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

多年来,朝廷屡屡在长安城内创办新学,除却居长乐宫之南的太学和女学,黄埔军学,政经官学,长秋医学和师范学馆皆在未央宫北门外,占地颇广。

刘彻索性颁下圣谕,用置换宅邸的方式,将四大学府周边的官邸尽数北迁,以长安商区的相同形制,划设长安学区,空置出的宅邸留住日后四大学府的扩建或朝廷增设新学之用。

此地将成为莘莘学子的圣地,是为大汉培育栋梁之才的沃土,自需好好的经营扶持。

太学和女学未列入学区内,既是因其所在不同,更因其地位更为超然。

女学乃是世家贵女们受教女范之所,往届学子多已成为世家大族的宗妇,且还出了阿娇这皇后,近年非但是关中世家,便连中原的世家大族都逐渐将家中嫡女早早送来长安,入女学就读。

太学因将帝国科学院涵盖在内,更是逐步进行改制,内里已然细化为工科院,农科院,理科院,社科院,文学院,政研院,军研院等诸多分院。

太学俨然成为四大学府的更上位,且随着朝廷颁布政令,入仕待诏的寒门士子将不再纳太学,而是改由公府选派至政经官学“进修”,故太学近年已停止招收太学生。

得入太学者,皆为学有专精之人,故谓之博士。

后世多以为“博士”乃博学之士,此为谬误,博而不精者是不可为太学博士的。

现今太学内诸多分院皆设院监,下辖若干博士仆射,博士仆射又各领若干博士精研某类技艺或经史,博士可收数名博士弟子。

博士弟子已非太学生,而是尽皆得赐官身,得享朝廷秩俸,与寻常学子已大为不同了。

用后世的角度看,太学已类似中科院和社科院的总院,博士和博士子弟们皆已是吃皇粮的“研究人员”,不少研究有成者,更已得赐爵位,地位着实不低。

刘彻自是有意为之,以此提高大汉臣民对太学内各式学科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晓得入太学专研技艺也是条进身之阶,吸引更多有专长的人前来应募博士和博士弟子。

后世俚语有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虽非人人都适合从军或从政,但或许能在其它领域发光发热,刘彻正是要将太学立为典范,向大汉臣民宣告,只要学有长才,总会有展现的舞台,不会被轻易埋没的。

长安学区划设后,刘彻又召见江都王刘非和国舅田胜,让他们以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的名义,在长安学区创设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以便加速对百业匠师乃至工商管理人才的系统教育。

大汉的国策乃是重农抑商,刘彻不宜出面让朝廷创设,便连少府也不好涉入此事,免得被诸御史以“操持商贾贱业”之名上奏弹劾。

这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虽也设在长安学区,却不同与四大学府,前期主要还是招收四大商团的匠师和掌事进一步培训,再顺带招收些四大商团的附随商贾,让他们系统学习四大商团的各式章程。

四大商团如今已涉足百工百业,吸纳了大批商贾从事其周边产业,这些商贾虽遵循四大商团定立的诸多章程,但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在理解上多有谬误,常常因违反契约被四大商团课罚保证金。

四大商团的主事者实是瞧不上那点罚金的,只想借此督促那些商贾日后再多加注意,然商贾们也很是为难,他们多是难解那诸多章程的用意,又如何严格遵循呢?

譬如甚么卫生管制,废水处理,仓储品管,此类新词过往压根就没听过啊。

四大商团虽派出大量的掌事四处指导,但随着摊子愈铺愈大,他们自家铺面和作坊的人手都已捉襟见肘,着实没甚么余力去手把手的指点周边产业的商贾。

总是课罚保证金,非但商贾们不断诉苦,四大商团的主事者也颇是头疼,动不动就出岔子,误了工期,耽误了买卖,亏的赀财远非那点罚金能补上的。

况且四大商团从创建伊始,就极为重视商誉,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宁可亏本都不愿作那以次充好的破事。

毕竟主事者皆为皇亲国戚,肩上扛着天家颜面,若闹出甚么不好的名声,传到宫里那几位的耳朵里,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刘非和田胜觉着创设这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颇有必要,自是欣然应诺。

过得数日,皇室实业和田胜商团联合出赀,在长安学区的西北角买下数座宅院,颇是低调的进行内里整葺,分划两处大馆舍。

九月初,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悄然开门招生。

然即便这事办得再低调,也没能逃过大汉群臣的耳目,况且每日大批庶民进出着实是掩不住的。

长安学区圈的地本属北阙甲第,乃是寸土寸金的权贵聚居区,且是毗邻未央宫最精华的地段。

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虽设再长安学区的西北角,入学的商贾和匠师虽可从城西大道通行,无需穿过北阙甲第,但毕竟是踏足了过往他们鲜少有机会步入的“权贵区”。

