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

(抱歉,本是要周末补更的,但忘了今天要补班,好在明天休息,尽量争取凌晨再更新一章。)

关中今岁又是暖冬,初雪迟来,且是落地即化。

年节将近,京畿百姓无须呆在家里熬冬,纷纷前往周边大城,到坊市里购置年货。

诸多作坊没再如往年般歇冬,反是赶在年节到来前加紧赶工,就为搭着年节前后的抢购潮,牟取大笔获益。

匠师和工匠们虽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却多是无甚怨言,至少在京畿之地办设作坊的商家,是会给自家雇工加班费的,实在是缺工荒太过严重,工匠难寻,技艺精湛的匠师更是四处难求。

雇工可不是签了身契的仆役,商贾可没法强迫他们到自家作坊务工,加之数年前廷尉府和大农府共同增修了《雇工保障律》,明定务工百姓有权自行辞工,除非是在接受商家雇佣前,签过某些具有特殊条陈的契约,譬如防止技艺外泄的长契。

这些年限较长的契约也非商家随意自定的,若带有明显的欺骗性质或有意以模糊词句诱导受雇百姓签下,待得日后雇工察觉不妥,可向所在地的官府新增设的工业局申诉甚至兴讼,若契约确有违法违规的条陈,工业局可将之判定为无效契约。

正因如此,商家在制定雇工契约前,大多会先到当地官府向工业局征询,故往往每个行当的诸多商家所制定的契约皆大同小异,形制颇是规整周全,免得日后闹出些麻烦事。

营工诸事找工业局,务农诸事问农业局,大汉百姓已是习以为常,再不似过往般踏入官府大门便两腿发软,只要没做亏心事,没违法乱纪,怕甚么吏卒?

要晓得,朝廷近年不断增大御史府的巡察之权,诸多监察御史终日在各地明察暗访,专事纠举行事不法或渎职怠惰的地方官吏,大汉吏治自然愈发清明。

汉初数朝,历代皇帝既要轻徭薄赋的与民生息,又要整军经武的抵御外族,故为节省国库开销,数度大幅削减官制,然今上登基后,虽数度减轻乃至免除多种税赋和徭役,又大幅裁军,朝廷和地方的官制却多有增设。

饶是如此,国库岁入却不减反增,汉军更是战无不胜,朝局稳固,四海升平,如今的大汉端是国富民强,四夷来朝,堪称亘古未有的盛世。

在封建皇朝,民心之向背多是维系与对帝皇的个人崇拜上,正因如此,高祖刘邦才自号“赤帝子”,历代汉帝也皆自视“受命于天”,无非是以此巩固统治的正当性。

刘彻身为穿越众,虽是深知过度的个人崇拜是颇为危险的,却也无意改变现状,现下的大汉尚须不断革新,不少变革是要违反祖制的,没有强大的民意支持,光凭强硬的手腕甚或血腥的屠刀,无法彻底服膺文武百官和王侯权贵这些既得利益群体的。

值得庆幸的是,大汉的士大夫阶层极重声名,甚至比身家性命还要看重,相较与汉代,后世历朝历代的士人着实是愈发没骨气,愈发不要脸的,到得砖家叫兽和公知精英横行叫嚣的年月,华夏已然“无士”!

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

精兵简政固然可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然要如何精简,却须得仔细斟酌,该更换的新式军备,该增设的官府编制,皆是不能省的。

旁的不说,各郡县官府的工业局司,绝对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非但要将架子搭牢实,更要尽力保障雇工权益,至少不让务工百姓觉着朝廷偏帮商贾而心怀怨忿,否则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务工群体愈发庞大,到时候爆发大规模的劳资冲突,甚至闹出甚么无.产.阶.级.革.命,革掉的可就是刘氏皇族的性命。

刘彻倒是不打算弄出甚么工会组织,在现今这年月搞工会,那无疑是自找麻烦,闹出大罢工还得了么?

