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

今岁因田税新制施行,大汉各郡县的田税收得省时省力,又因关中各地多采麦棉复种,故定于八月间依田亩向百姓征收赋税,大半个月便已完成征税。

国库将有大笔田税入账,民间的棉花交易中能征收的商税也是可预见的,大农令东郭咸阳终是松了口气,好歹是挺过了手头最紧的时日。

数月前因着塬南邑要兴建,少府已送数十万金入国库,以此巨赀预先划得了不少好地段,国库去岁的巨额亏空已是得以填补了,只是陛下突是命大农府回购国债,又耗费了大量公帑。

汉六十年秋,朝廷因国库钱紧,曾着大农府以“捐输”凭证的名头,向长安权贵发放了总值十亿钱的国库券,即所谓的国债。

当时因顾及朝廷的体面和避免保守官僚反弹,又由皇室实业宣布,将以每年升值五厘的价格长期向权贵们购买国库券,大农府则暗中与皇室实业商定,待日后国库盈余较多时,便会从皇室实业手中回购。

昔年长安权贵虽家赀巨亿,府库内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却只能看着大钱生锈,金锭蒙尘,用后世的说法就是没有甚么投资管道,只能眼睁睁瞧着货币贬值。

故正如刘彻这策划者预料,那每岁升值五厘的国库券,他们多是没早早卖给皇室实业的。

然在少府钱庄创办后,近五年来发展迅猛,且广为吸纳大额储蓄。

依着存款付息的相关章程,活存者每岁五厘利,定存一年者每岁二分利,三年者每岁三分利,五年者每岁半成利。

即便是利钱最低的活存,每岁利钱都与那国库券的每岁升值等同,定存者更是数倍于之。

权贵们又不蠢,近年多是陆续将那国库券卖给了皇室实业。

江都王刘非执掌皇室实业,倒是没提让大农府回购之事,区区十数亿钱对家大业大的皇室实业而言着实不是大事,况且每岁也还能升值五厘,亏也亏不到哪去。

然刘彻却另有盘算,单一商家持有大量国债,此等先例不能开,免得后世不肖子孙不知轻重,搞出滥发国债的破事来。

随着少府钱庄已开遍大汉各郡县,且国库先前已从项王藏宝中分到大批黄金,足够作为发行纸币的黄金储备,实行金本位,对纸币发行量进行挂钩。

刘彻自不会急着提出甚么纸币的概念,否则既会引发保守派系的强烈反对,只怕诸御史也要拿祖制说事,大汉百姓也未必会轻易接受。

况且大汉立朝后,为保证市面的钱币流通量,是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

刘彻过往曾打算如史上汉武帝般,通过强硬的行政手段将民间铸币权收回,然经过再三思索,他觉得此举实可缓行。

稍稍偷换概念即可,朝廷允许民间私铸大钱,可没允许民间印制可在钱庄通兑黄金的纸质凭据。

即便后世华夏,金属硬币也没退出市面,政府铸造硬币的成本着实不低,虽仍出现不少假币,但因是小面额故影响不算大,且铸造假币风险高,收益低,铤而走险的人不算太多。

现今大汉的铜钱币值虽远高于后世硬币,但朝廷日后是可进行币值调控的,这倒不用急,关键是纸质凭据要得以广为流通,获取百姓的信赖,随后逐步降低面额,完成向真正纸币的过渡。

待得纸币数量真能满足市面货币流通的需求量,再逐步替换铜钱或是调降铜钱币值,就不难了。

货币乃悠关社稷的大事,金融游戏更不是随便能玩的,一拍脑袋就决定用纸币取代铜钱乃至金银的穿越众,不是脑残就是金手指开大了。

刘彻胆子小,学不来的。

能通兑黄金的纸质凭证,已具有纸币的雏形,刘彻自不会准允少府钱庄印制。

少府乃皇帝私府,换到后世约莫是半国企半私企的性质,刘彻近年已想着让少府逐步脱去那“半国企”的帽子,尽量转变为全私企。

塬南邑的那些精华地段,刘彻若真想划给少府,实是不需付出赀财的,然他还是让少府卿陈煌从各郡县的诸多产业中筹措出数十万金,送入国库预购地契,就是为让少府产业与大农府乃至朝廷逐渐脱钩。

少府钱庄就等同私人银行,纸币发行怎么可能让其负责?

日后若出个昏君,让少府钱庄开足马力印纸钞,大汉可不就彻底玩完了?

