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

汉六十年春,在太子刘彻的强烈建议下,汉帝刘启下诏,解除进入函谷关的关禁。

秦朝严刑峻法,为了保卫首都咸阳的安全,没有官府正式行文作为特别通行证,不得出入函谷关,这就是关禁。

大汉立朝后,政通人和,盗贼、叛乱虽未绝迹,却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朝廷为了彰显太平,一度解禁函谷关,只需持有类似于路引的符节即可自由通行。

然而在吴楚之乱后,汉帝刘启复置函谷关,更变本加厉的下令用繻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繻是用帛制成,比竹制符节要珍贵得多,发放的数量也极少,因此照成函谷关的通关人数骤降。这对关中和中原之间形成了严重的隔绝,更对货物流通照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刘启之所以接受刘彻的建议,不只是因为中原诸侯已然被重创,无力再对抗中央政府,更是因为大批的物资必须迅速从关中源源运往中原乃至南疆。

首要的便是化肥,去年由于硫酸作坊的产量有限,导致化肥作坊经常空转,产出的化肥仅仅供给了京畿七郡之地的官田。所余的少部分化肥便被入股皇室实业的大汉权贵们照股权比例瓜分一空。

而在去年冬天,大量的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经过严格选址和精心规划,迅速落成,产能瞬间翻了几番。不但供应京畿各郡官田毫无问题,甚至在诸位皇子交由朝廷代管的封国所需化肥,也都已起运。

眼看春耕在即,去年已吃到甜头的大汉权贵们,也都确认了化肥至少能提高五成亩产的奇效,哪还能任由皇室吃独食。他们纷纷上奏刘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化肥,以便在各自的封邑施用。

此时的渭河和黄河中上游才刚刚开始解冻,水运对于数百万石化肥而言,简直是噩梦般的想法。函谷关便是唯一可以迅速运输的通道,刘启即便作为大汉天子,也不得不考虑为了尽早获得而眼放绿光的各大世家,顺势便允了刘彻解除函谷关禁的建议。

其次要大量运输的便是沥青,当初入股皇室实业的各大世家在年节前再次领取了数额庞大的红利。然而他们还未把这些银钱捂热,又尽数用来预购了石油作坊炮制出的沥青。只因汉帝刘启已然下诏,由少府向各郡县最为顶级的世家豪强颁发了路权,允许他们在自行修筑的沥青大道上收取商队的过路费。

当然,路权是有严格限制的。首先便是道路的质量要交由少府派人审议,收费标准也有相应的等级。若有违反,情节严重者,是要收归国有,足以让筑路者血本无归。各大世家对此毫无疑义,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日益强势的皇权,他们没有丝毫要触碰天子底限的想法。

皇室实业的董事长刘非并未为失去路权的垄断地位而失落,反而显得极为兴奋。他早早便得知了要解除关禁的消息,面对即将井喷的货流量,集团旗下的“帝国物流”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契机。

太子刘彻曾描绘出不少大型车驾的构造图,命遗孤内院中的格物院和太子詹事府的工匠分别试制。如今已有很大的进展,安装了铁质车轴的四轮货车,载货量比原本的畜力二轮车和人力独轮车要大上不少。

其实四轮车驾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很快就被弃而不用。

四轮车驾最初只不过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带悬吊在无簧板的车架上,相对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断的摇动与跳跃。另外,由于中国古代车驾没有转向机构,四轮车驾往往需要极大的转弯半径,想要在窄道上调头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四轮车驾虽载货量大,但在华夏大地却不方便。

尤其在文明发源地黄土高原和长江中游,前者车轮压上去会有很深的车辙,轮子多了反而不稳;后者古代到处是沼泽和森林湖泊,同样不适合。华北平原可以走四轮车,只是所占面积太小,总不能不停换车吧,还是二轮车合适。中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土路很容易冲毁,二轮车比四轮车更容易通过。

道路问题,如今随着即将铺设的沥青大道,迎刃而解。

即便是来不及铺设沥青的路面,朝廷也命各郡县尽速修葺秦朝直道,将出现土质疏松的路段重新夯实。甚至在少府派出的督办要求下,将路面重新整葺。让路面中间稍稍隆起,形成小弧形,这样下雨的时候水就不会聚集,而是顺势流向边边,分散到两旁的石砌沟渠。

