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

初夏之时,太子刘彻再度接到齐山用鹞鹰传来的密报,位于大江入海口两岸的广陵和会稽两地皆有人暗中私运粮草,通过邗沟北上,运抵洪泽以豢养水匪。

刘彻征得汉帝刘启的同意后,将江都王刘非急召入太子府,将部分整理过的密报递给他看。

刘非不待看完,脊背冒出的冷汗已将内衫彻底浸湿,身子都忍不住直打冷颤。

他的封国竟有官吏胆敢私通叛贼,勾结本地商贾豢养水匪,这无异于将他往火坑里推啊!

大汉立朝后,高祖刘邦将侄儿刘濞封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所谓的三郡是指秦朝的东阳郡、吴郡与鄣郡,即为后来的广陵郡、会稽郡和丹阳郡。

吴楚之乱时,刘非年方十五岁,刚被封为汝南王,其封国与刘武的梁国皆和淮阳郡接壤,分别位于淮水的南北两岸,故都直面七国叛军的强大攻势。

刘武和刘非这对叔侄甚是相像,俱是骄奢跋扈的脾性,却又有真本事,二人皆是文武双全,颇有恃才傲物,小觑天下人的味道。

故而当七国叛军进攻汝南国时,刘非不但顽强抵御,更上书请旨,亲率封国之兵主动出击征讨叛军,立下不小的战功。

叛乱平定后,吴王刘濞伏诛,其封国被除国置郡,汉帝刘启便将广陵和会稽这两郡之地置为江都国,转封刘非为江都王,国都也定在吴国旧都广陵城。

刘非终是见多识广,迅速定下神来,抱屈喊冤道:“殿下,自从签了皇室实业的入股协议,为兄便将江都国交由朝廷代管,三年来可从未返回过封国啊。”

刘彻笑着宽慰道:“五哥无须忧虑,若父皇真对你起疑,便不会让孤王将这密报拿给你看,而是宣你到未央宫,直接发落宗正府和廷尉府问询。”

刘非其实也早想到此节,屈却还是得抱,冤也还得喊,不将姿态摆足,焉能彻底撇清干系?

他心知现下不是绕弯子的时候,便即直言道:“为兄此时真是六神无主,殿下若有良策,还请为愚兄指点迷津啊。”

“无非就是清洗江都官场,将涉事官吏尽皆枭首抄家,尤是首犯更得举族夷灭,以儆效尤。”

刘彻顿了顿,复又意有所指道:“五哥毕竟在江都呆了整整五年,五皇嫂又出身吴地的世家大族,其家族虽未牵涉此事,但若有姻亲故旧涉案……”

刘彻的话虽未彻底说尽,但言下之意已颇为明显,刘非哪还不明白今日唤他入宫的缘由。

刘非处事向来果决,毫不迟疑道:“殿下放心,为兄晓得轻重,王妃杨氏亦识大体,莫说杨家并未涉案,便是真的犯下这等重罪,抄家夷族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

“五哥言重了。”

刘彻甚是满意刘非的这番表态,却也不会当真不留半分情面。

如今皇室实业在刘非的执掌下,端是蒸蒸日上,利润持续增长,即便换了刘彻亲自操持,怕也未必能做到这种程度。

人才难得,又是亲兄弟,还是要维系好彼此关系的。

刘彻笑着给了刘非下了定心丸:“毕竟是五皇嫂的娘家,父皇还是会给亲家留些颜面的,五哥尽管放心便是。今日告知五哥此事,也是怕日后清洗江都国官场时,兄嫂匆促闻讯,难免惊疑焦虑,徒增烦恼。”

刘非此时方才真正放下心头大石,豢养水匪,伺机造反,这等重罪,搁他头上,是会丢掉小命的。

皇帝老爹为了给太子铺路,便连皇长子刘荣都能活活逼死,想来也不在乎再除去他刘非!

刘彻复又叮嘱道:“此事尚需谋划,暂且不宜声张。五哥回府后,最好先别让五皇嫂知晓,免得泄露出去。”

刘非忙是颌首应下,并出言承诺道:“殿下放心,待得事发,王妃闻讯后,为兄再将个中细节说与她知晓,让她无需慌乱,且会去信吴地杨氏,让其族人尽皆听从朝廷调派,将蓄谋作乱的贼子尽皆揪出来!”

刘彻笑着打趣道:“待父皇听得五哥这番话,定是大为慰藉,不愧是我大汉贤王。”

刘非无奈的摇头叹息道:“甚么贤王,若殿下能让皇室实业少为朝廷做些赔本之事,为兄宁可不要这等虚名。”

先前少府成立那甚么邮政司,皇室实业不得不将数万金献给朝廷,以此兴建或修葺大汉境内的诸多邮驿,至今想来,他仍是肉痛不已。

“风物长宜放眼量,五哥目光要瞧得远些。”

刘彻拍着他的肩膀,信誓旦旦道:“大汉的江山社稷都是咱刘家的,还愁皇室实业没赚头么?”

