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

张骞瞧着倔强的儿子,心中既是赞许亦有无奈。

养儿方知父母恩,昔年的自己,也曾热血轻狂,只觉父母长辈太过谨小慎微,顾忌太多,直到身为人父,才醒得儿女无论长到多少年岁,有多大的出息,父母仍是会为他们操心劳神,唯望他们能一世安好。

张骞摇头道:“你阿母为你伤神伤身,染了暑热,若不好生休养,再落下甚么病根,饶是你日后贵为公卿,便能无愧于心?”

“啊?”

张笃闻言大惊,早先内宰前来唤他起身,只说阿母正欲小憩,却未提及阿母染疾,此时猝然听闻,他只觉脑中轰然炸响。

阿母自幼体弱,昔年诞下他后,虽是精心调养,终归伤了元气,每每染疾,饶是伤风受寒,都不可有半点疏忽。

念及至此,张笃豁然起身,双腿却因久跪而血脉不畅,既是疼痛难当,更是站不稳当,身子一歪便要摔倒。

张骞伸手扶住他,皱眉道:“如此急不自察的心境,为父不免也有些顾忌允你赴滇,倒非忧心你的性命有虞,却是怕你误了朝廷的大事。”

张笃忙是强忍双腿刺痛,缓缓站定,深深吸了口气,躬身道:“孩儿知错,然孩儿心意已决,先去向阿母请罪侍疾,待阿母身子好些了,孩儿必会再好生与阿母商议此事,恳请阿父莫要阻止孩儿。”

他深知,以阿父大行令的身份,但凡提一句他不适任赴滇,别说太子殿下,就是皇帝陛下都会深以为然。

陛下常言,专业之事,就要交由专业之人决断。

对各府署的职守,若非有甚么悠关社稷的大事难决,陛下多半是不会干涉的。

谁掌权,出了岔子,谁就须负责,端是权责分明。

对滇事务,暂且交由太子殿下主持,日后若出了岔子,殿下必也要向皇帝陛下乃至朝廷百官给个交代,故他绝不敢忽视大行令的意见。

殿下脾气虽暴,却绝非刚愎自用之人,否则也不会特意借此机会,培养和扶持自己的僚属,以为日后臂助。

“你且先去沐浴更衣,免得这副惨状让你阿母瞧见,徒惹她心疼。”

张骞微是颌首,适才虽训斥自家儿子,却也不会真的从中作梗,耽误了他的前程。

实际上,饶是张笃不这般急躁的胡乱折腾,他也会想法子说服爱妻,放手任儿子这雏鹰展翅的。

张笃忙是应诺,踉踉跄跄的疾步往自己居住的院落行去。

张骞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脸上不复怒色,却是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欣慰,虽仍稍嫌稚嫩,但终归有所坚持,有志向,有主见,男儿本当如是。

才能,阅历,经验……

这些不足都能慢慢弥补,跌跌撞撞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再无勇气起身前行!

父母所要做的,不是扶着儿女走路,而是在他们跌倒后,搀一把,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至少在当下,张骞对自家儿子的表现是颇为满意的。

是夜,张笃执意在阿母榻旁侍疾,阳信公主既是心疼又是欣慰,好在张骞在侧谈笑,倒是没让她太过感伤。

三日后,阳信公主病愈,张笃揉着屁股,一瘸一拐的前往承乾宫的太子府。

对阿母用苦肉计,使得阿母伤怀染疾,确属忤逆不孝,现今阿母病愈,讲规矩的阿父自是要对他用顿家法,当然……阿母却是不知此事的。

好在,有阿父帮着从旁劝说开解,阿母终已允他赴滇,这顿家法倒是没白吃。

只不过,此事尚不算完。

没多久,太子车驾驶出承乾宫,匆匆出了长安城,赶往渭北甘泉宫。

张笃乃是太上皇和太后的嫡亲外孙,要远赴滇地,且是肩负重任,必是要随太子殿下前去禀明缘由。

汉人尚武,君臣若非年老体衰、出门远行或是典仪所需,多是骑马而非乘坐车辇,后辈子侄更是如此,所谓鲜衣怒马少年时,换后世的话,乘车坐辇很娘炮,伪娘小鲜肉在汉代并不吃香,多半是男宠般的存在。

奈何张笃的翘臀现下是皮开肉绽,若其骑马前往,待得到了甘泉宫,怕是早已血染马背。

太子刘沐倒是扬鞭打马,驱策着他那匹雄俊非凡的照夜玉狮子,端是意气风发。

现如今,诸事已近妥当,姑母已允张笃赴滇,皇祖父和皇祖母必也不会多说甚么。

丹徒候府那边更是早早应下,嗣子刘塍迎娶滇国王女,几近有利无弊,若日后滇人举国内附,滇王必得敕列候,两家也算门当户对;若是滇国不臣,大不了让刘塍休妻另娶。

男儿有功业在身,还愁找不着好媳妇?

果不其然,太上皇闻知此事,非但没出言制止,反是老怀大慰的夸赞了孙儿和外孙,太后虽不舍外孙犯险,然得知长女已是应诺,也就没多说甚么,反倒提起两人的婚事,让他们早点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刘沐年岁尚幼,太子妃的人选更悠关家国社稷,太后也不好过多置喙,然对已虚年十七的张笃,非但尚未娶妻,连婚约都没定,这就令太后很不满意了,直道长女和女婿没心没肺。

汉人早婚,窈窕淑女更是君子好逑,适龄的世家贵女,凡才貌双全者,府上的门槛早被媒妁踏破。

长公主和大行令的独子,虚年十七尚未定亲,这像话么?

