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

梁王刘武手捧淮南王刘安命特使送来的密函,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淮南国的国都寿春,居于梁国南方不过数百里之遥,与周亚夫辖下的沛郡和实际掌控的楚国到梁国的距离相当。只要淮南王肯出兵,骑兵可朝发夕至,步卒也可在数日内赶到。两国兵力相加,周亚夫手上的兵力倒也不足为惧。

说起淮南国,可以算得上造反专业户。

高祖朝,刘邦封项羽降将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王国。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后,英布内心恐惧,随即起兵造反。英布造反失败后,获罪伏诛,高祖又改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谁知才安生了没几年,到了文帝朝,刘长也是阴谋叛乱,事发被拘,谪徙严道邛邮,途中不食死。文帝索性将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定都寿春。

如今,淮南王刘安又致函梁王刘武,撺掇他起兵造反,甚至替他联系了自己的三弟,衡山王刘赐。只待梁王刘武举旗造反,两人自当出兵响应。

“淮南王此意,济北王可曾知晓?”

梁王沉默良久,对淮南王的信使雷被问道。

雷被思索片刻,躬身答道:“回禀梁王,我家大王从未提及此事,想来济北王是未曾知晓的。”

两人所提及的济北王,乃是刘安的二弟刘勃。

刘勃当初被文帝赐为庐江王,因吴楚七国之乱,刘勃坚守无二心,甚至出兵协助朝廷讨伐叛军。叛乱平定后,刘勃入朝觐见,汉帝刘启以其劳苦功高,忠心可彰显,而地处南方的庐江国“卑湿”,遂徙刘勃王于济北,封为济北王,以褒奖他的功绩。

济北国都博县,位于泰山南麓,居于沛郡东北也只有区区数百里。

若是按照后世的几何构型,济北国——梁国——淮南国就是个等腰三角形,沛郡和楚国就恰好处在等腰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若是能说服济北王刘勃一同出兵,三面夹击之下,周亚夫便如瓮中之鳖,毫无辗转腾挪的空间。

梁王剑眉微皱,对于淮南王的顾虑,他也隐隐猜到几分。毕竟刘勃历来与刘安,刘赐两个兄弟不对盘,反倒是对朝廷一向死忠。若是冒然派人劝说,万一被他捅到天子耳中,反会坏了大事。

梁王摆摆手道:“你且先随内侍下去歇息,但寡人细细思量,再行回复。”

雷被赶忙躬身应诺,随宫里的内侍一同退出书房。行出很远后,他方才长舒一口气。适才书房内沉闷的气氛让他紧张不已,生恐梁王看完密函后,会勃然大怒,命人将他处死。

雷被本为江湖游侠,剑艺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剑客”之称。后被淮南王刘安招入门下,与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晋昌并称为淮南王府上的“八公”,乃是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最具才华的八个人之一。

饶是如此豪侠,适才面对不怒自威的梁王刘武,却是冷汗直流,背上被浸湿了老大一块衣裳。其实这也是因为他入梁王宫,无法佩剑的缘故。身为剑客,离了宝剑,毫无防身之物,总有些心绪不宁。

后世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那纯粹是瞎扯淡。

“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梁王望向从屏风后缓缓行出的公孙诡和羊胜,眯着眼睛问道。

羊胜阴恻恻的笑道:“大王可尽速回复淮南王,让他派使者前去游说济北王,便能试出淮南王的决心。即便是无功而返,也能将淮南王的退路完全封死。”

公孙诡连忙摆手,反对道:“若是济北王上报朝廷,再出兵和周亚夫汇集一处,则我梁国危矣。”

“谋逆本就是行险之事,再说胶西王刘阏于业已致函大王,言明要为其母栗姬复仇,诛杀皇后王娡和太子刘彻。有密函在手,刘阏于还能脱了干系不成?”

羊胜不以为然,缓缓解释道:“胶西国度高密城,恰好毗邻济北国之东。一旦大王起事,胶西王即便想要出兵,也要借道济北,方能与我军夹击周亚夫。如此看来,济北国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倒不如搏上一搏。即便不遂人意,顶多就让胶西王强攻博县便是。”

梁王沉吟片刻,颌首认同道:“羊卿言之有理,派人说服济北王,成之则喜,败亦无忧。即便刘勃不识时务,只需胶西王出兵牵制住他,淮南,衡山两国之兵,足以抗衡周亚夫。寡人便可率梁国精兵,进逼函谷关。即便不能破关而入,也可将中原之地尽数揽入囊中,与朝廷形成东西割据之势。”

羊胜和公孙诡眼见道梁王心意已决,自是喜形于色。

羊胜稍稍平复下狂喜,复又进谏道:“如今梁国兵强马壮,大王声威正隆,想来各地诸侯必定群起响应。只是谋逆之名于大义有亏,需寻思个名头才是。”

梁王闻言一愣,觉得确有几分道理,忙追问道:“羊卿言之有理,不知有何妙计?”