许多保守派大臣颇是不悦,然因窦氏也遣了不少清河百货的掌事和匠师入学,他们也便只好隐忍下来。

毕竟大行令窦浚为人处事甚为妥帖,近年清河百货获取了惊天暴利,他也不忘分润给与窦氏交好的保守派大臣们,让他们也沾沾光。

窦浚倒不是想结党营私,皇帝陛下昔年已是言明,窦氏子弟日后不宜再为朝官,放弃朝中权势,则可保得爵位和富贵传家。

他是个未雨绸缪的精明人,既知将来窦氏必会在朝中失势,那现下就该好好经营“官脉”,窦氏子孙将来应是能用得着的。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况且窦氏本就为执保守派牛耳者,这些大臣就算不给窦浚面子,好歹也要看看长乐宫里那位太皇太后的眼色。

诸位御史却是没这般顾虑,纷纷跳出来,当殿弹劾江都王刘非和国舅田胜。

皇帝刘彻两手一摊,耸肩表示无奈:“那甚么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皆为私学,江都王和国舅既是买了宅院,那他们乐意用来办私学,又乐意取这名头,朕又能为之奈何?”

御史们闻言,皆是哑然无语。

皇帝陛下说的倒也没错,宅院是江都王和国舅,他们想做甚么与朝廷无关,就算想在里头养个数千美娇娘,日日酒池肉林,只要没触犯律法和祖制,谁也管不着。

要说有伤风化,这帽子也扣不稳,章台窑馆都没封,多少王侯权贵和世家子弟去寻花问柳,他们老老实实办个私学伤了甚么风化?

因着无为而治的理念,大汉朝廷向来对臣民的管束很是宽松,律法固然森严,但若不触法,百姓实是极为自由的。

譬如重农抑商的国策,商贾虽不得入仕为官,出门不能骑马乘车,但府内僮仆为数众多,更多有家赀巨亿,拥宅邸良田无数者,照样过得逍遥自在,鲜少忧心被官府强征家财。

汉初数朝切实遵循着高祖刘邦昔年向百姓“约法三章”的初衷,又因信奉黄老之术,确是不怎么管束百姓的。

正因如此,汉初民风颇为自由,学风也随之开放,颇有恢复先秦时百家争鸣的苗头。

只可惜史上的汉武帝为了借重儒家“大一统”的思想,有些纠枉过正了,或许他是没当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大量启用儒生确实是从武帝朝开始的,太学的建立也是要让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

不是说儒学不好,然历代儒家确是存在打压其余诸子百家的执念,甚至提出孔子独圣的说法,反倒道家学说相对宽容许多,却又失于消极了。

后世之人常将装神弄鬼的道士和道学混淆,也不知是居心叵测的腐儒所为,还是不懂装懂的愚人在装腔作势。

儒家,撑不起汉人的脊梁,顶多是根小脊柱。

道家,墨家,农家……

或许后世人已鲜少提及,但百家学养却早已镌刻入汉人的骨血之中,只是我等多是数典忘祖,只记得儒家罢了,细细深思,若非有诸子百家的精神传承,炎黄子孙光凭儒家能停直腰杆,高喊民族复兴么?

那些肆意扭曲经典,为儒家涂脂抹粉的砖家叫兽们,不觉得汗颜么?

孔老夫子在九泉之下,未必会对你等感恩待德,只怕正跪在百家先圣跟前,俯身叩拜,替其不肖门人和子孙谢罪。

刘彻身为穿越众,对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有着深刻体认,也有着自身见解,或许与朝堂群臣的理解有所偏差,但不妨碍他用这理念来怼那些御史。

向来言语犀利的御史大夫直不疑也无话可说,那长安学区已是划出北阙甲第,正如皇帝陛下所言,那是江都王和国舅的私宅,办的私学又没花朝廷半分公帑,朝廷能为之奈何?

说得再多,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罢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
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零七章 巨头齐聚第二百三十一章 枭首腰斩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三百二十三章 难得糊涂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战况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气风发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八百零八章 新妇难为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四百三十九章 铸钢为炮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为皇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六百四十二章 过载保护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对马清倭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国内附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三十八章 协从理政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十七章 厂房落成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贼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阴狠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围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