刘非此时心神已定,思绪清明,再细细回想那密报,骤然想到某处关键,急忙问道:“殿下,会稽和广陵分居大江南北两岸,扼守其入海口,既有人将粮食运往洪泽,以此豢养淮水沿岸的水匪,那大江下游各郡县……”

刘彻本就对他没半分猜疑,故而并未隐瞒,坦言相告道:“父皇已命人沿大江溯流而上,暗中查探。”

刘非眉宇紧锁,意有所指道:“若是大江下游亦有水匪,那豫章郡的水师……”

刘彻不得不佩服刘非敏锐的直觉和良好的大局观,若非他往常行事太过张扬,又性喜奢侈,怕还真能争争这储君之位。

且史籍记载,刘非确实是少数得以善终的大汉诸侯王,非但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亦是风光大葬,陵墓规模宏大,陪葬品皆是举世罕见的奇珍异宝。

刘彻笑意尽敛,肃容道:“五哥无须讳言,若是大江下游亦有水匪肆虐,豫章水师的将官若非渎职,便是通匪!”

官匪勾结尚不算大事,但若兵匪勾结,伺机造反,性质就极为恶劣了。

“依着父皇之意,一经查实,军中首犯诛九族,从犯夷三族!”

他咬着后槽牙,双眸中端是杀意凛然,狠声道:“孤王亦是此意,宁可血洗豫章水师,也绝不能放过一个私通叛贼之人。”

“不错!此事必得严刑峻法,以儆效尤!”

刘非自是万分赞同,对于乱臣贼子,他亦是深恶痛绝。

即便太子刘彻登基为帝,也断不会冒着被天下人指摘的风险,轻易对他这兄长下手;可若换了别家的皇帝,他刘非便是前朝皇子,别说享受荣华,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刘彻不想再多说甚么,便摆手道:“这等烦心事暂且不提了,虎贲卫已抵达焉支山北,卑禾候和安夷将军也已将所有的羌人战俘和奴隶尽数押送到武威城,开始兴建城墙。不知五哥需筹集调度的诸般物资是否已然齐备,可还有甚么难处?”

“殿下放心,从那遗孤内院招募来的三百余名学子上手极快,做账,立契,验货皆是周详细致,只用了月余,便已将诸事办得妥妥帖帖。”

刘非提到此事,端是信心满满,成竹在胸道;“如今立下契约的世家大族已然将货物起运,先经京武和京陇两条大道聚拢到数座长城关塞,再由驻军护送进入草原,运往武威城。”

“嗯,朝廷亦会往那些长城关塞增兵,所需粮草会由大农府先从三大边郡的常平仓调运,日后再从太仓调拨填补常平仓。”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复又嘱咐道:“朝廷此番从三大边郡征募了大批壮年男子前往武威城服监役,看管役使羌人战俘和奴隶,难免误了耕作。武威建成前,为免三大边郡的粮价上涨,皇室实业旗下的帝国物流务必要保有充足运力,以便将皇室储备署的存粮运往三大边郡。”

刘非闻言,不禁微是皱眉,显是颇为为难。

帝国物流如今肩负着往中原各大郡县输送化肥的重任,虽说中原各地也纷纷建成了不少沥青大道,但并未彻底联通,春夏之际又是多雨,道路难行,车驾在路途中耗费了大量时间。

若要抽出运力往三大边郡输送存粮,那势必得影响化肥的运送。

刘彻显是知晓他的顾虑,便是道:“今后帝国物流只需将化肥运送到中原各郡的郡治即可,无需再分运到其下辖的诸多县城。”

每年输往中原各郡的化肥数量有限,大多被权贵世家包揽,故而中原百姓不似关中百姓这般能大量使用化肥,甚至不少人见都没见过。

大汉近些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充足,太仓的粮食都堆满了,不少郡县又广设常平仓。且按史籍记载,接下来的数年也皆是好年景,没甚么大的天灾,刘彻并不担心国内的粮食问题。

中原的寻常百姓既然没因化肥受益,那将化肥运到各郡郡治便好,权贵世家想要买,便得自个搬,不买拉倒,反正是供不应求的紧俏货。

刘非略一思索,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便即应下:“嗯,如此也好,应能省下不少运力。”

刘彻沉吟道:“烦劳五哥吩咐下属看看三大边郡可有抛荒的粮田,若是有合宜的,便替孤王买下,一应开销由太子詹事府支付。”

刘非疑惑道:“殿下买田作甚,那田亩产出甚少,端是划不来。”

“孤王买地不是为了挣钱。”

刘彻摇摇头,却未多作解释。

大汉此时尚不到五千万人口,且又有了化肥,农学院培育的稻种经过数季的筛选和改良,也已隐有成效,也许数年后便可大面积试种,进而迅速推广。

如今国内的粮田面积,足够养活大汉百姓的。

雍凉和关中,需得尽早发布禁令,不得再焚林垦荒了,免得水土流失加剧,日后再来后悔,便来不及了!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四百七十章 购舰计划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一百九十八章 贵女登门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军伐谋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为帝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七百二十七章 电力发展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公孙裂变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卖战俘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一百九十二章 惊天大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装战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七百七十八章 犹太祭祀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四百三十六章 腊月返京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铸币乱源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讯逼供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六百六十九章 涤纶衣料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