张笃听着外祖母念叨,只觉脑子阵阵发胀,疼得厉害,却又不敢显露半点不耐之色,只能唯唯诺诺的垂首受教。

“赴滇前,你且安生待在府里,多多陪伴阳信,待你离京,我自会召她前来,与她好生说说你的婚事。”

太后念叨了半晌,直至口干舌燥,终是暂且放过自家外孙儿。

随着年岁渐高,太上皇与太后更乐意长居渭北甘泉宫,盖因在长安城,只得困居长乐宫,每每出宫游玩皆是兴师动众,反倒在渭北,甘泉山周边的大片山林地泽皆是圈禁的皇苑,赏景游玩皆少了诸多拘束。

太上皇偶尔心血来潮,还可带着妃嫔微服出游,反正在渭北郡县,能认出太上皇的臣民几近于无。

寻常百姓颇难想象,游玩于市井,闲逛于街巷,对常年幽居深宫的天家人,是多么奢侈和新奇的体验,太上皇及其一众妃嫔皆是乐此不疲。

太子刘沐亦是喜好此道,微服出宫的戏码实在有趣极了,本打算多留两日,陪着皇祖父到附近的大城逛逛,奈何突是接到近侍禀报,滇太子已接到滇王回函,意欲求见大行令。

刘沐忙是向皇祖父和皇祖母辞行,二老虽是不舍,然正事要紧,也没出言强留,又是一番勉励叮嘱,便让他们启程返京。

翌日晌午,承乾宫。

滇太子庄临在宦官的引路下,通过层层盘查,终是入得宫禁森严的太子府。

以暗色调为主的汉宫,气势宏大磅礴,便如大汉雄踞天下的傲然姿态。

莫说整个承乾宫,单是太子府所属的宫室,占地就比滇国王宫要大得多,布局与装饰与其说是精致,倒不如说是粗犷,瞧得初次入宫的庄临喘不过气来。

大汉何其强盛富庶,庄临深深知晓,更已亲眼见闻,单是他落脚的蛮夷邸,就已颇为精致奢华,北阙甲第的权贵府邸,重重楼阁廊榭更是美不胜收。

汉宫建物如此粗犷豪放,无疑是刻意为之,以彰显大汉天家的剽勇与霸道。

皇权至上的年月,君即天下,天家的气魄就是社稷的精气神。

现今的大汉,便如那大汉太子,强硬、果决、霸道、甚至隐隐蕴着凶狠暴戾。

庄临暗自叹息,此番出使汉都,真正让他认清了滇国与大汉的差距,也不禁感佩自家父王的见识与魄力,敢于力排众议,屡屡恳求向大汉举国内附。

已故的祖父昔年实在太固执了,滇国的部分老臣亦如此,也无怪父王即位后,不惜血洗臣属,便连庄氏王族的叔伯兄弟都杀了不少。

认不清大势,必将被大势埋葬。

父王尚为太子时,也曾出使汉都,只不知,是否也如此时的他这般心悸?

庄临本欲求见大行令,昨夜却被告知,大汉太子召他今日入宫,这无疑是赏他脸面,却也让他更为忐忑。

说实话,撇去对滇国的利弊考量,他反倒更愿意得大行令接见,毕竟大行令张骞的温润谦和乃是人尽皆知的,太子刘沐却以强悍刚硬闻名,曾亲眼见识过的庄临更觉着大汉太子堪称暴戾。

那日吃火锅,在庄临面前嚣张跋扈的两位侯府公子,遇着大汉太子,简直如坐针毡,夹菜时手抖得如筛糠般,可见心中是何等的畏惧。

席间,大汉太子的任何言语,都带着不容置疑的语调,尤是对庄临,论及滇国之事,全无半点商量的意思,不容闪避更不容拒绝。

庄临无比确信,那日他的应对但凡不如大汉太子的意,不死也残!

刘氏天家的凶狠是出了名的,汉帝刘启何等仁德贤明,昔年尚为太子,却用棋盘活活砸死吴太子,现今的大汉太子,杀个番邦储君,想来顶多也就遭顿训斥,至于大汉臣民,谁会为外族的性命声讨自家太子?

在现今大汉,凡同情外族者,管你甚么仁心善念,皆要遭庶民口诛,士子笔伐。

正因深刻体认到这些,庄临半月前得大汉太子命宦官传话,暗示要让丹徒候嗣子赴滇,迎娶自家幺妹后,虽是颇感屈辱,却仍是不敢拖延,即可遣快马给父王去函,在密函中更是力劝父王应诺此事。

前日,父王回函送到,非但已然应诺,更附有国书,在内里以臣下自称,恳求皇帝陛下降旨赐婚。

庄临更是感佩自家父王的果决,既是决意臣附,就不再矫情的故作姿态,以最为恭顺谦卑的举动,展现臣附的决心。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
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盐税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钱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禅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八百零一章 搅屎棍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百八十三章 帐內定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战第三章 册立太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三百章 采菊东篱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卫赶至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异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七百章 注辇岁赠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零一章 简单粗暴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壮大汉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临洮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四十八章 见见族嫂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刘沐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