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

五年多前,大汉正式将南越除国,在岭南设郡治政,郡治为番禺城。

因着朝廷尚无力大举开发岭南,又为避免岭南官员和将领日后暗中做大,再出现据守南方五岭,割据一方的局面,故将岭南百姓北迁,唯独留下四座大城让军民聚居,全郡属民数量仅二十余万。

及至朝廷令瓯骑与闽骑,南渡西随水,重创并驱除了盘踞在此的雒越蛮夷,又在西随水的入海口附近的胥浦修筑城池和军港,使得岭南郡的辖地从四大城增为五大城。

岭南五城不是傍水便是临海,胥浦城更乃汉商前往仰光郡的必经之地,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皆是如此。

大汉现今对外通商的重镇,有两处最为重要,西北敦煌,南面胥浦,与这两座商贸边城相较,北方边塞向乌桓各部开的边市着实是没甚么看头。

真正有实力有背景的汉商,皆会在敦煌和胥浦布局经营,从对外贸易中牟取惊人暴利。

敦煌和胥浦商贸兴盛,无疑会带动周边郡县的发展,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武威和岭南诸城,皆成为重要的货物中转集散地。

岭南郡的布山城亦向西面的滇国开边市,滇商和哀劳商人纷纷运来身毒货物,又购置汉货运走,使得布山城也愈发繁荣。

加之合浦是南珠的主要产地,苍梧周边又向来盛产金桂等贵重特产,以四大商团为首的豪商巨贾们纷纷借着朝廷扶持工商业的东风,来此包山包海。

大农府虽颁布政令,不准滥伐滥采,然商贾们精明得紧,包山种金桂,包海养珠蚌。

这或许正是华夏百姓与生俱来的种族天赋,但凡地里能长的,水里能活的,且能买出好价钱的,甚么都能给你种出来养出来。

于是乎,岭南五城虽不允大汉百姓擅自迁徙,官府也鲜少批允徙民入籍,却仍有大量的商贾,工匠乃至农人涌入,他们宁可拿着官府新制的所谓“暂住证”,宁可不要当地册籍军民享有的所谓居民福利,亦要来岭南暂住。

原因无他,诸多商家出了大价钱,将他们招募而来,且还押来大量的奴隶。

五年来,岭南郡的册籍人口仍不足三十万,然若算上“暂住”之人,已高达百万之数,这还没算往来客商的。

公孙昆邪作为首任岭南太守,着实是为岭南军政诸事操了不少心,旁的不多说,光是维持各城治安,就足以让太守和都尉费心劳神的。

好在现今算是熬到头了,朝廷近年数度调整官制,对郡太守此等封疆大吏更是明定任官年限,一郡太守的任期为五年,任满便须转任他处或迁调回京,若事有必要,可酌情再延一任。

公孙昆邪在任已过五载,岭南也情势稳定,无延任之必要,故今岁朝廷派了孔仅前来接任,现下已将军务政务交接妥当,公孙昆邪可即刻启程返京了。

孔仅本为大农府的财部少卿,位秩同诸卿,仅次三公九卿,转任岭南太守算是平调,手头的权势更比不得财部少卿。

然孔仅却毫无怨言,日后想更进一步,得列三公九卿的高位,外放历练无疑是有必要的,况且此番外放岭南可是担着陛下的重托,要在岭南之地开采铝矿。

在盐铁业整合后,朝廷已增修律法,汉境之内的矿藏皆归国有,未经大农府核准,臣民皆不得擅自开采,过往曾掌有大片山海地泽的少府率先做出表率,将各处矿山移交给大农府。

朝廷此等作法,不少地方豪强或商贾是有反弹的,不过好在大汉的民间采矿及冶金工艺尚不算发达,多是小矿窑和冶炼作坊,故在南阳孔氏和巴蜀卓氏等大铁商的牵头下,大多拥有矿山的豪门富户皆向朝廷服软,愿向当地官府缴纳相应赋税,换取所谓的开采许可,并接受大农府的监管。

朝臣们本是觉着此举不免有“与民争利”之嫌,然皇帝刘彻只是淡淡说了句话,便让他们再未出言反对。

“若是如此,朕便让少府自行开采各地陆续探勘出的新油田,不再分润旁人了,诸位爱卿以为可否?”

可否?

自是不可,万万不可!

论起石油探勘和开采的技艺,现今大汉还有比少府更为精通的么?

或许帝国科学院那甚么地质研究所的博士和匠师们也有此等本事,但帝国科学院耗赀甚巨,每岁除却从大农府调拨重金,亦从少府得了大笔赀财作为贴补。

等若是皇帝陛下每岁自掏荷囊,为帝国科学院填补巨额亏空的,帝国科学院难不成还敢吃里扒外,帮着旁人与皇帝作对不成?

莫要忘了,执掌帝国科学院的院监刘乘,可是堂堂亲王,是皇帝陛下最为信重的皇弟。

若皇帝陛下想让少府吃独食,自行开采乃至冶炼石油,诸多世家大族别说跟着喝汤,屎都吃不上!

