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

(郑重声明:佛教徒请跳过本章,免得引发不适和愤慨,若非要看,请勿没事找事,也请别对我谈甚么佛法精妙,让我在愚昧无知的道路上自生自灭吧,善哉善哉!)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由北向东南蜿蜒流淌五千余里入海。

恒河流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土地肥沃丰饶,故古来起于诸多身毒君主傍此川流筑城定都,数千年来占据恒河流域的国度向来就是身毒霸主,摩揭陀国,孔雀王朝乃至现今的巽加王朝皆不例外。

身毒人亦将恒河称为恒伽,译曰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将之视为圣河,故身毒宗教多起源于恒河流域。

汉军却对这圣河没甚么敬畏之心,在华夏见过大江大河,此时见得通晓汉话的身毒向导竟敢将此川流成译之为“恒河”,不禁嗤之以鼻。在汉人眼中,江与河乃是特指孕育了炎黄子孙的那两条大川,汉人遇见的所有川流,皆称之为某某水,绝不会称之为江河。

甚么狗屁恒河!

大将军刘寄率十余万铁骑从旁遮普地区东侵,没有盲目的攻入巽加腹地,而是奔袭恒水上游,再顺着恒水沿岸向中下游进军。

如此既可轻松辨明所处方位,更有利于最大程度的重创巽加王朝,盖因巽加百姓多是聚居在恒水流域,无需汉军四处搜寻,沿着川流往下屠戮即可。

巽加人既喜欢傍水筑城,恒水沿岸自是有不少城池,然汉军遇城皆绕道,多是不会攻城的,唯有两处城池例外——舍卫和迦维罗卫。

五百余年前,舍卫城乃是身毒强国憍萨罗国的都城所在地,祇园精舍就建在该城南郊,据传佛陀释迦摩尼曾在此度过二十四个雨季,教化度众无数,因此祇园精舍名闻遐迩。

舍卫城下游四百余里,即为迦维罗卫,古时为劫比罗伐窣堵国,是佛陀释迦牟尼诞生地。

舍卫和迦维罗卫皆为佛教圣城,佛教在孔雀王朝颇受推崇,尤是阿育王在位时,意欲抑制婆罗教及改革种姓制度,故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佛寺,更将这两座佛教圣城重新修筑整葺。

言及至此,就需分清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本质区别。

婆罗门教最为著名的就是种姓理论,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教主要是为了维持婆罗门阶层,即祭司以及僧侣贵族的利益。

佛教主要争取的是刹帝利(释迦牟尼本人就算刹帝利)阶层以及吠舍阶层,即行政贵族以及军功贵族和自由民阶层。

两者从阶级属性上面是有冲突的,种姓制度毕竟是婆罗门阶层最大的利益,而对于其核心教义的争论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两个从阶级利益上面也存在冲突。

到得巽加王朝取代了孔雀王朝,为复兴婆罗门教,必然要抑制佛教,然五十余载尚不足彻底剿灭或同化佛教。

依照原本的历史进程,佛教在身毒的衰落是在未来千余年里,逐步融入婆罗门的神秘元素和理念,即所谓的密宗化,进而走向衰落,反倒是传入华夏的佛教有了不小的发展。

刘彻既然穿越而来,自是不会允许佛教再传入大汉,不管后世华夏有多少佛教徒,但在历朝历代,华夏僧侣大多徒享供奉,不事生产,却又占着大片良田,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这像话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僧侣吃白食?

前世史有唐武宗灭佛,发起大规模拆毁佛寺和强迫僧尼还俗的毁佛运动;今生刘彻身为大汉皇帝,遇着佛教,总得帮巽加王朝灭他丫的!

非止是不愿见得佛教消极避世的思想毒害汉人,更是出于对身毒诸国的长久谋划,对于大汉而言,身毒诸国信奉婆罗门教,继续巩固种姓制度,无疑是最有利的。

待得大汉慑服身毒诸国君主后,只要掌控好婆罗门贵种,汉人就等同站上种姓金字塔的顶端,大汉皇帝甚至会成为身毒人的神!

要晓得,身毒低种姓的首陀罗可是老实听话的做了数千年贱民,若换在华夏,早特么聚众造反,不知要改朝换代多少次了,不得不说,婆罗门教及其衍生的种姓制度,乃是殖民身毒者的最佳工具。

巽加王朝虽想灭佛,却又拖泥带水的,刘彻哪有成百上千年的寿命去等着佛教慢慢密宗化?

索性趁此番汉军征讨身毒,刘彻特意在两位亲王出兵前,嘱咐他们帮巽加人出些力,好歹把舍卫和迦维罗卫这两座佛教圣城彻底焚毁,绝了佛家的根。

至于身毒的佛教徒会否记恨在心,刘彻压根不在意,他们不是提倡“以身饲虎,割肉喂鹰”么?不是戒嗔戒怒么?难不成圣城被毁就能违反教义了?