黄金储备是国库的,纸币发行权自是归属大农府,但也不能让大农府独立掌管,必须设立中央钱庄,类似后世央行,由各府署尤其是御史府协从监管。

汉六十九年,九月下旬。

大汉皇帝刘彻颁旨,着大农府设立中央钱庄,日后将适时发行可通兑黄金的纸质凭证,名曰金票。

中央钱庄尚需筹备些时日,预计将于少府钱庄创设五年之际,即为今岁腊八正式开府设司。

大农丞孔仅将兼任中央钱庄钱监,负责筹办此事。

丞相曹栾奉旨增编官制,由大农府为主掌,另加丞相府,御史府,廷尉府,宗正府和太常府派员监管,六府皆增编了在中央钱庄有相关职守的官职。

廷尉汲黯亦率府内属官,与皇帝刘彻共同商定编撰相关律法,名曰《大汉金票律》。

中央钱庄的府司和金库亦设在中央官署,却在大农府署外独立开府,方便其余五府官员进驻监管。

金库落成后,大批黄金储备将从国库转入,今后中央钱庄金库与国库要彻底区隔,来往账目需每月张榜公示。

若无六府共同核准呈奏,再经皇帝批允,则大农府不得从中央钱庄挪用半分黄金储备,更不得私发半张金票。

与此同时,大汉各郡县官府皆张榜公告,民间胆敢私印假金票者,待彻查证实后,视同谋逆大罪,夷其三族,杀无赦!

诏令颁下,少府钱庄自是最先响应,在各郡县的钱庄外尽皆公告,可进行金票通兑。

四大商团反应也不满,纷纷对外公告,商贾与之交易时,可用金票进行财货结算。

此举除却是想拍皇帝陛下马屁,也确是有实际需要,随着生意愈发兴隆,四大商团皆是日进斗金,尤是经营百货贩售的清河百货,遍布各郡县的铺面每日流水数以亿计。

大汉虽有严定,一金抵万钱,然在民间交易时,称量还是麻烦,且还要计较金锭的成色,很多铺面的掌事们是极不喜欢收取金锭甚或金豆子的。

既是嫌麻烦,又觉风险太大,到时账目对不上,怎的向东家交代,难不成还得自个出赀填补亏空么?

然大额交易若不用金锭结算,一车车的大钱得数到何年何月,况且也不好存放。

若非近年有少府钱庄,光是赀财的往来转运就会让四大商团伤透脑筋,可即便如此,总往少府钱庄存取巨赀也是麻烦得紧。

现今朝廷着大农府创办中央钱庄,发行那甚么金票,若是如过往那每张“万钱”面值的国库券,自然是方便许多。

旁的商贾和百姓闻得此事,多还是采用观望的态度,想等些时候再看看,近年少府钱庄倒是渐渐被大汉百姓接受了,若那金票真能在少府钱庄内通兑黄金,商贾和百姓倒也不难接受。

昔年刘彻之所以创设少府钱庄,也是有着这方面考量的。

少府钱庄允诺通兑后,中央钱庄发行的金票就类似后世银行定额本票的性质了,即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待得大汉商贾乃至寻常百姓习惯使用金票,到时再逐步推出更小面值的票据,可通兑铜钱的“钱票”,就可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的纸币。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步骤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文火轻翻才是正理。

中央钱庄的黄金储备虽较为充裕,但少府钱庄若要进行金票通兑业务,那在各郡县的分钱庄就需储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尤是在百业兴盛的京畿各县。

若到时大汉百姓执着金票,兑不到黄金,那对金票乃至朝廷的信誉无疑有极大的损伤。

好在去岁大农府因钱紧,从黄金储备挪用二十万金后,负责为朝廷铸币的少府诸冶监暂停向市面投放新铸大钱,如今大农府尽数填补完亏空,少府的储下的大钱就可投放出去了。

刘彻召了江都王刘非入宫,打算用这批铸钱向皇室实业换批黄金,运往少府在各地的分钱庄存放。

论起黄金储备量,现今大汉境内除却国库,就数皇室实业的金库内最多。

毕竟是大汉诸多世家大族的“合资企业”,毋庸置疑的家大业大,若按平价购买力估算市值,后世甚么微软,甚么苹果,跟现今的皇室实业比简直弱爆了。

皇室实业在长安商区的总部内,不惜工本制出大量水泥,灌建了足足十座地下金库,里头的金锭堆积如山,外头更是守备森严。

若非得了项王藏宝,国库的黄金储备只怕还不如皇室实业多。

皇帝陛下发话了,刘非自是没二话,况且这是公平兑换,可没让皇室实业向皇帝捐输赀财。

只可惜,少府攒了几大库房的新铸钱,才换到数十车金锭,估摸着也就将将够支应京畿各处分钱庄日后的金票通兑。

少府刚向国库送去数十万金,短时间也无法筹措到更多活钱了。

刘彻颇是无奈,只得添着脸从阿娇名下的长秋基金挪用了巨赀,以解燃眉之急。

诶~~

动自家婆娘的嫁妆,这若传扬出去,皇帝的脸也没法搁啊。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
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书台阁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达云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术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边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门探望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锋抵达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