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区

秋祭过后,刘彻原以为可稍稍缓口气,过几天轻省日子,岂料朝堂又为扩建长安城之事闹得不可开交。

随着近年长安周边的作坊不断增多,朝廷又刻意放宽工匠迁移至京畿三辅的诸多限制,长安城的人口数量骤然暴增。不算来往商旅,单是城中的常住居民,驻军,官吏和皇室宗亲,已然超过三十万。

眼见大汉的工业化尚未开启,城市化却先行来临,太子刘彻甚感悲催。

据史籍记载,汉朝的长安城最繁荣时也不到三十万人,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汉武帝大肆扩建宫殿,占据大半城区,把大量居民迁出城外的缘故。

无论如何,此时的长安城已人满为患,即便中尉张汤心狠手黑,却仍难以阻止长安城朝着脏乱差的方向不断发展。

怨谁呢?

当然要怨老祖宗,选的地不好!

要知道唐朝的长安城最繁荣时曾容纳了近两百万人,依旧能不断增添新的宫殿群,可见是多么宽敞。

如今刘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偏生就是没地方扩建。

汉长安和唐长安其实只隔了块微微隆起的高坡,名为龙首塬。

昔年汉高祖刘邦听了谋臣建议,决定定都关中,见得渭水南岸平原上竟隆着这么块高坡,又有个这般霸气的名头,便以此为基,兴建长乐宫,其后又在长乐宫西侧兴建未央宫。

.未央宫和长乐宫东西并立在龙首塬上,俯瞰四方,尽显帝皇威仪,且控制全城至高之处,便于宫城的防守。

想法虽是不错,建得也很好,偏生在增建新殿和官员宅邸之时犯了傻,硬是往北边扩建,或许是想着北临渭水,西濒泬水,守城时能直接当做护城河使用,却压根没考虑过日后该如何扩建。

待到汉惠帝要修建城垣时,方才发觉自家老爹犯了傻,可也没办法,建城必须遵循固定的形制,又因先建宫殿居宅后围城垣,里面有建筑物的限制,外面又有泬水和渭水的限制,为获得足够的空间,只能沿着渭水和泬水修建城垣,花了五年多,六十里城墙方才完工。

故而长安城的城墙除东面平直以外,其他三面均凸凹曲折,压根没法再扩建了。

刘彻对老刘家的祖宗满腹怨念,瞧瞧人老杨家和老李家,人家就知道在龙首塬的南面建都城,想怎么扩建就怎么扩建,住个百来万人仍是宽敞得很。

大汉群臣朝议数日,争执不休,却依旧议不出个好法子。

不少朝臣倾向于将大量城中居民迁移至陵邑。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喜欢帮自己提前修建陵墓。

高祖修建长陵时,将两千户中原巨富及其家眷大量迁徒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惠帝修建安陵时,亦效仿高祖,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迁来不少中原的豪富之家。

陵邑的最大作用,无非就是将大汉的豪门富户大量迁入长安周边,以便尽可能削弱中原诸侯的实力。

大农令曹栾竭力反对将城中居民迁至陵邑,并非他有甚么以民为本的高尚情操,而是不愿耗费大量的赀财。

百姓们又不傻,谁会自愿从天子脚下迁去守陵?

要么朝廷适当给些补偿,要么就只能强迁。

依着皇帝和太子的性子,想来不会冒着引发民愤的风险,选择强迁的。

那朝廷就必得补偿要迁移的百姓,旁的且不说,至少得先在陵邑帮他们建好房屋吧?

且那些屋舍还不能太差,长安城的百姓可不似穷乡僻壤的农人那般好应付。

曹栾想想那等庞大开销便是肝颤,端是数以亿计啊。

见大农令执意不肯从国库拨出钱来迁移居民,朝臣们也没有办法,只得继续争执,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层出不穷,便连重建新城迁都的主意都冒了出来。

刘彻着实再看不下去,摆手让他们肃静下来。

他环视群臣,缓声道:“城中居民是要迁些出去的,但必得让百姓们心甘情愿才行。”

曹栾闻言,神情愈发苦涩,照着太子的意思,可不就是要花钱迁移居民么?

然而不待他出言相劝,却闻得刘彻话锋一转:“从国库拨出款项补偿移民却也是个蠢法子。”

群臣皆是愣怔,心道殿下非但前言不搭后语,更是自相矛盾,莫不是迷糊了。

刘彻无奈的摇摇头:“诶,如此简单的事,你等竟朝议了数日,还想不出解决之道?”

丞相袁盎忙是问道:“殿下可有良策?”

刘彻颌首道:“让内史张贴布告,待过得年节,城内各类作坊的商税皆提高五成。另在泬水西畔划出块合宜的地界,年节过后,迁入此地界的作坊皆减税三年,税率为原本的五成。”

朝臣们皆是瞠目结舌,唯有曹栾眼神大亮,出言问道:“殿下是想诱使城中的诸多作坊搬迁至城外的泬水西畔?”

