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

袁盎眼见太子刘彻言语中隐隐对他有些不满,心中也是颇为无奈。

虽说监察百官乃是御史府的职责,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更是肩负着任命各级官员的重任。面对南阳及周边郡县如此严重的官商勾结,袁盎确实有失职之处。

尤其是当初皇帝和太子提出要强烈打击南阳郡的豪商巨贾时,袁盎并未太过重视,甚至不愿动用官府的力量辅助皇室实业的海盐倾销计划,认为这难免有与民争利之嫌。

如今看来,南阳商贾竟握有如此庞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隐有影响一地民生的势力。

其实袁盎和刘彻的政治观点有着较大的分歧,在刘彻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之初尚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对于许多政务处理思路的分歧就逐渐展现了出来。

尤其是对于大汉商贾,袁盎坚持在重农抑商的前提下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也就是尽力压低商贾的政治地位,却放任他们疯狂敛财逐利;然而刘彻则力图消除政治偏见,前提是极力打击官商勾结和避免商贾集团掌控区域经济命脉。

如果硬要做一个比较,袁盎的政治观点乃是大汉立国至今在朝堂之上最为主流的黄老派系,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处理政务四平八稳;而刘彻的政治观点更接近于当初的贾谊和晁错等人,是锐意进取的革新派,平日却隐藏极深,力图不击则以,一击则毙命。

两人的着眼点不同,采取的手段自然也有极大差异。

汉帝刘启则属于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实用派领袖,对袁盎和刘彻的分歧时常视而不见,万事都以实际成果论成败。

如今在南阳一事上,袁盎不得不承认,自己过于轻忽怠慢,使得事态有些脱离了掌控。今日太子殿下敢当面表现出不满,恐怕背后还有皇帝陛下的授意。

作为三朝元老,袁盎可以说是看着汉帝刘启长大的。

他深知这位表面宽厚的帝皇,其实内心极为阴戾,甚至可以用刚愎自用形容。显然如今陛下对南阳郡发生的一切是极为恼怒的,太子刘彻略微带有兴师问罪的态度,反而是对袁盎心存善意的表现。若是刘启毫无表示的隐忍下来,便是表示对袁盎已彻底失望,后果不堪设想。

袁盎沉思良久,想通了其中关节,背后不由直冒冷汗。

他虽生性耿直,但已为官多年,是极为识时务的,忙躬身道:“对南阳郡之事,本相实有失察之罪。只是对此事尚有颇多不解,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刘彻紧皱的眉头稍微放松下来,他也知道袁盎历来不重视各地商贾之事,又缺乏情报来源,对南阳郡如今的具体形势所知不详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刘彻语带问责之意,并不是真的想为难袁盎,让他难堪。而是希望能稍微敲打一下袁盎,让他今后多重视一些经济领域,而不是只专注在繁琐的政务上。

身为丞相,没有经济视野是极为失责的,从这一点上看,袁盎相比贾谊和晁错,大局观还要差上不少。

刘彻面色有些阴沉的解释道:“也罢,根据孤王收到消息,南阳孔氏出手了,向南阳郡的盐商借贷出大量的钱财,铜钱更是堆积如山。即便江都王刘非传令皇室实业旗下的盐商交易时只接受铜钱,不再接受金子,却仍无法打消南阳盐商囤积海盐,拔高盐价的疯狂念头。”

“南阳孔氏?!”

在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尽皆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

显然南阳孔氏即便对这些大汉顶级权贵而言,也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在秦朝末年时,全国各地的一批工商业者被秦二世强制移民到了南阳郡,这其中就有原本祖居河南郡开封县的孔氏家族。南阳孔氏精通鼓铸之术,能制作出相对同时代其他冶炼作坊更为先进的鼓风设备和模具,用来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钱币或器物。

依照后世的观点,从事金属冶炼的手工作坊由于产量有限,其实是不容易盈利的。但在汉初,却有极为特殊的政治氛围,导致从事金属冶炼业的商人成为富可敌国的一群人,那便是“自由铸币”。

谓自由铸币是指国家放弃了对货币铸造的垄断权,只对货币的形制做出规定,私人依照规定可以自由铸造货币。汉初允许民间自由铸钱,各诸侯王国也可以自行铸钱,特别是文帝时“除盗铸钱令”,地方私铸钱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各地私铸钱也就更多地出现。

自由铸币作为西汉前期货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曾两度实行:一次开始于高祖刘邦时期,后又废止;另一次开始于汉文帝前元五年,一直持续到如今。

可以说,精通鼓铸之术的南阳孔氏,开的不是冶炼作坊,而是后世的可以任意发行货币的银行,是源源不断吐出货币的印钞机,且印的还不是伪钞,是政府承认的流通货币!