多年来,皇室实业从石油产业中攫取了多大的利润,世家大族皆是心知肚明,盖因皇室实业每季皆如实公布那甚么财报,每年岁末更是给持有份子的王侯权贵们发放大笔红利。

皇帝若是被惹恼了,让少府抛开皇室实业单干,贤王刘非怕是第一个跳出来,领着诸多王侯跟他们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朝臣翻脸!

甚么与民争利,托辞罢了,世家权贵与民争利之事向来没少干。

朝廷将诸多矿藏收归国有,伤及的可不是千千万万庶民百姓,而是触动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利益。

皇帝的意思颇是明白,若朝臣想保住自身家族从皇室实业获取的利益,就得帮着朝廷弹压不服膺大农府政令的地方豪强。

刘彻登基即位后,虽鲜少会动用强硬手段推行政令,却不意味着他心慈手软。

朝廷的政令,不可能教人人都满意的,在保证朝局稳固的前提下,该下重手就得下重手。

寻衅闹事?

真当皇帝不忍心杀人么!

身为帝皇者,要使政令畅通,没点铁腕怎么行?

昔年的推恩令,王侯京居令,王爵虚置令,皆是如此,现今皇权稳固,兵权在握,民心所向,削藩都敢明着削,诸多王侯都乖乖听话,还怕那些地方豪强不成?

朝臣们见得圣意已决,也不敢再多作劝诫,为这事闹腾,他们也不占理,还凭白惹恼皇帝,何苦来哉?

正因如此,在岭南探勘出储量丰富的铝矿后,皇帝着大农府即刻研拟开采事宜,开采出的铝矿石,则交由少府和皇室实业共同创办的“岭南铝业”进行冶炼。

王侯权贵们虽不甚知晓铝的大多用途,却深信“财神临尘”的皇帝陛下向来不做赔本买卖,故是欢欣不已,想来待那岭南铝业落成,皇室实业每岁分发的红利会更多啊。

恰逢岭南太守公孙昆邪任满,且他年事渐高,早有心告老致仕,返京含饴弄孙了,要晓得他的嫡长孙公孙愚已虚年八岁,公孙昆邪再不回京,日后怕是要抱不动这长得飞快的野猴子了。

皇帝刘彻思虑多日,终是决定让大农府财部少卿孔仅前去接任,孔仅入大农府十余载,不但办事妥当周全,更曾主持过铁业整合,又因其出身以冶炼起家的南阳孔氏,确是前往配合铝矿开采冶炼的最佳人选。

况且吕矿是大农府主导开采,孔仅出任岭南太守,与大农府派下的官员沟通起来自是顺畅,配合起来更是事半功倍,少府和皇室实业的人手也会老实听话,毕竟孔仅是皇帝陛下最信重的大臣,年岁又轻,端是前途无量,若无意外,将来怕是要接任大农令的。

大农府财部掌国库赋税,辖百官秩俸及各府署各郡县的财政收支分配,何等位高权重,这位置空出来,皇帝刘彻自不会随意派任。

桑弘羊,泰安公主的驸马,从商部少卿转任财部少卿,因是平调,群臣皆无话可说。

工部部少卿卓王孙转任商部少卿,少府司空贾洗则拔擢为工部少卿。

先秦及汉初的司空不似后世朝代为手握重权的朝官,而是掌营工水利的官员,贾洗任少府司空已有二十余载,现下已年过五旬,一向兢兢业业,忠君任事,倒也算熬出了头,非但入列朝堂,更是位同诸卿。

若问他适任与否,那真真是废话,大汉过往最难营筑的诸多工程,何曾少了少府的参与,又何曾少了少府司空的主持?

工部掌营工营造,辖诸多官营工坊及掌城池和造桥筑路等工役程式,若说贾洗不适任,那现今大汉压根没甚么人敢接手了。

况且岭南即将大规模开采和冶炼铝矿,大农府的工部和虞部将共同主持此事,贾洗在少府任官多年,对皇室实业也颇为熟悉,再没有比他更合宜的工部少卿了。

诸般官位调整,皆是为了岭南铝矿,可见皇帝陛下对此事何其看重。

刘彻倒不是好高骛远的搞甚么科技暴走,依着现下大汉的冶金工艺,也难以大规模冶炼出纯铝,不管是水洗法所需的催化试剂还是电解法所需的大功率电力供应,皆超出了大汉现今的工业水准。

只要能制取出氧化铝就成啊!

有硫酸和火碱,从铝矾土中制取氧化铝不难,远比用氧化铝提取纯铝要容易得多,后世铝业多是直接冶炼出铝锭,现下的大汉却非急需纯铝,甚么铝合金那些“高端”玩意,日后再说,要搞航空航天还远得很!

岭南铝业只要建立起前半套冶铝流程,提取出氧化铝足以,盖因氧化铝是制取合成树脂最便宜最便捷的分子筛。

合成树脂,在尚无法前往南美洲寻找和移植橡胶树的现下,对大汉的工业化发展何其重要!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胜还朝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四百五十二章 刘沐封王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将军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二十二章 铸钢为犁第三百五十六章 诸事底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百八十六章 乌桓助阵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岛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第六百二十六章 无忧翁主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二百章 水战操演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军溃逃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难为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虽远必诛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三百零六章 商贾世家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