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

入得五月,长安日渐闷热,因八水绕城的缘故,这座雄伟帝都的寒暑温差甚大,凛冬能冻死人,酷暑亦能热死人。

太子刘沐每日在承乾宫的宫邸学舍上罢早课,便要到未央宫的椒房殿陪父皇母后用午膳,稍事午憩后,又得到宣室殿陪父皇批阅奏章或听诸大夫策议国政。

饶是如此忙碌,武课仍不能落下,每日用过晚膳,还得接受左右中郎将的武技授课,操练得筋疲力尽。

对年仅十岁的男孩而言,如此繁重的课业安排无疑是残酷万分的,即便刘沐体魄远比寻常孩童强健不少,长时间持续下来,也着实有些撑不住了,体力倒是其次,主要是精神太过疲惫。

虽说大汉朝野近年已普及逢五休一的休沐体制,然沐日的休歇并不足以让太子殿下从疲惫中彻底恢复,更遑论似过往般肆无忌惮的玩耍。

随着天气愈发闷热,太子殿下的精神愈发萎靡不振,食欲亦是大减,连平素最爱的荤腥大肉都愈发吃得少了。

皇后阿娇见得这般情形,既心疼又忧心,便在某夜云消雨歇后,向皇帝刘彻吹了枕边风,让他莫要对皇儿太过严苛了。

刘彻也知揠苗助长不是好事,也晓得要劳逸结合的道理,却偏是故作不悦,借此又讹得自家婆娘的好处,再度覆雨翻云,足足折腾大半宿,直至阿娇浑身瘫软如泥,这才满脸餍足的饶了她。

翌日午间,一家三口用午膳时,刘彻瞧了瞧食不下咽的自家儿子,心里也不免有些愧疚,望子成龙的他确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虽说王侯子嗣们在宫邸学舍也苦习君子六艺,然他们的武课皆安排在午后,每日暮鼓响起便可出宫归家,晚间可尽情休歇玩乐。

若不算武课中部分强度不小的身体锻炼,他们的课业或许比后世华夏连下午都要上文化课的中小学生还轻松,况且武课中的射御之术,对大汉贵胄子弟而言,也算得某种娱乐,类似后世学生在体育课踢足球打篮球。

每日下午都是体育课,这是后世多少华夏学子的梦想啊!

太子刘沐却是享受不到这等美好童年,这正是身为储君的无奈,传承社稷的担子本就很重,将来若想得成皇祖父和父皇般的贤君圣主,那就更不容有半分懈怠了。

午后,宣室殿内。

皇帝刘彻边是批阅奏章,边是不时瞄了瞄侧席那昏昏欲睡的皇儿。

“诶,我大汉百工百业愈发兴盛,尤以京畿之地最是商贸繁荣,奈何运力不足,道路壅塞,恁的耽误事啊。”

刘彻用手指敲了敲御案上阅罢的那道奏章,将之合上,让侍立在侧的符节令李福给侧席的太子殿下递过去。

刘沐正自半阖着眼睑打盹,闻得父皇敲击御案发出的笃笃声,只道被父皇发现他走神偷睡,不由惊得瞪大那对凤眸,故作无事的假笑道:“父皇说得是!”

刘彻斜觑他一眼,心道这傻小子真是随了阿娇,反应着实是迟钝,硬没发觉李福正捧着那奏章躬身呈上。

“殿下……”

李福自幼服侍刘彻,至今已二十余载,瞧得出陛下今日对太子殿下莫名的随和,绝不会为此责备太子殿下,故而特意唤了声刘沐,且屈膝将奏章呈得更近了些。

“……”

刘沐这才晓得自个又犯蠢了,不禁面色讪讪,偷偷瞄了瞄自家父皇,见得刘彻虽似笑非笑,却也没露出甚么不悦神情,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他接过奏章,放在书案上翻阅。

刘彻登基后,大力提倡公文简化,遣词用字不可太过华丽虚浮,且须条理分明,格式规整,除却公卿大夫呈交的那些艰深厚重的国政策论,各府署和地方官府的往来公文皆词句平实,词义明确简练,甚至还普及了所谓标点符号的使用,奏章亦是如此。

故刘沐虽年仅十岁,谈不上通读经史,离真正的识文断句也还差得远,然在陪自家父皇批阅了大半年奏章后,已能读懂大部分的词句,唯有遇着些生僻字时须李福从旁指点讲解。

这道奏章形制规范,也没甚么艰深词句,刘沐很快便阅罢,也读懂了大概的意思。

这奏章乃是大农府呈上的,本出自工部少卿卓王孙之手,想要请款筑路。

以年度预算为基础的财政运作体系在汉廷各府署及地方官府皆已行之有年,在不断的查漏补缺下,运作愈发良好顺畅。

大农府工部掌营工营造,辖诸多官营工坊及掌城池和造桥筑路等工役程式,每年岁末也会递交大笔预算,从国库划拨相应款项预留,以备来年支用。

依惯例,工部要请款时只须向大农令东郭咸阳呈报,经其签核后再转呈御史府和廷尉府等负监管之责的府署,由各府集司和计司审定准核,便可从国库请拨相应款项,无须特意奏请皇帝陛下的。

然工部少卿卓王孙此番请拨的款项着实过大,大到大农令东郭咸阳不敢擅自签核,大到堂堂大汉太子看到那数额时,硬是惊得睡意全无。

五十万金!

刘沐陪着自家父皇批阅了大半年奏章,从未见过敢这般狮子大开口的请款奏章,须知国库岁入虽逐年增长,然去岁也才刚跨过五百万金的门槛。

五十万金,近愈国库岁入的一成!

