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

四月间,朝臣们为关中各地的灾后重建不断忙碌,长安贵妇们则尽皆将目光投向了天子即将到来的大婚上。

依礼制,男女婚嫁需经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帝后大婚亦不例外,只是仪式更为隆重,程序更为繁琐和复杂。

然而刘彻和阿娇婚约早定,议亲时的纳采礼和问名礼,乃至订亲的纳吉礼,在太上皇主政时已然依赐婚圣旨行过,如今没必要也不应再重新举行,否则就有对太上皇不敬之嫌。

至于选定婚期吉日的请期礼,因着此番北地灾神侵袭的缘故,亦是特事特办,掌天时星历的太史诸官以为五月初五端阳为吉日,阿娇的父母双亲自是没有任何意义,欣然应诺。

皇帝大婚虽是大事,但刘彻现下所要举行的,无非就只剩纳征和亲迎两礼,只是光这两礼,其仪程也远比寻常世家权贵要来得繁复得多。

因着关中各地刚遭遇天灾,皇帝刘彻下旨,仪程从简,不宜大肆操办。

然而不知何故,身为天子岳母的馆陶公主刘嫖却突然上奏请旨,恳请能以大汉长公主的名义,向大汉各地王侯乃至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发请柬,广邀其宗妇入京观礼。

朝臣们皆认为馆陶公主有些得意忘形,为了给自家爱女撑场面,竟不惜违背皇帝将大婚从简的意愿,怕是会惹得皇帝不快。

岂料皇帝却是欣然应允,并准允其在皇亲苑的大长公主府摆千席百胗百蔬的送嫁宴,已宴请前来道贺的众多宗妇。

太皇太后亦颁下懿旨,届时会亲临大长公主府,只以外祖母的身份,先为堂邑翁主陈阿娇送嫁,再移驾回宫,出席未央宫宴。

群臣闻讯,皆是哗然,心道堂邑翁主果真圣眷昌隆,这等排场都能摆得出来。诸位御史却得了御史大夫刘舍的暗中叮嘱,不要妄言皇帝大婚之事,有甚么不合礼制之处,权当没瞧见就好,别胡乱折腾,免得引火烧身。

馆陶公主尚未遣人往各郡县送出请柬,堂邑翁主又是上奏请旨,恳求皇帝能准允她设立甚么慈善基金,并将少府为纳征时备好的聘礼尽皆换做赀财,尽数投入到那慈善基金中,用以救助受灾百姓和困顿孤寡。

闻得此事,几乎所有的权贵都觉得堂邑翁主真是恃宠而骄,胆子大得没了边,皇帝赐的聘礼都敢挑拣,还言明不要珠玉珍宝,只要黄金和大钱。

她莫非不晓得那聘礼中诸多的珍宝,皆是价值连城,无可估价的么?

皇帝的态度再次出乎群臣的意料,下旨准允此事,非但大肆赞颂堂邑翁主为民解难的善举,更并亲自为那慈善基金命名,唤作长秋基金。

天爷啊!

这下非但群臣愕然,长安城的贵妇和贵女们更是对阿娇艳羡不已,只觉当今天子对她的宠溺真是没了边际,还没大婚,就让她用着长秋的名头。

长秋宫可是未央中宫啊,这还不是暗喻阿娇执掌长秋宫么?

阿娇得了旨意,便请阿母馆陶公主以大汉长公主的名义,通过各地官府张榜公告那长秋基金的详细章程,且发往各郡县的请柬亦一并附上介绍长秋基金的书册。

所谓慈善基金者,乃是无偿为弱势者提供救助的组织。

堂邑翁主设立这长秋基金,主要是为了救助遭受天灾的百姓,使其不至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同时亦会辅助平日生活困顿的孤寡老幼,使其老有所养,幼可得育。

今岁关中各地遭遇天灾,堂邑翁主深感痛心,愿以长秋基金的名义向朝廷捐输十亿钱,用以救助灾民。

同时长秋基金会向大汉所有善人继续募集钱财,希望能筹集到更多善款,再向朝廷捐输,继续用于受灾郡县的灾后重建。日后若有盈余,则留存部分以备日后救助各地遭受天灾的百姓,其余善款皆用以扶助困顿孤寡。

