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

入得腊月,宫邸学舍闭馆歇课,要待得来年二月初一再开馆授课,将将两个月的寒休长假。

太子刘沐能真正享受的悠闲时光却没这般长,盖因每岁正月乃是皇帝陛下最繁忙的时候,为了将自家儿子尽早培养成合格的储君,必是要让他跟着多学多看的。

武课又不能落下,有道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今岁虽是暖冬,在三九天练武却也足以锤炼意志,非仅是太子殿下,大多军武世家的子弟亦是坚持每日练武的,这也正是大汉武风昌盛的重要原因。

皇帝刘彻倒也晓得要劳逸结合的道理,加之年节将近,不宜再劳动刘沐的六位蒙师时常入宫授课了,尤是年事已高的袁盎和卫绾,这大过年的,总得让两位老人家在府内安安生生的含饴弄孙,享那天伦之乐。

于是乎,太子殿下彻底免了文课,每日只需早晚皆用半个时辰练武,余下的时间就可随意撒欢,甚至能在内卫和暗卫的随扈下微服出宫,只要不出长安城,且在暮鼓响起前回宫即可。

太子殿下在欣喜雀跃之余,倒也颇为识趣,没跑到北阙甲第胡乱转悠,盖因近些年跟父皇学着理政,免不得抛头露面,不少朝堂重臣和王侯权贵都能轻易认出他来。

换后世的话说,刘沐比历朝历代的太子有着更大的存在感,加之他的脾性本就爱憎分明,豪爽而急躁,与朝臣和诸大夫策议国政多有出言争辩之举,嗓门又大的不像话,着实是没办法低调的。

皇帝刘彻倒是没太管束自家儿子的此等言行,理不辩不明,只要懂得尊敬师长,听得进不同意见,不因固执己见而刚愎自用,那多与群臣争辩也没甚么不好的,想要承继帝业,没点自身主见还行?

大汉的士大夫阶层虽是代表着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却也是有脊梁有气节的,言官诤臣皆不少,饶是面对皇帝,苦谏良言而不受采纳时,是真敢撞柱而亡以示抗议的,况乎是对着太子。

总之每每到得宣室殿席开讲筵,召公卿大夫策议国政时,多是热闹得紧,时常见得太子殿下舌战群臣,奈何才疏学浅,阅历不足,往往轻易败下阵来,急得是面红而赤。

好在太子殿下心大,除却别人动了他的那些宝贝物件,余下的事多是不会记仇的,对殿内的众多师长更从未口出恶言,即便被驳斥得哑口无言,退下时亦不忘循礼作揖以示尊敬,确已隐隐现出储君该有的风范和仪态。

皇帝陛下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

华夏者,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不懂谦恭守礼,何以承继社稷,服膺臣民?

身为人父,见得后继有人,往往会比自身取得成就更有满足感,重视血脉传承无疑是“大多数”人类的天性。

正因对自家儿子愈发满意,刘彻也就稍稍放宽了对他的管束,也算是变相的奖励,倔驴就得顺着毛捋,棍棒底下或许真能出孝子,却也容易让其生出逆反心理的,还是要看人的。

不得不说,刘彻看人的眼光向来不错,对自家儿子更是了解甚深,刘沐虽是倔强执拗,却也坚忍执着,经年累月的练武更使得他韧性十足,鲜少有刻意懈怠之举。

或许是遗传了皇后阿娇的大半脾性,刘沐除却那稍嫌偏执的占有欲,真算得上是重情重义,对亲朋好友着实是掏心掏肺的好,日后若承继帝业,这性子也不晓得是好是坏。

同辈近亲中,最招太子殿下待见的除却表兄张笃,就要数常山王刘舜的一对儿女,虚年五岁的承恩候刘孝和承泽翁主刘悌,至于清冷孤高的刘典和惫懒无赖的公孙愚,这两货着实让太子殿下头疼得紧。

刘沐之所以对刘孝和刘悌另眼看待,或许是出自对已故皇祖母窦氏的追忆,常山王妃裴澹出身卑微,若非太皇太后特意留下遗诏,刘孝和刘悌也未必能轻易封侯赐爵,裴澹也难以母凭子贵,得正妃位了。

刘沐自幼与皇祖母最为亲近,过往每每闯了祸,多是屁颠屁颠的跑到长乐宫寻求皇祖母庇护的,而护犊子的太皇太后也向来对他溺爱到毫无原则。

都说隔代亲,刘沐与窦氏隔了两代,更是“亲上加亲”,这份孺慕之情未因窦氏的故去而有所减损,显见刘沐确是重情重义的。

皇祖母留下遗诏,言明要善待裴澹诞下的天家子嗣,刘沐自是要多加照拂刘孝和刘悌,以此告慰皇祖母。

腊月得闲,刘沐又特意寻了个沐日出宫,因不用到未央宫陪父皇批阅奏章,整日皆可在宫外游玩。

自去岁太子离京出巡后,宫邸学舍愈发重视实践课业,使得刘沐多了不少出宫“探查民情”的由头,皇帝刘彻对此是默许的,故刘沐现今对长安城也是逛熟了。

何处有甚好玩的,谁家食肆有甚好吃的,太子殿下多是了然于胸。

倒也不敢说尽皆知晓,盖因长安商贸繁荣,即便是每日闲得四处晃悠的人,也不晓得明日坊间会否又冒出甚么好玩好吃的新奇事物。

长安坊市最热闹的时段,无疑是早晨刚开市时,不少商贩和农人早早就已等在城门外,就等着晨钟敲响,京卫开启城门,最新鲜的蔬果和最肥的禽畜就会源源不断的运入城中,送到坊市中的各处商铺。