“不错,外地工匠之所以想迁居长安,无非是因城中作坊众多,给的工钱又高。若那些作坊都迁到城外,工匠们自然也会跟着迁走,何须诸位劳神费心?”

刘彻顿了顿,见朝臣们大都明白过来,方才继续道:“那地界便称作泬西新区,将其划分南北两阙,南阙迁入工坊,北阙则交由皇室实业大举兴建民宅。”

内史王轩忙是起身出列,躬身提醒道:“殿下,泬水西畔毗邻上林苑,建那泬西新区怕是会侵占到皇苑之地。”

“无妨,上林苑辽阔广袤,真正圈养着野兽的猎苑只占去小半山林,泬水西畔不过是上林苑的边缘,百姓平日皆可入内,哪算得上甚么皇苑?”

刘彻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又不是甚么自然保护区,与其放着抛荒,不如好好利用起来。

史籍记载,汉武帝还在那挖了个昆明湖呢,白瞎了那么大块地,将之划为工业园区,将作坊尽数迁过去,长安北阙只留商业区和少许居民区就好了。

王轩本就不是刻意反对,出言提醒无非是本身职守,此时见得太子发了话,便也不再多言。

刘彻望向旁的朝臣,问道:“诸位可还有异议?”

群臣皆是摇头,他们着实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

曹栾略带犹豫的问道:“殿下,那泬西新区可要兴建城垣?”

“不用建!若外敌能攻到长安城外,我大汉与亡国又有何异?”

刘彻毫无忌讳,坦然道:“若后人当真如此不成器,留城墙给他们又有何用,顶多困守孤城,苟且偷生,还不如尽数死了的好。”

“……”

朝臣们皆是哑然,这话太子敢说,他们可不敢听啊。

“若无事再议,便退朝吧。”

刘彻抬眸望向殿外日冕,俨然已近午时,径自道。

见得群臣无人出言,他便是起身离席,往内殿去了。

刘彻回到太子府,正待吩咐近侍李福备膳,便见得阿娇迈入殿门,匆匆而来。

“你不是正跟那卓文君学经史么,怎的今日得闲?”

刘彻笑着打趣道,也不知那卓文君用了甚么法子,短短数日便将阿娇收拾服帖了,每日皆是老老实实到她那埋头苦读。

阿娇颇是自得道:“先生夸我近来愈发勤勉,学得也快,便让我歇个半日。”

刘彻笑而不语,心道那卓文君怕是瞧清了阿娇的脾性,端是头顺毛驴,顺着捋就熨帖了。

阿娇似是想到了甚么,拍了拍脑门:“险些忘了正事,你是不是有三十六策的正本?”

刘彻不明所以,疑惑道:“甚么正本?”

“便是那本《皇后是如何炼成的》里的三十六策啊。”

阿娇自顾自的斟了茶,仰头饮尽,瞪着大眼道:“先生说了,那三十六策必有正本,绝非仅是你故作玩闹写的那些小手段,而是真正的大道理。”

刘彻闻言,险些没吐出口老血,讶异道:“你竟将那书让她看了?”

阿娇理直气壮道:“那是自然啊,不让先生看,她怎的知道我想学甚么?”

“……”

刘彻端是无言以对,只得叮嘱道:“那书你可不能再让旁人看到了,更不能说是我给你的。”

阿娇得意道:“你当我傻么?我只让先生看过,且还骗她说是南宫给我的。”

“是,你不傻,我傻!”

刘彻不禁摇头苦笑,复又问道:“你要那三十六策的正本作甚,那原是本兵书。”

“先生说了,那些手段虽颇有奇效,却失之堂皇,不过小术耳;唯有真正悟透根本,持之以正,方是大道。”

阿娇柳眉微扬,认真道:“依我的性情和出身,行此等阴私手段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反是落了下乘,失了身份,唯有行光明正大的阳谋,以大义逼人,以大势压人,方才最是合宜。”

刘彻讶异道:“这些都是卓文君对你说的?”

阿娇臻首轻点:“是啊,先生不许我说与旁人听,我便连南宫都未漏半句。”

“嗯,是不能对旁人说。”

刘彻微是颌首,复又叹道:“若非她特意提点,我怕反是会害了你,待哪日得空,是该见见她。”

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
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齐萱求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动仇恨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三百五十四章 亲王选妃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临盆第三百九十二章 败家婆娘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一百二十一章 骑兵对决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个营生第四百二十一章 诸将迁调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军改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薄氏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疯狂敛财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一百三十一章 谋划丝路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八百零六章 储君大婚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六十七章 汉学当立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纵马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宝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七百九十二章 刘兴教妻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