若有入京为她道贺者,切勿送上珍奇贺礼,请将贺礼换做钱财,尽数捐赠给长秋基金,用来行善。

但凡向长秋基金捐赠善款的大善人,长秋基金皆会将其名册籍在簿,每岁在各地张榜公布。

长秋基金日后会在长安商区设立总部,并立下行善碑,将大善人之名镌刻碑面,向世人传颂其善举,并教后人永远铭记。

长秋基金的章程一经公告,闻讯的百姓皆是交口称颂堂邑翁主善心仁念,不愧是救苦救难的真凤天女,日后定是爱民如子的一代贤后。

老奸巨猾的大汉朝臣们亦是彻底看懂了个中玄奥,这分明就是皇帝陛下与堂邑翁主联手演戏,更是请动了太皇太后和馆陶公主,乃至……太上皇和太后。

太上皇刘启和太后王娡齐齐下旨赞颂堂邑翁主仁德贤淑,堪为大汉贵女典范,并着太寿宫詹事府向长秋基金捐赠五亿钱。

太皇太后窦氏亦是大方豪爽,压了儿子和儿媳一头,捐赠了六亿钱。

馆陶公主身为阿娇生母,又数度与刘彻坦言恳谈,自是晓得轻重。

且她去年已从联合制衣的份子中获取巨额红利,陈氏又在窦氏主掌的清河百货中吃着干股,赚得钵满盆满,可不敢太过小气,咬着牙往长秋基金捐了两亿钱。

几大巨头皆作出了表率,皇亲苑的诸多刘姓王侯哪敢怠慢,忙是让自家婆娘从库房支取大笔现钱,往长秋基金向皇室实业暂且借用的金库里送。

皇帝刘彻见得刘氏宗亲们知情识趣,自是大为欣慰,非但在朝堂上屡屡夸赞,更是连下圣旨,赐下数十面篆刻着救民水火的鎏金匾,将捐赠者尽皆勉励一番。

长安权贵们算是彻底看清了,也清楚为何皇帝前些天言之凿凿,让大农令曹栾无需忧心灾后重建耗费巨资会导致国库亏空,会从少府支取赀财为之填补。

长秋基金摆明是由堂邑翁主做主,首批的十亿钱虽是捐输入国库,但待得大婚之后,堂邑翁主做了皇后,她所拥有的赀财会存放在长秋宫私库,各类产业亦由少府协助长秋诸官打理,长秋基金的善款用途可不就由她和陛下夫妻俩商量着来么?

长秋基金的大笔善款经少府转个手,再捐输给国库,要完成皇帝陛下先前由少府出资五十亿钱的许诺,自是轻松得紧。

真是好盘算啊!

权贵们终是领教到皇帝刘彻丝毫不弱于太上皇的算计,无奈他行这等阳谋,又没强迫他们向长秋基金捐赠善款,他们也只得哑巴吃黄连,生受了。

出言反对?

上奏弹劾?

你自个吝啬,不舍得捐钱行善,还不让旁人募款捐钱,这若传扬出去,即便皇帝不与你计较,老百姓放得过你?

光是长安城里受灾的百姓得知有这等佞臣,怕是会直接冲入北阙甲第,将人揪出来撕得粉碎,生啖其肉,分而食之。

自古法不责众,群情激愤下,中尉张汤这条蝰蛇也未必镇得住场面。

好在近年长安权贵们大多从皇室实业获取了巨额红利,捐个千百万钱倒也不至伤筋动骨,虽有些肉痛,却也权当破财消灾。

于是乎,长安的世家大族纷纷由宗妇出面,向长秋基金捐赠了大笔善款。

待到四月末,成立不足半月的长秋基金竟募集到五十亿善款,让出借大批人手暂时替其打理账目的江都王刘非震惊不已,这等揽财手段着实堪称逆天啊。

要知道尚有不少世家正赶赴长安城,尤是路途遥远的中原郡县,有不少接到馆陶公主请柬的世家宗妇压根赶不上帝后大婚。然迟来总比不来好,人不到,贺礼也会到的,大汉长公主的请柬哪能白拿?

刘非粗粗估算,待得帝后大婚时,堂邑翁主至少能从众多宗妇手中收取到近二十亿钱的贺礼,若再加上此番进京观礼的各地世家向长秋基金直接捐赠的善款,估计又能凑足五十亿钱。

意即是说,此番皇帝陛下趁着大婚前夕,让堂邑翁主成立这长秋基金,竟狂揽百亿巨资。

刘非不由懊悔万分,只想以头撞墙,想当年他迎娶杨绮罗为江都王妃时,耗费巨资大肆操办,非但没赚,反是赔了不少赀财。

两相比较下,他觉得自个好蠢啊!

原来婚嫁竟是挣钱的大好机会,他怎的会往里赔钱啊?

是夜,回到王府的刘非色心大起,整得王妃杨绮罗哭天喊地,怕是接下来数日都下不得床榻,再难承雨露之恩。

云消雨歇后,杨绮罗已是浑身瘫软,蕴满春色的明眸瞪着枕边的刘非,语带娇嗔道:“你今日这是怎的了?”

刘非微是扬眉,闷声道:“没怎的,就是想让你早些给本王生个小嗣子,待他长大成人,安排桩好亲事,本王也好大大挣上一笔!”

杨绮罗满头雾水,不知其中意味。

刘非也不吊她胃口,低声在她耳边细说此事。

杨绮罗听罢,不禁杏目圆瞪,羞恼道:“你这斯文败类,竟为这事来折腾我!”

“竟敢辱骂本王,田胜那厮倒是说得对,婆娘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且看本王如何收拾你!”

刘非睁着狭长凤眸,瞪了回去,随即翻身压住自家婆娘,再度举枪上阵。

窗外明月羞得躲到了云后,汉武挥鞭的作者为免本书再被屏蔽,也不好再往下写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
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六百五十三章 两国王储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二十章 两军对垒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马青梅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一百八十章 太学老者第七章 太子废立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贲兽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游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六百五十二章 战时征募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见习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十五章 大难不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王召见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应对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门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十四章 发行股份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争先认购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报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开拓北美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兽犹斗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六百二十五章 电力照明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四百四十五章 长安学区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一百六十五章 载人运输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