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

阳春三月,柳絮飞白。

去年因天灾暂且停工,灾后又重新复工的两条西北大道终是全面竣工,虽远比不上后世的沥青公路,却也足以使长安到武威和西宁两城货流通畅,大大降低了往来时间。

从兴建武威城算起,已过去足足四年,大汉共计动用近百万奴隶,每岁征发十余万青壮服监役,并数度追加投入,耗费百亿巨资,方才将西部边陲打造得稳如磐石。

关中通往中原各郡的直道也早分包给各地世家大族,主要干道皆经过平整拓宽,并铺设了沥青,只是从各郡治通往下辖县城的道路有不少尚待整葺。

刘彻倒也没奢望大汉会如后世华夏般来个村村通路,甚至连县县通路怕都难以在短期内做到,好大喜功的结果只会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皇室实业再度接到了朝廷的大生意,依旧是修路,从上郡往北,修筑通往朔方和云中两大北方边军的沥青大道,沿途会经过西河郡和五原郡,再分东西两路岔道,分别通往朔方和云中的郡治。

这条北方大道倒是不算长,拢共加起来将将千里,只是中途要渡过大河,大汉自然没足够的工程能力做甚么跨河大桥,只得在五原郡治九原县(内蒙古包头)附近的大河沿岸设立水陆码头,作为货物转运之用。

皇室实业还需往河套东北铺设简易土路,在大河小拐角处的古思旺浅水渡口架设大型浮桥,以加快大河两岸的物资运送速度。

刘彻也晓得古思旺浮桥用不久,却也没甚么办法,跨河大桥是项系统工程,钢筋水泥结构不是说弄就能弄的,悬吊式桥梁更是想都别想,上哪找足够坚韧的钢索?

他索性在帝国科学院又增设了工程研究所,让掌营建的少府司空抽调出诸多经验丰富的匠师,与遗孤内院挑选出的学子共同研习刘彻撰写的工程建筑学,慢慢琢磨,对如何造桥铺路从头学起。

其实刘彻自个也对工程建筑一窍不通,只能从脑海书库中照搬,让大汉匠师们好生钻研个十年八载的,能学多少学多少,边学边练手,总比摸着石头过河要轻松些吧?

对于此类工程书籍,刘彻是不保密的,刊印了不少,除了放到遗孤内院的藏书阁供学员阅看学习,更分发给皇室实业乃至田氏商团,人多力量大,备不住会从哪冒出个工程奇才,出个大汉詹天佑甚么的,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黏浆土的配方,刘彻也彻底公之于众,向民间大肆推广,好歹能让百姓们建造屋舍时少砍伐些木材。每每看着大汉近乎纯木质结构的大型建筑,刘彻就肉痛不已,这特么都是参天大树啊。

近年朝廷不断对大河上游的诸多山林颁布禁伐禁垦令,今岁更是对关中各郡县新建的亭台楼阁课征新税,名为林木税,营建时用的木材愈多,赋税愈重。

此举自然引发诸多世家大族的不满,刘彻却是极力弹压朝臣,不想缴林木税也可以,那就课征奴隶税,依照各世家拥有的奴隶数量,按人头缴税。

朝臣们霎时便老实了,朝廷近年不断调降丁口税,各世家大族的仆役和奴隶众多,自也因此举省下大笔赋税,与那甚么林木税比起来,无疑要多得多。

见得朝臣们再无异议,刘彻复又命大农府增设林业司,将林木税用于在大河沿岸的植被贫瘠处进行植树造林。

大汉朝臣们眼界浅,他却是清楚得紧,随着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加速,大河中游的河道淤积会愈发严重。

依照史籍记载,汉武帝在位时大河中游河堤数度大决口,左堵右疏将近十年,撤换了好几批治水官员,直到汉武帝亲自坐镇,领数十万军民治水,方才彻底平息水患,却已有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浮殍盈野。

大汉之所以由盛转衰,固然有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原因,大河水患带来的巨大损失却也不容忽视。

河提大决口,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待修筑好北方大道,就要迅速开始展开治河工程,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淤,并不断加固河堤,还要逐步迁移史籍记载的河道决口处生活着的百姓。

然而这般做也只能治标,想要治本,还得从大河上游的水土保持着手,植树造林虽是耗费不菲,但与洪灾造成的重大损失比起来,反是不值一提的。

他可不希望自个苦心经营的基业被洪水冲垮,日后还得重头再来。

刘彻向来鲜少在大汉朝堂强硬的贯彻其意志,然而对治河相关事宜却是懒得与群臣讨论,他们只需完全服从并切实执行即可。

治河向来是肥差,刘彻信不过权贵世家,还是得交由皇室实业来办,江都王刘非是个懂分寸的,倒不至偷工减料,敷衍了事。

贪财没甚么,拿钱不办事才是可恶至极,刘彻不介意让皇室实业挣得钵满盆满,只要把河道治理好,尽量减少水患即可。

刘彻召了诸位皇兄入宫,先将此事向他们交了底。

六大亲王皆是面色潮红,依着陛下的意思,待得北方大道竣工后,朝廷预计要花费十年功夫,每岁皆会拨出五十万金治河,近乎国库一半的岁入啊!