“临江王刘荣前些年被册立为太子,当了整整四年的储君。他本身并无丝毫过错,却是一朝被废,朝中群臣本就存着不少非议。况且太尉窦婴当初便曾任刘荣的太子太傅,而周亚夫当初也是竭力反对陛下废掉刘荣的储君之位,方才失宠,赋闲在家年余,重新起用后,权势也是大不如前。”

羊胜捋着胡须,幽幽的继续说道:“若是大王要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莫过于将脏水泼到皇后王娡和太子刘彻的身上,要求陛下复立废太子刘荣。如此一来,不但师出有名,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毕竟对于储君之位的归属,朝廷的群臣未必都是铁板一块,恐怕连周亚夫都存着几分私心吧?”

“妙!实在妙不可言!”

梁王听罢,不由拍案叫绝,大喜道:“羊卿实乃管仲之才,堪比我朝开国良相萧何。”

不得不说,羊胜的主意实在阴狠,而且直指要害。

无论谁被立为太子之后,在太子的周围总有一些大臣在积极地支持他。这些大臣围绕在太子的身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太子一旦登基了,他们就成了拥立太子登基的有功之臣,有拥立之功,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这样一群人,对于登基的太子来说,自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废掉的太子来说,废太子和他周围的人就成了皇帝心中的心头大患。因为这些人随时可以把废太子抬出来,和新太子抗衡。

位高权重的窦婴和周亚夫当初便是废太子刘荣最坚决的拥护者,如今自然会被天子顾忌和排斥,甚至数次起了杀心。

“大王谬赞了,臣只求能辅大王成千古伟业,虽死无憾矣。”

羊胜得了梁王夸赞,心中暗自得意,却没有显露出来,而是深深躬身道。

公孙诡见状,也急忙上前几步,一揖到地,表忠心道:“臣也是如此心思,愿为大王先锋,披荆斩棘,肝脑涂地!”

“好!好!好!”

梁王缓缓上前将两人扶起,朗声笑道:“有两位贤卿相助,本王何愁大业不成?!”

是夜,三人促膝长谈,直至夜深月明,尤未尽兴。梁王遂留两人同榻而眠,将羊胜和公孙诡两个好基友感动得涕泪横流,激动不已。

翌日,雷被带着数名梁王亲卫,轻骑出睢阳,朝寿春疾驰而去。随后,几队秘密的使臣队伍,身负梁王密匣,从睢阳城出发,向各地诸侯国纵马狂奔。尤其是前往临江国都城江陵的庞大骑营,尽是梁王帐中亲卫铁骑,一人双马,快若奔雷。

江陵城,临江王宫。

刘荣此时来回打量着桌案上的两份诏令,面色彷徨而畏惧。

其中一份,便是征民戍边的诏令,令临江国入冬前征募二十五万百姓前往朔方四郡戍边屯田。另一份,则是刘荣被控坐侵庙堧垣为宫,刘启征召他入朝觐见。

自汉帝刘启登基后,在各个诸侯国和各个郡的郡府所在地尽皆设立两种庙,一者为汉高祖刘邦的庙,一者为汉文帝刘恒的庙,尽皆称为祖庙。祖庙之中,筑有庙宇,围以高墙。庙的周围还有一些属于庙宇的地方,另用稍矮的围墙把它围起来。

临江王刘荣在扩建他的宫殿时,便是破坏了祖庙的围墙,侵占了祖庙的地方。当然,侵占的不是祖庙的内院,而是祖庙外面那个小围墙围的那块地。

侵占祖庙,自然算是违法。然而此事却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凭心证。毕竟只是破坏了外围矮墙,而没有真正的侵占到内墙内的庙宇之地。

刘荣只是个弱冠少年,生性又较为懦弱。即便当了几年太子,又在临江国当了两年多的诸侯王,如今面对刘启诏令中的严厉斥责和要求他尽速入朝的敕令,仍是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而从长安城疾驰数千里,前来颁布天子诏令的使臣,吩咐随行的诸多侍卫将临江国的群臣尽数阻挡在王宫正殿之外。自己则面无表情的注视着临江王刘荣,眼中尽是凛凛寒光。

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
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盘算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冲突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六十五章 离京出狩第四百三十章 惊闻卫青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九十章 火烧密林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四百零三章 春满人间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三十六章 背后真相 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挥师出塞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滩登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气象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联合制衣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节将近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门虎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四百二十三章 凄惶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