依照大汉军律,太尉府每岁呈交的来年军事预算也不过就是该年国库岁入的一成,光凭这笔军费,就足以供应近百万大军的一整年的吃喝拉撒,外带汰换兵械,购置战舰,火炮,掌心雷等新式军备,甚至还有退伍将士及军眷的抚恤和各式补贴。

如此巨赀用来修筑道路,显是远远超出工部今岁预算,也无怪大农令东郭咸阳不敢擅自签核,而是将之转呈皇帝陛下圣裁。

东郭咸阳作为掌国库和天下租赋,统领大农府诸官的大农令,按说若觉辖下少卿的请款不合理,直接打回不允便是了,然他既是将这份请款条陈改拟奏章,转呈皇帝陛下,自然是他也觉得工部提出的筑路计划确有必要。

东郭咸阳或许是个“守财奴”,却也懂得开源与节流同等重要,更懂得货流畅通对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简单朴实的口号,早已深入大汉臣民的心中。

近二十年来,十余条连通各郡郡治的主要沥青大道的陆续竣工,加之各郡在治下各县也不惜拨下重金,夯筑整葺旧有的砂土直道,使得朝廷“县县通大路”的长远目标已达成大半,仅余部分官府财政窘困或是地势复杂的偏僻县邑尚无力筑路。

说实话,皇帝刘彻对此亦已为满意,若实在是不宜筑路或是筑路耗资过大的县邑,索性就让百姓迁徙出来好了,毕竟大汉现下不缺土地,缺的是大批精壮劳动力,没必要如后世华夏政府般往山沟沟里修路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懂得先易后难,肯定要先集中全大汉的基建资源,在关中,巴蜀,中原,燕北和江南的重要郡县铺设好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再去考虑那些荒乡僻壤。

后世华夏政府因着种种考量,往往会为不足百户的小山村花费数千万修筑道路,现下的大汉却是无法承担这等巨额开销的。

花不起,也没必要!

汉廷甚至废置了不少地处偏僻的县邑,将该地居民迁徙他处,既是有“民不患寡患不均”的说法,那就不能让这些大汉百姓继续生活在那些“被人遗忘”的偏乡僻壤。

百姓迁徙的花销皆由官府支应,迁徙后还会划拨给他们相应的田舍,填补些许赀财,饶是如此,也比往那些偏乡县邑修桥铺路所须开销少得多。

大汉群臣对此举措也颇为赞同,他们虽是代表着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是勤政爱民的好官。

大汉社稷就是一块香甜大饼,刘氏天家虽占了大头,诸多世家大族也能分食不少,庶民百姓也是饿不着。

饼做得愈大,所有人能分到的愈多,在无人能撼动乃至篡夺刘氏江山的现下,将饼做大才是世家大族牟取更大收益的“合法”途径。

这道理,文武百官懂,庶民百姓懂,即便是莽直的太子殿下得了自家父皇悉心指点,也是深以为然的。

正如父皇所言,这江山社稷是老祖宗留下的家业,他身为储君,无异家中少主,可得好好守住家业才是。

想要守住家业,自然要晓得真实的家底,太子殿下虽是粗莽脾性,偏生对数字颇为敏锐,或许是因其自幼就对金银珠玉存在某种莫名偏执的占有欲,总之他对国库账簿中记录着的大笔款项记得甚是清楚。

“父皇,若儿臣未曾记错,去年岁末工部呈请的预算不足十万金,现下却请款五十万金,光此笔请款就高达该部司全年预算的五倍之多,未免有些太过了。”

太子殿下心知这家业未来十有八九会交到自个手中,故而想想要拨出去五十万金,心头就似刀剜般的疼,别以为莽人就必定会傻乎乎的到处撒钱,太子殿下可没那么蠢。

他非但不会似自家那不靠谱的母后般肆意败家,甚至因着霸道脾性,自幼遇着甚么好物件,必要先自个霸占的,何况足足五十万金!

刘彻扭脸看他,扬眉道:“你仔细阅看过了么?”

“父皇,儿臣确是仔细阅过,虽说工部少卿欲拓展关中各郡的数条主要干道,且欲往其下辖各县也加筑沥青道路,然五十万金的花销确是太过庞大,国库怕是难以支应。”

刘沐说得不无道理,多出笔五十万金的预算外支出,对国库确是颇为沉重的负担。

近年因着巽加王朝赔付的巨额战争赔款和“岁赠”,汉廷国库确是出现大笔盈余,然碍于《金银票律》的严格限制,中央钱庄每岁发行的纸质货币是根据去岁全国租赋增收额设置其发行上限的,而非依着国库输往中央钱庄金库封存的金银储备量随意增发。

即便汉廷从巽加王朝获取了巨额赔款,然国内的物资总量却没如此高的增长幅度,增发的货币量绝不能大幅超出社会实体经济的实际增量,否则货币必定大幅贬值,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嗯,言之有理,不若这样,朕将此事交办于你,你且去与卓王孙仔细商议,想想还有甚么旁的法子。”

刘彻微是颌首,淡淡笑道。

“嘎~~”

太子殿下不禁愣怔,随即皱起眉眼尚未完全张开的小脸,心中哀嚎不已,自个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老神在在的皇帝陛下却早已心有定见,意有所指的略作提点道:“莫要装模作样,若你肯用脑子,仔细回忆去岁在圁阴城的所见所闻,必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这是件美差,或能让你借机出宫办差!”

太子殿下闻言,端是两眼放光,乐得眉开眼笑。

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
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二百二十四章 鱼饵香甜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儿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六百九十章 惩戒学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六百五十四章 适材适所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过后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十五章 刘荣归国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一百零九章 将门犬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护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十章 王府缉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三十八章 长沙王妃 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宫赴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丧钟敲响第二百八十八章 齐力防灾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