而四轮车驾的转向系统,正是刘彻最拿手的本事。

如今汉朝的冶炼技术,完全可以制作出古罗马人设计的前转向机构。让前轮比后轮小,四轮车驾用旋转式前轴以转动方向,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磨擦。再将前车桥与双辕杆是制作在一起的,它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因此易于转向。

至于减震系统,刘彻却是无能为力,毕竟没有弹簧,更没有橡胶。他只能将照着后世某些减震器的构造解析出来,便交由工匠们自己去琢磨。

其实中国古代虽无弹簧,但是车轮是用整根的木条做成,本身就具一定弹性。其次,木轮并不是裸露的,一般都用麻草包住车轮以达到减震效果。当然,富有的权贵们,则是用很厚的布帛或皮革包裹起来,这样除防止水浸之外,也具相当的减震作用。

最终的结果让刘彻不由赞叹古人的智慧,工匠们在车上设置了伏兔和当兔,以达到减震的效果。

伏兔顺置于车轴上,形状近似长方体,上窄下宽,上平载舆。下有半圆形凹口,与轴相合而夹持之。舆,伏兔和轴三者以皮条捆缚为一体。如此一来,对轴和舆底轸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又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当兔很简单,就是在两辕之下,轴之上放置的木块构件,防止车轮侧向移动,以辅助伏兔进行减震。

刘彻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伏兔和当兔构件,艰难的吞了吞唾沫,不禁脱口而出:“我擦!减震弹簧钢板还可这么搞?纯木质结构?吉利和比亚迪,你们的汽车减震那么烂,还对得起先人不?!”

刘彻觉得自己白白念到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后世的应试教育实在是毒害了创造力。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将伏兔和当兔的某些部分改用金属制作。

随后他重赏了参与制作的工匠们,人才啊!

总之,帝国物流自从源源不断的获得四轮车驾后,至少在京畿各郡的运载能力大幅上升。精明的刘非自然不满足于货运,自从刘彻向他描述过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前景,他早就对刘彻口中的载人运输跃跃欲试。

在重农抑商的汉初,商人是不能骑马乘车的,但所谓的车,指的是有冠盖的车驾,也就是所谓“华车”。故此行商们往往是走偏门,坐运货的车子,车舆身长而无冠,拉车的也多用牛或驴子,而不是马。

大汉帝国首辆“公交车”出现在皇室实业内部,仅供旗下的工匠们使用。由于大量的新建作坊位于长安郊外,而工匠们大多仍选择在城内安家,每日要走上十余里的路,早出晚归,时间长了,不少工匠都有些吃不消。

公交车自然不是免费的,从长安郊外的作坊到长安北阙的平民区,每人要收上一枚铜钱。来回一趟花掉的两钱能买上五斤粟米,对于长安城内寻常的四口之家而言,能饱饱吃上一日有余。

然而相对于皇室实业的某些工匠,尤其是那些作坊内的管事而言,两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工匠的月例至少都是数百钱,管事们的月例更是数以千计。

养殖场外的宽阔马路上,王婶满脸不悦的看着行驶在大道上,渐行渐远的四轮驴车,嘴里念叨个没完:“凭啥不让俺们坐?不就一钱嘛,俺也出钱还不行……”

她身旁的女伴赶忙劝慰道:“算了,车把式都说了,只有皇室实业的工匠和管事能乘这甚么公交车,是他们东家特意吩咐的,你还能咋办?”

王婶也只得无奈的撇撇嘴,不再吱声。

谁叫人家的东家牛气呢,别看田氏商团的东家是国舅爷,人家的东家听说还是皇子呢。

当然,抱怨的不止是王婶,如今这长安城里的工匠和商贾数以万计,舍得每日花上两钱乘车的可不在少数。

即便是在长安西市的作坊里,每日排队等着乘车的工匠也是人满为患。从西市到北阙闾里的距离,也有足足十余里,丝毫不比某些郊外的作坊近。

经过半个月的试行,刘非面对如此火爆的需求,大喜过望。他命人将原本的二十辆四轮驴车直接增派到两百辆,这才堪堪满足了皇室实业的内部需求。

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
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赠娇妻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安坊市第六十三章 汉奸鼻祖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五百七十四章 劳工权益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二十七章 对外贸易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议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风寒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胶漆娇妻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