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

宫邸蒙学原是专为皇子刘沐设的宫禁私学,随着各地王侯纷纷迁居入京,诸多刘氏王侯亦希望子嗣能得到更好的蒙学教育,而非仅是在府内私学为其延请名师。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汉人对蒙学教育是十分看重的,尤是以世家大族为主体的精英阶层,从不吝于对族内蒙学投入巨赀。

刘氏王侯们固然舍得花钱,然名师数量有限,现今王侯权贵又都聚居在皇亲苑或北阙甲第,抢破头都延请不到名师,换了后世的话说,长安的高端师资严重不足。

有鉴于此,又顾虑到张笃年岁稍长,又不似莽头莽脑的李陵般到得束发之年才习完蒙课,皇帝刘彻也不欲为自家傻儿子耽误侄儿,故决定将宫邸蒙学迁出未央宫,改在太寿宫设馆授课,并更名为宫邸学舍,又分蒙学和预学两馆。

太皇太后薨逝后,太上皇迁居长乐宫,太寿宫也就彻底闲置,且为了节省扫洒耗费,索性就封禁了大部分宫室,精简宫人,现下正好用来安置宫邸学舍。

宫邸学舍要供刘氏宗亲子弟入学,皇子刘沐乃至未来更多的皇子公主也要入学就读,相当于刘氏族学,自是不宜设在庄严肃穆的未央宫,免得小屁孩们太过闹腾,搞得鸡飞狗跳,甚或四处乱窜,不但会犯了宫禁,更会扰到大汉君臣治政。

相对的,宫邸学舍也不宜设在宫城外,否则得为这些出身皇族的小屁孩安排多少侍卫乃至侍从侍女,但凡出了甚么差池,刘氏宗族岂能承受得起?

旁的不说,若皇子刘沐出了意外,皇帝刘彻只怕要杀个万八千人为他殉葬。

(PS:圣母表别抬杠,更别扯甚么残暴不仁,也别提甚么没人性和反人类,若诸位的独生子被人弄死了,疯起来只怕核平地球的心思都会有,这才是人性!)

太寿宫有猎苑马场,有林苑清池,再划出部分宫室,足够这些小屁孩闹腾的,加上有禁卫宿守,有宫人看顾,宗正府属官还能直接从中央官署沿廊道前去巡管,纠正其言行举止,再没更合适的地方了。

适才提到,宫邸学舍又分为蒙学和预学两馆。

蒙学为虚年六岁至虚年十二的孩童就学,教授六艺蒙课;预学则如其名,乃为“预作习课”,供习罢蒙课却未及束发的少年就学,除却继续教授君子六艺,更划分文武两堂,文堂主修文,武堂主习武,为学子将来进入政经官学或黄埔军学预做准备,类似后世的文理分科,不过是年岁提早了不少。

刘彻不担心揠苗助长,莫说宫邸学舍,便连长安女学都增设了蒙馆,大汉没甚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歪理邪说,宗妇养成也得从娃娃抓起,否则长大成人后怎的撑起半边天?

各郡县的官办蒙学也已办了数年,成效着实不错,是广受大汉臣民称颂的善政,故太常卿刘买见得宫邸学舍的形制,就想在民间也增设官办预学。

虽说寒门庶民的子女在年满十五后,不太有机会进入政经官学和黄埔军学就读,然自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联合出赀,在长安学区设立了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又在皇帝的授意下,在各郡郡治及重要大城亦设了相同形制的学馆,用以培养出身当地的商贾和人手。

诸多世家权贵和豪商巨贾也有样学样,设立了不少类似私学,不过多仅限于培养自家人。

商贾向来无利不起早,设立私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迅速上手的掌事或匠师,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亦如此,故若强迫他们招收未满虚年十五的少年少女入私学,怕是会打击到他们的办学的积极性。

因而官办蒙学和类似技职教育的工商私学间有不小的间隔期,庶民子女习罢蒙课后,要闲下两三年,待得束发或及笄后,才有机会再度就学。

抛荒两三年,过往学的知识要重新捡回来,着实困难不小,况且也不是人人都能支付起去私学就读的开销,故不少人索性就直接去务农务工了,未免有些浪费朝廷对官办蒙学投入的教育资源。