这特么还能缺钱么,天底下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生财之道?

刘彻见众人面露恍然之色,显然觉得是理所应当之事,心中愈发烦躁,冷哼道:“如今我大汉境内各种货币杂行,严重影响国库收入和百姓民生,也由此引发了币值和物价的混乱,长此以往,祸害甚矣!”

刘彻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作为帝国的储君,未来的天子,刘彻对如此敏感的话题表达出明显的倾向性,恐怕会真正引起皇帝陛下和朝廷对于自由铸币相关政策的重新审视。

袁盎还未发话,大农令曹栾已忍不住起身行礼道:“殿下恕罪,下官虽也觉得自由铸币危害甚大,但也是无奈之举。”

“哦?”

刘彻并未因曹栾出言反对而心怀不满,而是谦逊道:“曹公有何见教,但说无妨。”

曹栾稍微理顺了思路,缓缓道:“大汉立国以来,之所以两次放宽民间铸币,‘秦钱重难用’乃是主因。我大汉承袭秦制半两钱,需用大量赤金(红铜),铸币税也极低。起初即便是少府诸铸钱监的作坊,也未必能保证铸钱的币值能高于耗费。况且官营钱监产量有限,如今大汉欣欣向荣,万业繁荣,市面上的铜钱流通需求极为巨大。若无自由铸币,恐怕铜钱币值会迅速暴涨,物价狂贬啊!”

不止是刘彻,即便是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曹栾言之有理。

其实自由铸币作为西汉前期货币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当时朝野上下的广泛争议。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政府应不应该垄断铸币权上面,贾山、贾谊和晁错对自由铸币政策的批判更是言犹在耳,振聋发聩。然而自由铸币确实有助于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汉初的经济发展,可谓一剂能治疗急症的慢性毒药,让大汉欲罢不能。

刘彻沉吟片刻,无奈的摇头道:“曹公的顾虑不无道理,然而时过境迁,此时的大汉已不是先帝治下的大汉。先帝朝可谓‘平称不受’,铸币的性质并未倒退到称量状态,说明当时的铸钱商人还有些良心,没往赤金里掺加过多杂质。然而如今的半两钱,成色大多极差,赤金含量极低,导致百姓们交易之时,还需称量钱币。不良的商贾在铸钱上的收益可比规规矩矩的少府诸铸钱监高得多!”

“殿下所言极是,根据下面传来的消息,甚至有些不良商贾从京畿各郡获取少府铸造的铜钱,回去重新熔炼后加入杂质,一铢足赤之钱甚至能化为十余铢劣钱,其中收益怕有数倍之多!”

江都王刘非如今已全身心投入皇室实业的商务之中,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富商,自然对那些扰乱经济秩序的奸商极为不满,当即出言附和道。

曹栾面露愁苦之色,却苦于无法出言反驳,毕竟刘彻和刘非言之有理。而且作为大农令的曹栾,对这些不良商贾也是痛恨不已,但为了保证各郡县的经济发展,在没有完善的替代策略之前,他还是会极力反对取消自由铸钱的政令。

刘彻见曹栾脸色迟疑犹豫,心中想要说服曹栾并不简单,随即摆摆手道:“此事不急,也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决定的。需待日后和父皇商议,倒是再做计较。只是预先告知诸位,如今少府的冶炼工艺已然有极大提升,若是赤金供应充足,完全可以供应全国各郡县‘正常’市面流通所需。”

刘彻特意在“正常”两个字上加了重音,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知晓太子殿下是被南阳商贾之事刺激到了,如今尚未真正提出取消铸币权,就开始考虑未来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对意图暗中掣肘的势力恐怕会更加不留活路了。

“孤王和皇兄今日前来,其实是奉了父皇的密旨,与诸位商议南阳郡之事当如何应对。老爷子也是受了父皇的密函请托,方才以饮宴之名邀请诸位前来。为了尽量不让某些人心生防备,才如此小心。”

刘彻缓缓扫视了一眼众人,淡淡道:“诸位切记,稍后孤王宣读的诏令,切勿泄露出去,否则……”

众人尽皆心中骇然,若是只要对付南阳商贾,也不需如此隐蔽。再联想到太子殿下先前对官商勾结的愤慨之情,愈发感到要有大事发生。

整个厅堂内一片死寂,大汉帝国最为位高权重的朝臣们尽皆望着刘彻,等待着他宣布皇帝陛下的裁示。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鸣炮贺寿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二百五十四章 经商之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鸣炮贺寿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随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取王位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