皇室实业若能接下这桩大买卖,十年内即便旁的甚么事都不做,就能获取惊天暴利。

江都王刘非更是眼冒绿光,急声道:“陛下,国库每岁真能支出如此多的赀财?”

刘彻不以为意道:“皇兄无须疑虑,即便国库活钱不足,朕也会让大农府向民间增发国库券的,国库岁入连年大涨,不愁日后无法赎买回那些国库券。”

刘非疑惑道:“陛下,那国库券的年息不过五厘,如今将赀财存入少府钱庄,即便利钱最少的活存亦有五厘,还会有人购入国库券?”

刘彻笑道:“少府钱庄现下只吸纳大额存款,每笔需在百万钱之上,寻常百姓岂能如皇兄这般家赀巨亿?”

他早已想得清楚,少府钱庄如今压根不具备大肆吸纳民间存款的条件,只能开出类似后世银行本票的大额票据,至于为百姓办理存折,处理日常存取款甚么的,那真是异想天开。

索性用国库券这种具有半货币性质的官方债券,让百姓们渐渐接受纸质货币的概念,为日后推行纸币打下基础。

当然,在此之前还要储备好充足的金银,并想法让白银成为黄金般的硬通贵金属,此后才能以金本位和银本位并行,与纸币价值紧密挂钩,否则纸币压根就是没有价值的废纸。

后世若非美帝有强大的军事和科技能力作为支撑,与金本位脱钩后的美金连特么废纸都不如。

现今的世界,可没甚么人傻钱多的外国为大汉消化金融泡沫,大肆购买大汉国债。因而大汉即便日后发行纸币,也要制定最严苛的律法,保障纸币可通兑金银,免得日后不肖子孙肆意印钱,把大汉给玩残了,整出甚么金融危机来。

刘非不如刘彻目光长远,但亦晓得向民间增发国库券是可行的。随着大汉工商业愈发兴盛,短短数年间,国库岁入已从五十亿钱暴增至过百亿,且还数度降低赋税,可见商税的增长是何等迅猛。

光是皇室实业去年就向朝廷缴纳了超过十亿商税,今岁怕是更要多出不少,若无太大天灾人祸,未来数年国库岁入的增长必再大幅增长。尤是朝廷近来已开始整合铁业,盐铁自古便是最为暴利的行当,陛下为百姓着想,降低了盐税,但怕是不会再放过铁税这个大进项的。

念及至此,刘非突是福由心至,猛地抬眸望向刘彻,颤声道:“陛下,若待铁业整合妥当,那民间铸币是否……”

诸位亲王闻言,皆是浑身微颤,大汉之所以允许民间私铸,乃因立国之初朝廷无力铸造出足够的铜钱,以供市面流通,可经过六十余载,民间的铜钱已是足用,更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府库内存满大钱,便连穿钱的麻绳都已腐朽。

依着如今少府诸冶监的冶炼工艺,若再加上蜀郡和南阳郡的诸多冶炼作坊,要填补市面日常耗损的大钱是轻而易举的。

如此看来,确是该禁止民间私铸钱币了,只是事关重大,怕是会生出不少掣肘。毕竟不少世家大族也设有铸造钱币的作坊,朝廷收回铸币权无疑是彻底断了他们的这条财路,且有得闹腾了。

然而此事若真能办成,朝廷独拥铸币权,好处自是无比巨大,毕竟少府诸冶监如今铸币都刻意压着数目,免得引发市面铜钱过多,物价飞涨。若是日后能全力铸钱,那皇帝还愁无钱可用?

刘彻深深看了刘非一眼,心道自个这皇兄果真心思通透,若非过于高傲张扬,昔日怕是真能跟他争夺帝位的。

“此事不急,或许日后不需再铸币了。”

刘彻并未言明,发行纸币之事还要仔细筹谋,至少要花数年的水磨工夫,没必要也不能过早透露出去。

他早已放弃从民间回收铸币权的打算了,待大汉百姓广泛使用可通兑金银的纸币后,只需朝廷诏告天下,铜钱需限时到官府通兑金银,过期者再不通兑,那铜钱自然就彻底废掉了。

朝廷过往只准允民间铸币,可没允许民间印纸币,最终解释权自然归刘彻这皇帝所有,世家大族们即便会心怀不满,又能如何?

胆敢伪造纸币者,刘彻自然要夷灭其九族的。

论起玩文字游戏,谁能玩得过他这穿越众?

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
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圣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战骤起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业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机勃勃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三百五十三章 议定发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为何来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军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医官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四百三十一章 骑营演训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间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五百八十章 或为帅才第九章 创立太学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五十五章 草原马贼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贵女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四百三十四章 发条玩具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六百七十二章 骑军借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三百五十五章 为越正名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兴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四百九十二章 卫生防疫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连连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愿得偿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挣钱差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