要教老百姓养成有事寻求官府协助的好习惯,如此既可提高官府的公信力,有助增加老百姓对整个官僚体制的信赖感,更能让皇帝和朝廷猛刷好感度,无疑是一举多得的。

太常府文教司亦在皇帝的授意下,引导民间舆论,只为让天下万民晓得,皇帝乃至刘氏天家是站在庶民百姓这边的,无论他们是务工还是务农。

世家权贵们晓得皇帝是在拉拢民心,倒也没有太大不满,只因刘氏天家从本质上看,也无非是世家大族中的一员,只不过刘氏的家业是这煌煌大汉的江山社稷罢了。

况且现今的刘氏天家确是民心所向,前两代皇帝皆是体恤爱民,今上更是福泽万民,尤是到作坊务工的百姓们,对皇帝刘彻最为敬仰爱戴。

原因无他,朝廷陆续颁布政令,明定雇工须得享有休沐日,加班费,节庆休歇等诸多权益,使得务工百姓的辛勤劳作能获得应有的报酬,亦能在劳作之余稍有闲暇享受生活。

大汉老百姓是很淳朴的,且懂得知足惜福,尤是年岁稍大的,忆起往昔的贫苦日子,再想想今日的丰衣足食,自然会对皇帝陛下和刘氏天家感念在心。

正因朝廷颁布了诸多保障劳工权益的政令乃至律法,使得庶民百姓更有进入作坊务工的意愿,而非人人都只想着守着数亩薄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耕作。

尤是近年大多郡县皆有粮食产量过剩的情形,远超所有人的预料,甚至连皇帝刘彻都没万万料到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过剩。

是的,严重,非常严重!

因着化肥的广为施用和耕作农艺的提升,粟米和小麦等主粮的平均亩产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两石暴增至将近五石,加上朝廷颁布政令,让各郡县官府多注重民生,鼓励百姓多种植蔬果,养殖禽畜,使得大汉百姓的饮食结构愈发多元,主粮不似过往般吃得多了。

大农府又减免了田税,且让各郡县官府大量释出官田,让百姓以超低田租佃种,太仆府则大规模圈养繁育耕牛,且向民间大批发卖,加之耕犁等农械的改进和推广,农人的耕作效率大幅提升,如此种种,皆使得农人的耕作面积大幅增加,作物产出自是比过往多太多。

作为农业社会,大汉现下尚有八成以上的劳动人口以务农为生,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后,粮食产量过剩压根无法避免。

要晓得,在刘彻穿越而来时,后世华夏的乡村人口已不足四成,且真正以务农为生的劳动人口,怕是连三成都不到,却能凭着严重不足的耕地面积,维持住十四亿人的基本粮食供应。

册籍在簿的汉人数量虽也从不足三千万暴涨至六千余万,然仍是赶不上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毕竟怀孕生子不是耗子下崽,一窝窝的生。

长安太仓早已储满存粮,各地常平仓耗费巨赀增筑仓廪,却仍面临陈粮难清,新粮难入的窘境。

爆仓,已属常态!

为了维持市面粮价不崩盘,大农府平准司每岁都要调拨十余万金填补各地常平仓因入籴而产生的大笔亏空。

每石粟米和小麦的市价为百钱左右,各地常平仓入籴时的购粮会稍低些,十余万金的亏空就意味着每岁至少有千余万石的谷米是吃不掉的,只能存储起来。

千余万石谷米,足供百万大军吃上年余!

经年累月的囤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新粮变陈粮,出粜之日却遥遥无期,只能无限期的囤积下去。

太过浪费!

非但是浪费粮食,亦浪费赀财,每岁那十余万金若能省下大半,能用来做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即便不用来发展工业,哪怕是收效最慢的建桥铺路,也能使不少郡县货流畅通了。

要解决此事,总不能颁布政令,限制农人耕作,更不能放任粮价下跌,进行“以价值量”的市场调节,这无疑会引发民怨,闹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只能加速工业化进程,鼓励商贾多兴建作坊,同时保障和提高劳工的月例和权益,吸引更多的农人进入作坊务工。

为此,皇帝刘彻不惜让大农府再度调降境内商税,尤是从事实业生产的商家,在贩售自家作坊产出的货物时,所须缴纳的商税大幅调教,倒卖转售的行商所缴纳的商税则降幅较少。

鼓励创业,振兴实业!

此八字圣谕,成为公府每岁评鉴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尤以大农府属官和各郡县执掌仆射须时刻谨记于心,砥砺践行。

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
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计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