粟米市价换算田税,岂不是亏大了?”

“就这点小钱你都要跟百姓计较啊?”

刘彻剑眉微扬,撇了撇嘴:“百姓们都不容易,近年大汉的岁入大多来自商税,而非农税,你就别老指着从百姓身上征税了。”

曹栾愈听愈不对劲,心道本官可是忠心耿耿为你老刘家打理祖宗基业,怎的好似我在刻意盘剥百姓似的,这要传扬出去,名声还不得臭大街啊?

他忙是出言辩解道:“太子此言差矣,农事乃立国之本……”

“好了,大道理孤王比你懂得多。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晓得不?”

刘彻摆手打断他的话头,无比霸气道:“孤王有大宏愿,日后终要彻底取消农税,让农人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曹栾自是哑然无语,却又不敢反驳如此冠冕堂皇的话。

刘彻复又道:“且先照孤王说的去做便是,待日后寻个闲暇,孤王再好好给你讲讲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衍生影响。”

曹栾听得满头雾水,问道:“敢问殿下,那三农问题是甚么意思?”

“所谓三农,乃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即是要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维持农村稳定。农田增收了,农民富足了,社稷安稳了,大汉自然便会愈发富强。”

刘彻故作讶异的抬眸瞟他,摆出不可置信的模样,摇头叹道:“你身为大农令,明知农事为国之根本,竟从未仔细考虑过这些事?”

曹栾闻言,自是愧疚不已,只觉自个才疏学浅,眼界狭隘,远不如太子殿下般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啊。

他反省片刻,复又问道:“殿下教训的是,只是若朝廷允许百姓以钱缴税,日后若百姓们大多改种小麦,官仓收不到足够的粟谷,官吏的秩俸又该如何发放?”

“发放赀财作为俸钱便是啦,若按以往般发放粟米,官吏们还要将之换成铜钱或小麦,运来运去的麻烦不说,还免不得有所损耗。”

刘彻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再度教育道:“浪费是最大的罪过,要招天谴的,晓得么?”

曹栾可没那么好忽悠,改变官吏秩俸的发放制度绝非小事,若有心人摆出祖制说事,闹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刘彻好歹也曾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知道他在顾忌甚么,便是道:“你先去安排收粮征税之事,至于这秩俸发放嘛,明天开朝议吧。”

曹栾见太子并未执意行事,方才松了口气,匆匆告退而去。

往年田税皆在十月左右征收,今年怕是要在七月和十月各征收一次,除要通传各郡县官员税吏,还要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绝非他这大农令能独自处置的。

还得向丞相袁盎禀报求助,连监察各级官吏的御史大夫刘舍也得知会才是。

翌日早朝,刘彻毫无避讳的抛出了议题,让群臣们朝议是否要更改秩俸的发放方式。

“殿下,古往今来,官吏的秩俸皆是以谷米计数。若改而发放俸钱,若粮价突是暴涨,官吏们的俸钱难以买到足够的谷米,导致食不果腹,该如何是好?”

丞相袁盎最先离席出列,他倒不是冒然反对,而是确实心存疑虑。

“丞相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若加上一条,官吏秩俸依其粟谷石数,按当时的粟谷市价兑换成俸钱,平日官吏亦可从官仓回购谷米。”

刘彻沉吟片刻,便是答道:“如此一来,便等若官吏将谷米暂且存放在官仓,是否回购,何时回购,全凭官吏自愿。若是真不想要俸钱的,索性发放俸钱当日便尽数回购成谷米即可,丞相以为如何?”

袁盎仔细想了想,颌首道:“若是如此,老臣无异议。”

说完,他便是入列回席,等着看其他臣僚朝议。

御史大夫刘舍监察吏治多年,从不吝于用最大的恶意揣度官吏们,忙是起身出列,躬身道:“殿下,恕老臣直言,我大汉各郡如今广设常平仓,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收籴,遇谷贵则减价出粜。亦即是说,官仓谷贱时收粮,其价钱高于市价,谷贵时出粮,其价钱则低于市价。

官吏的秩俸多在岁末发放,正是谷贵之时,若全数兑成俸钱,官吏们待得谷贱时方才大肆买粮,等若凭白多了不少秩俸。

何况,若允许官吏从官仓买粮,万一有人趁谷贵时从官仓低价买粮,再高价卖到市面上……”

刘舍的话虽是意犹未尽,但刘彻和群臣皆不是傻子,谁还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担心有官吏借机低买高卖,做那倒买倒卖的破事。

“御史大夫无须忧虑,孤王相信我大汉官吏还是有节操的。”

刘彻笑着摆摆手,出言解释道:“何况孤王从未说过要允许官吏从官仓买粮,而仅仅是回购,譬如某位大臣的秩俸为千石,那他亦至多能从官仓回购千石粟谷,一粒也不能多。

至于谷贵时发放俸钱,官吏们待得谷贱时再大肆买粮,那不是恰好替朝廷平抑了粮价么?官吏们能多得些粟谷,朝廷又省了开仓卖粮的功夫,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刘舍闻言,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个道理。

“殿下明鉴,老臣亦再无异议。”

他微是躬身,亦是入列回席。

刘彻环顾殿内,笑问道:“诸位还有甚么异议么?”

朝臣们皆是不语,毕竟这举措确实对他们有利无害。

殿下适才已是明言,不想要俸钱的,索性即刻全换成粟谷好了,谁也没拦着你,无非只是让官吏们多了种不错的选择罢了。

唯有大农令曹栾皱着眉头,犹豫片刻,便是起身出列,躬身道:“殿下,这秩俸改制虽是良策,但毕竟我大汉官吏为数众多,现下又已入秋,若匆匆改制,各种钱粮精算皆要征调人手细细盘整,仓促间难以处置周全啊。”

“大农令多虑了,孤王本就没打算即刻大肆推行,今年先在长安城试行即可,若来年没出甚么乱子,亦或只有些许瑕疵,便待查漏补缺后,再逐步在整个大汉推行。”

刘彻忙是出言安抚道,他深知大农府执掌的事务颇为繁杂,大农令乃是群臣中最劳累的职务,甚至不亚于丞相,乃是九卿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历来的大农令皆是择取精力充沛的壮年人,可不就是担心他们会活活累死在任上么?

或许应尽早如后世般,将财政部,商业部,农业部和工业部彻底分开啊,否则随着大汉愈发繁荣强盛,未来的大农令怕真会累死的,除非是个得过且过,不干正事的酒囊饭袋。

这才是真正涉及更改祖制的大事,断不能冒然提出,否则朝堂怕是要彻底闹翻天了。

“日后我大汉再要颁布甚么国策政令,亦要如这般,先寻到合宜之地小范围试行,验证是否可行,待得再无疑虑后,方可逐步推行,且不可盲目颁布诏令,害了百姓。”

刘彻肃容道,唯恐自个今后头脑发热,如后世的某些官员般,拍拍脑袋就决策,拍拍屁股就走人,误国误民啊。

“殿下英明!”

群臣皆是马屁送上,朝堂依旧和谐如昨。

现下太子如朝阳东升,皇帝又旧疾难愈,已鲜少过问国事,怕是早生出禅位的心思。

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五十三章 内院探奇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三十七章 遗孤内院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为质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儿随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二十八章 枭雄殒没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