何况大汉本就要加剧身毒内部的宗教矛盾,乃至挑动教派冲突,搞得越乱越好,后世美帝可没少搞这一套,用来分化中东小绿们。

可笑还有华夏公知赞颂美帝是皿猪灯塔,睁眼说瞎话,小心中东人的冤魂晚上来找你们讲讲道理哟!

汉军将士们不晓得主帅为何要让他们攻下这两座城池,更不懂内里的阴狠谋算,待得攻陷两城时,见到那些金光灿灿的佛寺和佛塔,他们就兴奋的嚎着“大将军英明”,边是大举屠城,边是疯狂劫掠,甚至把佛塔的纯金宝顶都拆下来,敲碎带走,纯金佛像更是用刀斧劈凿着适宜随手携带的金块,打包带走。

他们不懂佛陀舍利子是甚么玩意,故只拿走了供奉舍利子的佛龛,舍利子随手就扔了,使得后世史家和科学家皆对此颇为遗憾。

身毒确是盛产黄金,两座佛教圣城里更是积攒了数百年来佛教徒们供奉的宝物,使得两位大汉亲王咂舌不已,却又疑惑巽加君臣怎的不把这些黄金和珍宝往国都搬。

嗯……或许是汉人向来只信奉祖先,求神也多是秉持现实主义,没病没灾不缺钱的就不会去拜神了,故对宗教狂热信仰还是蛮难理解的,更不怕甚么“神罚”。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面对价值连城的黄金珍宝,汉人想到的就是这句话,老天给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不拿走才是会被天打雷劈!

况且佛陀甚么的是身毒的“蛮神”,拿汉人没奈何的,否则小心俺们的皇天老祖和后土娘娘出手教训你哟!

两座城池掳掠到的珍宝着实太多,汉军无法全数搬走,倒也不吃独食,索性就便宜了跟随而来的四万乌桓骑射。

乌桓将士真真乐疯了,果如汉使宋远所言,此行有“大富贵”啊!

巽加王朝的国都华氏城亦位于恒水南岸,在迦维罗卫下游千余里,汉军攻打舍卫和迦维罗卫,虽是分兵奇袭,然攻城,屠城,抢掠,整套标准流程走完也用去了半月有余。

不知是何缘故,巽加援军竟迟迟未致,枉费广川王刘越特意派遣中垒和建章骑营预先埋伏,想出其不意的来个围点打援。

不来也好,汉军此番劫掠到如此多珍宝,压得马背都弯了,索性先撤兵,把诸多缴获带回大夏再说。

没错,撤兵!

九月初九,汉军从大夏挥师南下,用十余日抵达旁遮普地区,休整三日后,奇袭巽加北部的恒水上游,随后沿恒水烧杀千余里,十月中旬分兵攻打舍卫和迦维罗卫,刚入冬月,汉军北撤,再度嚣张无比的穿越印度希腊和健驭逻等中亚小国,回到大夏。

将将两月光景,十余万铁骑到身毒北部走了一遭,屠戮了多少巽加军民没法细算,也懒得算,总之是满载而归。

回返大夏休整半月后,潜伏在巽加国都华氏城的汉军细作才传回详尽军情,巽加王朝因汉军来得突然,猝不及防下又无法估算汉军的兵力,故惊骇万分的巽加君臣将可调集的兵力尽数召到华氏城,防备汉军来犯。

两位亲王阅看罢细作呈报的军情,皆是目瞪口呆,这巽加人果是安逸太久了,就如皇帝兄长所言,真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虽说打仗是要知己知彼,可即便巽加不晓得汉军具体兵力,就不会多遣斥候打探清楚么?

数十万大军守在国都,任由治下百姓被汉军肆意屠戮,竟不发一兵一卒来援,这事若放在大汉……

其实巽加君臣也没两位大汉亲王所想的那般贪生怕死,只是巽加王朝北部聚居着大量佛教徒,而巽加君臣皆为婆罗门教众,身毒诸国不似华夏,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概念和家国观,他们是以种姓和教派来区分贵贱乃至敌我的。

婆罗门教众不觉着自个有义务去保护北方那些“异教贱民”,至少要先保证他们婆罗门和刹帝利的安全,再谈其他也不迟。

经此一役,身毒佛教惨遭重创,尤是两座圣城,不但惨遭屠城劫掠,汉军撤兵时更是纵火焚城,将两座千年古城付之一炬,佛教积累数百年的底蕴几乎毁于一旦。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军迟来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三百一十章 营养早膳第五百六十一章 驰道路轨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五十一章 诸般算计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儿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认怂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十一章 九王齐聚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一十一章 贵女出府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七十九章 草原诅咒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八十八章 牵马归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十四章 运筹马上 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庙及冠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义灭亲第五百三十七章 岁末除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献剑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