皇帝刘彻对此早有预料,恰好刘买提议要在民间增设官办预学,刘彻便顺势允下他的谏言。

依旧循往例,现在京畿郡县试行三年,对相关政令和教授的课业查漏补缺后,再向全国推广,顺带大举招募和培养师资。

大农令东郭咸阳得知国库每岁又要支出大笔公帑,自是不禁肉痛,好在太常府文教司呈报来的明岁教育预算没有狮子大开口,仅比今岁增加了二十余万金。

增设官办预学的开销之所以不算太大,盖因只需将各地的官办蒙学扩建即可,用的又是官地,不存在甚么购地和拆迁,增建些围墙和房舍即可。

关键还是师资力量短缺,大汉现下国富民强,又是四海升平,孤儿的数量大为减少,南山遗孤院虽不再仅限收纳军中遗孤,而是广为收纳孤儿,然收纳的孩童数量仍逐年递减,相应的,遗孤内院的学子只也比前些年少了许多。

好在长安学区内的师范学馆也已创设满四年,首批学子已习完课业,恰好能用来填补官办预学短缺的师资缺口,然也仅能勉强满足在京畿郡县增设官办预学,三年后若真要普及全国各郡县,那师范学馆无疑要扩建扩招。

太常卿刘买掌文教事多年,懂得要未雨绸缪,故便再度向皇帝进谏,意欲扩建师范学馆。

岂料皇帝刘彻却是不允,或是说不欲扩建长安学区内的师范学馆,而是要太常府文教司在右扶风和左冯翊创设师范学馆。

长安虽是刘彻长期规划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但高端教育资源也不能尽数集中到长安学区来,免得造成大汉各郡头重脚轻的发展失衡。

大汉现下无力搞甚么东北大发展和西南大开发,但该从以满足发展条件的京畿郡县做起,以长安为中心,将帝都教育圈往外拓展,进而辐射关中诸郡乃至大汉全境。

帝制政体最大的好处,无疑是在政令畅通时,官僚体制高效的执行率。

短短月余光景,大农府和太常府就共同完成了官办预学的规划和预算,趁着官办蒙学进入腊月和正月的寒休歇馆期,在京畿郡县大兴土木,扩建学馆。

腊月间,增设官办蒙学的政令正式颁布,在各郡县官府张榜公告。

京畿百姓边是到坊市购置年货,边是到学馆为自家适龄子女报名,盖因这官办预学将在明岁二月便正式开馆,子女教育可耽误不得,免得将来落于人后。

可怜天下父母心,虽说预学的束脩比蒙学高了不少,然百姓们宁肯自己少吃些少穿些,还是会供子女继续就学的。

现今的京畿百姓,所求的不再仅是吃饱穿暖,他们身处京畿,紧挨着帝都长安,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大汉工商业急速繁荣的优先受益群体,不管是务工还是务农,生活水准都逐年跃升。

虽有饱暖思淫逸的说法,然淳朴的京畿百姓渐有富余后,最先想到的是儿女的好前程。

倒不是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是京畿百姓离帝都近,近年闲暇时又爱听人念念长安周报,见识多了,就晓得不管务工务农,没学识都难免吃亏,无法成为作坊里的掌事匠师,也瞧不懂官府农业局推广的新农艺。

诚然,农业局的官吏会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教那些目不识丁的农人,然毕竟人手有限,各处乡里可都眼巴巴盼着他们早些来。

有相关学识的农人,非但能依着农业局发的小簿子学会新农艺,甚至会主动去购买那甚么经济作物的植株和良种,抢在旁人前头先种下,在该作物尚未广泛种植前赚了大钱。

譬如数个出身遗孤院的农户,就在长安县的渠梁亭佃租了百倾官田,不但种植寒瓜葡萄等西域蔬果,还搞甚么暖房大棚,竟在寒冬都种出水灵灵的蔬果,运到长安贩卖,自是挣得钵满盆满。

要晓得,这些农户昔年可是没能入得遗孤内院,仅是在待业院学了数年农艺的,却能凭借种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官府乃至朝廷有意无意的宣传下,京畿郡县的农人们皆是“顿悟”,原来种地也能发家致富,只怨自身没甚学识,恁的蹉跎这么些年,抱着金土地哭穷。

知识,就是力量!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娃娃多种树!

各处乡里都用漆料刷了醒目的标语,自是出于皇帝刘彻的授意,要向老百姓宣扬朝廷治政理念,就得用他们看得懂的简单言辞,如此才能得到普遍认同和追随。

总而言之,京畿百姓对朝廷增设官办预学的政令,无疑是极为欢迎的,更是赞颂刘彻这爱民如子的贤君圣主。

刘彻借由此事,再度怒刷一波贤名,闻得暗卫回报的民情民意,端是龙颜大悦。

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
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四十四章 宫邸女学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六百二十八章 战局有变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二百五十三章 惊闻身毒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二百二十一章 举杯陶然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拘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赠马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三百二十四章 调控畜牧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二百六十三章 锑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