民以食为天,不管是王侯权贵还是庶民百姓,一顿不吃都饿得慌。

各地王侯迁居入京后,本就权贵云集的长安城更是寸土寸金,寻常勋贵在城外也鲜少拥有田宅供府中下人圈养禽畜和耕种作物。

除却刘氏皇族和少数顶级世家,大多数权贵的日常吃用皆须遣下人到坊市购买,要吃新鲜且品质上佳的蔬果蛋肉,自然得赶早,世家大族多是不差钱,晚到一步,好货指不定就被抢购一空了。

不少商贩倒是想得周到,会学着四大商团的诸多铺面,专为北阙甲第的权贵们搞甚么“送货上门”,却也只能满足府中下人的日常吃喝,权贵每日想吃些甚么多是临时起意的,譬如昨夜梦到啃那香喷喷的烤羊腿,清晨睁眼就得让下人赶紧去坊市买最肥嫩的小羊羔。

愈是有权有钱,就愈发讲究挑剔,世人多如是,倒是没必要视之为矫情奢侈,过于偏狭的仇富心理是要不得的。

就好似猫屎咖啡配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个人有个人的活法,不是么?

譬如吃惯了尚食监做的美味佳肴,太子殿下每每出宫,就爱到永和豆浆喝燕麦粥,啃炸鸡,就着腌制的野菜梗,吃得异常欢快,为之奈何?

皇帝刘彻最初闻得暗卫的回报,晓得自个昔年让国舅田胜弄出的“油炸垃圾食品”反是坑了自家傻儿子,不禁哭笑不得,却也没打算干涉刘沐,爱吃就吃,反正只是偶尔出宫解解馋,换换口味,没必要矫情的考虑甚么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

油炸食物和甜食确是颇对孩童的胃口,非但太子殿下爱吃,不少世家子弟也颇为喜欢,只是家规较严,未曾自立门户的世家子弟是极少能擅自外出用膳的。

即便是已开府的太子刘沐,每日午膳和晚膳也多要到未央宫椒房殿陪着自家母后吃,这或许是华夏自古特意的家庭观念吧。

贵女们更鲜少踏足坊市,即便大汉民风开放,然世家贵女也不会随意出府抛头露面的,与门当户对的世家子相邀同游则另当别论。

世家大族如此,刘氏天家就更如此了。

刘孝和刘悌这对孪生兄妹,日日盼着太子族兄出宫,可不就是想让他带着出府,到外头吃喝玩乐么?

若是太子族兄不来,母妃甚少带他们外出,更遑论吃那些坊间食物,倒是父王不时偷偷带回些让他们解馋,然若教母妃知晓,必是要埋怨父王许久。

唯有跟着太子族兄出去,母妃是从不过问的,去了何处,吃了甚么,从不问半句,父王每每感叹母妃大智若愚,母妃总是浅笑不语。

今日晨钟刚响过数刻,太子殿下便是入得皇亲苑,领着张笃和公孙愚进了常山王府,刘典那厮向来不喜跟他们四处晃悠,近日梁王又得了副古画,“臭味相投”的祖孙俩埋头细细品鉴多日,皆是爱不释手,就更没心思陪伴不喜书画的太子殿下。

刘孝和刘悌早已梳洗停当,等候多时了,盖因昨日就得了太子传讯,今日又要来带他俩出府游玩。

刘孝年岁尚幼,父母又是宠溺,故尚未正式习武,更不似太子族兄般每日“闻鸡起舞”,今日能起得这般早,着实是因太过兴奋,觉睡得浅。

刘悌却是睡眼迷蒙,任由侍婢帮她梳洗穿扮,说是要微服出游,却也非是要换上庶民服饰,只要不穿着得太过华美,如寻常世家子女般装束即可。

在现今的长安城,身着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到处可见,没甚么稀奇的。

刘沐向等在前庭迎接的皇叔夫妇见了礼,瞧见那肉嘟嘟的小族妹正自双眸无神的不断打着哈欠,不禁坏笑道:“不若你再回屋补觉,为兄带着孝弟出府即可。”

“不可!”

刘悌瞬间醒神,疾步近前拽住刘沐的袍袖,用力往王府大门拉着走,嘴里嘟囔道:“太子族兄快走,别误了早……时辰。”

常山王妃裴澹瞧着自家闺女那贼兮兮的模样,心下不禁好笑,无非是要去东市某间永和豆浆的铺面用早膳,还当她这做娘亲不晓得么?

也不想想,永和豆浆是甚么人开的!

王富贵可不正是裴澹的表兄,侄儿侄女到自家开的店面用膳,且大吃特吃那些“垃圾食品”,他还能不向自家表妹通风报信?

从裴澹处得知那两个小屁孩是太子殿下带去的,王富贵险些没活活吓死,又闻得殿下日后或许还会再去,忙是将那间铺面全换上最好的庖厨和侍者,再三嘱咐他们用料做工皆得精益求精,不得有半点轻忽,对殿下曾亲临之事却没敢吐露半点口风。

王富贵的诸般动作岂能逃过暗卫的耳目,若是他有心借机谋害太子,早就被请入郎署大牢“喝茶”了。

太子殿下每每微服出宫,仍是常去那家铺面用膳,却不晓得多少人为保他周全费心劳神,早早做足了准备。

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
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当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十六章 工业模式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获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赌赛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